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1200000007

第7章 幸存的战士画下即将消失的面包

小到那些听话的小孩子捏塑的纸黏土之类的东西,大到力求坚牢稳固、好像要反抗自然旨意的金字塔等庞然巨物——人类创建、制造的一切,无一不在时间的流转中风化消逝,甚至退化到看不出人类原本的意图……最后,那些用来制作这一切的材料,都转化成地壳的一部分,仿佛它们原来就在那里。

但只要有滋养的雨露温柔灌注在那片无生命的土地上……土壤就将变得润泽肥沃,阳光也会带来绿意。只要条件具足,绿地上将繁花盛放,蜜蜂也会飞来,蝴蝶沉醉于花香般翩翩起舞;在蜂、蝶的帮助下,花朵得以孕育出种子……风再将种子传播出去。

我要说的是十七世纪后半期的故事……一个疲惫的战士像拍翅的蝴蝶,偶然来到群花怒放的地方。他是拉吉普特族[7](今居住在拉贾斯坦一带的民族)的末裔。

在这位疲惫已极的战士误入花园的八百年前,也就是九世纪时,拉吉普特族登上繁盛的巅峰;他们对战争的热爱超乎想象。拉吉普特意为“王者的子孙”,他们还相信自己的族裔是刹帝利[8]的后代,天生好战也是理所应当;强烈的群体意识导致这一族分裂为数十个侯国,征战无休无止,唯武勇是尚。

十一世纪开始,这些小的侯国受到马穆德[9]将近二十次的侵攻,每一次都因力量过于分散惨败。

他们建造的湿婆[10]巨像被轰成齑粉……无数红宝石像碎冰一样迸裂,香桃木花般的翡翠、鸽子蛋大小的珍珠四处飞散……珍宝被劫掠一空,拉吉普特族人征战的勇气与热情也仿佛被掏空了似的急速枯竭。

疲惫已极的战士像拍翅的蝴蝶一样误入花园的一百年前……还是有一些不知哪个小国的王侯感到对不起祖先,时不时对同为武士末裔的邻国发动一场短暂的突袭。当疲惫已极的拉吉普特战士在色彩缤纷、百花缭乱的乐园中错觉自己是一只蝴蝶时,延续近千年的拉吉普特族好战的血液已经彻底冷却。

当他来到这座花园,血管中流动的拉吉普特人温热的最后一滴血一定感觉自己命不久矣。恐怕他那时想:与其搏命去取人首级、开膛破肚,在这芳香馥郁中死去恐怕更适合作为一个悠久的伟大民族的结局。他的这一决断确实是丢弃战士尊严的重大耻辱,可从另一方面看,对一个盛极而衰、步向灭亡的族群而言,如果在最后的时刻一无所有,或许更加凄惨。

如今看来,花香的影响,已经成为发掘拉吉普特人隐而不宣的另一才能和性格的开端。

因为这名战士追忆昔日所见、所闻、所触的细节时,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和颜料,在自家的墙壁上涂抹起来。

曾经为刹帝利(战士阶级)的他,虽然被贬为吠舍(一般庶民阶级)[11],还是去做他感兴趣的事;那种迫切的渴望,令他即使变成首陀罗(奴隶阶级)[12]甚至不可触贱民[13],都会我行我素。或许可以说:当他放弃拉吉普特人的骄傲时,就已经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抛弃了。

就这样,他从一个杀戮者转变成一个以绘画为职业的人。花的记忆、血战的记忆、动物的记忆、女性的记忆、从未目睹的河流的记忆、王侯的记忆、乐师、草木、禽鸟、云朵、太阳,这一切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直到后来,这个曾经的杀人者画画时逐渐在自己画的颜色与线条中发现了一种神奇而难以描摹的感觉。

这个战士倒也没有从此变成艺术家,因为印度自古至今并未存在过艺术家这种身份不明的阶级。一个人就算吹奏出多么美妙的笛音,也只是一名乐师;画出多么迷人的色彩,也只是一名画师,这是有确切名称的职业。正如半个多世纪前一个印度人说的:“在印度,‘艺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整个民族感官经验的体现,并且融入生活之中,就像每天吃的面包一样不可或缺。”

一个误入花园的拉吉普特末裔就这样成为一名画师。

话说,我在这篇文章中写的“幸存的战士”“男子”或是“青年”,到底是什么人呢?

不管如何形容,我只能说他是距今约三百年前,定居在东经七十四度、北纬二十六度,亦即印度沙漠以东不远的一位拉吉普特战士的末裔。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和我相遇的呢?

五月底我第二次拜访普什卡的时候,整个村子笼罩在溽暑当中,了无生趣。由于湖水干涸见底,许多两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重现地表。黄昏时分,那些科林斯式石柱[14]碎片的瓦砾上,长腿田鹬成群起降、跳跃,发出“呱、呱、呱”的刺耳叫声。不堪酷热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我被吵得更加烦躁,花费不少时间头昏脑涨地想该如何教训它们。总之那是一段无所事事的悠闲时光。

有一天,我走到那些聒噪的田鹬喜欢群聚的湖畔一角,脑海中想象用棉线将它们看起来有三十厘米长的细脚一圈圈绑起来的模样。被暑热冲昏了头的我像个梦游症患者一样,慢吞吞地将一根根树枝插入沼泽泥泞地,在树枝间拉起黑色棉线。我弄了二三十个陷阱,想象田鹬被棉线困住的画面。正想得兴奋,突然闻到四周传来一股焦臭。站起来转头一看,黄色尘沙已经耸立有如帷幕,能见度不超过十米。那是西边一贯会来袭的沙尘,达到这样的规模,五分钟之后强风便将裹挟着子弹一般的沙粒猛扑过来。我赶忙躲到附近一所空荡荡的房舍里避难。

太阳变成白色的朦胧闪光,所有景物仿佛都已脱离地表,轮廓缓缓消失。

要不了多久,当层层沙尘几乎遮蔽太阳的光芒,天地间陷入一阵不祥的暗默时,乳白色的夜晚就要降临。

尽管可见度几乎为零,但所谓的黑暗空间反而像一种淡淡的发光体,沙尘中一颗颗细小的粒子放出千万点黄色的微光……

感知到不祥征兆的野狗们,不知从村子的哪个角落发出嗷嗷的吠叫……然而只有诡异的音波能穿透厚重的黄色帷幕,完全看不到野狗的踪影。

在恐怖吠叫声、发着微光的沙粒以及没有任何光影能穿透的重重黄色帷幕中,我感到自己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就像一粒细小的尘沙,随着微弱异常的喘息,缓缓沉埋到那一片黄色里。

没过多久,轰轰然一阵狂风突然扫过普什卡的高空。那是沙尘暴的使者。大粒的尘沙开始击打大地。与其说是下雨,不如说是天空拧出来的水滴在空中飞散。所有移动的物体发出互相倾轧的声音。大树的叶片碎裂。有如世界末日的三十分钟后,一切又突然地结束了。

萦绕不去的焦臭,满嘴嘎吱嘎吱的尘沙……我用力拍着头发,将头皮屑和沙粒一起抖落。一切终于结束……好像经历了一场乱战。

“混蛋田鹬!”我一面嘟囔,一面环视这个没有屋顶、家徒四壁的房子。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拉吉普特战士画的。”

“到底是多久以前呢?”

“不知道,我生下来就有了。”

“这间房子是有人住的,难道他们对这些画的来历一点也不感兴趣吗?”

“那些东西从他们生下来就有了,也不会特别好奇。”

沙尘暴过后,我发现这间避难的房子每一面墙上都画满了图案,心情有些激动,便询问一个担任村办公室秘书的老人。放眼看去,这里到处都是画,它们在充满杀气的空间中毫无预兆地出现,的确让人更加不知所措。

画其实很稚拙,比例根本对不上。画中的鱼以人为食,有些画严重剥落,只剩下一颗没有身体的头颅。笔法虽然笨拙,却是非常素朴的佳作。无名画家才会有的笔触,真切到让人仿佛可以看到他作画的手。这些不明作者的画作,就像你在印度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无名氏作品一样,不会给人权力的横暴感。更教人惊奇的,是这些画作出自一位拉吉普特战士末裔之手。我完全不疑有他,经过这间涂满画作的房子时,总是一边在脑海中构筑那位幸存的战士误入花园的童话,一边往房子里窥看。

渐渐地,我甚至可以清楚描摹这位战士的容貌。在我的想象中,他虽然是人类,但更像某种昆虫。

夏天的太阳焚烧一切。那些讨厌的田鹬说不定也会甩下一坨大便就逃之夭夭。

这些画作很快就会消失不见吧。与此同时,那些笔触中显现的古昔的人的性格,都将一起消失在人们眼前。我想这样也好。在这样的风景中,没有留下姓名的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完成的似乎有呼吸的作品,确实是一种美好。

不用科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史专家、政治家结合他们的智慧加以保存,这些举动反而是人类粗暴的干涉。就让它们曝露在本来的空气中吧。时候到了,画中女子肚脐附近的颜料开始干裂、卷翘;有一天,你悸动地目睹它突然剥落的瞬间,那样也不错。

稍微描述一下我的功劳——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少女丰润的朱唇,即使失去原本足以诱惑男子的颜色,但只要少女还活着,唇依旧是唇。

如果少女们经得起严酷环境的破坏,长存于世,也许有一天,哪怕只有一霎,她们还将轻启朱唇、娇艳如生,发出永恒的魅惑。所以,最后一个在那幅年久失修、破败已极的画作面前浑身震颤的人,也许就是我。

同类推荐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巴别尔和他的小说等

    巴别尔和他的小说等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个苏联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团长是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苏美作家座谈时,有位美国作家问这位团长,何以长久不见巴别尔发表新作,也不见有关他的报道,他怎么了?团长回答说,巴别尔挺好,我此次访美前夕,还在苏联作协见到他,交谈了好一会儿,他正在埋头写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作家见团长如此回答,便把话题转到别的事上去了,因为他风闻巴别尔早已不在人世,死于肃反运动。这位大名鼎鼎的苏联作家所编造的这个活灵活现的谎言成了笑柄,不仅在美国,更在后来的苏联。
  • 你能拒绝诱惑

    你能拒绝诱惑

    《你能拒绝诱惑》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基本上涵盖了周大新从写作、读书、电影、游览等角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文化的透彻解读,从中可以领略一个作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家在海的那一边

    家在海的那一边

    人生初次的离家,是从此无可回头的漫长岁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从布拉格到土耳其,从巴黎到意大利。每一处风景之后都有着不太人的精彩。蒋晓云写过无比精彩的民国爱恨离愁。写起思乡之情,旅行趣事,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的琐碎,也有一份练达世故,把人生都打碎咀嚼透了的淡然豁达。聪慧女人必读的女作家,全新出发!
热门推荐
  • 妖孽校草靠边站

    妖孽校草靠边站

    【苏爽甜宠√】【男强女强√】【日更不缀√】【禁止任何形式改编转载√】【感谢所有支持的读者大大萌√】【读者群:687811672】
  •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座的都是大佬

    在座的都是大佬

    凌磐月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不太对,她发现身边的人都有点不对劲:她的兄弟姐妹为何年纪轻轻都如此流啤,世界数一数二的某组织头头?还有她的同学,似乎也个个拿了玛丽苏剧本。还有,谁家学校叫“圣樱学院”啊?总之,这是不正经的玛丽苏世界。
  • 骤风

    骤风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等一人白首

    等一人白首

    某女子认真地看着一个白净的小公子道:“我在等一个人,我觉得他也在等我,所以我不能在遇到他之前和你在一起。”多年后某男子轻笑“恭喜你喔,等到我了~”—介绍—她是25世纪的雇佣兵,接任务为生,一次偶然穿越,开始了在架空世界的交友、虐渣、恋爱生活……-女主:慵懒随性爱看戏,牛批调皮喜甜点。-男主:敬请期待【嘿嘿】【穿越架空言情玄幻】.男女主身心干净,放心食用.小虐怡情大虐伤身,尽量全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客官来看看嘛~
  • 妖侠百录

    妖侠百录

    短篇小故事,有关于江湖的,有关于妖怪的,或离奇,或悲伤……
  •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史前人类社会、古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以及近现代的世界格局。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也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正是这些灿烂多姿的历史事件,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 幽默口才

    幽默口才

    人们学会讲话和思考的基本法则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语言区别开来,而幽默似乎要把人们的日常语言和思维搞乱了才成。如果你不能忍受你日常语言和理性思维的规范服从于幽默的谈吐和思维的规范,那你就可能把自己关在幽默的大门之外。
  • 行者玄奘4:草原佛迹

    行者玄奘4:草原佛迹

    取经19年,唐僧到底经历了什么?一部讲述信念与勇气的旷世奇书,囊括万千佛法、佛理、修心智慧与人生真谛。翻开此书,走进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倾听一个充满奇遇的真实故事,重走那段关于苦闷、烦恼与解脱的人性之旅。玄奘翻越过雪山,来到中亚的大草原。这里原本是各种文化交汇的绝美之地,此刻却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与大唐关系微妙的统叶护可汗,会怎样对待这个来自东土的沙门?一向敌视佛教的飒秣建国,又将如何处置这个佛僧?距离佛国越来越近,那些被尘封的传奇往事逐一展现在他的眼前。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一一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难以逾越的伟大探险。
  • 武修仙道

    武修仙道

    一朝重生,从末法时代重回万年之前的九星大陆,那时天地人杰地灵,修仙强者辈出,洪荒巨兽出没!什么?重生到了废柴身上?丹田被破,姐姐被人欺凌,怎么可以!重塑丹田,腾龙崛起,势必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什么是天才,我就是天才,收服异兽,古墓寻宝,得传承,夺造化,开创自己的传说,缔造自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