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1300000005

第5章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1)

新闻记者——令人羡慕的“苦差事”

专职新闻记者产生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新闻记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业。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后,许多革命领袖非常重视新闻工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和编辑过十多种报刊。列宁也亲自领导过《浪潮》《前进》《无产者》等日报和《劳动》周刊的编辑工作。他主编的《火星报》曾经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1921年3月8日,俄国共产党(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代表履历表中有一个栏目是:“现在是哪个工会的会员呢?”列宁在这一栏里写着:“是新闻记者工会的会员。”毛泽东同志早在1919年就主编过《湘江评论》。这份四开四版的小型报纸设有“西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等栏目,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湘江评论》在当时受到广大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的欢迎,许多有识之士把《湘江评论》比作“湘江的怒吼”,称赞它“真正代表人民说话,对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周恩来同志曾经担任过《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和《觉悟》的领导人。恽代英同志曾经是武汉《学生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从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新闻事业多么倾心。

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都与新闻工作有缘。英国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的笛福所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不仅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名著。笛福在写这本小说之前,曾经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英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查理斯?狄更斯,出身贫苦, 12岁开始独立谋生,上过两三年学,主要靠自学获得广博的知识。16岁时他到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学会速记后,担任了报社的采访记者。他目睹了议会政治的肮脏内幕,从1828年到1836年,为伦敦几家报纸撰稿,是很有名气的新闻记者。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曾经担任过《萨马拉日报》新闻评述栏的编辑。《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曾经担任过《创造》杂志总编辑和捷克斯洛伐克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新闻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记者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许多文科大学毕业生希望能到新闻单位工作。许多学生家长也希望给自己的子女在新闻界谋求一个职位。“新闻记者”像一块磁铁,把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吸引到新闻工作岗位上来。

可是,假若我们问这些年轻人:“你们为什么愿意当新闻记者?”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回答不出来,有的甚至从来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1981年夏天,我在中共中央党校新闻班学习时,曾经读过一本名叫《报人之路》的书,其中谈了这么一件事:

1931年4月1日,燕京大学新闻系举行新闻讨论周时,《大公报》的张季鸾因在外地旅行,未能应约参加。后来,他补写了一篇题为《新闻记者根本的根本》的新闻学论文,投寄燕京大学新闻系。在这篇文章中,张季鸾开宗明义地向新闻系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想做新闻记者?为什么入新闻系?张季鸾认为在成为新闻记者之前,有两层必须觉悟:

“第一,或者有人想,做记者可以得到物质上优厚的享受,这是错误。中国经济发达以后,经营报业的人可以获利,但是单纯作一个记者,靠薪水吃饭,我想在二三十年内,恐怕很难有得到优厚酬报的……所以从平凡而正当的途径上讲,做记者大概要一世穷。”

“第二,或者以为记者这种职业好玩,有兴趣,这话不假……不过诸君要知道,有兴趣的另一面,是格外劳苦。任何职业,办事时间都有一定,记者生活,独没有一定。而且夜间工作多,满天下的人类,都在黑甜乡的时候,新闻记者还拿着秃笔,写稿子,听电话……所以新闻记者生活的兴趣,只能是在紧张兴奋忽歌忽泣之中找兴趣,绝不是舒适享乐的生涯。”

张季鸾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的这些话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但是,作为一个“老报人”,他的确道出了新闻记者的甘苦。

我是1964年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新华社当记者的。宣布分配方案的前一天晚上,我们班的班长在走廊里悄声对我说:“你的工作分得不错,是走南闯北的。”我叫他说得具体一点,他不肯说。回到宿舍,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是在琢磨“走南闯北”这四个字的含义。第二天一大早,中文系应届毕业的200多名同学都集中到合堂教室。大家屏着气,静听着中文系负责同志宣布分配方案。当我听到自己被分配到新华社当记者时,心情非常激动。老师和同学也向我表示祝贺。教我们文学史的华钟彦教授还为我们题写了一首《满江红》:

“壮志凌云,驰天马、骁腾横逸。

当今日、干将出匣,荆山呈壁。

举世都称神异器,何人不重连城值?

但金锋玉瑱若为功,须人执。

说培养,由党力;论运用,凭才德。

要全心全意,听伊驱策。

事出丹心通万里,行从民望生双翼。

待明朝,展翅起高飞,知南北?”

我的辅导员老师郭双成也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下这样两句格言:

“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1964年8月,我告别了母校,来到新华社山东分社,成为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

“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我万万没有想到,辅导员老师的这两句题词那么快就应验了。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我很快就尝到了它的艰辛。一些蒙在“新闻记者”这块牌子上的浪漫色彩渐渐褪去,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将毕生从事的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苦差事”。

新闻记者的“苦”

根据这些年的切身体验,我觉得新闻记者的“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记者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优哉游哉”,也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到处受人尊敬。记者“享福”的时候有,吃苦的时候也有,总的说来,采访生活是十分艰苦的。

1965年夏天,我到山东省菏泽地区定陶县万福公社采访一所半耕半读的卫生学校。那时,从菏泽到万福公社不通汽车。我从菏泽县沙土集往南走,正赶上大雨。大平原上的路,没有明显的标志,加上雨下得天昏地暗,一道又一道的台田沟横在我的眼前。我迷了路,漫无目标地向前走着。天色渐晚,我有点发慌。忽然,发现了一排电线杆子。我想,电线肯定是通大集镇的,顺着电线走,说不定会找到公社驻地。我索性不去找“路”,沿着电线指引的方向,走了大半天,终于找到了万福公社。当我走进公社党委办公室时,已经成了一个“泥人”。记者要深入到生活的底层,要深入到山乡僻壤,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不通汽车的。不能因为有些地方上海牌小汽车和北京吉普进不去,就一生一世不去那里采访。遇到不靠公路的地方,就要步行,有时还要带着行李作“负重行军”。即使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尽管可以坐汽车、坐火车,但有时列车超员,车厢里人夹着人,一站几个钟头。每当这时,如果在车厢门口能找到一小块空地,哪怕是在提包上稍坐一坐,也会觉得舒坦得不得了。

除了“走路”,还有“住宿”。有些地方的招待所认“车”不认人。坐小卧车去的,食宿都好安排;骑自行车或步行去的,少不了吃闭门羹。1966年夏天,我们到郓城县一个大队采访。80多里土路,骑自行车走了三个多钟头,到了招待所,真成了“风尘仆仆”。我们想在招待所住一宿,休息休息。一位姓刘的所长从头到脚打量着我们,介绍信看了又看,最后说:“这里客满,没地方住了!”我们在县城找了好大一阵儿,才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我铺开稿纸,正要写稿,县委书记推门进来了。他听别人说来了两个新华社记者,就到招待所去找,没找着。这位所长急了,到处打听,才从小旅馆里找到了我们。当着县委书记的面,刘所长显得格外热情,说:“还是搬到咱那里去住吧,后边还空着三排房子呢!”“在咱那里,谈情况也方便。”记者就是这样,有时住高级宾馆,有时住车马大店,蚊子、臭虫、跳蚤,全都得学会对付。前些年到沂蒙山区采访,进一次山,一身虱子。采访归来,一进家门,家属就得帮助做“善后处理”。所以,要立志当一辈子记者,就要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

第二,新闻记者不仅生活艰苦,而且思想也很艰苦:没有线索愁线索,有了线索愁采访,采来了素材愁写作。头一篇稿子刚交到打字室,又在思考下一篇稿子了。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除了睡熟了的几个小时,思想没有空闲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记者可说是“重脑力劳动者”。

第三,新闻记者要在家庭生活和物质享受方面作出牺牲。作为一个外勤记者,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出发在外,把家当旅馆,旅馆当成家。逢年过节,别人都是阖家团圆,新闻记者中的不少人却在第一线采访。我算了一下,从1972年到1983年,有10个“中秋节”是在外地度过的。1981年以来,有两个春节未能和家人团聚。许多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第四,生活上苦一点,思想上苦一点,如果能源源不断地出成果,也会感到欣慰。但是,新闻作品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一个八级钳工可以保证不出废品;然而,即使有三四十年采写经验的新闻记者,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稿子全都是成品。当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被“枪毙”了的时候,就会感到苦恼。

第五,稿子被采用就没有苦恼了吗?有时也还会带来苦恼。记者写的稿子,问题提得稍微尖锐一点,发表以后往往会引起激烈的争论,记者要为此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1979年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一些对实际工作比较了解的同志告诉我,向农村派工作队的做法同新形势不适应了。他们认为大批地向农村派工作队,有以下几个弊病:

——不利于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派往县、社、队的工作队,进点时都宣布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可是,进点以后,工作队的同志觉得自己是上级派来的,是来“运动”别人的,凡事要求地方同志按工作队的意见办;地方党委认为自己最了解下情,应该按自己的意见办,双方往往会闹矛盾,给农村工作造成许多损失。

——容易搞瞎指挥。工作队的队长,有科级的,有处级的,还有厅局级的,来到农村都是“大干部”,党支部自然而然地得听工作队的。但是,由于派出来的干部长期蹲机关,不了解下情,不熟悉生产,一些同志又放不下架子,不肯虚心向群众请教,往往下车伊始,搞瞎指挥。基层干部怕挨整,不愿得罪工作队,就是指挥错了也不敢提意见,社员对这一点很不满意。

——容易使运动“扩大化”。10多年来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好像工作队一进村,就要从政治上、经济上、作风上搞出点什么“名堂”。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干得多,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整一通,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为了把当年生产抓上去,工作队往往想尽各种办法到处采购化肥、农药,容易打乱正常的供销渠道,也加大了当年的生产成本。

我研究了派工作队的历史。解放初期,我们党要领导几亿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当时,农村政权刚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许多地方还不够健全。鉴于这种情况,各级党委从领导机关抽调干部,组织工作队下乡,包干负责一个地方的工作,对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样的工作队,农民和基层干部是欢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农村的政治、经济组织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战斗力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势下,如果继续沿袭过去那种大量派工作队的领导方法,社会效果是很不理想的。任何一种领导形式和领导方法,都是由一定的任务以及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主客观条件改变了,面临的任务改变了,领导形式和领导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全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忙着往下派工作队的时候,我写了一篇题为《还要不要大批地向农村派出工作队?》的“工作研究”,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这篇稿件发表以后,在许多地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来信商榷,有的公开驳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度非常苦恼。我想:当记者真难啊!科学家可以“研究”,为什么新闻记者就不可以“研究”呢?一篇“工作研究”,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的责难呢?后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的《组工通讯》以《一个值得重视的建议:不要向农村大量派工作队》为题,全文转发了这篇“工作研究”,并在文章之前加了一篇很长的评论。接着,从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传来撤销工作队的消息。直到这时,我才渐渐从无端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毛泽东同志说:“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闻记者毕生都在报道新的东西,而且要把新的问题尖锐地提到读者面前。当自己的见解一时不能被人们接受的时候,就会遇到压力,记者会由此而感到苦恼。

同类推荐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是赘婿

    重生之我是赘婿

    陆小风穿越异界成为商贾赘婿。“赘婿?那岂不是不能三妻四妾了?”,,,,“陆小风你只是我宁府的赘婿,希望你有自知之明…”“哈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宁霜儿,你希望你能找到如意郎君,我们和离吧!”
  • 芸嫣传

    芸嫣传

    “芸嫣,本宫有一个秘密从未告诉过别人,一直都记在一个地方,你耳朵靠近来一些,本宫告诉你在何处……”……“娘娘,您不会有事的,请您坚持住,太医肯定能够将娘娘救治好的。”“不会的,本宫如今已是弥留之际,也不指望那些太医有何能耐了,咳咳。”“血,血,啊,来人,快来人,快来人啊。”“芸嫣丫头,不要慌张,本宫还有最后几句话问你,本宫的额娘可有在你幼年的时候,说起本宫什么啊?”“有,有,祖母说,祖母说,娘娘温柔善良,体恤长辈,是长辈们的开心果。”“哈哈,开心果,哈哈,哦,咳咳……”“娘娘,不要吓芸嫣,您一定要坚持住。”“芸嫣,你祖母常常哼唱的摇篮曲,你还会吗?能不能给本宫唱几句。”……“额娘,额娘,您来接女儿了……”??……都市白领的穿越奇缘,揭开深宫之内的传奇故事。新作《石破天际》已经惊喜上线,快来品鉴吧!
  •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王驾到腹黑少爷你好

    女王驾到腹黑少爷你好

    她曾经站在巅峰,受众人敬畏。失去了信仰,她甘愿丢弃自己。重新轮回,她是一个平凡人。而他还是他……只因不舍得忘记她。她为了这一世的亲人愿意进入莫测的书中世界,丢失记忆,险些丧命。他为了她,进入书中世界,篡改故事,只为在身边守护她。她是白梓歆,他就是叶辰。她是皓月,他就是季昂。——前期较偏校园,后期就是皓月大大的主场了(开心,撒花~)
  • 抢婚101次:娇妻别想逃

    抢婚101次:娇妻别想逃

    被抢婚100次,只能认命留下。怀上了孩子的她,再度带着孩子逃跑再嫁。“你肚子里都怀着我的宝宝了,还要嫁给别人?”某总裁森然挑眉。“那又如何?”她负气嘟嘴。“那我就抢101次!”他邪妄一笑……
  • 带来灾厄的公主与诅咒化身的骑士

    带来灾厄的公主与诅咒化身的骑士

    被厄运所缠绕,被命运所折磨。月下的两人,立下永恒不变的约定。“我……绝对要救你!”
  •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她,是国家女战神,同另一个人一样是国家的传奇。所有人听到她的名字,先是崇敬,再是羡慕。可谁又知,她也不过是个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他,是国家另一位战神,同一个女生站在最顶尖的位置上。她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也是一个,替代品!一世追求,爱而不得,面对他在两人间做出的选择,心如死灰。似是上天垂怜,她得以重活,这一世,她定要活的潇洒自在……可欠下的债,却似乎还不完了。
  • 医仙索宠,战神师父举高高

    医仙索宠,战神师父举高高

    【1v1身心健康甜宠文(冰山师父只为调皮彪悍小徒儿绽放温柔)】神族奇报:神族第一医仙,籁乾尊神的娇妻晱卿兰还童了!看着怀中白嫩的小团子举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张牙舞爪,籁乾尊神一双剑眉蹙了蹙:嗯,先养着吧。一千年后,白嫩的小团子终于长回曾经的模样。某尊神觉得:嗯,是时候吃抹干净了。“师父,你又来为我暖床啦!”某小徒主动投进某尊神怀里,殊不知:羊入虎口……
  • 虚凛之路

    虚凛之路

    青天道士,九花九鼎,道祖圣赋,卸天道宗圣选之高位,收天地不容之徒,游历于五界。于世间,退双生佛灭道之危。飞仙日,破天帝罚世之举。魔界中,解苍天欲灭世之祸。与地狱,收服百鬼图,三分鬼能以定鬼疆,败闺迠阴阳颠倒之策。潜浮屠世界,除永生之苦焚。下九幽,除上古痈毒之绝境。鸿蒙立道……终传道万世,成圣心之德,天地终归一同。
  • 集古今佛道论

    集古今佛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