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5100000003

第3章 返国

1

1903年1月2日,我的父亲结束了四年的法国大使生活,带着全家人,一等、二等参赞,海军随从及其家眷、仆人等等五十多人,从法国巴黎出发,乘坐“安南”号船只,前往上海。

我们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上海。而欢迎我们到来的,却是一场瓢泼大雨,实在是很糟糕的体验。大雨如注,对我们的行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我们一方面要安顿一大群人的住所,一方面又要照看繁杂的随身之物,真是糟糕透顶。

在此种恶劣的条件之下,我们那些随从和仆人们当然是指望不上的,这并非我虚言,故意贬低他们的能力,而是早有以往的旅途经验充分证明。唯一可以依靠的,能让我们的心有着落的,只有我的母亲,她似乎有与生俱来的解决麻烦事的能力。

船只抵达法租界的上海黄浦码头,我们会见了衣装严整神情肃穆的上海道台(上海这个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地方官和其他府衙的众多官员,欢迎场面非常隆重。

上海道台告诉我父亲,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天后宫”,供我们这些人暂居上海之用。我父亲婉言谢绝了。他说船只途经香港的时候,他就已经着人通过电报与此地法租界的侨民饭店联络,衣食住行皆有安排,诸事妥当不劳再费心了。

1895年我父亲出使日本的时候,我们曾在此“天后宫”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暂住经历,往事不堪回首,实在不想第二次踏进这同一条河流。虽然嘴上不说,父亲的考虑和安排,我们却无一例外地非常赞同。

“天后宫”风烛残年久已失修,即便金玉其外,亦难免败絮其中。当时有这样约定俗成的规矩,地方官应尽地主之谊,为途经本地的高级官员提供住所,照顾好生活起居。路过本地的高级官员也大可不必拒绝好意,只管安然受用便是。我父亲却总是婉言谢绝地方官的安排,情愿自行解决生活起居问题,以求身心安适不受拘束。

经过了一番奔波和忙乱,我们终于平安抵达侨民饭店。此时正有两封来自紫禁城的电报等着父亲,要求父亲马不停蹄赶往北京城。看似简单的命令其实难如登天,因为在这个季节里,通往天津的水路正逢冰冻,着实令人寸步难行。何况,我父亲年老体弱,疾病缠身,若没有医生悉心照料,实在难以撑得住舟车劳顿。若改道秦皇岛,那么一番乏味枯燥的长途旅行,更会让他体力难支,疲惫不堪。

鉴于这种种主客观困难因素,父亲不得不回电说,困难重重,实在难以即刻成行,恳请等到冰河溶解,便马上乘船北上,赶赴天津。

我们2月22日离开上海,26日顺利抵达天津。同当初抵达上海时一样,受到了当地道台和地方官员的热烈欢迎。

当时表达尊崇的规矩很奇特,从外国归来的当朝高官,船只在中国海岸停靠,上岸后必须照例执行“恭请圣安”的礼仪(即参拜天朝皇帝)。

以当地道台的资历,尚不具备主持“恭请圣安”这等礼仪的资格。好在我们抵达的时候,直隶总督袁世凯恰好身在天津。他安排了一名精明强干的随从与我父亲联络,并筹备好了“恭请圣安”的时间和地点,诸事齐备毋庸赘言。

我父亲与袁世凯恭恭敬敬地穿戴好朝服、朝珠、顶戴花翎,立即赶往专为此类仪式斥资兴建的参拜之地万寿宫。众多职位卑微的官员早已恭候于此。

我们到达的时候,直隶总督袁世凯和一些官员已经先到了。在这座半是宫殿半是庙宇的宏伟建筑殿堂中间,摆放着一只很长的窄几,安放了皇帝和太后的牌位,上书几个大字:“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请圣安”仪式开始了,袁世凯立于窄几左侧,其他官员分立殿堂两侧。父亲进入大殿,径自朝前跪拜下去,高声说:“微臣裕庚恭请圣安!”随后询问圣体可好。袁世凯站在旁边代为回答说:“皇帝与太后圣体安康。”“恭请圣安”仪式到此结束。

我们一众人等在天津停留了三天,2月29日抵达了北京。我父亲当时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无奈只得告假四个月,在家悉心诊治调养。他的恳求得到了慈禧皇太后的恩准。

2

当初前往巴黎之前,我们本来已经修建好了一处住宅,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很可惜,这处住所于1900年不幸毁于义和拳之乱。为此,我们无端端损失了至少十万两白银。此次入京,我们只得租下了一处住所临时居住,作为权宜之计。

我们从前的那处住宅也并非全新,是购置原本属于某位王爷的一处房产。那处房产虽陈而不旧,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古典建筑艺术魅力,令我们至今难忘。我们经过精心巧妙的装修和布置,饰以雕镂的硬木纹饰,使它焕发了新的活力,成为一座漂亮的西式风格住宅。我之所以称它为西式风格住宅,仅仅指其拥有西方建筑的外表,比如其中的门窗、曲径、家具等等,而房屋的总体格局和庭院气象,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风格。正像北京城的其他中国建筑一般,拥有足足十英亩大小的花园,凸显出可供徜徉其间的闲适田园风格。

如此美妙的安居之所完工之后,我们仅仅居住了四天,就离开北京去了巴黎。这处房产最终毁于无情的战火。失去了这样华丽的居所,失去了耗费巨资和宝贵时间完成的安乐窝,这样残酷的事实,成为所有家庭成员的心头之痛,那种遗憾在心头挥之不去,历久而弥新。话说回来,作为中国高级官员所经受的考验和苦楚,又何止这些呢?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当真是一言难尽啊。

北京的房子都有一种闲适清幽的风格魅力,占地面积亦较为宽广,我们当初的房子也不例外。那套宅院包括十六套平房,大约一百七十五个大小不一的房间,分布在四合院的各个方位。在四合院内,所有房间与房间之间以回廊相连接,足不出宅院,就可以穿梭往来于所有房间。

我的读者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众多的房间,哪里能用得完呢?其实也不难理解,试想宅院里除了我们众多家人之外,尚有很多的随从、文员、信使、仆人、马夫和轿夫,这些房间当然都各有去处物尽其用了。

那些房子周围的花园极具中国式风格,设置了小小的池塘,所到之处,莫不是小桥流水,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树上蝉鸣鸟声,清新悦耳;两岸垂柳依依,曲径通幽;两侧繁花似锦,一片胜景,引人入胜。1899年6月,我们准备远赴巴黎之时,宅院里正值满园繁花绿叶,交相映衬,见者无不凝神欣赏交口称赞。当时情景,至今犹在眼前。

而今,我们在北京没有立足之地,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在天津的时候,父亲曾致电他的一位好友,请求为我们寻觅一处住所,好让我们回京后有个安身之处。

那位友人经历了一番周折,为我们找到了一处住所。有意思的是,这个住所很不一般,在京城乃至全国都颇有几分知名度。它是义和拳之乱后,清朝大臣李鸿章和外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的地方,也是李鸿章最后驾鹤西归之所,他的灵魂最后归属地。

中国人的内心充满了迷信意识,他们认为若是有人住进了那所阴气过重的宅院,难免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横祸。正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谁敢住在那里,房子闲置了很长时间。我们成为了李鸿章死后第一批住进来的人。尽管有很多好友得知我们的打算后,极力劝阻,我们还是坚持了决定,最终十分舒适地住了进去,一切都相安无事。

当然了,世事难预料,要是考虑到我们家房产遭遇的大火和损失,或许,他们那些关于遇到不幸的说法,倒也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了。

大火对于我们全家所造成的损失,永远也无法恢复和弥补了,真是令人遗憾和伤感的事情。因为我的父亲是朝廷命官,当然绝不可以监守自盗假公济私来弥补自家的损失,若那样做的话,当真是名节不保了。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一心为公为民请命,绝不该考虑一己私利,不能抱怨命运与生活。

3

1903年3月1日,庆亲王带着儿子来看望我们,他说慈禧太后想尽快召见我们母女三人。我们被安排在第二天的早晨六点,赶到颐和园的万寿山觐见太后。

我母亲向庆亲王解释说,我们这么多年身在国外,一直都穿戴外国服装,此次仓促而行,竟找不到合适的满族服饰可供穿戴。

庆亲王说自己已经将这些情况禀告了太后,太后认为我们初来乍到不必拘礼,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穿外国服装,她恰好也想了解一下外国的着装方式。

为了这次难得的入宫机会,我和妹妹[1]在选择服装方面,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妹妹打算穿她那件淡蓝色的天鹅绒礼服,认为那种颜色最适合自己。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常常让我们穿同样的服装。这一次,我说自己还是更倾向于穿那件红色的天鹅绒礼服,我觉得慈禧太后应该会更喜欢这种颜色。经过了长时间的家庭讨论,大家最终接受了我的意见。

我们戴上了插着美丽鸟羽的红色帽子,穿上了相同颜色的鞋袜,整体效果与预想的全无二至,非常亮眼。母亲则穿上了浅绿色的天鹅绒礼服,礼服上镶着淡紫色的花边,头戴装饰着白色鸟羽的黑天鹅绒帽。

我们的住所位于北京城中心,距离目的地颐和园万寿山约有三十六华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轿子。为此,我们计算了一下时间和路程,最后的结论是:必须凌晨三点出发,才能在六点之前到达。

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入宫觐见。庆亲王带来的消息确实很让我们惊喜,当然也正因为此行的重大意义,使得我们也在是否穿着得体、能否准时抵达等问题上,很是费了一番心思。

多少年来,我一直渴望有这样一个机会走入皇宫,亲眼目睹它神秘的威仪与风景。这愿望曾经遥若星辰,可望而不可即,毕竟,我们这些年一直在京城之外,甚至,身居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促成我们至今才进宫的另外一个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我和妹妹出生之后,父亲没有将我们的名字记入满洲政府儿童出生登记册。因为这个原因,在从巴黎回到北京之后,慈禧太后才知道,原来裕庚还有两个女儿,这才为最终的召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父亲曾说过没有登记我们名字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让慈禧太后知道我们二人的存在,从而失去接受国外优良教育的好机会。按照当时满族风俗,凡是朝廷二品以上官员,其女儿到了十四岁的时候,都必须入宫服侍,有的可能会被选作皇帝的妃子,慈禧太后当年就是这样入宫,之后被咸丰皇帝选中做妃子的。父亲对我们有更大的期望,有更好的安排,所以做出了完全与众不同的选择。

第二天凌晨三点钟,我们出发了,乘坐着轿子匆匆穿行于漆黑的街道。我们乘坐的是四人抬的轿子,轿子的四边各有一名轿夫。徒步行走这样长的距离,很耗费体力,必须有两班轿夫轮流换班才能撑得住。所以,我们的三乘轿子,足足配备了二十四名轿夫。每乘轿子前还有领班轿夫,各有三名骑军护卫,后面还有两名仆人。轿子的后面跟随着三辆大车,供换下的轿夫轮流休息。这样算来,整个队伍共有四十五人、九匹马、三辆大车。

夜色四沉,周围寂静无声,人与车马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犹如空谷回响。黑夜沉寂无声,更显出轿夫喝道声的粗粝与马蹄声脚步声的幽远,这种经历真是令人倍感压抑。我的读者大概没有过此类经历,那真是让人很不舒服,有种沉入水底的气闷感觉。

道路上时有石块与坑洼,天又黑,轿夫走在其间必须小心翼翼。轿子颠簸,坐在里面的人必须始终保持笔直坐姿,才能让轿子保持平衡和稳定,时间长了非常难受。这段路如此的漫长无际,好不容易捱到了颐和园,我感觉浑身肌肉僵硬,疲惫不堪。

同类推荐
  • 马贼水鬼

    马贼水鬼

    陆上劫舍之辈,江湖人称马贼,水上混迹之徒,世人谓之水鬼。一疯道曰:兄弟并非同林鸟,望子成龙终成空;马贼入京风云改,水鬼上岸天下惊。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如意俏郎君

    如意俏郎君

    穿越到不一样的大宋,身为宅男的李叶忽然发现,属于他的春天来临了!如花似玉美娇娘,香车软榻温柔乡!千倾良田产五谷,万贯家财霸一方!综上所述,皆是李叶幻想而来,如今的他,家徒四壁,日子过的极为贫困。最主要的是,家中还有一个俏丽的童养媳在陪着吃苦受罪。这让李叶不能忍受,他发誓,必须要富裕起来,将娇滴滴的小媳妇养的白白胖胖,这样才好开枝散叶。
  •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一个明粉,一个19岁的大学生,偶然穿越到了明朝成为了明思宗崇祯皇帝。可穿越过去却发现,大明据亡国只有一百多天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已开启了逆袭之路,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布下了一盘惊天的棋局。奄奄一息的大明,一次次的厮杀,一场场的离别,一段段的血泪,大明能否因为他而篡天改命,他是否能完成这一场逆袭?那么就请跟紧小编的步伐,一同踏入那血雨腥风的明末,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之旅。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万界帝君系统

    万界帝君系统

    莫名穿越,得到万界帝君系统,孟不凡明白了一件事情:主宰帝君至高无上,是万界的至尊,诸天的主人!名悟后的他,只能抬头望天,暗自叹息:“掌御万界,唯我帝君。”
  • 焖锅的旅行

    焖锅的旅行

    这是一个胖子拿着一口锅行走旅行的故事。这是一个锅带着胖子完成心愿的故事。胖子即是锅,锅即是胖子!这是一个大叔的中年幻想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故事有《灌篮高手》《暗黑破坏神》《漫威世界》
  • 云深的安小姐

    云深的安小姐

    安小姐在遇见云深之前,也不过只有两朵桃花而已。一朵是她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遗憾。另一朵烂到可以。但那些阻挡不了安小姐收获一枚忠犬。云深在遇见安小姐之前,也不过只有一朵桃花而已那唯一的一朵与他青梅竹马但自古青梅竹马都是留不住的之后便遇见了安小姐越来越腹黑越来越爱因她吃醋越来越想将她圈在自己身边我对她,志在必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蛇

    青蛇

    我是一条蛇,青色的,全长不详,腰围不详,嘴里有多少颗牙……咳,这属于蛇的隐私,不可以在这么大庭广众的地方说。做为一条蛇精,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三不想嫁人谈恋爱。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什么,往往就越会碰见什么。这个人,这段情,究竟是劫是缘难以论断。总之,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幸福嘛……肯定也会有的……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福特自传

    福特自传

    亨利·福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因发明了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福特汽车,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家庭,12岁时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就制作了一台内燃机;45岁时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此后世界汽车工业革命之路也随之开启。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的工作模式。福特在那个时期所创造出的成绩,后来被一些社会理论学家称为“福特主义”。1999年,福特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商业巨人”。另外,他还热心慈善事业。
  •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代表作,书名在印度语里的意思是“献诗”。这部诗集是他从已写成的众多诗集中选取精彩篇什,荟萃成的一件具有整体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泰氏诗歌精华版或精选本。阅读这部书,对了解泰戈尔诗歌来说,大概会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 笑傲江湖(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
  • 女配之登仙

    女配之登仙

    天恩缈缈,天路杳杳。一女子从小城而来踏这登天路。
  • 寻你记

    寻你记

    我和母亲仍生活在城市的红楼上,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木质楼梯,东西各两个楼梯口,分住两户人家。两年来,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屋子里一尘不染,白色的粉墙,铝合金门窗,院子里的那棵紫槐一直伸到二楼的阳台上。我总觉得世俗生活离我和母亲渐渐远了,虽然这是在城市,我们每天享用时间、空气和灰尘,听噪音。我们看电视,读报,关注股市行情,偶尔也谈心。我们吃最健康美容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我和母亲尽最大的努力生活在从前的空气里,维持生活的原貌……然而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