登陆注册
2703200000001

第1章 天台山上说寒山

今年的暮春,我和几个朋友从杭州出发,专程游了一趟天台山。

位于浙东的这一座名山,其出名的原因乃在于佛教。梁朝时,有一个名叫智顗的人,深厌家狱,于是出了家。这智顗出身于望族,父亲做过梁朝益阳候。智顗出家投身到当时名满江南的大和尚慧思门下,学习心观。这智顗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继承师傅衣钵学问,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加之他原来的社会地位就很高,自梁朝到陈朝到隋朝,江南士族以及朝中大臣,都争相与他交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他的学徒。在陈朝时,智顗就住进了天台山,创立了佛教的天台宗。陈宣帝割始丰县的租税给智顗养徒。隋灭陈,隋文帝又下诏问候。晋王杨广称智顗为师,尊他为“智者大师”。政治上的显赫声势,使智顗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富贵和尚。也使天台宗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天台宗以调和尖锐对立的各派为宗旨,提倡止观,观即是慧,定慧双修,可以见佛性,入涅磐。修习止观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气功的一种。天台宗所依据的佛门经典,主要是法华经。

天台山的出名,主要是因为智顗的原故,这是不用争论的。一进天台山,我即拜谒了智者大师的厝骨塔。它静卧在绿树葱笼的半坡上,享受着永久的冲和与宁静。我甚至幻觉到厝骨塔的纪念碑变成了智者大师本人,结跏趺坐在那间木制的亭子里,往外散发着那种幽玄的绵绵无尽的佛的旨趣。

尽管我尊敬智顗,但是,我必须坦白地说,我此行天台山的目的,是造访另一个人的遗踪。这个人往来于天地之间,自认为悟到了自身最真实的存在。他便是唐代有名的诗僧寒山。

寒山有裸虫,身白而头黑。

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裤。

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读到这首诗,等于读到了寒山自画像。他称自己为“裸虫”,我看是再贴切不过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寒山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人们一般把他和拾得并题。这两人都获得“诗僧”的称号。天台山国清寺和苏州的寒山寺,都设有专门的寒拾殿供奉香火。

关于寒山的生平记载,历史典籍中少之又少。稍稍全面一点且可信的,是唐晚期担任过台州刺史的闾丘胤的撰述。在他的《天台三圣诗集序并赞》一文中,让我们对寒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寒山隐居在天台山的寒山岩,自号寒山子。他常常戴着一顶桦树皮制成的帽子,脚上趿着一双木屐,穿着一件不能遮体的破布衫,给人的印象疯疯颠颠。他偶尔来国清寺,寺中的伙夫拾得,是他的朋友。拾得常把一些残饭菜渣收贮在一只竹筒内,寒山一来,取了这只竹筒就回到深山。他每次来国清寺,总在长廊徐行,叫唤快活,独言独笑。庙里的僧人打架闹事,他站在一旁鼓掌,呵呵大笑。

闾丘胤上任之初,慕名到国清寺中造访,在寺中厨房见到了寒山与拾得。这位刺史大人,躬身礼拜。惹得寒山与拾得一场疯笑,扬长而去。寺中的僧众,一向不把寒山与拾得放在眼里,认为这是傻子两个,疯人一双。见新任的州官对其礼拜,莫不感到惊讶。大概就因为这一礼拜,僧众们才开始对寒山、拾得另眼相看了。也就是因为这一礼拜,不但寒山,就连拾得也不肯住寺了。闾丘胤命令国清寺僧众带着他制赠的净衣与香药,上山去找寒山与拾得,希望他们结束岩穴生活,住到国清寺接受他的供养。僧众分头上山寻找,一拨人在寒岩找到了寒山。寒山看到人来,大声叫道:“贼!贼!”跑进岩穴中不出来。从此,人们再也找不到寒山与拾得的踪影。

闾丘胤见供养无望,便命令僧众在寒山活动过的地方寻访寒山的诗作。于是,在竹木石壁间,在村野人家的厅壁,找到了寒山的三百多首诗作。闾丘胤编成一集《寒山诗》,留传至今。《全唐诗》收有寒山诗一卷,也是采自闾丘胤的辑录。

细读寒山的诗集,从诗中寻访他的生命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寒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佛门行脚僧的结合体。

举他的几首诗为例:

忆昔过逢处,人间逐胜游。

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

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

焉知松树下,抱膝冷飕飕。

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层。

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

眼前不识是何秋,一笑黄花百不忧。

坐到忘形人境寂,风吹桐叶响床头。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从寒山诗中透露的一些信息得知,他不像智顗那样出身名门望族,能凭借强大的政治势力来实现自己的佛教理想,他是一个农家子弟,陕西咸阳人,大致生活在公元734年至871年之间。从小读书,多次应举不弟。于仕途无望之后,便四处漫游。大约三十岁出头,跑到天台山中隐居,过着栖岩食果的近似于野人的生活。

他三十而立的年龄,也正是安史之乱,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京畿为中心的北方多年战难,引起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江淮、闽浙、岭南、四川相继成为流民的世外桃源。这一时期,也正是禅宗在中国兴盛,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大兴于天下的时候。由于流民的加入,南方禅众骤增,佛教的中心也随之南移。寒山迁隐天台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寒山虽是佛教中人,但他并未真正地剃度出家。所以,沙门中人并不给他冠以“大师”或“禅师”的名号,而称之为寒山大士。

说寒山是隐士,是因为他不但栖于岩穴,且连姓名也隐去了;说他是行脚僧,是因为他一衣一钵,完全摆脱了物质生活的追求,往来于深山绝壑,于自然中体味佛家的真谛。

唐朝初期,是游侠的时代。在江南的雨夜或者塞外的风沙中,常常看到那些仗剑走天涯的壮士。而进入到唐代的中期,在中国的疆域辽阔的土地上,游侠渐渐地少了而行脚僧却大行其道。在佛教中,行脚的意义乃在于弘扬佛法,参投名师,契悟心印。禅宗的重要文献《传灯录》实际上就是关于行脚僧的记述。

伟大的禅师赵州八十岁时仍在行脚,这位老人头戴斗笠,脚踏草鞋,几乎走遍了江南及中原地区所有重要的寺院,据《五灯会元》记载,他曾游历天台山,在崎岖的山路上碰到了寒山。寒山指着路上牛的脚印问赵州:“上座还认得牛么?”赵州说:“不认识。”寒山指着牛的脚印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赵州问:“既是五百罗汉游山,为什么却成了牛?”寒山说:“苍天,苍天!”赵州呵呵大笑。寒山问:“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寒山说:“这厮竟然有大人之作。”

佛教典籍中记载寒山的比较可信的佛事活动,仅此一例。赵州从谂和尚,是禅宗六祖慧能的五世门生,唐代中晚期最优秀的禅师之一。他一生创下的禅门公案最多。禅文献中说他“师之玄言,布于天下。时谓赵州门风,皆悚然信伏。”他在佛门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当时都要高出寒山许多。尽管如此,寒山对他一点也不敬畏,反而要和他斗一斗禅家的机锋。从这一点看,寒山已经舍弃了隐士的风范而进入到行脚僧的行列了。

在天台山的石梁瀑布之下,有一座古方广寺。寺中根据上述那一则公案雕了五百尊游山的罗汉。我徘徊其中,想象当年在路上相逢的寒山和赵州,那时的天台山,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游人。林间的道路也没有今天这么平坦。但是,参天的古树肯定比今天茂密。摇曳多姿的山花以及悠悠忽忽的鸟鸣也远比今天丰富和清纯。在这样一种如诗如画的背景下,戴着竹篾斗笠的赵州和戴着桦树皮帽子的寒山相遇了。他们既不喜悦,也不惊奇,当然更谈不上激动和感叹。他们只是彼此用“心”来照耀。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温馨。于是,上面引述的那一段对话便产生了。

对话中,赵州毕竟激动得呵呵大笑,寒山毕竟感叹对方“智慧剑”的锋利。这一对行脚僧,走遍千山万水,造访了一座又一座寺庙,拜谒了一个又一个心灵。“躯体”的行脚其实质的意义在于“心”的行脚,那一日的天台山,无疑成为了他们两人精神的峰巅。寒山大呼“苍天,苍天!”是因为天上有一轮月,他在诗中多次指喻明月是指点迷途的“心灯”。赵州大呼“苍天,苍天!”是他洞晓寒山的心旨,通过这一声呐喊让彼此已经融合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罗汉与牛,这本是毫无关涉的两件事,在他们眼中,其“行脚”的意义是一致的,都处在生命的原始状态之中,都有着无“心”可用的闲情。生命之难得,就在于这个“闲”字。

相逢相别,对于寒山与赵州来说,都是极其自然的事。除了这段对话之外,他们相逢时还有一些什么活动,已经无从知晓了。对于寒山来说,应该说与赵州的相逢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喜欢写诗的他却没有为此写一首诗。这只能说明寒山不是正统意义上的诗人。诗之于他犹如棒喝之于赵州,是参禅消妄的手段。生离死别,伤春悲秋这些最能引发诗人情愫的事物,已不能干扰寒山已经过惯了的那种超自我的生活。

但寒山毕竟属于那种“不得志而逃于禅”的落魄书生。尽管隐居天台山并皈依佛,对隐居前俗世生活的回忆仍不免激起他感情的涟漪。

回忆家中的田园生活,他写道: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一个耕读自娱的乡村知识分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若不是安史之乱,我怀疑寒山是否舍得出家。

虽然绝意仕途,寒山身处幽岩,有时仍不免系国于心;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

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

决陂以取鱼,是求一期利。

中国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并没有在他心中消磨殆尽。对于一个红尘中人,抛开利禄功名,最折磨人的,莫过于国事和家事。寒山虽然采取了决绝的态度,但仍不免有梦魂牵绕的时候:

昨夜梦还乡,见妇机中织。

驻梭若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

谁知别多年,鬓毛非旧色。

梦中还乡探视妻子,苦捱度日的妻子已经不认识他了。这种凄凉真是难与人言。除了国家的频年战乱而导致仕途无望,兄弟与妻子的不容,也是寒山出家的原因:

少小带经鉏,本将兄共居。

缘遭他辈夷,剩被自妻疏。

抛绝红尘境,常游好阅书。

谁惜一斗水,活取辙中鱼。

这首诗可视作是寒山对世俗生活的抗诉。家庭是避难的港湾,亲情是归乡的小路。然而,兄弟反目,妻子不容,让寒山真正尝到了国破家亡的苦楚。哀莫大于心死,在三十而立的年龄,寒山的生命历程产生了逆转。

关于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寒山在另一首诗中有所表述:

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看得出,年轻的寒山有着强烈的游侠习气。并且像李白那样迷于道教。求仙炼药,壮游万里。这样的举动,必然是抛家不顾,不但不能养家,还得家中供应他的川资。这就导致他的亲情疏远,最终不得不弃家出走。

一般的人,内心往往是不坚定的,尽管社会生活一再地折磨他,他仍然不能舍弃,甚至逆来顺受。这些人,没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失去了自我。尊严、人格、天真与自由,对于他们来说,变成了遥远而又陌生的概念。心灵任人宰割,最终导致自欺欺人,把屈辱当作幸福,不求性灵,只求苟安。

失去自我的生活是悲哀的,但仅仅知道自我的位置也是不够的。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人与生俱来就有三大敌人:自然、他人与自我。我认为,这三大敌人中最难战胜的便是“自我”。明代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也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说“自作孳,不可活”,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本。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贼”,它如影随形陪侍着你,偷走你的善良和天真,让你成为欲望的奴隶,而渐渐忘却自己存在的理由。一个人既成了迷途不返的浪子,那他就再也不可能在名、利之外,找到另一种超越自我的生活空间。

三十岁的寒山,最终占胜了自我,在葱岭嵯峨的天台山中,拓展出一片超自我的生活空间。从功利观点来看,寒山的行为并不足取,他主动放弃了本该由他承担的赡养老婆与孩子的责任,他甚至不愿意自食其力,而甘愿沦落成一个靠乞讨为生的“裸虫”。对于功能性的社会生活而言,这只“裸虫”毫无意义。我们的社会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承担属于他的责任,反之,则要遭到公众舆论的唾弃。

但是,寒山虽然放弃了一家之主和忧患书生的责任,但他却承担了破除“心贼”的责任。比之前者,我认为这一责任更为重要。

当我在天台山中信步漫游的时候,我的眼前常常掠过寒山的身影。在琤琤琮琮的流泉中,他像老牛一样啜饮;在阗无人迹的深林,他像猿猴一样攀越树枝采摘野果;在清辉朗照的月夜,他卧于荒草,像一条冬眠的蛇;偶尔,他虎豹一般披发长啸,或者,他步入荒村,乘兴把自己的新作,书上农户人家的板壁。

想象不是历史,但缺乏想象的历史,也不能给后人留下指导的意义。寒山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而他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三十岁后,他生命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手持一柄“智慧剑”,破除心中的“烦恼贼”。从趋名逐利的士子生涯解脱出来,成为一名与“自我”搏斗的禅师。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寒山的觉醒。

彻悟了的寒山,终于卸去了“人生”的负担,在天台山的幽岩绝壑中,尽情享受着生的乐趣。风霜雨雪,春夏秋冬,一切自然界的现象,都成了滋养他心灵的维他命。一个人如果真能做到“无所用心”,那他就进入了佛指示的涅磐之境。

在常人看来,寒山是在作贱自己。他可以抛家别室,但至少应该住进寺院,当一个循规蹈矩的出家人。他独居悬岩,既摒弃了世俗生活,又不受寺院生活的羁绊。这种非凡非圣,非僧非俗的生活,很难为旁人接受。难怪当时天台山中的人,包括国清寺的和尚,都认为寒山是一个“疯颠汉”。

对于世人的误解,寒山并不介意。他反而对世人的执迷不悟感到惋惜。他写过一首诗: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寒山的生存方式,无论对于世俗还是僧众,都是一种叛逆。在世人能够理解的僧俗两种生活之外,他开创了第三种生活,像僧又不像僧,像俗又不像俗。寒山也自嘲这种生存方式为“裸虫”。我们知道,从古至今,智慧超群者,在他们生前,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误解。这是因为人们都生活在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律中。读书人走入仕途,出家人住进寺院供佛念经,这就是生活的归纳,最终形成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人遵循。寒山偏偏不遵循这些规律,所以,世人称他为“疯颠汉”便是情理中的事了。

寒山总是试图与人们沟通,让别人理解他的生存方式,是断除烦恼的最好方法。但是,看来他的努力是徒劳的: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寒山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误解之中。僧俗两众,都不能理解他的“真意度”。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痛苦,虽圣人亦在所不免。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去游说各国,希望那些国君能接纳他的“仁”与“礼”,但最终也只能发出“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哀叹。寒山也想通过自己的生存方式让世人明白怎样才能断除“烦恼”,但得到的回报是讥讽与鄙夷。寒山明白,这种隔阂的产生在于心灵的无法沟通。他写道: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他明白地告诉世人,他与他们的差异在于“心”,他是一颗“自然心”、“佛心”,因此他处在生命的本来状态。而世人的心是“烦恼心”、“名利心”,因而成了虚妄世界的浪子。为了让世人理解什么是“心”,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众星罗列夜深明,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腐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心如青天的明月。阴晴圆缺,是月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象。雨夜没有月光但月仍在青天,月如蛾眉但光芒不减。外界的影响只是虚妄,明月永远是不腐不败的光辉。这一首语言平易却意味深长的禅诗,今天读来,仍能引起我们的出尘拔俗的遐想。

诗境通禅境,但诗境非人境。生活在诗境与禅境中的寒山,从自己的“心”中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但心灯不能照人。别人若想理解寒山的生活,首先他必须找到自己的“心”,这比追名逐利更为艰难。因此,世人无法走近寒山。闾丘胤是上流社会中第一个尊重寒山的人。但是,他仍只是用世俗的观点来对待寒山。他认为寒山栖隐岩穴是因为无人供养。于是让人带着制好的衣服和香药上山去寻找寒山,让他住进国清寺接受供养。寒山觉得他再次被人误解。他早就抛弃了世俗的苦乐观,偏偏世人仍以这种苦乐观来衡量他的生活。用佛家的观点看,众生的执迷不悟,其因在“心贼”。因此,当闾丘胤派来的人找到寒山时,他便大声疾呼:“贼!贼!”。

我不知道寻找的人是否理解寒山的呼喊。“贼”,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个字。

无庸讳言,世俗生活是人类的主流生活,对权力与金钱的渴望,是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看过木偶戏的人都知道,木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线的控制。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说到底都是一只只木偶。权力、金钱、地位、爱情等一条又一条线,牵引着这一只只木偶。他们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都由这一根根线来支配。由于人类生活的特性,导致人类产生两种智者。一种是教你如何融入世俗,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种是教你如何弃绝世俗,探寻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前者导致政治,后者导致宗教。本世纪来,传统的宗教影响力渐渐减弱,一些新的宗教派别的产生,往往误导世人。它们或者与政府对抗,显示极度的破坏性;或者以自身的欲望为目的,充分张扬人类的自私的极端。我们虽然理解这些邪教的产生仍出于对政治的反动。但也可以看出宗教意识已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思维之中。人类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主流生活,宗教也永远只能是政治的补充。在修复人性,抑恶扬善等问题上,宗教可以弥补政治的功能性的不足。政治救世,宗教救心,这是政治与宗教并行不悖的理由。

没有剃度出家的寒山,只是不曾履行佛家规定的形式,但他的言行举动,已超过了一般的出家人。在当今这个时代看来,寒山栖隐的意义可能微不足道了。但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我们人类为寻求“心”的解放而作出的艰辛的努力。只要物欲还在泛滥,只要人们尚在名利场中醉生梦死,寒山存在的现实意义便不容抹煞。

寒山栖隐七十年后,尚有诗作问世,可见他活了一百多岁。“自从出家后,渐得养生趣。”养生的秘决在于养心,寒山存世的三百多篇诗作,十之八九,都可以视为养心之作。

物质文明在于养身,精神文明在于养心。现代社会的悲剧是重在养身而轻于养心。长此下去,人类必然会沦为物质的奴隶,最终丧失生存的资格。

因为闾丘胤的惊扰,百岁老人寒山从此在天台山中失踪了。由于他的诗歌的流传,他的生命的光芒终于在历史的星空中迸发了出来。漫步在天台山中,看到一处处隐于森森古树中的肃穆的寺院,看到山间卷舒的白云和树叶上坠落的露珠,我总觉得寒山并没有离开我们。山间岩畔那些丛丛簇簇的野花,是他“心相”的表现:美丽而不炫耀,宁静而又活泼。

我再次吟诵起他的诗句: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1997.10.26写于明禅堂

同类推荐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纸上交响

    纸上交响

    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0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因缘,重点论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刘荣恩、张爱玲、赵萝蕤、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关系,文笔活泼,说文谈史,给人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热门推荐
  • 隐婚俏佳人

    隐婚俏佳人

    顶尖设计师撞上失意高富帅?她脑子一热给个草戒将他拐走,没想到他更过分,没有聘礼不说,九块结婚证都是她掏的!好不容易隐婚一年,熬到给她正名,不想,他把婚礼变成了笑话!她气火攻心,昏了……男人!说好的盛世婚礼呢!
  • 四川文学(2016年第1期)

    四川文学(2016年第1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推荐新书《我靠修仙火遍全世界》!娱乐圈修仙女大佬VS天才影帝!】梁立夏重生了,还得了个随身空间。她改变家人命运,借着空间种种田养养花过上发家致富,经营酒店农场的幸福日子。只是这位顾少爷,怎么也被拐到她的计划里来了呢?
  • 庄主,放我出去

    庄主,放我出去

    苏瑶儿,豪门大小姐穿越成恶名昭著,嗜血成性的女魔头——花婼。因前身势力过大,树敌过多,一穿越就成为了人们的眼中钉,身边危机四伏。夏紫寒,天下第一庄庄主,一双紫眸睥睨天下,性格阴晴不定,乃世人最敬畏的妖孽美男。他目空一切,却惟独对她情有独钟,娶她进门,宠爱有加,将她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甚至到了癫狂的地步。古人云:无辜献殷勤非奸即盗。那妖孽如此宠她,必有奸计。天生好动的她,不甘被囚于小院之中,想方设法想要逃离。于是,她恃宠而骄,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将天下第一庄闹得鸡犬不宁,鸡飞狗跳,身边却桃花不断…他始终如一,宠她上天。面对部下的不满和投诉,他慵懒的回答,“我宠的,怎么着?”且看妖孽腹黑美男子如何收服恶搞小妖精,打败情敌,独占夫人闯天下。*片段一“主人,不好了,夫人烧了您书房里最宝贵的画作…”下人慌忙禀告。“嗯?烧了正好,本座也看厌了…”“主人,大事不好了,夫人把轩辕国皇帝送来锦鲤给吃了…”“什么?!夫人在何处,快带本座去,本座早就想吃了…”“主人,夫人把表小姐推到湖里去了。”“主人,夫人跳墙出去了…”某男终于抓狂,“什么?立刻给我抓回来…花婼,你别想逃!”*片段二“夫君,你为什么长这么好看?”某女一脸纯真,笑得纯洁无暇。“因为夫人你喜欢。”某男额头滴汗。“我喜欢?谁说的…我去阉了他。”“难道你不喜欢?嗯?”某男逼近,一双小眼睛迷城一条线。伸手将她捞到床上,随时准备调教。“呵呵,有话好好说,是我说的,是我,我阉了自己还不行么…喂,你别乱来,再摸我要咬人了,啊,救命啊…”屋子里发出了一片欢愉的叫声…
  • 千面公主与绅士王子

    千面公主与绅士王子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什么?童话?咳咳……重点在后面O(∩_∩)O哈哈)一个凡人女子爱上海里鱼宫里的宫主,两人的爱情路坎坎坷坷,最终也香消玉损,不过他们有一个爱情的结晶——鱼公主于小萱,她精灵古怪、十分顽皮、小小的年纪就不老实待在父王的身边,她留恋人世间一位书生,然而这时候又出现了真正的命中注定的恋人——龙王子,他温柔尔雅、风度偏偏,是每一位少女都向往的梦中情人,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有种冲动绑架到自己家做乘龙快婿……
  • 高情商领导力

    高情商领导力

    每一种领导风格都衍生自不同的情绪智商特质。本书是戈尔曼博士自出版畅销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以来至为重要的一本书,是他在领导学及情绪智商领域研究的精华结集。绝大多数区别好的领导者的职能特质,都是基于情绪智商,而非智商。以情绪智商为基础所构建的领导风格,对团队、部门或企业的工作气氛都有直接且特殊的影响,而且最后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表现。领导者能展现的领导风格愈多愈好。熟习四种以上风格的领导者,特别是权威型、民主型、联系型及教练型,能够带出更好的工作气氛和事业表现。而高绩效领导者能够视其需求,在各种领导风格间弹性转换。假如你从未涉猎任何教人在职场上、在管理上善用情商的著作,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本书将帮助你提高社交技能与情绪技能,进而为你打造专业上、事业上的成功。
  • Gulliver of Mars

    Gulliver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尘鬼书记

    浮尘鬼书记

    一直在尘世漂泊着,。。。。。。。。。。。。
  • 再见,蔚蓝海岸

    再见,蔚蓝海岸

    六年前,一场扑朔迷离的潜水意外,让苏安宜从此在回忆中迷失,再也无法找到自己。六年后,她终于决定整理心情,前往所有迷惑的源头,探寻过往的一切。她以为自己已经空无所有,可以付出生命面对真相。然而当爱情再度来临,当真相揭开之时,却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
  •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别样青春之佳人如期

    三年前的校园初见,三年后……一场意外的见面成为了他们两个人开始心的路程。他们会走到一起吗?谈了恋爱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一切都很安静。家庭的变动,爱情也面临问题她怎样做出选择?直到一天她知道他的陪伴从来都是他在帮她为她而做。她做了一个决定……没有你的幸福都与我无关!没有你的世界我已不再是我!世界上原本一对的人需要找到另一半才是真正的自己,茫茫人海中我错过了三年不会再错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