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100000004

第4章 社会(4)

南京一家商行,推出“官员礼品”,一边说,凡官员定购,有折扣,级别越高,折扣越大。一边又说,这种“官员礼品”,就是送礼公关用的,据说,还可以防止送礼腐败。显然,商行的话,除了最后一句之外,基本上都是真的。如果有高级别的官员来买,具有广告效应,当然要打折,但所谓的官员礼品,基本上不是供官员们购买的,而是供有需要的人们,买了送给官员的。送礼本身就意味着腐败,何防之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京这家商行做的事,其实无非把一个众所周知但却没有明说的事,公开说挂来了而已。我记得,在2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为给官员送礼而产生的产品,比如烟和酒,所谓极品烟、极品酒,或者是特供烟、特供酒,一条烟几千、甚至上万的都有,老百姓买不起,当官的也不买,但销路却相当的好,总有人会买了当作手榴弹和炸药包,去炸开有关领导的大门。曾经一度繁荣的大书市场,其实也是“官员礼品”的产物,很多外表光鲜装潢精美成套的大部头,都是送礼用的,大书的升级,是黄金书,或者钱币书,书页是用黄金做的,书页里贴着货真价实的各国货币,一打听,这些书都是专门为送礼而定做的。专门制作这玩意的人告诉我,现在给当官的送礼,直接送钱,太张扬,也太扎眼,送书是件雅事,但里面又是黄金,被送的人喜欢。其实,古董字画市场的繁荣,跟“官员礼品”,也多少有点儿关系,据说,某些有相当层级,而且以知识分子自命的官员,送钱送物甚至送女人已经不行了,得送古董、送字画,一来二去,这个市场就被炒起来了。

专门的官员礼品市场,跟其他市场一样,也有大量的假货,极品烟酒掺假自不消说,一不留神,送礼人或者被送的,就吃人蒙了。好在眼下送烟送酒,多半醉翁之意不在烟酒,在乎的是里面的现金或者银行卡,只有这些假烟假酒送到专门收购这些的玩意的杂货店,才能露馅。所谓的金书,有的其实也是假货,仅仅一层金箔而已,但一本书却卖上万元。某些特别有办法的人,制作的古典经典类大书,甚至被高级官员当作送给外国人的礼物,其实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别的不说,错别字就一堆。至于古董和字画,即便成了官员礼品,假的也特别多,反正送礼的和送礼的都一窍不通,正好便宜了骗子,众多贪官财产被没收的时候,稍微明白一点的人,发现他们收藏的字画和古董,都是明晃晃的西贝货。

官礼,官礼市场乃至官礼的假货市场,其存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巨大的攻关送礼需要。中国是礼仪之邦,请客送礼,人情往来,在所难免,但给官员送礼,多半具有特殊意义。

从古至今,涉及官员的送礼收礼,往往意味着腐败,是行贿受贿的代名词,所有人都明白。但是,当官的不打送礼的,也是古来的格言。极少数清官的洁身自好,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贪官以及不清的官,发自内心的喜欢礼物。恰好,官员手里偏就有让人不得不送礼的由头——权力。都说权钱交易,其实不对,实际上是权力效用的出卖。卖效用,不等于卖印把子,一次性消费,卖了一次还能卖,只要大权在握,不愁没有“官员礼品”滚滚而来,自然,官员礼品市场,也就应运而生。因为商家从来都是绝顶聪明的,只要商机,他们就会制造市场。据报道,南京的有关部门,已经去查这家商行了,但查了商行,管不住官员爱礼送礼,还是关不了官员礼品市场。

官员复出背后的制度困境

人称最牛的县委书记复出的消息,给网民添了堵,也给网民添了刺激。其实这样的堵和刺激,早就有过了,比前西丰书记高得多的官员,丢官之后复出,已经有若干个了,如果再往前推,可能更多。单从这一点而言,网民原不该揪住这位前书记不放的。当初书记的辞职,到底算不算处分,其实大家并不清楚,按组织惯例,书记不做了,级别待遇应该没有变,因此,隔了一年出山,也顺理成章。

犯了错误,或者因失误被解职的官员,可不可以重新得到任命?按惯例,只要没有受到刑事处罚,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新做官,需要多长时间,被免职的官员本人需要做到那些条件,我们目前的制度,还是相当含糊。

在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政务官随执政党进退,进则为官,退则为民。事务官即所谓文官,一般说来是一种终身的职业,一般没有重大过失是按资历晋升的,但如果有了重大过失,就会被辞退,再也无法入场。我们现在的干部体制,官员不分政务和事务官,虽然没有人说做官是个终身的职业,但却没有妥善的退出机制,除非个人自愿不做了,绝大多数官员,只要进入政府体制,都是要做到退休的甚至退休之后,依然是官员,有特殊的优待。条文上的退出条件,无非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人称公务员是金饭碗,无怪乎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涌上去考公务员,什么职业,也没有公务员吸引力大。

麻烦就出在这里,既然没有退出机制,那么,那些因事被免职或者自己辞职的官员怎么办?无论这种免职或者辞职,属于问责制度的结果,还是干脆就是组织上让这些人躲风头的临时措施,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这些人怎样或者什么时候重新出山的问题。涉及的官员级别越高,恐怕重新出山的必要性越大,当然遭遇网民的质疑,几率也就越高。按老理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怎么能不出来?按新道理说,既然我们的官员既非政务官,也非事务官,那么,就不能按文官制度的要求来约束。

说到底,官员退出机制在制度上难以实现,还是因为官员的含金量实在是太大了,所谓的金饭碗,真的是用金子打造的。在改革之初,还听说过有人辞官不做下海的,现在则很少听到这样的事了。一个具有实权的官员,即使不贪,每年的收益,也比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大得多。即使没有实权的官员,也可以旱涝保收,做到退休,退休之后,同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要比一般国企的干部,待遇要好上好几倍。马克斯·韦伯说过,在古代中国,做官是一种最稳定,也收益最丰的职业。这种状况,现在并没有改变,不仅没有改变,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员没有触犯刑律,贸然让人家退出,就算主管部门不讲人情,由于让人家付出的代价太高,因此,任谁也难以下手。

民迷信与官迷信

重庆万州郊外的一座山上,一个人形的岩石被发现,前来烧香磕头的人相望于道,有关部门建议将之炸掉。这种建议到底是出于反对迷信的冲动,还是像十年砍柴兄说的那样,出于对群体性事件的担忧,我不得而知,但民迷信和官迷信,其遭际,好像从来都不一样。

眼下,官员信占卜、信风水,跟和尚老道乃至喇嘛活佛往还的,是越来越多了。大兴土木之前请风水师看看,或者请高人占卜,甚至于某些工程,就是占卜之后的产物。这不,河南桐柏县就凭空弄出来一些风水建筑,大刺刺地耸立在共和国的土地上,至少目前,还没听说谁为此受过处罚。

官迷信可以,民迷信就遭到干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来如此。古人立国不讲无神论,皇帝封神拜佛,官员求神拜佛,但对于民间的求和拜,却有干涉。像万州这样,出一个传说中的神奇物件,无论一石还是一树,民众蜂涌前去膜拜,香烟缭绕,自古难免。中国是个泛神的国度,百姓说,离地三尺有神明,山川、草木乃至厕所都有神灵,谁有应验,就拜谁。其实所谓的应验,也是大家哄传起来的,根本无从验证。万州这个岩石之所以走红,无非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个人形比较神奇,如果是突然变的,不就意味着神迹吗?所以上供烧香。老百姓不仅拜神物,而且还自己造神,民间好多庙宇,其实里面供的都是些莫明其妙的神灵,这个大仙,那个神姑,五猖五道,不一而足。把伍子胥以讹传讹,供成“五撮须相公”,把杜甫杜拾遗,供成杜十姨的,而且庙里一并塑上十个妙龄女子,大姨、二姨,一直排到十姨,也是见诸野史了的。

可是这样的民间迷信,官方不喜欢,很多朝代,都有地方官禁查野祀,毁淫祠的记录,在他们看来,老百姓要拜神,只能拜官方认可的神,乱拜不行。其实,多少年来都如此,老百姓还是相当听话的,官方认可提倡的神,比如关公妈祖之类,老百姓的香火是有保证的,大家首先还是拜这些皇封的神,只是在精力过剩的时候,搞点儿小自由,自家造出个神来拜拜。如果这点儿小自由都不给,未免霸道了一点儿。

没错,民间的乱拜是迷信,我们可以提倡科学,宣传破除迷信,也应该这样做,至少,让民众有病的时候,及时上医院,或者一边送医治疗,一边求神也可以。但是用炸掉岩石这种强制的方式,却期期不可。历史证明,用强制的办法,去掉民众的迷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苏联搞了70年,还不是无济于事。人类目前所能做到的,只是把这些东西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尽量使之无害,要想根除,基本上属于不可能性的任务。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民众最迫切的需要,比如医疗,比如社会保障。目前迷信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看病难导致的医疗困境所致,看不起病的人们,求神礼拜,权当替代。解决民众的医保,治理当前的医患紧张关系,才是政府真正该做的事情。香港经过了150年的西方殖民统治,但那里的老百姓,依旧喜欢乱拜,经常可以看见一棵大树,上面挂满了红布条,下面香烟缭绕,若干老头老太太在下面叩拜,但仅仅是老年人求个心理安慰而已,没有人担心,会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因为,那里的医保和社保问题都不大了。

莫把官场当戏场

残留下来的旧戏场,很多都挂有这样一副对子: “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我们的某些官员对此很有体会,无师自通地将政务当成了作戏。安徽阜阳一户受灾的农家,有幸成为官员演戏的戏场,用韩寒的话来说,应该是“影视基地”,接连接受了七次从县到省再到中央领导的探视,每次探视,都伴随有电视台的高调拍摄,并在电视中播出(否则,怎么能让不怀好意的韩寒发现了呢)。

官场上的戏,多半是做给上级看的,似乎跟平时的演戏不太一样,其实,古代的戏场,往往不是建在宗祠,就是建在神庙,至少在名义上,都是给死去祖宗和天上的神仙看的,因此,作戏给比较有权势的一方看,是我们戏剧的传统,作为平民百姓,其实只是随便看了热闹而已。

官场作戏,时髦的话,叫做作秀,其实是有传统的。比如清朝的绿营,经常不满额,因为军官要吃空饷,训练也经常废驰,但是,这些军队,都会保留一些会爬竿,会耍把式的能人,每到上级来检查,临时雇些老百姓穿上军装,拿着武器站班,让这些能人爬竿,翻跟头,打把式做表演,再送点儿好处,就混过去了。北洋水师成军,开始训练还认真,时间一长,上下玩忽,醇亲王代表太后和皇帝前来视察,舰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操演就跟表演似的,好看煞人,醇亲王看了非常高兴,顶用不顶用,后来的甲午海战知道。民国时节,作戏的范围有所延伸,像鲁迅说的那样,修几所模范监狱,几所模范幼稚园和小学,每到外国人来了,就带去参观,宾主皆大欢喜。

官场作戏,最初的动机,是担心自家的活儿没做好,或者感觉没做好,但是为了面子好看,自家脸上有光,或者说希图蒙混过关,不得不做,但时间一长,大家习惯了,该演不该演,都演。就拿安徽阜阳的例子来说,不大可能别的地方灾后重建什么事也没做,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在那一户农民那里,但很可能的是,就是那户农民最会说话,嘴甜而且滴水不漏,最能反映当地领导的政绩,说的大家都开心,于是来了领导,就往那儿领,全让他一个人说。

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说过,古代官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信息操控,在下面的,想要瞒,在上面的想要看,双方斗法,一个想要看个明白,一个想遮好盖住。这个过程,位于上面的人,有整个被蒙了的,也有穿帮的,更多的时候,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彼此心照不宣,心里有数,上面下面,都留着面子,也留着后手。演员、导演和看客,大家一起演戏,浑然一体,真正是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

只是,这种官场的戏,背后却总免不了有猫腻,无论大小,反正都拿不上台面,令在旁看热闹的平民百姓,感觉不爽。前一段高校的本科评估,就是因为从评估变成了演戏,才惹得全国舆论大哗,到现在令有关部门说不清道不明。可见,古今一理,戏场里演戏,官场就不要演了。现代社会,网络时代,蒙人不易,一不留神,让好事者“人肉”出来,给大众添点儿笑料事小,损害政府权威事大。因此,我们的某些官员,还是要牢记这一点,官场不是戏场,真要特别喜欢作戏,最好是在业余文艺活动中施展,或者争取在电视娱乐节目中,露上一小手。

“内部人”维权的禁忌

据2008年12月22日《新京报》报道,北京首位因维权被炒的工会主席唐晓东,终审败诉。虽然眼见得这位工会主席的一系列遭遇,根子就在于替工人出头维权,但各方博弈的结果,还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让惩罚落到了这位打了几年官司的人身上。终审法院的判决,按道理也没有错,因为唐晓东的被开除,直接原因不是因为此前的维权,而是维权后复职的“严重失职”,但是,为什么偏偏唐晓东在复职后不久就“严重失职”,企业有无涉嫌报复,说不清道不白的。对于唐晓东来说,更加严重的问题是,鉴于先前维权的经历,很可能不会有公司会接纳他,收拾行李准备找工作的他,前程大为不妙。

公民维权之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单位层面上存在一种不成文的禁忌,那就是但凡“内部人”出头,照例会遭遇严酷的对待。假如有人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自己为自己维权,哪怕一哭二闹三上吊,单位的领导都可以理解,虽然多数情况也无法解决,但只要不闹得太大,多半不会遭到严重的打击报复,有时候,如果恰好成本不高,时机适当,加上领导心情不错,还可能真的给你解决了。如果有外面的人插手维权,记者、律师、NGO组织什么的,领导也很头痛,但外面的人,遏制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尽管头痛,也往往无可奈何。一般来讲,单位领导最讨厌,也最痛恨的是内部不相干的人出头说话,就像唐晓东这样,当年有些工人未签劳动合同,没给加班费,在企业领导看来,干卿底事?要你这个工会主席出头?而且还把事情闹到外面都知道,不仅让企业损失了钱,而且损失了面子。这种事,无论哪个单位,企业事业,领导都烦,烦透了。

同类推荐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

    作者以“黄杨村”作为书写和考察对象,通过对一系列小人物生活和精神的深刻剖析,来反映当下农村的社会现状。
热门推荐
  • 王爷别宠求休我

    王爷别宠求休我

    程苏苏遇到渣男梁逸林,被分手后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但未想到,跳楼后的程苏苏竟然被雷电击中,穿越到了古代的国家,还摇身一变成了宰相府的千金……随后又莫名其妙的被皇帝老子赐婚给瘫痪在床的落魄王爷!
  • 重生之嫡女妖娆

    重生之嫡女妖娆

    她本是相府嫡女,因识人不清而惨死,老天有眼,让她重活一次,且看重活一时的她,是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又是怎样一次一次的躲过敌人的阴谋算计,获得真爱的。
  • 异界乱世佳人

    异界乱世佳人

    相恋却不能相守,在另一个世界被视作荣耀的符号,在炎息大陆却被视为渎神符号,为所爱之人的天下,她甘愿接受它,接受不同的生存环境,不一样的经历让她收获一份无心插柳的恋情,只是这样的爱情真的有未来吗?
  • 唱着生活的男孩

    唱着生活的男孩

    《唱着生活的男孩》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好书,一本青少年必读的当代小小说。这本书会把你带到遥远的、美好的童年,也会让你了解那些难忘的岁月;这本书不是教材,它不会教你怎样去做,但它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去做。这本书不是牧师,是朋友。读《唱着生活的男孩》,就是和一位好朋友愉快地聊天。
  • 龙血神王

    龙血神王

    天龙大陆,自天地霸主龙族消失后,武道昌盛,天骄辈出,武道神话层出不穷。山城少年林天,于被废之际偶得祖龙精血,修龙族秘术,自此,战遍九天十地,树立无上丰碑!吾为祖龙传人,自可横扫诸天强者,霸绝天下!
  • 精神伴侣

    精神伴侣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
  • 终身患者

    终身患者

    一次清迈的相逢,旅游体验师女画家闵夏因为多看了英俊的禁欲系神经外科男医生蔺言两眼被其相亲对象故意撞下湖里。从此便赖上了蔺言,要求赔偿她的相机及精神损失,而最终蔺言在对方的频繁纠缠下不得不答应了约会这样的流氓赔偿。不喜欢闵夏的性格,同时又被闵夏放荡不羁的性格所吸引。本以为只是露水相逢,两个月后闵夏因为回国办画展,露营意外重遇蔺言。每每看到这个男人一副禁欲系的样子,就兴起消遣的心,从一开始无聊挑逗到之后对这个男人的强烈占有欲,让她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情感,那就是她爱上了这个男人。
  • 迷人小王妃

    迷人小王妃

    苍龙国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沸腾了京都的大街小巷,车马簇簇、人潮如织。今夜,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无云。仰望天际,繁星似锦;俯瞰大地,灯火璀璨。火红的喜庆灯笼迎风招展,四溢的茶香扑鼻而来,欢声笑语中尽显盛世之都的无比魅力。据说,每年的元宵灯会都能迎来身份尊贵的皇子公主们大驾,所以愈发地激起万千俊男美女们走上街头,期望能与贵胄公子们有一次擦肩而过的缘分。小巷的尽头,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
  • 与美食私奔:餐桌上的爱情法则

    与美食私奔:餐桌上的爱情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食补不如爱补;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人在江湖,思念家常;他可不是吃素的;餐桌上的规矩;人生是一场与美食的私奔。
  • 权倾天下:腹黑王妃难驾驭

    权倾天下:腹黑王妃难驾驭

    竹小然仰天长叹:为什么她在21世纪是个卖猪肉的,到了大宋国还是卖猪肉的!虽然被称为猪肉西施,可说到底也是个平民。能不能给她来一个王爷太子大司马,把她纳入府中,享尽荣华富贵,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