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朱自清先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成长于江苏扬州;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不知你是否凝想过:一个人的名、字、号会不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千丝万缕的影响?佩弦,即把绷紧的弦佩在身上。先生用这来激励自己警惕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他多么自爱,也永在自省,不容半点污秽沾染自己,仿佛淤泥中缓缓绽放的一盏清荷,又在浊世中落尽红衣,捧出了一蓬真挚的莲心。

他的思想如清荷般纯真

先生的思想性格受到家学渊源和士大夫家庭氛围的熏陶,整饬、温和,庄重、矜持。叶圣陶曾这样评价:“精神世界的自然和谐、个性气质的恬淡平易、人格建树的稳定完美。”他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变化、深入的思考而呈现出三个阶段,但无论怎么变,“纯真”是永不变的。早年,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追求个人的独立,不喜欢参加政治活动,只想安心作好自己的诗,写好自己的文章。但他仍密切关注着社会,《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被哥嫂以七毛钱卖掉的五岁小女孩、《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向他投去傲慢一瞥的白种小男孩等等,都曾引起他对社会、民族的深切思考。他就这样被历史潮流渐渐地带出了“象牙塔”,来到了他的“十字街头”。

他力行“刹那主义”,这是他在致俞伯平的三封信(1922-1923)中初步提出,在浙江春晖中学演讲《刹那》(1925)时全面阐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刹那主义”不是“虚无主义”“颓废主义”,而是承认生命、生活是由一个个“刹那”(段落、经历、日常生活细节)组成的,每一段经历都有独立的价值,要认真对待并度过。他的《匆匆》最典型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其他诸如《荷塘月色》中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儿女》中的“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孩子们还是孩子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了”等也是“刹那主义”很好的注脚。可以说,从小处、近处做起,以实际工作追求生命积极意义的“刹那主义”,终身伴随并影响着他。在“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身上在“五四”运动中奔突起来的沸腾的血渐渐地凉下去,他陷入无法理解现实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渴望光明,又寻找不到出路,在这样的孤独与苦闷中,是“刹那主义”帮他走过了这段时日。

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使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他被黑暗现实教育了,被爱国民主运动推动着,从一个自由主义者成长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他号召大家主动地走下已经开始被拆毁的象牙塔,走到十字街,走进人民群众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身患重病的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展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节操。

他的情感如清荷般潋滟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爱”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不变的情感。

他爱社会、民族,所以控诉社会的不平等,不满中华民族受到外国的屈辱对待,他憎恶黑暗,用溢情之笔呼吁着人和民族的平等。

他爱自然,努力刻画出蕴含在每一片细小景象中的美丽。他把梅雨潭的绿想象成风姿绰约的少妇、初恋的少女、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他把月光下的荷塘描绘成可以摆脱世俗烦杂的心灵桃源;他从各个角度对秦淮河镂金错彩、细针密缕,在往事、现在的虚实中,近景、远景的描构中,静景、动景的交错中,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美的境界;他把春的活泼、生机、力量和希望描摹得清新可人。

他爱生活,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却将“芝麻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品味“渐渐蒸散”的甜味,“温寻已失的自己”。他在《冬天》里回忆了和父亲兄弟围坐吃“白水豆腐”、和朋友夜游月下西湖;在《扬州的夏日》《南京》中,颇有情致地写出了他在扬州和南京生活;他记下了去潭柘寺、戒坛寺途中的惊险一刻,也将普普通通的松堂刻画得情趣盎然;他回忆了自己从不爱花到爱花、赏花的变化。他用这些温情、甜味,抵抗着自己的彷徨、颓唐和痛苦。

他爱一切可爱的、值得爱的人,于是便追忆他们。《背影》中,不如意的他理解了同样处于不如意中的父亲;《给亡妇》中,他一唱三叹,表达对妻子的爱,追悔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儿女》中,他反省教育子女的方式,责怪自己因生活的烦琐而粗暴地对待他们;《冬日》《看花》中,他回味着和朋友心意相通的交往。他痛感黑暗现实中圣洁与美好的失落与毁灭,在“爱”之国的营造中搜寻甜蜜与温馨,抚慰、滋润寂寞、荒芜的心灵。

他爱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及遗存。《罗马》《滂卑故城》中,他慨叹人类文明曾有的伟大,追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永恒;《威尼斯》《莱茵河》《荷兰》中,不仅描刻了旖旎的异域风光,更赞美人类精神的、生活的高度。

他爱中国的未来,期待着从生活细节到民族精神都有本质的改变。他把希望投注在读书人身上,在《论气节》《论雅俗共赏》《论书生的酸气》《我所见的清华精神》中,对读书人应具有的当代精神作了剖析。又在《论且顾眼前》《沉默》《说话》《很好》《论自己》《论别人》等杂文中深刻地剖析了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国民弱点,入木三分,令人警醒。《论吃饭》中,他赞扬了反饥饿、反压迫的行动;在《中国学术的大损失》中,他肯定了闻一多对民主运动和中国学术作出的贡献。他希望中国光明的未来早点到来。

他的散文早期清秀隽永,中期质朴腴厚,后期激进深邃,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他擅长从生活一点一滴中钩连起自己丰富的情感。宛如他在《荷塘月色》中所写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他的情感就像在水波中荡漾的青青荷叶,摇曳在社会、时代里。

他的语言如清荷般雅致

文章要雅致,是否必须运用古代凝练的语言,这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文言和白话之争的重要内容。朱自清积极开拓着白话文的表现领域。他着力于运用现代口语表现艺术的美和思维的严密,摒弃了纯粹的大白话和半文半白的表达,让他的散文里“贮着那一种诗意”。他几乎以一己之力,为中国文学开辟了现代美文的新境界,给出了能作为典范的语言样式。

雅致的语言建立在写实的创作态度上。不写实,语言即使天花乱坠,也是空洞乏味,没有生命力的;人生的丰富的趣味,也蕴在写实中。“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他表现细端末节的千差万殊,显现对象细微的特征,用形象、凝练的语言贴切地表达,创造着个性的、活泼的、真实的文学。你看,他用“踞”形容梅雨亭;用“滴”“扑”形容扫叶楼窗外的绿;秦淮河是“腻”人的,夜是“薄薄”的,歌声是“袅娜”着到耳边的;塘中的荷叶是“挨”着的,月光是“泻”下的,青雾是“浮”起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丰富的想象是语言走向雅致的路径。你看,在他的散文里,比喻、拟人、对比、夸张、通感、烘托、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整散结合等手法俯拾皆是,这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绝不生硬,使得句式是灵活的,旋律是流畅的,节奏是活泼的,语言是精美的,无不附着他生命的体验。《绿》中,他用“极大的荷叶”写绿的平,用“少妇的裙幅”写绿的纹,用“初恋的少女的心”来写绿的轻柔,用“明油”等写绿的光亮、滑腻和软嫩,用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的水来作比较,写梅雨潭绿得恰到好处;在《荷塘月色》中,他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形容清香,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形容和谐的光影,打通了感官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新奇的阅读感受。

当然,还有平淡的语言风格,这似乎是以《背影》为标志。平淡不是雅致的敌人,而是雅致的极致:“古人作诗到平淡处,令人吟绎不尽,是陶熔气质,消尽渣滓,纯是清真蕴藉,造峰极顶事也。”(薛雪《一瓢诗话》)他树立了典范式的文质兼美、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字是日常语言用的字,声调是日常语言的声调,句法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却经得住语法学家的推敲。他的记人记事散文、游记以及杂文,都有这样的特点。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读完这精心挑选出来的几十篇文章,先生的形象会不会浮现在你们的脑海里?或者说,你们的眼眸里是否映着一盏在微风中摇曳的清荷?

同类推荐
  •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 朱自清经典

    朱自清经典

    朱自清触动灵魂的优美文字,源自心灵深处的感悟,在岁月的长河中,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读者一路远行。本书精选编朱自清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篇目四十余篇,有利于青少年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名家名篇,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热门推荐
  •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红魔崛起

    红魔崛起

    乱世出英雄,但即便是英雄,也难以阻拦命运的碾压。在历时八千年后,昔日辉煌的红魔帝国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内有贵族篡权,外有多族联军,暴风雨即将到来。在生死存亡之时,红魔一族的未来何在?究竟是死战至最后一刻,还是······放弃这片养育了无数红魔族的土地,去往新世界重现红魔族的辉煌?
  • 秦时小说家

    秦时小说家

    (大国记·秦时明月征文金奖作品)这里有天下寥寥、苍生涂涂的纵横家!这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这里有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这里有地泽万物、神农不死的农家!这里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兵家!……当然,这里也有我们亘古不衰的小说家!本书群号:122156987,喜欢的来唠唠嗑!
  • 吃货偷心之时光为眸

    吃货偷心之时光为眸

    跑步是为了多吃夜宵,卖艺是为了求口美食,她是KTV果盘杀手,也是小吃街神话传说,妄图称霸武馆食堂,连白前辈的私藏灵药也不放过!别人是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她是煎炒烹炸啥啥都吃。她的口号是什么?江湖儿女没有几分饱,要吃就要吃到肚爆!“师姐,除了吃,你的猪生还有什么追求吗?”“吃难道还不值得终生追求吗?”“那师兄呢?”“师兄不用追的啊,他说等我长大,他就也给我吃掉!”
  • 妖道

    妖道

    纯粹的仙侠小说,给你一个真正的仙侠世界!!宁雪盈,半妖之体,魔魂附身,注定她的生命中,会遭受万般唾弃与痛苦。一本《白泽图》,会否真的让她懂得何为天下?天道、人道、魔道、抑或“妖道”,哪一条才是她会选择的道路。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与妖、魔二族厮杀。究竟是为一己之恨,想要恨吞天下?还是为了还天下平和,不再有种族之分。从哭泣的女婴,到芊芊女子,再到一代英雌,为你详述一个绝世女子不平凡的一身。仙侠世界的战争,斩妖除魔,不再是这里的主题。
  • 吻别前夫

    吻别前夫

    小说从34岁的甘晓颦离婚那一天讲起。甘晓颦是一个普通平凡、却自视甚高,也不懂得体恤他人的女人。那一天,失业中的她离婚了,这才发现:婚姻中的女人,原来就是温室中的花朵。昨天她还可以对别人说自己是全职太太,今天就只能说是孤儿寡母了。现在的她,除了一边照顾身体不好的儿子,为生存忙碌外,一边还要报前夫卢家仪给她的雪耻之仇。
  • 管理有道: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管理有道: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

    本书精彩的管理故事,都蕴含着深意,渗透着启发,折射着光明,理念。本书汇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管理故事,以荟萃管理见解,品味精典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主旨,用讲故事的方式轻轻松松谈管理。编成《管理有道:妙趣横生的管理学智慧》一书,力求将各个领域中,先贤的智慧、前辈的经验和我们的思考共同组成缤纷的世界,以便于在管理法则中获得更富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 半朵青莲

    半朵青莲

    沈青婵,人称“半朵莲”,不过是稍微不同,年纪轻轻就掌管着醉欢枝里的各色美人。醉欢枝也不过就是个烟花之地,为何惹得几位皇子天骄频频光顾?美人三千,如花美眷,缘何心思各异,自怀鬼胎?到底谁是谁的棋中棋?谁又是谁的谍中谍?一曲青莲舞,婀娜尽姿色。且看性格独具的烟花主事如何翻转半璧江山。《半璧青婵》现更名为《半朵青莲》,每天晚上8:30分左右更新,请大家继续支持关注,谢谢。
  • 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在《吐哈石油报》创刊20周年之际,吐哈石油报社收录从创刊到2010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作品,以纪念20年不平凡的历程。从《〈吐哈石油报〉获奖作品集》中,能够管窥吐哈油田开发建设的概貌,全方位、多层次、深刻地见证吐哈油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夺目成就。从字里行间,我们也能够领悟和感受到作者、编者在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工作中所蕴含的坚忍不拔、不畏艰苦、呕心沥血、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