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后,我见过许多人,像你的发梢,像你的眉眼,却都不是你的脸。】
-
“启禀陛下,青海的使节业已在驿馆下榻。”侍卫走上前来,对着站在龙楼之上遥望远方的帝王禀到。
燕洵没有回头,但沉默的态度中也清楚地表示了意会。
侍卫并没有退下,他是燕卫中的精锐,跟随燕洵多年,自然而然就体会到皇帝的未尽之意。
他低着头,半晌才等到皇帝的话:“是谁?”
这是战后这么些年来第一次四国同聚,地点又选在了国力最强的大燕都城,也是曾经大夏的旧都真煌,各国选择的使臣自然都是国内出身高贵,位高权重,还得有真才实干之人。
青海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大概也就只有那几位为数不多的皇族了吧。
“正使是长公主诸葛云笙,左右副使分别是二皇子诸葛云晔和大都督诸葛月七。不知陛下打算什么时候见他们?”
诸葛云笙...诸葛云晔...
她的儿女...
她和诸葛玥的儿女......
侍卫在沉默中耐心等待着走神的皇帝。一个略带疲倦的沙哑的声音响起:“请他们明日进宫,吩咐下去,盛宴款待。”
“是。”
燕洵站在楼上,迎面扑来的劲风满是凉意,吹起他额前些许碎发,鬓间已经依稀可见少许的银丝。
又是快十年了,他真是老了,许多事情,都开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
燕洵端坐在龙椅上,十二旒冕下垂着的珠翳后,他望着殿下的少女一步步向他走来。
清丽的脸庞只是略施粉黛,华丽的质地却是颜色素雅清新的衣饰,并非长袍大褂却更显英姿飒爽。
那是一张像极了她的脸,除去那殷红得有些妖异的唇色,远远这么看着,那活脱脱就是当年的她。
哦,眉毛也不大相同,阿楚的眉毛是新月柳絮眉,眼前的女子则是新月秋波眉。她的眉比阿楚的更长些,也更温婉些。
再细细打量,才能看出更多细小的不同。
一样的风华绝代。
“外臣诸葛云笙,携左副使诸葛云晔,右副使诸葛月七,拜见大燕皇帝陛下。”
哦,声线和仪态也不同,声线更柔和清远些,仪态上是英姿飒爽的女侠和高贵优雅的从小培养出的公主的结合体。
大燕的皇帝一直在沉默中直直盯着底下单膝跪着的公主,神色间还有明显的倾慕怀恋之色,任凭陪宴的大臣怎样咳嗽提示,也依旧无动于衷。
在座的都是因这次大典特意被召回的老臣,燕北的皇帝和青海第一皇妃曾经的风花雪月,他们也是人尽皆知。
只是陛下如此,终归是失礼。
燕凛见状,站起来,行礼道:“父皇,公主、二皇子、和大都督远道而来,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儿臣想各敬三位使者一杯。”
燕洵这才回过神来:“好。朕刚才思及故人,青海使者们莫要介怀。”
诸葛云笙微微优雅一笑:“无妨。”
看着相邻而坐对饮,并似乎聊得很投缘的燕凛和云笙,燕洵从最初皱皱眉后,突然就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神情中有些略带欣慰的样子。
他的七个儿子中,只有燕凛最像他,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格。
那像极了她的云笙,和像极了他的燕凛。
好像在他们身上,又看到了当年的他们。
生命的延续,就仿佛他们的新生......
殿下坐着许多年不曾见燕洵笑过的阿精,暗自摇了摇头,无声地叹了口气。
一月后,大燕对青海递交国书,大燕皇帝燕洵亲笔书信至青海皇帝皇妃,为其第三子秦王燕凛求娶青海长公主诸葛云笙,并承诺公主婚后绝不会在自己丈夫的身边看到一个不该有的其他女人。
这样的承诺,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众人都猜测,这样的承诺,或许真的能打动爱女如命的一夫一妻的青海皇室夫妻俩。
国书送至第三日,大燕秦王燕凛同时而至。
半月后,卞唐与北夏的求亲国书不约而同先后而至。
送国书的分别是卞唐号称“逍遥公子”的楚王李青荣,与北夏太子赵显。
三月后,青海皇帝诸葛玥、第一皇妃楚乔辞谢燕、夏两国,允婚于唐。
二人大婚当夜,燕洵召燕凛入宫。第二日,立储诏书便下。
燕洵再一次独自一人站在龙楼之上,对着侧漏的月光,一人独酌,突然就觉得有些冷。
一定是因为老了,身体受不住这龙楼的寒冷了。
燕凛究竟为什么去青海,天下只有他们二人得知。
只是那一夜,他难得做了一回慈父。
不,与其说是慈父,不如说是两个感同身受的失意之人互相开解、互相取暖。
燕凛醉醺醺地、一遍遍地呢喃:“我记得我去的时候明明是为了太子之位的......”
他向来最讨厌别人觊觎他的皇位,尤其这个人是他儿子的时候。
可是那一刻,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竟是无可奈何。
罢了罢了,本来就是他的执念、他的痴心妄想,如今却又搭进一个人去陪他遭罪。
罢了罢了,再像他,也终究不是他;再像她,也终究不是她。
燕洵举起酒杯,一如既往地敬了对面的空气一杯,仰头自嘲地笑。
他果真是老了......
不仅是身体开始变得孱弱,心性也开始变得不够坚定了。
夜越来越寂静,难得安静的燕后宫,突然远远地飘入了觱篥的乐声。语调呜咽,声声泣血。
“这是谁吹的?听着真叫人伤心。”
“娘娘,好像是龙楼那边传来的。”
-
【生不逢时,我们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最后的最后,有缘无分,我们终是桥归桥,路归路,我只能眼睁睁看你过桥,然后继续走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