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在这个时候到来了。在春天的六个节气中,春分刚好是一半。徐铉在诗里说:“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徐铉《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春分”是个什么节气。
“春”字,咱们在立春的时候已经说过了,它就是指一年四季中生机蓬勃的第一个季节,“春”字的整个字形就像一幅大地回春图。
《公羊传·隐公元年》(《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的儒家典籍。与《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有云:“春者何?岁之始也。”什么是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希望都是随着开始的季节蓬蓬勃勃长起来的。那么从开始立了春,一点一点走到春浓处,就到了春分两半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三个月不正好九十天吗?正到一半的时候,春天从中间分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到一半时,我们来看看“分”的字形:
《说文解字》解释说什么叫“分”呢?“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上面这个“八”的字形,不就是分两半了吗?下边是“刀”,也就是用刀把这个东西分成两半。那大家要说了,“八”现在是个数字,连小孩都知道这样一笔分开是“八”,它怎么能解作分开呢?
“八”的甲骨文字形,两画向背,向两边张开,表示这个东西分成两个方向了。到小篆,字形演变成这个样子,像不像背靠背的两个人呢?也就是说两个人往不同的方向走了,这是不是分别?《说文解字》解释说:“别也,象分别向背之形。”两人各走各的方向。
所以“八”字的本义就是分别,后来被借用表示数字。高鸿缙在《中国字例》里面就说过:“八之本义为分,取假象分背之形……后世借用为数目八九之八,久而不返,乃加刀为意符作分。”也就是借用的时候久了,它的本义大家找不着了,所以下面加了一个“刀”字。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分”,在“春分”里面当作一半讲,就是平分之意。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大概阳历的3月20日到21日,太阳到了黄经0度。我们常说立春是节气之始,也有人说冬至是节气之始,但是要从太阳黄经来讲,春分正好是黄经0度,阳光笔直地照在赤道上。而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我们处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天气一天比一天暖,恰恰就从春分开始。所以春分还有天文学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各为12个小时。
其实春分在古代还被称为“日中”、“日夜分”。董仲舒,我们知道他写了《春秋繁露》(《春秋繁露》,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撰,是一部以阴阳五行、黄老之学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著作。),在《阴阳出入上下篇》里他说:“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们知道阴阳相半、寒暑相平这样的日子一年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春分,另一个是秋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是老百姓的说法。董仲舒写《春秋繁露》,他从春秋里衍发深意,产发阴阳五行之说,比赋自然人世,创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他眼中的阴阳平分、昼夜平分,当然就有更深的哲学意义了。我们现在除了这种天文学的意义,更多看的是春分对农耕的指导。因为原来农耕民族靠天吃饭,人们要观察动物、植物的变化。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玄鸟是什么?“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其实不就是小燕子吗?古人写得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燕子选在春分的时候归来,秋分的时候离去。“燕来还识旧巢泥”,它还会找它的老窝。燕子的古名就叫玄鸟,而且它很古老,是上古殷商民族的图腾。
传说里,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就是吞了燕子蛋怀孕的,所以殷人都把燕子跟吉祥、生育联系在一起。你看《史记·殷本纪》:“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也就是说燕子蛋掉下来了,简狄把燕子蛋吃了就怀了契。
这第一候玄鸟回来了,儿歌要问一问:“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你看,多美呀!要到春半之时,燕子才来。
“二候雷乃发声。”春分过了第一个五天,雷声就隆隆大震了。中国人认为雷声是阳气之声。春分之候第二候,天地之间有这样的声音,天雷惊动地火,大地要开始蓬勃起来了。到秋分以后,雷入地就无声了。你看中国人的观念多有意思,春分的雷出地发声,秋分的雷入地无声。春天里一切在向天空招展,而秋天的一切在向大地回归。从天到地,一年四季,这是一个大循环。尽管都有雷声,但在观念上是不一样的。
“三候始电。”在最后的这五天,电闪雷鸣,那轰隆隆的雷声里面,雨水降落。这大概就是李清照写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时候,人心的欢喜已经融入了浓浓的春天。
春天有很多仪式,春分是重要的祭祀庆典。从周代开始,帝王们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惯。所以我们才有日坛、月坛。《帝京岁时纪胜》(《帝京岁时纪胜》,清潘荣陛编撰。所记皆为作者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属北京人记北京风土,资料翔实可信。此书是迄今所见清代第一部北京风俗志书。)里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这件事情还必须由天子领着,老百姓随便祭祭日月那是不允许的。现在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神的地方,那个时候还叫大明神。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祭地,但仪式也是极为隆重的。我们今天老说古人不懂科学,但你看他们祭天地、祭日月、祭农耕,他们对自然多么敬畏,怀着那样一种庄严的恭敬心,去呼唤天人感应,去顺天应物。
当然了,春分民间也有好多好玩的活动。“春分到,蛋儿俏。”民间流行春分这天竖鸡蛋。我们都知道鸡蛋容易滚,但它能够立得住吗?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看见有些乡村的小孩把鸡蛋头朝下,要让它立住,那必须得是新鲜的鸡蛋。我们知道鸡蛋稍微放沉一点,大头那边就空了,所以能立得住的鸡蛋一定是新鲜的。这个习俗后来被华侨带到了海外,成为世界性的游戏。春分的时候很多人家还要送春牛图,因为要让春牛耕地,祈祷收成。一边送图,一边还要唱唱春耕的吉祥话,这就叫说春。这些送春图、唱春的人就叫春官。
春意一天天浓了,白昼长起来了,蝴蝶翩翩飞舞,人被烤得暖暖的。心中春意苏醒了,是慵懒的,也是美好的。你看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除了青藏高原,还有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基本上都进入明媚的春天了。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了,油菜花大片大片泼洒在大地上,这个时候是不是踏春的好时节?春分来了,带着孩子出去放风筝吧,也让现在的儿童“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别负了春天跟孩子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