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中考结束后,集邮协会照例举办了年度的邮票展览。陈石是总策划,徐睿忙里忙外地协调。林珊和俞玫是第一次参展,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展品。
林珊非常得意地翻出自己从小集攒的几大本邮票册,决定以动物为主题,精选出了国内外的几套动物系列邮票。她在每套邮票下方加注了说明,并花了好几天时间画了一幅铅笔画,作为自己展品的背景图。
画面上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在玩着一卷毛线球,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俞玫迫不及待地抢着看林珊刚画好的画,脱口而出地说那小猫的眼形和眼神都极像徐睿。她这话让林珊自己也吓了一跳,难道他那深邃的眼神如此深刻地印在她脑海里?
陈石发现林珊会画画,高兴极了,不由分说地把这次邮展的宣传广告设计交给了林珊,他连着三声“拜托”,让林珊有被重用的自豪。
林珊在图书馆泡了好几天,认认真真地研究许多集邮杂志的编辑排版,以及当下广告画的流行元素,最后以黑白色调为主的水墨风格,非常淡雅地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风光和动物世界,完美演绎了本次展览的“动物与自然环境”主题。
这次展览在学校主楼前的主报刊墙展示了整整一周,非常成功。
展示期间,林珊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停留一下,悄悄地听取一下别人的评论,认真地记下笔记。
展览结束后,她整理出厚厚的几十页报告,交给了会长陈石。
她的认真态度完全出乎于大家的意外。
徐睿非常惊讶林珊的绘画天赋,问她为什么没有考美院,她只淡淡地回道:“发现自己没有天赋!”她并没有提及其实她从小就喜欢画画,还有私教老师,中学时曾经多次获奖。只是妈妈坚持认为只有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道,她这乖乖女就听话地选择了学理工科。
自从他们知道林珊喜欢绘画,就开始留意大大小小画展的信息,周末的集体活动又增加了去美术馆看展览这一项。按照徐睿的调侃,就是“沾沾艺术家的灵气,陶冶一下情操”。
每次看到林珊给他们讲解每幅名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造诣时的那种神采飞扬,他们都无比惊叹这小女孩渊博的知识。
邮展结束后的几周,林珊的情绪都不高,除了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就在体育馆里苦练艺术体操。就连晚上熄灯后,宿舍女生说八卦,她也心不在焉,少言寡语,仿佛游弋在自己的世界里。
原来,林珊是因为要交摄影作品而发愁。当收到摄影协会来催作品的单子时,林珊才想起来当时填表参加摄影协会时,是要求会员每年至少要交一张摄影作品,选上的作品可以参加学校摄影展。本来想着寒假回家时,在姑苏园林里拍拍花园景色,应该不难完成任务,可是整个寒假脑子里只想着训练艺术体操了,把摄影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倒是趁着爸爸出国之际,和妈妈软磨硬泡地把爸爸宝贝的莱卡M3相机带到了学校。
林珊从小就听爸爸讲这莱卡相机的故事,它是爸爸五十年代派往德国工作时,省吃俭用买下的,也是躲过了文革无数次抄家后的唯一值钱东西。爸爸只有在非常高兴的时候,才拿出这古董级LeicaM335mm F2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很享受地听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偶尔也让林珊碰一碰,转动一下镜头,或者过片搬手,享受一下莱卡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感觉一下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
现在这台一直向往的相机就在林珊手中,她却没有了主意,相机里剩下不多的几张黑白胶片,况且她也不能够背着这昂贵的相机在校园里招摇过市地抓拍,而且如果要拍出好的照片,是需要机遇和灵感的。一想到这些,怎能不让她整天愁眉不展。
正当林珊准备把这宝贝相机封锁在箱子里时,她无意中看到了学校墙报栏上贴的吉他班招生广告,徐睿教授吉他,为校乐队筹款。她不由地想起国庆迎新生晚会上徐睿弹唱《兰花草》时的场景,他那安谧质朴的神韵一直深深地印在她脑海中,她多希望能用她的相机还原那个镜头呀!
林珊向陈石借了吉他,说是要“扫盲”,还半开玩笑地说是为乐队善捐,报名去上十堂吉他课。这次俞玫没有和林珊一起,她认为吉他班的学费不便宜,若真的想学,开口请徐睿免费私教就好啦,不明白为何林珊要如此这般。
从第一堂课开始,林珊就抱着吉他,坐在教室后面最边上的位子,从那个角度她可以没有丝毫遮挡地看到整个讲台,可以看见坐在讲台上的徐睿全身,这个角度也让他那原本五官分明的脸显得格外有棱有形,如雕刻般俊美。
由于来学习的目的不纯洁,她开始的几堂课,总是走神儿,根本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讲,两眼总是直直地盯着徐睿,急于求成地希望能捕捉到期待的神情,桌子下面的手紧握着莱卡相机,吉他却被冷落地搁在腿上。徐睿一如既往地耐心教课,但心里纳闷着为何林珊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
几堂课下来,林珊慢慢地被他所讲的乐理和弹唱的技巧所吸引,忍不住抱起吉他,笨拙地拨动琴弦,惊讶自己竟然也可以弹出一些简单的音符,搭配出一些调子来,不知不觉中也沉浸在音乐的乐趣之中,反倒忘记去注意徐睿的一举一动。
直到最后一堂课,大家在掌握了吉他弹唱的基本技巧之后,开始各自练习。这时,徐睿不需要做讲解了,显得格外轻松,拿起吉他坐下,自我陶醉般地弹起了《红梅花儿开》。林珊被悠扬的琴声吸引,猛然一抬头,突然就在那一瞬间,她被一种东西紧紧地抓住了,赶紧拿出藏匿在书包里的莱卡相机,快速按下快门,连拍了许多张,直到确定相机里的胶片全部拍完了,一切就在几秒钟里完成了,她希望捕捉到的瞬间能完全地展现在那“几秒钟”里。
当林珊在暗室里冲洗出黑白胶片时,完全被震撼了。
照片中那位英俊少年斜挎吉他,侧身而坐,雕刻般的脸俊美绝伦,微侧着脸正好地突出了他高挺的鼻子,身后斜射过来的光线照在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明暗对比。从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出微微低着的头上的一双剑眉,目光专注,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柔情感染了整个画面,厚薄适中的嘴唇微启,让人感觉到漾着的淡定,仿佛在忘我境界里享受着音乐的美妙。左手指伏在琴弦上,右手稍微腾空落下状,让整个图片看起来充满了动感。
她折服于莱卡相机的魅力,它拓展了影像暗部和亮部的表现范围,明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对暗部影纹表现得非常突出,高光部分控制得恰到好处,使画面里的人物更富立体效果,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黑白胶片完美地抓住了画面中人物眼神里透露出超越他年龄的深沉之美,和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坚毅神韵。
林珊小心翼翼地冲印放大出照片,生怕打扰了照片中人物的凝神。等到交作品的最后一天,才依依不舍地递交上去,心里却非常不希望被选中去参展,想让照片里的那瞬间,连同图片中的人一起,只留给自己一个人。
作品被选中并展出在学校玻璃展柜里,第一个告诉林珊这消息的人是徐睿。
那天,林珊在图书馆专心地看书,徐睿急匆匆走过来,压低声,涨红着脸问:“你什么时候拍的照片?”
林珊这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告诉过他,自己上课时偷拍了他。她拽着徐睿来到图书馆走道上,一个劲儿地赔不是,连说几个对不起,并一五一十地解释为何拍照、何时拍摄的。
徐睿看到林珊如此惶恐不安,反倒笑了,他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只是好奇自己是何时变成了她相机里的人物的,没有想到她把自己拍摄得如此出神入化。他假装非常认真地说:“肖像权和作品版权都必须归属于我啊!”
林珊连连点头称是。
接着,这幅摄影作品被选送到全省大学生摄影比赛,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第三名的成绩。
专家团队给予作品高度的评价,是林珊完全没有想到的:
1.出众的3D立体感,人物性格塑造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2.层次过渡柔和,焦点之外的背景从清晰到模糊,过渡非常平滑,背景轮廓保持完好。
3.细致的阴影细节。从高光到阴影,明暗保持完整。
当在全省大学生摄影比赛上获奖的消息传回学校时,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踵而至的很多事情都是林珊和徐睿始料未及的,并给他们俩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