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同样看到社会和公众对教育很高的期望值和要求的超前性。当教育工作者刚刚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教育投入不足得到有效缓解而喘口气的时候,社会已强烈要求推进教育均衡,要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就教育部门而言,这句话已不仅停留在口头上,确实也真跳了,但相当一部分人都跳到对教育有利的角度去看教育,而不是以一个家长的角度、一个公众的角度、一个弱势群体的角度去看教育,“横看成岭侧成峰”,难以看出教育的全貌乃至弊端来。我们常说,越接近社会底层就越接近真实,跳出教育看教育有个往哪跳的问题,不然看到的未必是全貌或者症结,未必代表社会和大众的观点,也难以对症下药。正如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所指出的那样:“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想到了什么
来自媒体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和质量方面,而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应是教育的职责或本位。这标志着媒体乃至民众已经开始按照职能评价部门工作的得失。
媒体的批评应当使我们警醒,新的时期,教育的本位或者说重点是什么。
人民教育人民办及其后的税费改革时期,政府办教育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或正处于转型期,教育投入不足乃至由此引发的校舍安全、学校正常运转、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问题等困扰着教育,教育部门乃至学校不得不为教育生存而奋斗,不得不将很多的精力用在争取教育投入上,一段时间教育不能集中精力于教育本身,不能潜心于教育,那是为了教育的生存基本条件而努力,除此别无选择。
《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的实施、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政府依法治教、依法投入,从制度上和经费上为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提供保障,为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位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也逐步清晰。这要求各部门都必须认真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更好地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必须强化自身职业特征,做好本职工作。
教育的本位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的教师节重要讲话语重心长地期望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总觉得总书记这里的讲话不仅面向教师,而且面向教育、面向社会;“静下心来”“潜下心来”讲的不单是教师的的心态,还有教育乃至社会的心态;讲的也不只是个心态问题,更深层次还是教育的责任和社会的保障问题。总书记的期望代表中央同时代表大众。我想,由于党和国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于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校长已逐步从教育基本经费严重短缺的窘境中走出;全身心的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条件正逐步具备。也就是说,教育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为党和国家、为社会和民众高度关注,教育工作者已面临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
三、跳出教育看教育,我们做些什么
在“上学难”已转变为“上好学校难”的背景下,在人民群众要求接受优质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应当做什么。
(一)由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我们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普及;高中阶段已达到70%;高等教育已达到58%,各类学校的发展规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学难尤其是义务教育上学难已不再突出,但上好学校难,优质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另外,已实现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也亟待巩固和提高。再者,我们所讲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归根结底也是质量的差异问题,所以,提高质量将是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规模和质量,从理论上讲是并行不悖的,但从实施的角度讲,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目前而言,提高教育质量任务尤为紧迫。
(二)由重物向重人转变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教师水平的提高,要看到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与优质教育的需求相距甚远,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忠实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提高教育科学化水平
这些年,我总觉得我们教育上提的口号多了,而在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实施上做得少了;在决策上我们深思熟虑少了,匆匆忙忙地拍脑袋决策多了;在做法上热热闹闹的场面多了,寂寞冷静实验研究的时间少了。教育也有个少一些折腾多做一些实事的问题。我们应当懂得、我们也应当使大众懂得,教育是有规律的,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违背教育规律终归要受到惩罚的,从历史的、国际的角度都可以印证这一点。教育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需要集中力量在一个阶段解决,这是可以理解和必须做到的,但教育毕竟更是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周期,教育更需要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科学的规划,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共同遵循教育规律及其科学规划,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地予以实施。
(四)由时间效益向科学方法效益转变
温家宝总理2009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三十五中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提出教育的一个不适应和三个亟待,如何教学、如何育人,总理心急如焚。我总觉得,到目前为止,就大多说学校而言,在追求质量上,我们的方法还是拼时间,拼加班加点,不要说研究层面的,就是一些基本的可以出效益的地方我们都还未做到,比如一些常规的东西:叫学生做的作业老师做过吗?叫学生背的课文老师背过吗?学生的作业是老师你改的吗?学生的试卷是老师出的吗?学生想的什么老师你知道吗?
教育不能违背规律——接受《新安晚报》记者刘高威的采访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换句话讲,教育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作为社会、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教育规律,并遵循教育规律去办事。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国家督学李明阳2月2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因此现阶段讨论教育本真这个话题特别有意义。
一、懂教育的人太少
李明阳认为,现在这个社会上,认为自己懂得教育的人太多,但实际上懂得教育的人又太少。关注教育与懂教育不是一个概念,关注教育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就懂教育,目前懂教育的人非常紧缺。大家对教育缺少深入、严肃的研究,缺少一种很严肃的试验与认真归纳,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
追求教育的本真,要将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不要过于从个人、一时一地的角度去理解,而是客观、全面、历史地去分析,然后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总结,再在教学实践中去实践。
例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是现在整个社会相当多的中小学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家逐步认识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影响了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幸福感。人的各个阶段的幸福感是不一样的,青少年也有他的幸福感。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幸福感,不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学习成绩一般化的学生,成绩都是以幸福感换来的。学生可以换来比较多的学习时间,好的学业成绩,为将来带来某种好处,但是却丢掉了儿童的天真、欢乐与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到了中年、老年后不可能再被复制,这种代价实在太大了。
二、剖析教育现象应理性
李明阳分析说,出现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进行认真分析。
第一,多年计划经济形成就业一次定终身的模式。在过去,是否读大学是就业的分水岭。上好大学,有好工作,如果被淘汰,就得不到好工作、好待遇。读大学带来的是穿草鞋或穿皮鞋的机会,很多孩子不得已想尽一切办法取得高考的成功,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现在,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就业观念也得到改善,但这种惯性并没有消除。
第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央、省都在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市县不能再喊口号,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作业。具体化来讲,布置作业前,教师做过没有?教师可知道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哪些知识点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教师是否已经认真分析过。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对学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过了一个临界点,便会对孩子有害。最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
第三,家长同样有责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比较普遍,都希望孩子读大学。这种愿望是好的,对社会有益,能够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家长也要思考,虽然目前大学录取率比较高,但上好大学的比例依然低,孩子受到天赋、努力、爱好、环境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会有同一个结果。家长应该更有包容性,考虑社会发展大的趋势,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一生。有些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大量的教辅材料,孩子完成回到家要完成学校作业,再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再预习明天功课,他们时间有限,也需要休息。
第四,少数地方政府对学校下达升学率指标,对升学率高的学校进行奖励。政府的导向作用很明显,学校主要精力抓升学率,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此外,社会上一些以营利为目的,以各种渠道推销教辅资料的群体,也为增加学生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答案要立足于综合分析
“这时,我们就必须理性,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李明阳表示,第一,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将来实行中小学课程改革,减轻中小学校教材数量过多、难度过大问题。第二,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教师向45分钟要效益。教师备一节课花费100分钟与花费200分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备课是备到班,还是备到学生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的辅导也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道德底线。第三,要改变家长的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孩子不论做什么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第四,政府引导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优秀毕业生,也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学校培养人才,是面对整个社会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不是某方面的人才。对于社会来说,各种人才都重要,政府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那些推销大量课辅资料的群体以综合治理办法治理。
一个教育现象的背后有深刻背景,要解决需要全面分析,然后在政策、指导层面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课业负担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各种角度分析。在看到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学生没有负担也是不正常的。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都有一个艰辛的道路要走。而学生在儿童、少年这个人生的阶段,也要为将来走向社会承担责任而作准备,在这个阶段不可能没有负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个别农村还存在“两头红”现象,“太阳老高才上课,太阳高挂已放学”,我们不能重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相反的问题也存在也要解决。
解决课业负担是千千万万教育现象中的一个问题,要采取科学、精细的态度解决,而不是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李明阳告诉记者:“以这种方式来深刻分析、提炼和总结,就是他对追求教育本真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师道德立于社会顶端
我省的教育改革将走向何方?趁着采访间隙,记者特地与李明阳聊起了这个话题。
李明阳认为,我省义务教育层面走得很扎实,1986—2006年用20年时间解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问题,使所有孩子有学上,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之后政府解决了校舍安全问题、平安校园建设、防震改造等,现在的学校校舍是安全的、宽敞的。下一步为学校提供保障经费,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在提高,现在上好学校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将学校办得更好,满足百姓需求成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