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地主
如今年轻任性的贵族回到了田园,征得大哥同意后,他分了一半的田地,自成一农庄领主。
当时德国乡下解放农奴刚30年,许多地主还保存着封建时代的领主权利,享有参政权、司法权及宗教庇护,犹如一国之君,所以俾斯麦感到骄傲而幸福。
他开始学习农事,对农业感兴趣和关心。他还到附近的大学研究农业、化学、植物学等,同时也学习簿记,亲自记账。他骑着马巡视农地,研究地质,调查种子,观测气象,并且和佃农聊天,学习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
白天巡视农庄,晚上便专心读书,这段时期可算是他的读书时期。他晚年时常说:“我后来拥有的知识是在毫无出路时自己进修而得。在农庄时,我有许多有关思想和事业方面的书籍,当时我把精力全都投入其中。”
他精读历史,尤其是英国历史,另外还读了很多社会科学书籍,包括社会主义学者路易布朗的著述。他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喜爱吟诵拜伦的诗句。他还阅读了许多地理书籍,详细地翻阅了20卷的德意志地理书,这些知识对他后来的议员工作有很大帮助,他比任何一位议员都熟悉选举区的地理。
他记忆力很好,凡是读过的书都能熟记不忘,这种能力有助于他日后处理政事。欧洲各国的政治家与他讨论时都佩服他的博学,而这一切知识都是他自己进修而得。
当然俾斯麦的生活并非只有农事和阅读,狂饮、暴食、豪赌、女色,他还没完全改掉学生时代的恶习。一次他去访问友人,这位朋友有意和他开玩笑,把大门关上,用椅子抵住大门,阻止他进入。但他却翻墙入室,走到客厅窗外,拔枪射击屋内的天花板,这种粗暴的举动吓坏了他的朋友。
他的暴力与恶行影响了他的婚姻,他本来已经与附近的农家女订婚,但因对方家长极力反对,婚事告吹,这事让他终身怀恨。俾斯麦为了排解忧烦,到英国旅行,当时他27岁。船只抵达英国的时候,正是星期日,上岸后,他吹着口哨在街头漫步,忽然,走在身旁的一位英国人提醒他星期日不可吹口哨。俾斯麦听后一言不发,掉头就走,搭船去了苏格兰。
他四处旅游,经瑞士返回故乡,他感觉自己的国家面积实在太小了,心中想:“在这块小小的普鲁士,我的才能没法发挥,与其在乡下种田养猪终老,不如变卖一切到各地游历。对!旅行去吧,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像拜伦一样,经过意大利到希腊去看看吧。”他在心中描绘着南国的山水。“不,地中海太近了,到东方去吧!”“对,去印度去,再到中国。”他开始准备行装,打算去印度旅游。
首先,他想说服好友阿宁与他同行,可是当这位朋友来到俾斯麦家与他商议旅行细节时,却与俾斯麦的妹妹坠入情网,并很快订婚了,因此阿宁放弃了远游。
俾斯麦不仅没找到东方旅行的同伴,还失去了善解人意的妹妹。所以他放弃了印度之游,继续经营农庄。如果俾斯麦照原计划到印度旅行,欧洲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事后有人问俾斯麦为何打消了印度之游的念头,俾斯麦回答:“我仔细考虑后,发现自己并没有遭受印度人的迫害。”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没有理由到印度去和那些英国人一起欺负印度人。
取消了印度之游,但他依然喜爱旅行,一有时间便去欧洲各地游历,俾斯麦去过的地方有英国、法国、瑞士、俄国、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及挪威,并且每到一地,都会给故乡的亲友写信,描述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喜爱旅行的癖好对他有很大影响,研究历史的人不能忽略旅行对人的益处。
田园生活过得太久,让俾斯麦感到烦闷,他已经30岁了。农庄事务对他已不再新鲜,读书、旅行、饮酒也无法消耗他充沛的精力。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在庄园中孤独地生活了5年,乡下地主的生活已让我无法忍受,我正考虑是不是该去做一位公务员,或者是去远方旅游,现在这样孤寂的生活实在乏味。
他给新婚不久的妹妹的信中写道:
最近我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巡视橘子园两次,察看羊舍一次,每个小时观察家中的4个温度计和晴雨计,然后把家里所有的钟表对时,最后才把书房中会报时的大钟对准。这就是我最近的生活。
俾斯麦也曾再度担任公职,但是不到3个月,因为与上司发生冲突便辞职了。他还代替大哥担任过州议员,但不久后又觉得:“我疲倦,马也疲倦。”便不再出席议会。俾斯麦虽然精力过人、才干不凡,但时运不济,以致他闷闷不乐地隐居田园,这是他生活上的倦怠期。
1845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为了继承兴奥森,他离开库宁堡返回故居。他把库宁堡的庄园出租,一切手续办完后,傍晚时分,他向四周的景色告别,他走向牧场、田地、森林和小溪,心中无限眷恋。
俾斯麦虽然性情粗暴,仍有细腻的一面。比方说,后来他当宰相时,一次遇到伤心事,竟然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俾斯麦舍不得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到兴奥森去是因为当地有一份公职等着他就任,如果一切顺利,不久就能竞选州议员,然后竞选国会议员,大展宏图。他不想像父亲那样终老乡下了。
他现在期盼的不是地主贵族,而是普鲁士王国的政治舞台,还有全欧洲的政治舞台。
遇到了爱与信仰
在他离开库宁堡几年前,当地便有了宗教复兴运动,他的很多好友与家庭都脱离了自由教会并加入路德教派。玛丽小姐是俾斯麦的好友之一。她与俾斯麦的好友毛利兹订了婚。她很欣赏俾斯麦,但因为信仰虔诚,所以没有表明自己的感情。但她决定拯救俾斯麦的灵魂,使他重回教堂。
玛丽还把自己的好友乔安娜介绍给了俾斯麦。玛丽后来因流行感冒病重不治而去世,她临终前,把俾斯麦叫到床边,求他为她祈祷。“在我闭上双眼前,请我为我祈祷吧!”
性情刚烈的俾斯麦终于被玛丽说服,跪在床前虔诚地祷告。这是他自16岁停止祈祷15年后的第一次。玛丽的死让俾斯麦第一次感到了椎心泣血的悲痛,父母去世,他都没有流泪,现在他却跪在玛丽的床边痛哭失声。
几周后,俾斯麦向乔安娜求婚,乔安娜也早已爱上了俾斯麦,但她期待俾斯麦能恢复信仰。乔安娜见俾斯麦跪在玛丽床畔祈祷时,便下决心为这位不平凡的男性奉献一切。两人立即订婚。这一切都是玛丽安排的,俾斯麦有了信仰与妻子。
俾斯麦对乔安娜的感情并非一般所谓的爱情,浪漫的俾斯麦过去曾结识过许多明眸皓齿的美女,有过3次订婚记录。乔安娜没有美丽的容貌,也无特殊才华。她只是一位瘦小的黑发女子,但她感情激烈,做事有时会欠缺考虑,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独断专行,而且好恶感很强,会为自己喜爱的人牺牲一切。
已经30多岁的俾斯麦,所需要的不再是恋爱侣伴,而是一位能够安慰他、拯救他脱离内心空虚与忧郁,同时也能给他一个安定温暖的家庭的妻子。乔安娜正是他的理想对象,对乔安娜而言俾斯麦也是一位出乎意料的好丈夫。但他们的婚事并不被乔安娜的父母接受,他们不想让自己可爱的女儿随便嫁给一位品行恶劣、没有宗教信仰、举止粗暴的酒鬼。
但俾斯麦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伴侣,还获得了乔安娜的许诺,虽然她的双亲反对,俾斯麦也绝不会轻易放弃。首先他进行书信攻势,他从兴奥森写了许多信给乔安娜,信中告诉乔安娜他的生活充满了信仰,再加上乔安娜的感化,也坚定了他的信仰之心。他知道信件的内容一定会传到乔安娜父母那里,乔安娜的父亲热衷于宗教复兴运动,对自己女婿的第一要求就是坚定的信仰。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俾斯麦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手段,这也是他后来对欧洲各国外交官和德国国内政治家所惯用的方法,可见他的确是个政治天才。
有一天,俾斯麦去拜访乔安娜的父母,他请求乔安娜的父母答应他与乔安娜的婚事,他说:“现在我不想说我对令嫒的感情如何深厚,我相信你们从我的言行中能看得出,我不想立下所谓的誓言,因为如何判断一个人,你们一定很清楚。我对令嫒日后的幸福所能做的保证并切实做到的,就是日夜对神祈祷。”
这简直是一篇一流的外交辞令,但乔安娜的父母并不动心,固执的乔安娜父亲在心中自认为:“你这小子,我一次关于你的好评都没听说过。”正在这时,乔安娜从房内走出来,俾斯麦毅然采取行动,他突然站起来,走到乔安娜身旁拥抱亲吻。
这是个奇计,这突然袭击他后来数次用在威廉一世、德国政治家及拿破仑三世身上。乔安娜的父母为此大吃一惊,俾斯麦的行为出乎他们意料,他们不得不答应了女儿的婚事,于是俾斯麦与乔安娜公开订亲。订婚后,俾斯麦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过去那种单身汉时的狂妄习性完全消失,而隐藏于内心的英雄本色开始展现。
走上政治舞台
俾斯麦回到兴奥森不久,就利用其高明的政治手段,放逐了易北河的堤防监督官,自己接掌其职。初春时,易北河中的结冰渐渐分裂而冲到下游堤防,这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堤防监督官与一般公务员不同,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俾斯麦一连数月与河中冰块战斗,这种工作很适合他那富有斗争的性格,因此他工作得很愉快。另外这个工作是让河畔居民认识他的才干的好机会,是竞选议员的一条快捷方式。
当普鲁士王公布要召开八州的州会时,在柏林设立联合代议院时,俾斯麦欣喜若狂,他认为自己期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了。可惜萨克森州的地主贵族们却选举俾斯麦为候备议员。不久后他迫使一位议员以患病为由隐退,由自己接任其职。
1847年5月,32岁的俾斯麦登上了柏林州议院的议席。这个议会是定制普鲁士宪法的历史性议会。500位议员中,保守派议员仅占70位,自由主义派议员占压倒性的多数。自由主义派人士的共同目标是“统一德意志”,普鲁士王亦深表赞同。先王曾反对统一德意志而主张建立强而有力的普鲁士,但现在的国王却赞同自由主义派的主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俾斯麦虽然极为反对自由主义派的主张,但却不愿意反对国王,为此他必须努力奋斗。他想他是为了奋斗而进入议会,所以必须把握任何机会。俾斯麦攻击某位议员的失言,但他的批评完全离题,因此其他议员纷纷指责他的错误,然而俾斯麦却继续发表演说。
全场议员都觉得忍无可忍,他们受不了这位最年轻的议员在讲台上大放厥辞,在满场喧哗声中,议长不得不敲击桌面要求肃静。这时,俾斯麦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报纸,然后大声宣读。大家看到他这种不可思议的举止都愕住了。随后俾斯麦又攻击那位失言的议员。俾斯麦所有的友人都认为他这次演说很失败,完全文不对题,但一位颇有见识的人说:“噬血的狮子不久就要发出怒吼了!”的确,这头狮子以另外一种姿态登场而令全欧洲闻风丧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政治舞台的落伍者
1847年秋天,俾斯麦与乔安娜结婚了,新婚旅行了两个月后,他们回到了兴奥森。他们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乔安娜的宗教信仰逐渐弥补了俾斯麦心灵上的多疑和空虚。乔安娜的牺牲奉献精神使家庭安宁温馨,俾斯麦很幸运自己娶了一位与他母亲全然不同的女性。
新婚旅行回来后,俾斯麦在兴奥森度过了6个月的快乐时光,国王解散了议会。这短短的6个月,可能是俾斯麦一生中最平和的时期。
1848年,全欧爆发了自由主义的革命运动。3月19日,俾斯麦带新婚妻子拜访朋友华尔顿伯爵时,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车停住后,几位女用人匆忙跑进屋说:“不好了!不好了!柏林发生革命了,国王被民众俘虏了,幸亏我们逃出来了。”
巴黎的“二月革命”传到了柏林,俾斯麦立即与妻子回到兴奥森家中,他想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要走的路只有一条——“无论如何都保护国王,镇压革命。”他迅速召集镇上所有的农户讨论攻击柏林的计划,集中村内所有的武器——共有70支枪,并马上派人购买弹药。他想用这些武器和人力镇压柏林革命。
但俾斯麦很快又恢复了政治家的本性,他否定了这种类似儿戏的举动,决定单身前往柏林。途中他经过国王行宫时,才知道国王已经下令禁止很有可能夺回柏林的御林军出动。他对国王的怯懦而愤慨,他立即去求见了国王的弟弟威廉亲王,但这位亲王已经逃离了宫中,俾斯麦只好去求见亲王的王妃。
俾斯麦被领进佣人房内,王妃已在等候他,因怕人窃听,才安排在佣人房内会谈。他们商议的是一个惊人的计划,这件事影响了俾斯麦的一生。当时王妃认为国王和自己的丈夫已经保不住王位,所以想让王子登基,王子未成年的时候由她摄政。
因为普鲁士王威廉四世是一位没有主见的君主,有时赞成君主专制,有时又同情自由主义,意志薄弱。国王又没有王子,他的弟弟威廉亲王是继承王位的第一人选,但威廉亲王是一介武夫,有负众望,王妃是威玛王公的女儿,精明能干,她认为国王已宣布退位,而自己的丈夫继承王位没有希望,所以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由她摄政,来维持普鲁士的君权。王妃平时就听闻俾斯麦是议会中保守派的硬汉,所以想借他的力量集合保守党人士实现自己的计划。但这个计划如果失败了,就等于犯了叛逆罪,俾斯麦该如何处理呢?
当俾斯麦拜访温克的时侯,温克很热心地告诉他应该用王妃之力去说服保守派人士。可俾斯麦威胁温克说:“这样做会犯叛逆罪!”温克很害怕,便放弃了支持的念头。也就是说,俾斯麦并不支持王妃的计划。
俾斯麦离开温克家后,立刻去拜访守备柏林的军队司令官,想借助他的军事力量镇压暴乱,未能如愿。俾斯麦想请国王下令出动军队,便去了王宫,却无法谒见国王,之后他便黯然地返回了兴奥森。像俾斯麦这样在全国暴乱之际,为了镇压叛乱只身奔走的勇气,实在不多见。这也是他一生的行事原则,不畏艰危,也不考虑民众对他的好恶。
1848年他的做法失败了,但他这样的处事态度,离获得辉煌成就的日子也不远了。当国王威廉四世答应民众的要求决定公布宪法后,他才被允许从柏林王宫返回波茨坦宫中。国王回宫后,立即命自由主义派内阁定制新宪法,召开新议会。
俾斯麦以新议员的身份出席了议会,议会召开时,首先宣读国王诏书,文中说当德意志统一后,普鲁士必须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并尽其义务。俾斯麦听到这里,忍不住跑到讲台上。他因过于激动而数度语塞,但他仍大声说:“如果按照一种崭新的方法来统一德意志,建设德意志,我也会由衷地赞成,但是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说到这里,他因激动又再度语塞,同时流下了眼泪,在讲台上放声大哭。
他对国王的懦弱感到气愤,他认为向人民和自由主义者屈服,丧失了统一德意志的机会。当时的俾斯麦是“普鲁士至上主义”者,他相信只有靠普鲁士精锐的军队才能统一德意志,光靠民众和议会是绝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所以当他看到国王向自由主义派屈服时,禁不住放声哭泣。但是没人谅解他,议员们以为立宪是时代的潮流,而俾斯麦就是一位不合潮流的地主议员,仍在怀念中世纪的封建时代,实在是滑稽可笑。
在1848年欧洲的政治舞台上,俾斯麦是一位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