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5600000007

第7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

在等待研究生考试成绩的日子里,为了挣钱还贷,凭借在西部作认证时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王一硕在一家准备接受认证的企业找到了工作。薪酬按日工计,每天20元。由于工期比较紧,他加班加点地工作。他的敬业精神和具备的知识、能力让公司的经理赞不绝口,决定每天多给他补助20元的生活费。另一家企业的老板听说王一硕的才干后,开出双倍工资,极力邀请他去他们公司,被王一硕坚决拒绝。王一硕对这位老板说:“如果我加入你们公司后,有另外的公司开出更高的薪水邀请我,我一走了之,你会怎么想。我不能失信于人,恐怕你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能力使他在业内渐渐小有名气,许多企业老板纷纷邀请他去帮助做认证工作,他还被河南赫福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前聘任为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2005年12月,学校为王一硕举行了隆重的还贷仪式。当他将辛苦劳动积攒的26770元贷款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王一硕说:“我现在有能力还清贷款了,我决不会赖账不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点评]

与其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品格决定命运。凝聚在王一硕身上的自强、勤奋、诚信、感恩等优秀品格,驱使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作出了一个又一个正确的抉择。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重诺守信,知恩图报,终于走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在许多大学生抱怨就业难、创业难的今天,王一硕的事迹对我们很有启迪。

案例四

出国归国 报效祖国

1978年,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达成协议,恢复从中国青年学者中挑选访问学者颁授研究奖学金。当时在浙江大学任教的路甬祥把自己的论文摘译成英文,寄送给亚琛工业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的巴克教授,并希望以“电液比例控制或容积控制”作为进修方向。5个月后,路甬祥被德方遴选委员会选中了。

出国前,中科院的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路甬祥等出国青年学者说:“你们就像是一批种子,是国家挑选出来去国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回来后要立志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此时的路甬祥热血沸腾,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他为此赋诗一首,以表心志:“年逾三十学专长,远涉重洋赴异乡。莫道在德一孤燕,背后自有十亿人。慈母嘱托记心间,万里征途不怕难。”

从踏上欧洲大地的那一刻起,路甬祥就感觉到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更感到了时代赋予他的责任。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路甬祥仅用了4个月就通过了语言关,紧接着他进入了液压研究所学习。

这是一个世界上著名的研究所,到此进修的一般都是各国青年科学家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研究所尊重个人的兴趣,头两个月不安排你做什么事情,目的是为了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此时的路甬祥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他等不及了,主动提出要做电液控制实验。导师给了他半年时间,让他先将数学模型搞出来。由于报国心切,工作中他分秒必争。德国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而他每天却工作15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半。德国人周末外出度假去了,而路甬祥却仍埋头在实验室,多少次在实验室度过不眠之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只用了两个星期就搞出了数学模型,而且是用新的原理解决问题。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这是个发明,给他申请专利。从此,研究所上上下下都对这个“红色中国人”刮目相看。

此后,路甬祥又陆续在德、美和欧洲专利局登记了多项专利,经专家多次论证复核,这些新技术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发明人而载入了技术史册,再一次引起了德国液压界的轰动。当时,即使德国液压界公认的权威机构——巴克教授的亚琛工业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原先5年内也只申请了两项专利,而因为路甬祥的勤奋努力工作,他们又得到了4项!

路甬祥信心倍增,乘胜前进。两年期间,他又研究出了好几项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后来被日本、欧洲的大学和工程界收入了科研教材和技术手册。一时间,鲜花和掌声纷纷投向了路甬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路甬祥两年的研究生活临近结束时,他的导师巴克教授热情地挽留他,德国的几家大公司也竞相高薪聘请他留下。此时,路甬祥坚持要回国的决心毫不动摇。在德方为他举行的挽留会上,他动情地说:“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80%的建筑物被摧毁了,可是,在战后的艰难岁月里,你们之中每个人都参加了国家的复兴。虽然一天的劳累只得到几个土豆充饥,但你们并没有跑到国外去寻找舒适的生活,这是为什么?今天,我的祖国正处在振兴时期,也需要我回去参加‘四化’建设,德国民族的爱国思想也深深激励着我要尽快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如果一个人成功后不能为自己的祖国出力,那个人生活得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1981年9月,路甬祥回到了祖国。刚回来时,工作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较差。浙江大学的领导和浙江省委的主要领导在各方面都很关心路甬祥,为他创造科研条件。路甬祥把基金会给的一部分经费拿了出来,大家又凑了一部分外汇,从德国买来了一部分仪器设备,为回国后初期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路甬祥很快在初期的科研中崭露头角。他在浙江大学主持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流体传动控制研究所暨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国家教委首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他领导的这个实验室,不仅做得好,发展也比较快,吸收了各方面人才,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

1985年,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丹找路甬祥谈话,他说:“学校急需能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的人才,希望他能出任副校长,负责分管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当时,一心扑在科研上的路甬祥想推辞此事,但老校长的一番真诚劝说使他最终接下了这个重任。两年后,46岁路甬祥担任了浙江大学校长,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之后,路甬祥又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点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现了“出国热”,许多人去国外求学工作。与今天的“海归热”不同,由于当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们中的一些人因留恋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滞留不归,也有许多人学成回国报效中国。路甬祥是归国学子中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把个人的才华奉献给社会主义建设,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案例五

汽车疯子——李书福

造车,造中国人自己的小轿车,这是李书福多年的一个梦、一个理想。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不断地驱使着李书福前行。李书福说,自己是个有理想的人。从造摩托车到造汽车,从造经济型轿车到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他的人生一直在编织这个梦。

李书福说,他从小就喜欢汽车。他们四兄弟的床下,全是泥巴做的汽车,用绳子牵着满地跑。1984年,拿着干个体户的老爸给的2000元,李书福几兄弟开始创业——生产冰箱。几年下来,收获颇丰。1989年,国家开始整顿冰箱行业,李书福只得卖掉冰箱厂去深圳学习经济管理。他当时看到中国摩托车大量依靠进口而且价格昂贵,就萌生了生产摩托车的念头。进军摩托车行业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他跑到国家机械部请求批准摩托车生产权,但连机械部的大门都进不去,只好隔着大门与里面一个扫地的人对话。那个扫地的人最终把李书福奚落了一阵,并要他回去好好看看国家的产业政策。尽管碰了一鼻子灰,他并没有放弃造摩托车的念头。山不过来,就人过去。他跑到杭州,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跟他们“合作”。所谓合作就是用钱买来了生产权,生产一台就给他们几百块钱。

1998年李书福兼并了台州一家负债6000万元的国企后,国家机械部正式批准了吉利摩托车生产权。然而此时的李书福已经不再满足两个轮子的摩托车,他要造汽车了。李书福的有句话流传甚广:汽车有啥复杂的,无非是四个轮子上安一个沙发,再套上一个铁壳子。

为了造好车,李书福说起自己跑到上海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去请教专家遭遇尴尬的事情。那个公司的工程师一听他说要造汽车,而且是中档小轿车,抬起腿就往外走。李书福坐在屋子里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回来,过了半天才回过神儿,别人压根儿不愿理睬他。不死心,李书福北上找到一汽研究所,要求专家支持。“研究所的领导明明知道搞不起来,但是他们愿意用我们的经费,把这作为一个科研项目来搞。”就这样,李书福左拼右打,攻克了造车的技术问题。到了1998年,李书福认为生产汽车的条件日渐成熟,决定全面进军汽车产业。但是想造车,李书福又遇到了当年生产摩托车同样的问题——没有生产权。他不得不又走了一次老路。李书福费尽周折,总算从四川德阳监狱管理局下属的一个汽车厂买来了“小客车”生产权。但他只能生产两款两厢汽车,绝对不能制造三厢轿车。这是一条死线,李书福无法违抗。那年李书福的吉利集团在浙江临海和宁波两地,先后投入10多亿元建起了汽车生产基地。

1999年,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浙江考察工作的时候,这位“汽车狂人”面对中央领导大胆地喊出了一句话:“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造车,允许民营企业做梦,请国家给我失败的机会!”他保证自己承担这几十亿元的投资,不向国家贷一笔款,一切代价都由民营企业来承担。李书福造汽车并不只是疯狂,他理性地分析过:“我的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密集程度与国际汽车公司比较确实微不足道,他们是大象,我是只小蚂蚁。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弄的产品。只要我的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高,薄利多销,我就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有人去开发。”

而命运确实也从不薄待执著的人。2001年,困扰李书福的最大的问题——生产权终于得到解决,吉利新款汽车终于获得了准生证。这意味着李书福这个国内唯一的民间汽车制造商终于得到国家的承认,被纳入国内汽车工业的怀抱。

在中国市场上,吉利汽车连年增长。2010年产销量超过年度指标,一举突破40万辆大关。截至2010年底,吉利在中国境内已经建成了8个整车制造厂、4个发动机厂、两个变速箱厂、5个零部件工厂。正在建设的吉利国际汽车零配件工业园,全面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为吉利汽车对口配套,以全球最好的资源,为吉利汽车全球化提供专业服务。为了满足汽车产业大规模的需要,吉利集团坚持自己的人才培养战略,10多年来,兴办了4所大学和一个汽车研究院,围绕汽车专业方向,陆续培养了大量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为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人才需要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书福最早提出的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现在提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目前他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要造让中国人买得起的世界名牌汽车。

从2003年开始,李书福展开了一系列凌厉的资本运作,借壳国润登陆资本市场、收购英国锰铜汽车公司、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公司、收购沃尔沃……李书福执掌的吉利集团迅速从产销30亿元(2002年销售额)的企业演变成一家千亿元规模的大型集团。2007年,吉利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CKD工厂,使该项目成为吉利汽车进军东南亚的跳板,随后吉利汽车又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建立了CKD装配基地。

2010年3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举行了签约仪式,它以“蛇吞象”气概,斥资18亿美元一举收购沃尔沃。来自浙江乡下的“穷小子”娶了瑞典的“贵族公主”,此举被世界舆论称为并购的奇迹。这一并购使吉利集团得到了非常宝贵的资产,包括沃尔沃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10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及产品平台、4个整车厂、1家发动机公司、3家零部件公司、38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的研发体系,以及分布于100多个国家2000多个网点的销售、服务体系及1万多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等。

[点评]

李书福和吉利汽车集团的发展经历,是浙江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的典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李书福的汽车梦——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不仅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他凭借着远大的理想和执著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建立了自己的汽车王国。改革开放政策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遇,中国汽车时代的快速来临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为李书福实现理想提供了强劲的翅膀。时代造就了李书福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而他们的奋斗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李书福感慨于中国现在太缺少像堂·吉诃德一样执著的人。他愿意做堂·吉诃德,就算是失败了,也好为后来者提供失败的经验。“我像堂·吉诃德,但要避免他的结局。”

案例六

花枝虽折 笑容依旧

同类推荐
  •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本书围绕“办一所有美好童年记忆的小学”的教育理念,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让学校和教室变成孩子的美好记忆”等一系列主题,并从学校的文化与细节切入,鲜活指出何谓学校的精神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好学校的管理范式。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从红中社西安分社到新华社陕西分社·上卷:分社简史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卷是陕西分社简史,依照国家重大历史时期和分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或专题进行叙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红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写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时间跨度为80年。80年来,新华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奋勇向前。下卷为“作品集萃”收入陕西分社多年来采访的新闻作品近200篇,作品记录了陕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设成就等。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最终灵主

    最终灵主

    纵使没有任何背景,我依然笑傲苍穹,纵使天生无法修炼,我依然执掌乾坤,天若不容我,我便与天争斗,天要灭我,我必逆天……
  •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本书打破以往教育类书籍的枯燥说教方式,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孩子、学校三方的积极互动性,在短时间内就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如何使您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他”和“她”?相信您一定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我成长,我快乐

    我成长,我快乐

    本书前半部分从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内容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从家庭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全过程,故事生动可读、方法实用好用,本书的后半部分,呈现了作者作为教育实践者,连续三年网络答疑的宝贵经验,并分享了学习方法和成长心得,帮助高中生们走出迷茫、迎战高考、快乐成长。作者的双重身份、两种视角,使这本书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成长白皮书,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反思录。
  • 九寒寂生

    九寒寂生

    “九寒”一个被世界所抛弃的人再归时便是“寂生”,寂灭所有生机毁灭所有炙热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神医

    极品神医

    他是阴间的首席御医,身负重任来到人间。从此,一个超级神医诞生了。他泡校花,踩恶霸,一段牛逼哄哄的故事将在他身上上演……
  • 魔鹰记(2)

    魔鹰记(2)

    少年林峰,巧逢魔缘,使他反出圣门,如魔脱囚笼傲扬魔界。从此,这位被称为“魔鹰“的少年亦魔亦道,沉浮于正邪之间,却因其怀魔宝异学,几度徘徊在生死之间。而当情与义使他再度重生之时,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把他与整个江湖再次推向生存与灭亡之中。
  •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开国外交纪实:密访莫斯科

    1949年6月21日这天深夜,准确地说是6月22日凌晨1点,一辆老式蒸汽火车头拉着有数节车厢的列车从市郊的清华园火车站悄悄地出发了。选择偏僻的清华园车站,选择深夜出发,就是为了保密。北平刚刚解放,情况还很复杂,美蒋特务还十分活跃,这次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是要求高度保密的。清华园火车站是个废弃了的小站,基本不用。当初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北平时,李克农就是看中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小站,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下车,经颐和园去香山的。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还有王稼祥、戈宝权、邓力群和翻译师哲等。
  • 你好北方

    你好北方

    北方城市几对恋人的故事,充满了纠结,曲折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