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45700000001

第1章 少年时代

家族的故事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古老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个制度将人按不同职业分为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种等级世代相传,终身不变。不同阶级的人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桌吃饭。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社会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靠剥削为生,占据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甘地的家族就属于这个等级。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甘地的祖先最初是做小本生意的,但从他的曾祖父开始,甘地家族就不再经商了。甘地的曾祖父凭着他的才干,担任了卡提阿瓦的波尔班达王国的首相。卡提阿瓦是印度西端一个小的半岛,划分有不少的印度联邦,其中心在拉奇科特。

甘地的祖父乌云昌德·甘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继承父亲的职位,担任波尔班达王国的首相。后来,因为某种政治原因,他被迫离开了波尔班达,逃往邻国朱那加特避难。当他前去拜见朱那加特国王时,曾举起左手敬礼,并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救命之恩,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在印度,用左手向人敬礼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跟国王这样尊贵的人敬礼,这种行为很可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当时,国王的臣子们纷纷指责他说:“你怎么对我们的国王这样无礼呢?”

甘地的祖父立刻道歉,并解释说:“虽然现在我被波尔班达王国驱逐,但我仍是波尔班达的人。当年我曾用右手宣誓,保证永远效忠于波尔班达王国。现在,我虽然逃到贵国,但也不能违背自己立下的誓言,我也知道用左手敬礼很不礼貌,但这是不得已的事啊!”

听了这番话,国王非常感动,不但原谅他的无礼,而且比以前更敬重他。不久这件事传到了波尔班达,波尔班达国王很后悔将甘地的祖父驱逐,所以立刻派人迎接他回国,并恢复他首相的官职。

甘地的祖父有七个儿子,其中老五卡巴·甘地和老六杜尔希达斯·甘地先后当过波尔班达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甘地的父亲。

卡巴·甘地一共结了四次婚,他每次再婚都是因为前妻去世。他的前两任妻子生了两个女儿;第三任妻子没有生育,最后一任妻子普特丽白生了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就是莫罕达斯·甘地。

卡巴·甘地为人正直不阿、豪爽忠勇,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他都一视同仁。他对国王忠心耿耿,对百姓爱护备至,只要是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他都竭力争取,完全不计个人的利害,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

当时,英国为了统治印度,便派了一位官吏到波尔班达来。他的随从官员很多,一个个都非常神气,而且目中无人,其中有一个人甚至轻蔑地说:“波尔班达的国王是个懦夫,腐败无能!”

这时,在座的许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都假装没有听到似的,只有卡巴·甘地挺身而出,向英国官员抗议说:“你虽然是英国人,但是也没有权利毁谤我们的国王,你必须起来道歉!”

那位英国官吏不但不认错,反而指责卡巴·甘地不尊重他,强迫他向自己道歉。卡巴·甘地断然拒绝了这种无理的要求,结果被这些英国人绑了好几个钟头。

这件事传开以后,举国震怒。百姓们都聚集起来,强烈谴责英国人的行为,并要求他们释放卡巴·甘地。英国官吏知道众怒难犯,只好把他放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卡巴·甘地是多么刚直不阿的一个人。

卡巴·甘地担任了多年首相,仍然两袖清风,没有为子女留下多少产业。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因此他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并且能够管理成千上万的人。

他并不是很热心的信徒,虽然信仰印度教,也只是偶尔上寺院去膜拜而已。上了年纪以后,有一位博学的高僧劝他多读古印度教的经文,因此他开始念起来,而且每天祷告的时候,总要朗诵几段。

母亲给甘地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颗虔诚圣洁的心。甘地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不会不祷告就吃饭。去毗湿奴神庙参拜是她每日必行之事,即使是生病也从未中断过。

在印度,每当雨季来临时,教徒们都要禁食,祈祷阳光重现,母亲也不例外。有一年的雨季,母亲对神发下重誓:“除非太阳出来,否则我绝不吃饭。”

印度的气候就是这样,旱季时不会下一滴雨。可是一旦进入雨季,天空整日都被乌云笼罩着,几乎天天下雨。因此,甘地很担心母亲:在这种湿漉漉的雨季,谁知道太阳要到什么时候出现,母亲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甘地每天都期盼阳光出现,可是三天过去了,厚厚的云层仍笼罩着天空,没有丝毫出太阳的迹象。三天来,母亲信守誓言,除了喝水外,不曾吃下一口饭。到了第四天,好不容易有一缕阳光从乌云中射出来,甘地立刻跑进屋里,兴奋地叫道:“妈妈!太阳出来了,您可以吃饭啦!”

为了证实甘地的话,母亲便亲自出来看,可是当她出来的时候,那捉摸不定的太阳又躲到云后面去了。甘地兄弟几个都很懊恼,埋怨那朵把阳光遮住的乌云,母亲虽然好几天都没吃饭,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安慰他们说:“不要难过,这都是神的旨意,神不许我今天吃饭,我们就听从神的安排吧。”说完了这些话,母亲又若无其事地走进屋里,继续做刚才的工作。

母亲不但信仰虔诚,性情也很温柔,更可贵的是她具有丰富的知识,对国内发生的事都很了解,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因此连宫廷里的贵夫人也很赏识她的才智。

进入学校

甘地的童年在故乡波尔班达度过,后进入当地的小学接受教育。甘地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学会了乘法口诀。

甘地7岁那一年,不知为什么,他的父亲辞去了波尔班达王国首相的职位,改任拉奇科特王国的首相。因此,甘地一家便举家迁居到120英里外的拉奇科特。当然,甘地也转学了。

自从转学到拉奇科特以后,甘地就渐渐记事了,不过当时的甘地很害羞,每天准时到校,一放学就跑回家,不敢主动找别人谈话,所以朋友很少。

小学毕业后,甘地进入一所中学读书,但仍和小学时代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不过,在中学一年级时,却发生了一件令甘地终生难忘的事情。当时的印度受英国统治,英国人害怕印度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反英教育,便派齐尔斯督学到各地去视察。每当督学莅临一个学校时,便要举行考试,当然,这次也不例外,齐尔斯督学说:“我要抽考你们班的英文。”

他当场念了五个单词要学生们写出来,其中四个甘地都写对了,但只有“茶壶”这个词甘地怎么也拼不出,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老师突然走到他后面,用脚尖碰了他一下,原来他要甘地偷看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却没明白他的意思。事后甘地才知道,全班同学都作弊了,都得了100分,只有他的成绩最差。

老师很惋惜地说:“甘地,你真是太老实了,这样会吃亏的。全班只有你没得满分,如果我们班上每个人都拿满分,一定会受到督学的夸奖,学校也会感到很光荣的。”

虽然老师这样说,可是甘地仍然不愿意这样做,他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得到高分,所以在上课时他都专心听讲,回到家里,在功课做完之前,绝不看其他的书。

可是,有一天,当父亲买了一本家喻户晓的《孝子斯罗梵纳》给甘地时,甘地却违背了原则,也顾不得功课有没有做完,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他,几乎使他废寝忘食。故事的主角斯罗梵纳是一个孝顺的青年,他的父母想要去圣地膜拜祈福,为了实现父母的心愿,他便不辞辛苦,一路背着他那失明的双亲去朝圣。不幸的是在途中,他被正在狩猎的达夏拉达王所误杀。

这个悲惨的故事深深拨动了甘地的心弦,使他百看不厌。正在这时,有一个巡回剧团在甘地的家乡公演《孝子斯罗梵纳》的故事。剧中有一幕是斯罗梵纳肩上扛着一个竹笼,驮着失明的父母到各地顶礼膜拜,这个场景留给甘地无法磨灭的印象,他在心里一再告诉自己:“甘地呀,你要像斯罗梵纳一样,无论遭到多大的苦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演《孝子斯罗梵纳》的剧团走后,又来了一个剧团演出《哈立斯昌德罗》的故事,征得父亲的同意后,甘地便去看了这出戏。哈立斯昌德罗是传说中的印度国王,为人宽厚正直。有一天,神为了试探哈立斯昌德罗是否真的宽厚正直,便变成一个恶魔,向国王提出许多难题,要他解决,恶魔还威胁他说:“如果无法解答这些问题,我就把王后和王子杀死。”当恶魔提出各种问题时,国王哈立斯昌德罗始终镇定地思考,然后不慌不忙地把问题一一解决,他的机智和勇敢终于使恶魔知难而退,王后与王子的性命也得以保全。

这出戏甘地只看过几次,可是留给他的印象却非常深刻,每天晚上临睡前,甘地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哈立斯昌德罗的影像。他天天问自己:“为什么世人不能像哈立斯昌德罗一样正直呢?”每次想到这里,甘地就非常难过。

甘地当时完全相信斯罗梵纳和哈立斯昌德罗的故事是真实的。成年后他才知道,斯罗梵纳和哈立斯昌德罗并不是真实的人,他们都是诗人所塑造出来的理想化的人物,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活在他的心中。

童婚

13岁那一年,也就是中学二年级时,甘地便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了。

像甘地这样在13岁时就结婚的情形在印度并不少见。早在几百年前,印度就一直有童婚的习俗。

所谓“童婚”,顾名思义,就是在未成年时就结婚的意思。由于印度有严格的阶级制度,只有同阶级的人才能结婚。有些人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对象,只好终生不娶,过着孤单的生活。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每当生下男孩时,父母就要立刻让孩子同阶级的女孩订婚,到十二三岁时就赶快娶回来成亲。

甘地好像一共订过三次婚,虽然他自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举行过仪式。甘地第三次订婚是在7岁那年,这也是别人后来告诉过他,他才知道的。第三次所订婚的少女最后成了他的妻子。这位少女与甘地同龄,名字叫做嘉斯杜白,在结婚以前甘地就认识她了,可是,他没有想到她就是他的妻子。

有一天,13岁的甘地看到母亲指挥着仆人打点里里外外的事情,他知道他们家要办喜事了,所以便好奇地问:“妈妈,谁要结婚?”

“孩子,是你要结婚啊!你爸爸说,你两位哥哥的婚礼也要同时举行。”

甘地的父母认为他们兄弟三人的婚礼同时举行,可以减少由这些令人头痛的繁文缛节所带来的麻烦,而且可以节省钱,因为就算弄得铺张一些,也总比三次分开办划算。他们兄弟三人的婚礼不是在拉奇科特,而是在故乡波尔班达举办,就这样兄弟三人从拉奇科特被送回波尔班达。在拉奇科特当首相的父亲由于公务繁忙,一直到婚礼快开始时,才从拉奇科特匆匆赶来。

从拉奇科特到波尔班达有120英里,坐普通马车少说也要走5天。可是因为甘地和哥哥们的婚期已近迫近了,因此父亲打算在3天内就赶到。但是他所乘的那辆马车走到第三个驿站时,车身忽然翻了,父亲也因此受了重伤。他担心婚礼受到影响,仍然按期赶回来。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浑身都包扎着纱布,可是婚礼还得举行。父亲只好强忍痛苦,尽量装得像没事一样,使婚礼得以顺利进行。

就这样,当时还什么都不懂的甘地就糊里糊涂地娶了嘉斯杜白为妻。甘地的两个哥哥也因为太年轻就结婚,结果断送了美好的前程。

甘地和两个哥哥都在公立学校读书,大哥的年级最高,二哥比他高一级。他们本来都是很爱学习的人,可是自从结婚后,他的大哥便不像从前那样用功了,成绩慢慢退步,最后连升级考试都没有通过,只好留了一级。二哥的情形更糟糕,他留了两次级,后来连毕业都没有熬到,便辍学了。

甘地的情形也不比两个哥哥好到哪里去。自从结婚后,他也不像从前那样用功了,所以在三年级的时候,他得留级。他觉得留级是件很丢脸的事,所以便央求老师让他升级,老师勉强同意了。

升入四年级后,甘地发现他们的课本大部分都是英文的,这令他觉得很吃力。

甘地想再回到三年级,但重回三年级要比留级更让他觉得丢脸,所以他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咬紧牙关拼命努力。

所学的科目里有一门古印度语,这个科目令甘地非常头痛。古代印度语就是用于印度教与佛教经典的梵语。这一门学科是四年级的新科目,直到六年级甘地都没有什么收获。当时教梵语的老师非常严格,更使他觉得索然无味。这时,他听说有一位教波斯语的老师,讲课诙谐风趣,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波斯语又比梵语容易学,所以有一天,甘地没去上梵语课,而直接到波斯语教室旁听。

这件事不知怎么竟被梵语老师知道了,他把甘地叫了过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知道梵语很难学,但身为印度人,如果要研究本国的文化,就必须懂得梵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只要继续努力,一旦融会贯通起来,你自然能从中发现许多乐趣。不要泄气,好好把梵文学好。”

老师这番诚恳的劝告,使甘地感到非常惭愧,一向被认为是严肃刻板的老师,事实上却时刻都在为学生着想啊!同时,甘地也领悟到,之所以觉得梵语难学,是因为他从未在这方面下过工夫!

从此以后,甘地便不再上波斯语的课,重新回到梵语教室来。

这位对甘地影响极深的梵语老师,名叫潘第亚,直到现在,每当想起他时,甘地都会由衷地感激他的教诲。后来他能轻松地阅读印度教梵文经典,完全是潘第亚老师的恩赐。

刚开的几何课也很难,虽然老师很耐心地教他,他还是一窍不通。有时为了准备功课,甚至会紧张得睡不着觉,但是努力了一段时间后,甘地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有一天,在苦心研究欧几里得的第十三条定理时,他忽然一下子全明白了。他这才发现,学习几何跟爬山的原理是一样的,往上爬时非常困难,但只要越过山顶,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在学业上,由于受到很多良师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努力,虽然不至于像他的二哥那样半途而废,可是往更深一层来想,甘地还是觉得,过早结婚实在不是明智的决定。童婚这种传统习俗不知葬送了多少印度青年在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才华。

吃肉的冒险

读中学的时候,甘地有一个很亲密的朋友。虽然他与这个朋友的友情维持了很久,不幸的是,这份友谊却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悲剧,给他带来了终生遗憾。

这个同伴和甘地的哥哥是同班同学。甘地知道他的缺点,但仍把他当做一个忠实的朋友看待。甘地的母亲和大哥曾警告他说:“莫罕达斯,你不要和他太亲近,他不是一个好孩子。”甘地的妻子也和母亲、大哥一样,劝他疏远这个朋友。只是,大家越是警告甘地,反而越激起甘地要和他亲近的决心,所以他辩解说:“我知道他有很多缺点,可是他也有很多优点,只是你们没有看到。他不会把我带坏,因为我和他交朋友正是为了纠正他的缺点。如果他能改掉那些毛病,我相信他也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请你们不必为我担心。”

甘地这样说并不能令他们满意,但是他们接受了他的解释,从那之后便不再干涉他交朋友的事了。于是甘地就天天和这个朋友待在一起。

有一天,这个朋友突然问甘地:“甘地,你听过这首歌吗?”不等甘地回答,他就随口哼出了歌词:

看,又强又壮的英国佬,

正在欺侮弱小的印度人。

为什么英国佬这么强壮?

因为他们天天都吃肉。

甘地听了觉得很奇怪,便问他:“这是城里最近才流行的歌呀,是谁创作的?”

他反问甘地说:“你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怎么样?”

被他这么一问,甘地愣住了,然后吞吞吐吐地说:“我是印度教信徒,绝对不能吃肉。”

印度教认为牛是神圣的动物,不但不能杀,更不能虐待它。拉奇科特盛行耆那教,耆那教规定得更为严格,命令信徒遵守不杀生的戒律,不只是牛,凡是动物都不能杀害。因此,人们只能吃谷类、蔬菜、牛乳、羊乳等。甘地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可他的朋友却很不以为然地说:“你的想法太迂腐、太愚昧了!我们是一个孱弱的民族,就是因为我们不吃肉。英国人所以能够统治我们,就因为他们吃肉。”

甘地听了他说的话非常震惊,瞪着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看到甘地这副模样,便笑着说:“你不知道吗?学校的老师也在背地里吃肉、喝酒呢,城里的一些名人早就这么做了,甚至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吃肉的呢。不瞒你说,我就是其中之一,你看,我的身体很强壮,也跑得很快,这也是因为我是一个肉食者。你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怎样。”

他不断地在甘地面前谈起这件事,使他也开始动摇起来。的确,常年吃斋的印度人,体格上确实比英国人差很多。就拿甘地自己来说吧,他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如果从今天开始吃肉,他以为自己也有可能会变得更高更壮。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他的二哥也劝甘地吃肉。原来二哥早就破戒吃肉了,难怪他的身体这么强壮。

看,又强又壮的英国佬,

正在欺侮弱小的印度人。

……

甘地受了这一切的影响,终于屈服了。他的父母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们如果知道他违背戒律擅自吃肉,一定会非常伤心,所以这件事必须秘密进行。他们选择人迹罕至的河边,由朋友把烤熟的山羊肉用树叶包着拿来。他们还带了从面包店买来的面包。这两样东西都吃不出什么味道来,山羊肉粗糙得像牛皮一样,简直无法下咽。

那天晚上甘地很难过,做了一夜的噩梦。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觉得好像有一只活山羊在他的肚子里苦苦地哀叫,吓得他全身冒冷汗。“啊!我吃了神所禁止的肉食。”这种深切的悔意,就像浓密的乌云一般在甘地心中翻腾着。

但是为了国家的前途,甘地又再度振作精神,顾不得什么噩梦不噩梦,继续吃肉。他的朋友更是为他预备了许多荤菜,看起来真是色香味俱全。至于他们聚餐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河边的僻处了,而是在餐厅里。经过厨师的精心烹制,餐厅里的羊肉自然比在河边吃的美味多了。

时间一久,甘地原先对羊所具有的怜悯之心也消失了。他在这一年中虽然吃羊肉的次数并不多。因为到餐厅吃肉要花不少钱,而他的零用钱并不多。

每次吃过肉后,回到家里便不想再吃饭,不明就里的母亲总是担心地问:“莫罕达斯,为什么不吃饭呢?你身体不舒服吗?”

甘地便胡乱扯个谎说:“没什么,我只是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

他知道自己在撒谎,而且是在向母亲撒谎。因此每次要吃肉时,他心里就会觉得很难过,万一让父母知道这件事,他们会多伤心啊!

他实在受不了这种内心的煎熬,有一天,他对这位朋友说:“从此以后我不再吃肉了。对父母撒谎比吃肉更可耻。”

下定决心后,不论谁劝他吃肉,他都不肯再吃。他的父母也一直不知道他的两个儿子一度成为肉食者。

令人羞愧的事

但除了吃肉之外,甘地还做错了两三件事。其中之一便是和叔叔的儿子同时染上了抽烟的毛病。事实上,甘地并不喜欢香烟的味道,他只是觉得吞云吐雾非常有趣,便想自己也尝试看看。

甘地的叔叔有这个嗜好,每次看见他抽烟,甘地便想学他的样子。可是他没有钱买烟,所以便把叔叔丢弃的烟头偷偷地捡起来抽。但烟蒂不是随时可以捡到,而且抽起来烟圈也不大,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因此,他便进入仆人的房间偷钱买烟,瞒着大人在暗地里吞云吐雾,非常好玩。

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后,甘地听说有一种植物的梗,里面有许多小孔,可以当烟吸。于是他便立刻着手采集这种植物,把它晒干了抽,但这种东西的味道很苦,比买来的香烟差得多。

他虽然模仿大人抽烟,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令他无法忍受,他毕竟还是小孩子,必须躲着大人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抽,而且又身无分文,没有长辈的许可就不能做任何事。最后,他觉得非常厌烦,便决定去自杀!

但是怎样才能死去呢?他曾听人说过,曼陀罗的果实有剧毒,不论人或动物吃了都会马上死去。因此,他就到森林去寻找这种果实,很快就找到了。

果实虽然找到了,但是什么时间死去比较好呢?也许在傍晚时比较好吧!他决定在黄昏时前往曼迪尔寺祈祷,然后到寺院后面自杀。正当他拿起曼陀罗的果实准备放进嘴巴时,却犹豫起来了。他心想:“如果吃下曼陀罗的果实并不立刻就死,反而要受挣扎痛苦的罪,那该怎么办?何况再过几年我就成年了,那么多年都过来了,就剩这几年就受不了吗?”

产生这种念头时,他已经吞下了两三粒果实,经过一番考虑后,甘地终于决定放弃自杀的念头,而吞下的果实也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损害。

从那之后,他便不再捡烟头,也不再偷仆人的钱买烟了,甚至连想抽烟的念头都没有。抽烟有损健康,为什么有些人会嗜烟如命呢?这一点甘地实在想不通。

在甘地15岁那年,他还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向二哥借了25卢比。为了还这笔钱,他偷偷拿了二哥的纯金手镯,削下一点金屑去卖,把卖得的钱用来还债。可是债务虽然还清了,他的心情却更沉重了,因为不论在他醒着或睡着,都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响起:“啊,莫罕达斯,你又当了一次小偷。”因为受不了这种良心的谴责,甘地便到没人的地方大声咒骂自己,但他心里的痛苦并未消除一分一毫。

最后,甘地终于想到,如果不把这件事说出来,他的良心永远无法得到安宁。他准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坦白,可是每次走到父亲面前时,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经过再三的考虑,他写了一封自白书给父亲,在信里他把犯过的错误全都说了出来,并在信末说:“我向神发誓,从今以后,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请父亲原谅我吧!”

这时,父亲正因旧病复发卧病在床,当甘地鼓足勇气把信交给他后,就坐在父亲床边,等待他老人家的责骂。

但事实并不如甘地所想,父亲看过信后,既没骂他,也没有惩罚他。甘地只看到父亲的眼泪簌簌而下,打湿了信纸,信上的字一个个变得模糊起来。接着,父亲闭眼沉思了一会儿,便把信撕了,这时,甘地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儿子干了这么多错事,父亲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他却没有责备他一句。父亲用他慈祥的眼泪,涤净了他污浊的心灵。父亲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越发坚定他改过向善的决心。

记得印度教的圣歌里面,有一节这样的歌词:“被爱的箭射过的人,才能领会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父亲正是用爱的箭射入甘地的心坎,让他体会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光明磊落地活下去。

同类推荐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至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并以其行事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当时西藏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以及哺育诗人成长的西藏民间文化广阔图景。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

    名人传记丛书——达尔文——生物学界的马克思:“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好好说话(短篇小说)

    好好说话(短篇小说)

    收养的孩子也是天使。草根夫妻冬梅和建东两口子收养的好好不会说话。忽然有一天,孩子能喊“爸爸妈妈”了,建东激动得不知说啥,只是一个劲亲好好的脸蛋……这是条老街。街边的铺面,都是居民楼的一层改装的。楼和楼之间,是一些长长短短的巷子,里面盖满了小楼,样式大同小异,一间一间地隔开,房东全部租出去,补贴生活。街上做生意的有本地人,也有河南来的菜贩子。说白了,这里是菜市场、杂货区,日常所需,应有尽有。每天清晨五六点,装满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的车子都往老街集结。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远方的呼唤

    远方的呼唤

    作品讲述半个世纪的等待,60年的期盼,那是怎样的望穿秋水,又是怎样的肝肠寸断?作品讲述60年前,石桥村的姑娘王秀梅和村民刘正康订下了婚约,来不及举办婚礼,刘正康就随军离开了大陆。王秀梅正珠胎暗怀,在生死边缘,王秀梅毅然决然的生下孩子。从解放初期的等待,到了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没能等到刘正康回家。刘正康的生死存亡,成了她的心病。终于等到拨云见日的时候,刘正康回来了。虽然他早就瞎了眼睛,可是,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见到心爱的人儿,更能宽慰人心了。二老互相搀扶着,书写了这种旷世情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神明失眠了

    神明失眠了

    “你既保护不了兰米,又为何带她离开她的家?”“三界市是为和兰米一样的生命而建的,今日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三界市都不能消失!”……“万物生息,自有其主。”“什么胡话!若遵其主,怎可成神?!”……
  • 西来东去

    西来东去

    公元2005年四月初,地处关中腹地、西安市近郊的两河县天气渐渐回暖,东方大街两侧的国槐嫩芽从被严寒约束了一冬的皮囊中使劲挣扎出来,给树冠披挂上了新绿,探头探脑试图向世界宣示它稚嫩的存在。
  • 生死博弈(连载五)

    生死博弈(连载五)

    说起来也是一个偶然的场合,大前天晚上,也就是苏俊华和张琼到工商银行西关支行和中国银行新街口支行去的8月11日晚上,中国银行新街口支行那个接受苏俊华和张琼调查询问的银行职员徐定国当时并没有完全讲实话,其实徐定国早就认识皇朝大酒店的老板周洪泉,周洪泉凡是在银行里的一些具体的小事情也都找他帮忙,比如过年过节时送红包要换个新钱什么的不便麻烦行长,就找徐定国帮忙搞定了。当然,周洪泉也给他一些好处,给他也送过红包,请吃过饭。
  • 情深成婚:总裁撩爱很高调

    情深成婚:总裁撩爱很高调

    五年之前那肮脏而又血腥的画面仍旧历历在目,若澜却不得不再次搭上回国的飞机,这次回来,她已再无心力卷入这场恩恩怨怨,无奈事与愿违,她的回来再次变成了海市豪门纷争的焦点。他即便失忆,仍旧会因为若澜的一个眼神,背叛未婚妻子,再次为若澜舍生忘死。弱水三千你独取一瓢饮,灯火阑珊处,她却泪眼朦胧。
  •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这样,起初必然是从蹒跚学步开始,从有老师的指导开始。而最后能否化蛹成蝶,则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社会喧嚣只是表象,静心读书才是根本,为未来读书,为梦想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
  • 战氏

    战氏

    本是天选之人,家族族长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天选迎来三大古族的贪欲家族被灭,开始了复仇的盛火。
  • 先婚厚爱之总裁蛮妻

    先婚厚爱之总裁蛮妻

    人前,他是盛容集团最冷酷无情的贴面总裁。人后......“阮熙谣,你刚才为什么多看了那个男人两眼!你是不是看上他了!”阮熙谣一脸无奈。“徐大少爷,我不过是发了个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