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父母双亡的打击
“留侯”张良,是智者的代名词,和商朝的姜尚姜太公并名。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之际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帮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夺得天下。他勤于学习、不昧名利、功成身退的人格魅力,在后世广为人传诵。刘邦曾经夸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张良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筹划的大事每一件都成功了。
张良为什么如此优秀呢?这和他小时候的家庭和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张良的祖父叫开地,三家分晋的时候,成为韩国的世卿,历任韩昭侯、韩宣惠王和襄哀王时的丞相。父亲张平,也继任了韩国两朝釐王和悼惠王(又称桓惠王)的两任宰相。不过到张良出生的时候,韩国已逐渐衰落了。
在韩国宰相府的大厅当中,宰相张平急匆匆地在厅中来回踱着步子,不时停下来,看看内堂,而后又开始焦急地盼着。
原来,在内堂里,张平的夫人要临产了,所以张平又焦急又有些期盼。张平听着妻子痛不欲生的声音,急得不断地搓着手,真想冲进去替她分担一些痛苦。
就这样,在煎熬和痛苦的呻吟下,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
忽然听到内堂传出了一阵脆生的婴儿的哭声,张平一下子给愣住了,然后他欣喜若狂地朝着内堂奔了过去。由于张平过于激动,在内堂的走廊他差点和冲出来报喜的婢女撞到一起。
张平在朝中谈论天下大事时候总是口吐莲花,但是到了现在,他连话也说不利索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道:“这……情况如何,夫……夫人她没事吧?生的……生的是男孩还是……”
婢女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欢愉地说:“向老爷道喜,夫人和少爷都很安康,万事大吉。”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夫人没事,而且给自己生了个儿子!张平捏在手心的汗立刻蒸发掉了,而且嗓子也不再跟冒烟似的了,他十分迅速地跑进了内堂,看到接生婆在替自己的小儿子洗澡,他的夫人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张平感慨万千,他走过去抓住夫人的手,轻轻说道:“真是辛苦夫人了!没想到我张平竟老来得子,这都是夫人的功劳啊!”
后来,张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张良。又过了几年,张平的夫人竟然又生了一个男孩,这可把张平给乐坏了。由于都是老来得子,张平对两个儿子疼爱有加,宠爱至极。但是他们两兄弟由于母亲张夫人很晚年纪才生的,难免会先天不足,所以,张良他们两个从小体质就很差,孱弱多病。
不过,这种天伦之乐没有享受多久,张平因为忧国忧民而长期抑郁,最后弄得自己落下一身的重病,而后没过几天就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整个家都陷入了危机。后来,张夫人由于不停地忙碌,而且承受了丧夫的压力太久,生了好几场大病,最后也只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了。张夫人临死的时候,她把张良弟兄两个叫到床前,看了又看,实在舍不得就这么抛下两个幼小的儿子,一想全是心酸,张夫人就忍着病痛含着眼泪对张良说:“孩子,我马上就要走了,你要答应娘,要好好地照顾弟弟。这家里的财物,以后都归你管理,不过你可要好好支配。我的孩子,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要答应我,我才能走得安心啊……”
别看张良年纪小,但是他还是懂得很多道理,他握着母亲的手,坚定地保证:“娘您就放心吧!我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时时刻刻将您的话记在心中,一定堂堂正正做人,教导弟弟也是如此。”
张夫人见张良这么懂事,而且句句说得让她很放心,终于舒了一口气。没过一炷香的工夫,张夫人就去世了。张良两兄弟十分哀痛,想着从此成为了孤儿,无依无靠,更是哭得撕心裂肺。
换做任何一个人,双亲离去,一定是伤心欲绝,一蹶不振了,但是张良不一样。虽然父亲母亲都撒手人寰,从此兄弟二人可能会过得很艰难,但是,张良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等到为母亲守完孝之后,张良即刻承担起家里所有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因为张平夫妇去世而一时混乱的张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张良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的能力,这让周围的邻居们都称赞不已。
但是,这种安定的日子也没过多少年,让张良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事情发生了。在他的父亲过世二十年之后,秦国发兵灭了张良所在的韩国。
红颜祸国
秦王嬴政(也就是之后的秦始皇)刚刚登基的时候,秦国与其他六国彼此对峙,互相都有吞并的意图。不过此时的秦国,军势强盛,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六国。如果六国能够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秦国的话,秦国还是比较危险的。令人扼腕的是,六国虽然加起来比较强大,但是绝大部分国家都是目光短浅,只管自己国家的安危,从来不顾其他的国家,秦国就有了将六国各个击破的机会。
但是之前,六国还是曾经联合起来跟秦国斗争过的。秦始皇六年,赵、楚、魏、燕、韩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五国把楚王推荐为首领,带兵进攻秦国。双方在函谷关交战,因为实力接近,所以双方一直都处在对峙的阶段。后来,秦国用了一个计策打败了五国联盟。秦国找人制造谣言,说秦国现在与韩国和赵国两个国家已经握手言和了,如果韩国和赵国退兵了,秦国立刻领兵攻打魏国。五个国家虽然是同盟,但是还是各怀着自己的心思在打仗,所以制造的谣言对同盟的五国很有效,立刻让五国的军队人心惶惶,相互猜疑,结果秦国还没有攻过来,同盟之间就四分五裂,士气锐减,后来被秦国打得很惨。
五国同盟中的楚国因为战败,后来为了躲避秦国的进攻,将都城迁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自从五大同盟国战败之后,秦国频繁进攻魏国,魏国实力本来就不是很强,所以时刻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不过后来秦国国内出现了一些纠纷,不久就退兵了,这才让魏国得以保全。
秦国内部产生纷乱之后,嬴政将之前一直担任宰相一职的吕不韦罢免,开始实行独裁专制,一手掌控着秦国的大权。嬴政在廷尉李斯的殷勤辅佐之下,野心勃勃,他们无时不刻地都在筹划着消灭六国的阴谋。
一天,嬴政心中盘算着吞并六国的计划,想早日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于是就把李斯传进来,问他:“之前你总是说你有能够统一江山的好计策,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你可以讲一讲。”
李斯早就盼望着有一天秦王能够问自己关于统一天下的问题,现在机会来了,他早就准备好了。他近前一步说道:“依臣下来看,大王您如果想吞并这六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必须要用十分巧妙的计谋,甚至可以不动一兵一卒战胜他们。依我看来,此时咱们和六国对峙,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互相协作和支持;假如能够将六国彼此孤立并且将他们分裂,甚至互相争斗,这样我们就能够将他们各个击破。六国如果能够逐渐衰败并且灭亡,那么秦王您一统天下的梦想不就如探囊取物吗?”
“你说得很对啊,我很赞同你这个计划!”嬴政很欣慰地点头表示同意,但是他还是担心这个计划该如何去实施才最为稳妥。
李斯当然想好了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他近一步说道:“在臣看来,如果想要破坏六国之间的关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彼此失去信心,继而相互猜忌,甚至大动干戈。臣下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游说,可以选拔一些能言善辩的说客前往六国,游说他们的君主,从思想上让他们觉得联合起来对抗我们秦国,只会招致自身灭亡,只要能够与我们秦国讲和,臣服于我们,才能平安无事;第二是离间,我们可以收买六国那些掌权的王公贵族,让他们私下进行出卖和破坏国家的活动,他们当中如果有反抗的,那就派人将他们偷偷杀掉,之后可以将杀大臣的罪名推到这国君主的身上,让国家君臣之间相互猜忌,相互质疑,这样国家很快可以垮掉,那么击败这个国家也就很简单了。如此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的话,一统江山的梦想就指日可待了。”
嬴政听完李斯的计策之后,觉得他说的办法巧妙至极,他夸赞了李斯一番,同时问他:“那你觉得,咱们这种计谋该从哪一个国家开始好呢?”
李斯考虑了一下,说道:“我们可以先对赵国下手,因为赵国的君主赵迁是新立的。由于赵悼襄王十分宠爱赵迁的母亲,于是废掉了嫡长子,改立他为太子,他才能坐上现在这个王位。臣听说他的德行不是很好,而且一直骄奢淫逸。依臣之见,这个新君主一定可以利用色诱的计策去对付。我们可以派人去给这个新君主一些美女,本来就不太善于管理国家的他,以后一定会将整个朝廷都荒废掉的。”
嬴政觉得李斯讲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所说的去实行。
于是,秦国给赵国的君主送去了一个叫做美孟的美女。名如其人,人长得十分俊俏,亭亭玉立。结果,美孟真的成了赵国君主的“美梦”了,他天天跟美孟在后宫厮混,寸步不离他的“美梦”,酒池肉林般的奢靡生活,让赵国君主完全沉醉在其中,根本想不起国家政事。
有一天,赵王正在和他的美孟还有一群宫女在后宫尽情玩乐的时候,日夜为国事担忧的大将军李牧觐见。赵王此时玩得正不亦乐乎,当游戏被打断的时候,一下子没了兴致,心中十分怨恨这个不懂享乐的大将军。赵王十分不悦地宣李牧面见,不耐烦地问他到底有什么急事。
李牧十分严肃地禀报赵王说:“臣刚刚得到一个十分紧急的消息,秦国虽然表面与我们赵国和好,但是他们却悄悄地派了秦国大将王翦、桓齮、杨端和等人研究我们国家的地形,而且秦国已经开始招募和训练军队了。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事态紧急,就赶来告诉大王,希望咱们能够早点想到对付秦国的办法。”
赵王听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笑,他带着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是在小题大做吧!你说秦国在训练军队,我们赵国同样也在训练。他们训练就让他们训练吧,有什么值得你这么担忧的呢?”
李牧还是认为秦国此次训练军队,目的一定是攻打赵国,如果总是贻误战机,到时候可就不好说了。
赵王听完他的说法,显得更不耐烦了,他连声让李牧退下,还说之后假如没什么重大事件,就不要拿一些琐事过来烦他。
李牧认为赵王刚登基没多久,对处理国家政事方面还很欠缺,所以李牧才打算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本来打算多给赵王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让赵王多加斟酌的。
但是赵王并不领情,而且十分生气,还认为即使自己没有即位多长时间,对于处理国事方面从没有失手过。李牧又毫不留情地揭露赵王喜好寻欢作乐,好近美色,还认为赵王的这种行为难免会影响到国事。
这下可激怒了赵王,他对李牧破口大骂,说话的语气带着十足的怨恨与讽刺,让他立刻滚出去。李牧更是难受,他明白赵王始终都不会听自己劝告的,于是他之后什么都没说,默默地退出了后宫。
赵王此刻浑身发抖,他被刚才李牧的话气得半死,十分不悦,他嘴里叨念着“岂有此理”四个字好几遍,并不停地来回踱步。
赵王的爱妾美孟躲在后面听到了李牧和赵王的对话,更是气愤,她趁机走到赵王旁边,装作十分伤心的样子对赵王诉苦:“大王啊,看来刚才那位大将军希望您不要接近我们这些女人,我看您也是动了心的。照我看,您就直接把我杀了吧,免得之后如果赵国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我反而会死得更惨,到时候他们一定都会说大王您是因为我才耽误了国家大事的。”
赵王一听完美孟说的话,心里更是对她怜爱有加了,看到她凄凄惨惨的样子,顿时什么都烟消云散了。不用说杀了她,就是让别人动一根手指头都是不可以的。
美孟假惺惺地劝赵王把李牧留在身边,这样他会经常勉励赵王以国事为重。赵王说什么都不肯,还说打算将他支得远远的,省得他每天都见到李牧,李牧都会对他一句又一句地国事大事什么的,实在是招人烦。
于是,美孟又出了个很“不错”的主意给赵王,让赵王派李牧出去领兵打仗,就再也不用天天听他叨扰了。
赵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认为这个主意实在是好,他就打算让李牧去攻打秦国。美孟赶忙劝赵王说,攻打秦国不是上策,因为秦国实力太强大,而且此时跟赵国是盟友关系,事出无由,打起仗来也会变得困难。美孟劝赵王去攻打燕国,因为燕国本来就不强盛,而且攻打这种国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在他们精神不集中的时候,攻下几个城池。如果李牧战败,就将他定罪;假如他侥幸占领了城池,赵王还可以得到土地,一举两得。
赵王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立刻派李牧领兵去攻打燕国了。
这时候,秦国的李斯接到消息说赵国要攻打燕国,就匆匆忙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秦王嬴政。嬴政听完消息之后询问李斯是不是攻打赵国的最好时机。李斯认为这个时候正是最佳时机,因为这时的赵国能指挥作战的人只有李牧一个人,而此时他已经被派到北边攻打燕国了,这就相当于赵国已经打开了西面的大门迎接秦国,如果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攻打赵国,实在是可惜,所以,李斯恳请秦王调集人马赶忙去攻打赵国。
秦王嬴政觉得李斯的话很对,就派秦国大将王翦领兵攻打赵国。
秦国攻打赵国,而赵国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的时间,赵军屡战屡败,没有招架之力。当很多战败和求助的军情被赵王知道之后,他气得快要跳起来了,他立刻找到丞相郭开,问他:“丞相,你在我国资历最老,你分析一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秦国之前不是和我们赵国修好了吗,为什么我刚派李牧攻打燕国,他秦国就立刻攻打我们呢?”
郭开分析说:“依我来看,秦国这次攻打我们,实质因为我们不应该去攻打燕国,因为攻打燕国,占领城池,这是扩大势力范围的举动,这当然有也想和秦国对抗的目的,这样就违背了当时与秦国修好的条件。所以当秦王知道咱们攻打燕国之后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我们了。”
赵王气急败坏地说:“这实在是不像话!我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李牧总是在我面前喋喋不休,为了让他不再在我面前叨扰,才让他去外边走动走动的。再者说了,我们赵国攻打的只是燕国,又不是秦国,为什么秦国要插一杠子呢?”
郭开继续说道:“禀告大王,虽然我们赵国没有攻打秦国的意思,但是秦国是七国当中实力最强的,而且一直有统一天下的心思,所以秦国总是等待机会去攻打六国。秦国与咱们赵国是接壤的,秦国害怕哪一天我们比他们强盛了。所以,当我们出兵攻打燕国的时候,他们势必要阻碍我们扩大势力范围。”
赵王听了郭开的分析之后更加恼怒了,他认为秦国和赵国应当是平等而且互不干涉的,秦国没有权力去限制赵国。
郭开继续解释说,秦国固然不会有特权去限制赵国,但是因为秦国兵强马壮,而且很喜好侵略和占领,跟秦国相处,有道理也是讲不通的。此时因为能力的问题而屡战屡败,自己国家的七座城池都沦陷了,只能尽快想出抵抗秦军的计谋,以此缓解边境战事。
赵王根本没有办法对抗秦军,他此时已经心灰意冷,而且表现出只要能够抑制战事,做什么都可以的态度,他想了半天,最后觉得如果李牧能够调回来或许会好一点。
郭开认为秦军过于强大,而且李牧此时正在北方与燕国对战,即使现在把他调回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也没有时间再去对付秦军了。更何况即使李牧赶到,赶了这么久的路程,一定是人困马乏,士气大减,这时候想要战胜秦国,恐怕难上加难。
赵王听完之后完全没了主意,双手不停地发抖,他再也想不出怎么对付秦国,看来只能坐以待毙。这时候郭开近一步说,还是有办法弥补的,只要赵国停止攻打燕国,再割出几座城池,让秦国觉得赵国不是跟他们作对,应该可以让他们退兵。
赵王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毕竟只要大家都相安无事就好,赵国幅员辽阔,几座城池倒是可以让得出去,如果战事一起,就会劳民伤财。
后来,赵王在郭开的怂恿下,为了避免战事,送给了秦国九座城池。
吕不韦之死
赵国为了求和,割弃了九座城池给了秦国,这也让秦国离雄霸天下的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之后不久,李斯又去觐见嬴政说,上次王翦领兵攻打赵国,赚取了赵国的九个城池,这能够让赵国对本国更加敬畏,也能够让赵国以后再也不敢有任何大的军事行动了。另外李斯还带了一件十分紧急的政事,他告诉秦王嬴政说,之前秦王让文信侯吕不韦回到河南的封邑去隐居,而长时间以来,吕不韦频繁地与六国的诸侯贵族保持联系。
秦王嬴政听了之后暴跳如雷,他本打算让吕不韦回河南自己的家乡颐养天年,不再参与政治上的大事小情了。没想到吕不韦还广招食客,集结群豪,这分明是造反迹象。李斯也认为吕不韦这种举动就是全完不顾秦王对他曾经的青睐和照顾。长此以往,吕不韦恐怕会成为秦国的障碍。
秦王也本打算收拾掉这个秦国的祸根,奈何因为太后,现在下不得手。此时李斯又替秦王想了一个万全之策。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吕不韦等待着来自韩国的特使,他们约定这天晚上见面。
过了不长时间,吕不韦的侍者带着韩国的特使走了进来。
特使很恭敬地下拜:“韩国张文拜见文信侯。”
吕不韦很和蔼地将他扶起来,说道:“哪里话,张大夫您长途跋涉过来,这种真情实意让我很受感动。”
两个人又相互寒暄了一阵,特使更夸他声名远扬,受人敬仰,还说道吕不韦在编著《吕氏春秋》的时候,曾经贴出告示说,假如能有人删改得了《吕氏春秋》一个字,就赏黄金一千两,这种举动震惊天下。最让人佩服的是直到现在,也有不少名家过来一试,只是一个字也改不了。
任何人都愿意被人夸而不是被人骂。吕不韦听了特使的这一通话,心里自然十分得意,但口上还是谦虚不已。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后来谈到了李斯,特使又气愤又小声地说:“其实算上我们韩国,还有赵国和魏国,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战事连连,老百姓水深火热,全都是李斯这个家伙挑拨出来的。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没有李斯在其中多生枝节,六国和秦国本就可以和睦相处的,而且每个国度都占有一席之地,各国的平民百姓都会过得很安逸了。我们三国同时约定帮助您把李斯除去。您觉得怎么样呢?”
吕不韦气得浑身发抖,他拍案而起,愤怒地指责李斯,说当初是他将李斯举荐和委以重任的,现在当他有了权势之后,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三番几次地利用秦王嬴政将自己置于死地。吕不韦还愤愤地说,像李斯这种阴险狡诈的人本该被铲除。
特使也是义愤填膺,还说他们联合赵国和魏国,为了之后能和秦国和睦相处,都很有诚意地拥护吕不韦当秦王。还提醒吕不韦要多看准时机,应当趁着嬴政还稚嫩的时候,抓紧时间解决一切。
面对韩国特使的劝告,吕不韦考虑了很长时间,才最终点了点头,他觉得也是行动的时候了,就告诉特使说:“那好,我已经考虑好了,那就有劳张大夫替吕不韦感谢韩王,如果我吕不韦哪天再能够在秦国处理政务,那么,我敢保证秦国与韩国,绝对能够和睦相处,请让韩王放心。”
韩国的特使此时却露出了邪恶的笑容,他听到吕不韦的这些话之后,立刻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说让吕不韦仔细看看。
吕不韦本来以为是韩王交代如何除掉李斯的计划书,但是当他打开信件一看,发现那根本就不是韩王写的,因为上面是秦王的印玺。这下子吕不韦震惊了。
特使假装同情般地咳嗽了一声,轻叹了一下,说道:“我本一直在想,你吕不韦到底对我们秦国有什么大的功劳?你却倒好,你不仅没有对我们秦国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秦王却那么偏爱你,还封给你河南十万户的食邑,让你当王侯。你吕不韦本来就和我们秦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而秦国也没有因为你是个异姓大臣排挤你,后来还把你尊称为仲父。难道我们如此对待你,还有什么让你不满意的地方吗?”
吕不韦越听越感觉浑身冒冷汗,他知道自己中计了,再次中了李斯的奸计,这一次,恐怕是真的栽在了他和嬴政的手里了。吕不韦冷冷地说道:“是嬴政派你假冒韩国特使来将我治罪的吗?”假冒的特使默认了。
吕不韦后撤了两步,几乎都站不起来,他心想,李斯这个人实在是阴险至极,如今栽在他手里让人不甘,只是嬴政这家伙也是让人觉得寒心,小小的年龄就这么狠毒,将来必定成为暴君啊!明白了秦王和李斯就是想将他置于死地,吕不韦嘲讽地笑着,没有辩驳,没有什么恶狠狠的话,只是心里觉得,没有完成天下安定的使命,实在是可惜。
特使问吕不韦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后事,吕不韦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从一个秘密的箱子中拿出毒酒,说:“可怜这天下恐怕……好了,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了。请你回去向你的主子报捷去吧!”
假冒使者刚要上前去有话要说,吕不韦看也没看他,一口气将毒酒都喝了下去。
赵国大将军殒落
这时候,吕不韦畏罪自杀的消息不胫而走,没多久就传到了魏国。
魏国的宰相叫魏阳,他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是高兴坏了,他说吕不韦死了,就相当于秦王帮他报了仇。魏国有很多人知道,魏阳在之前的一段时间,派手下跟吕不韦多加联系,增进感情。魏阳说跟吕不韦走关系,讲交情,都只是一种政治的手法,其实心里对吕不韦这个人很怨恨。
魏阳还对形势分析了一下,他说如果吕不韦活着,自己定会有一些顾忌,现在吕不韦已死,魏国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秦国现在是李斯执政,他现在已经派人与魏阳秘密在商议联合起来攻打楚国的事宜。楚国自打上回在函谷关战役落败之后,总是责怪魏国不合作,后来还有好几次做出了对魏国十分不利的政治事件,魏阳很早就希望劝说魏王派兵攻打楚国,怎奈自己国家的实力跟楚国相差太远。现在的形势是,吕不韦畏罪自杀,秦国对魏国态度就相当于李斯对魏阳的态度,所以秦国主动找到魏阳,请求魏国跟秦国一起合并吞掉楚国。攻打楚国,势在必行了。
果然,魏国宰相魏阳说的事情真的发生了,秦国真的出动了大将杨端和与魏国的大将宋明结成同盟,一起攻打楚国。秦魏同盟军与楚军会战,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楚军只好撤退三十多里地,驻扎着与同盟军对阵。
对于魏国来说,这是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仗,每个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魏国大将宋明为了长远打算,决定与秦国大将杨端和一起商议之后的作战方式。当宋明见到杨端和就互相恭维了一番,都认为作战之时对方的军队勇猛如虎,才有了现在的大胜。
之后宋明直接切入主题,想跟杨端和一起商议双方军队联合制敌的办法。但是杨端和还没等宋明的话讲完,立刻打断了他,说有关制敌的办法估计要暂缓了。杨端和说秦王命令他带兵帮助魏国攻打楚国。而此时魏军已经大获全胜,他奉了秦王的命令要即刻班师,秦王还有其他的任务要交给他。
宋明觉得秦国与魏国同盟军现在刚打了一场仗,不能说是大获全胜,而且秦军突然撤走也会对他们魏军产生损失。
杨端和就指责说,自从他领兵打仗,保家卫国以来,经验十分丰富,肩上的责任也十分沉重,不可能连敌人的进退都搞不清楚。后来杨端和被问烦了,毅然地甩袖走人,留下了不明所以的宋明捶胸顿足。当宋明还正为秦军突然撤军,盟军瓦解对魏军十分不利的情况而沮丧的时候,忽然听到离得很近的地方不时传出喊杀声与战鼓声,原来是楚军得到秦军撤退的消息,立刻过来偷袭魏军。
这一切,都是秦王嬴政采纳李斯献的一石二鸟的策略而实行的,当然结果也是让他们很满意。李斯的计谋是,秦军可以假装与魏国建立同盟一起攻击楚国,然后临时撤出,让魏军和楚军作战,结果没有秦军帮忙的魏军一败涂地,楚国也消灭了一些自己的有生力量,这时候秦军就可以乘机派大将桓齮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得到秦军要攻打自己国家的消息如坐针毡,他立刻找来宰相郭开,对他埋怨说上次已经给了秦国九个城作为修好的条件,本以为长期之内不会有动静,现在倒好,还没多长时间,又攻打过来。郭开这次也没有说词了,只能说秦国太不讲信义了。此时赵王也发现郭开只是嘴皮子好使罢了,不再重用郭开,急派李牧与秦军一战。
李牧是赵国的猛将,而且带兵打仗经验十足。李牧率兵与秦军部队遭遇,展开厮杀,结果大获全胜。
嬴政得到李牧完胜秦军的消息之后着实吓了一跳,他怎么也没想到赵国还有如此之人,于是慌忙找来李斯问计。
李斯说秦国的将领没有一个人能够打败李牧,不过天下却是有一个人能赢过他,那个人就是赵国的君主。嬴政立刻心领神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就在这个时候,只顾沉迷在女人堆中的赵王怎么能知道他已经快要到遭遇亡国杀身的境界了呢?像他这种人,只会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就是死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当赵王不停地夸奖李牧的时候,他的爱妾美孟又开始心里不是滋味,故作姿态地要赵王把她杀掉,赵王哪里肯,不停安慰美孟。就在这时候,丞相郭开求见,赵王一听又是这个不中用的家伙,很不耐烦地让侍者把他叫进来。
原来,这次郭开是过来诋毁李牧的。他说李牧自从打了好几次的胜仗之后,就开始再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他一直按兵不动,郭开派使者过去质问他,李牧不仅没有答复,还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所以郭开认为他是要造反。
赵王还没听完郭开的话,就破口大骂:“你不要总是诬陷好人!人家李牧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他养精蓄锐也是情有可原。就因为这点芝麻点的事情你却要说他造反?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像你这种连一把剑都拿不稳的人,我还让你当相国,你的脑子又不灵活,跟秦国本来订下和约,但是时间不长秦国又攻打我们,这还得让我请李牧去打仗。你竟然还诋毁他,真是不知羞耻!”
郭开被骂得狗血淋头,他自知理亏,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掉了。
原来,丞相郭开与赵王的爱妾美孟有紧密的联系,他们都是秦国在赵国的间谍,而且都想把他们恨之入骨的李牧扳倒。美孟也替郭开着急,她说李牧现在赵王面前,抢尽了风头,是因为赵王认为只有李牧才能保护好赵国,即使李牧再怎么得罪赵王,赵王还是很重用他的。
郭开也明白美孟说的,他只担心李牧对他们两个都很厌恶,如果不早点将他置于死地,那他们两个迟早也会走投无路的。
美孟突然听到刚刚郭开说李牧要造反,就询问他有没有证据。郭开低声对美孟说,想要证据十分容易,如果美孟能够怂恿赵王派人接替李牧,李牧莫名其妙地被解除兵权,他心里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如果不交出兵权,那证据就有了。
果然,还没有过多长时间,昏庸的赵王就听从美孟的话,派将军赵葱去接掌李牧的兵权,并且让李牧回邯郸待命。
赵葱得到命令后,十分高兴,他立刻带了500亲兵,赶往前线。原来这赵葱本性十分骄傲,他自身没有什么才能,却看到李牧战功显赫,实在很不服气。他总是觉得如果换上自己去领兵打仗,一定打得比李牧漂亮。这次赵王派他去接掌李牧的兵权,是中了美孟和郭开的离间计。他还满心以为大展身手、平步青云的日子来了。所以赵葱这一路上想的是怎么战胜秦军、班师回朝的场景还有赵王对他信赖有加,对他加官晋爵的幻梦。想到这,他就忍不住得意地大笑,他的亲兵仿佛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赵葱理也不理他们,只催促着大家拼命赶路。
过了几天,赵葱到了前线,立刻让人去告诉李牧关于调度的事情,他本来认为李牧会前来迎接,谁曾想到李牧只不过派了个传令兵请他过去,这下可把赵葱气得浑身发抖,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葱只好带了亲兵到李牧的营帐去拜见他。
以前李牧听说过赵葱的德行,很看不起他,现在又看到他那副得意扬扬的样子,十分气愤。李牧也不请赵葱坐下,只是冷冷地问他来到底为了什么事情。
赵葱看到李牧这么对待他,更是火冒万丈,但他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怒气,说他奉了赵王的命令,前来接掌李牧的职位和兵权,赵王命令李牧立刻赶往邯郸待命。
李牧觉得十分震惊,他认为现在正是军情紧急之时,不可能突然调换主将,于是质问他,既是奉诏而来,让他亮出兵符。
赵葱趾高气扬地拿出了半块兵符,递给李牧,李牧从腰间也取出自己的半块兵符与这半块对接,仔细看了看,确实是赵王的兵符。但是李牧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他进攻计划正进行到一半,如果中途更换主将,一定会遭挫败。于是李牧就打算让赵葱先休息几天,等自己的计划完成之后,再派人向赵王请命,看赵王能不能改变旨意。
赵葱听完之后不乐意了,他不认同李牧的这种想法,认为今天既然奉命而来,就应该依命行事,让李牧立刻交出兵符。
李牧也十分生气,他认为自己带领重兵对抗秦兵,现在正是紧要关头,而赵葱却带着几百个人就接管他的20万大军,这种儿戏般的举动实在不能接受。
赵葱污蔑他这是抗命造反,而且赵葱说早就有人告发他蓄谋造反,赵王只是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一直没有拿李牧治罪而已,现在赵葱认为李牧的行为就是造反。
李牧气得浑身发抖,他也不想多说废话,就喊侍卫将赵葱拿下。但赵葱是很阴险狡诈之人,他早就料到李牧会这么做,所以在进帐以前,吩咐自己的手下将李牧四周的守卫都击倒了。
李牧此时气得连嘴唇都咬破了,他话不多说,心想擒贼先擒王,拔出宝剑就向赵葱刺去,赵葱没料到李牧来势如此迅猛,情急之下只好上身往后一仰,躲闪了这一致命攻击,但是他的身体也因为失去重心而倒了下去。李牧见赵葱倒下,又是一剑劈下去,赵葱被摔得快要晕厥过去,知道自己不能躲开了,只好从左边一个亲兵的手里夺过一把刀抵挡上去,李牧的力气很大,他的宝剑在刀上偏了下去,这时候赵葱连滚带爬地逃走,浑身直冒冷汗。
这时候,李牧被赵葱的亲兵死死困住,纵使他勇猛神武,左突右冲,但还是没有办法突围出去。李牧心想大势已去,看来赵国离灭亡不远了,他把剑横在脖子上想自杀,但是一位机灵的亲兵看出他的意图,下了重手扫中李牧的腕骨。李牧一阵疼痛,他的宝剑也掉落了,接着腿部又被亲兵的刀砍中,双臂、腰、腹连续挨了几刀,疼得他晕了过去。
等李牧醒过来的时候,赵葱早就站在他的眼前,脸上带着十分可憎的表情,想让他认罪。李牧的心已经死了,他看到赵葱这种可憎的表情,只是嘲讽地冷笑,对赵葱破口大骂,说赵国有他们这些小人把持朝政,滥杀无辜,国家看来是真的要毁灭了。
此时赵葱再也不想听到李牧对自己的唾骂声,他立刻让亲兵把李牧推出去斩首了。
李牧是赵国的英雄,他驰骋沙场这些年,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即使是实力强盛的秦军。他的戎马生涯是光荣而骄傲的,但是谁曾想他如此冤死在赵国那些把弄朝政的小人手里,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韩国的灭亡
自从李牧不明不白地受小人诬陷冤死之后,秦国的大将桓齮将自诩为无敌的赵国大将赵葱打得大败,直接拿下了宜安、平阳两座城池,赵国就如李牧临死前说的,离灭国也越来越近了。
此时,韩王听到消息后,觉得局势十分危急,他也不想步赵国的后尘,朝中也十分恐慌,急忙派了韩非赶往秦国,让他为秦国效忠,而且献出了几个城池,还命韩国作为秦国的臣属。
后来,韩非赶到了秦国,他认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服嬴政保护韩国简直轻而易举,但是自己却有口吃的毛病,到时候见到秦王不能比划着手势说话,更不能用纸笔与他交谈。他觉得自己担当如此重任,如果事情真的不顺利,不光自己一个人身败名裂,而是整个韩国也离灭亡不远了。这时候他想起他的老同学李斯现在嬴政面前很受信赖,于是准备了一些见面礼,带了几个随从,前往李斯家中拜望。
李斯见到韩非就知道他是为了什么而来。但还是寒暄了几句,直到韩非把自己的担负韩国的使命细告诉了李斯,并且请求李斯替他在秦王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李斯心中嘲讽了他半天,才说韩非既然是他的老同学,自当是尽全力而为。韩非千恩万谢地走了之后,李斯立刻进宫拜见秦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嬴政听了以后觉得韩国既然不敢和秦国作对,自愿当秦国的臣属,也是个好事。因为嬴政听过韩非的大名,以前读过他的书,觉得他的见解非常精辟深奥,而这个韩非正是那个写《孤愤》《五蠹》的韩非。所以嬴政一直希望能和韩非本人当面讨论些治世之道,认为这样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所以嬴政打算让李斯明天早朝之时带韩非一起进宫。
李斯认为,韩非的学问虽然不错,他毕竟是韩国的人,而秦国日思夜想的正是想兼并六国,秦国很多次攻打韩国,早就跟韩国和韩国的人结下了很深的仇恨。现在韩王之所以会派韩非来献出城池,打算双方修好,无非是因为秦国的实力比他们强很多,他们只是暂时忍辱负重,早晚一天会攻打秦国的。而且现在秦国和韩国正是对峙的阶段,如果想要韩非出良策去帮助秦国,韩非一定不会乐意的。
秦王考虑了一下,觉得李斯说得在理,就打算让韩非回韩国。但是李斯却认为这样很不好。
李斯认为,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现在韩非如果不能被秦国所用,那么像他这种人才,也一定不能再放回韩国,以免日后他帮助韩国对抗秦国。李斯觉得应该将韩非下狱治罪,以绝后患。
秦王嬴政认为这么做不是很人道,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李斯觉得,秦国实力强盛,其他国家想巴结都来不及,更不敢反感,而且如果想成大事,就应该不拘小节。
嬴政自然是没有办法反驳,觉得想要成就大业,必须有所牺牲,就同意了李斯的决定。李斯暗自庆幸自己的阴谋能够得逞,他一出宫门,立刻派人抓了韩非,将他打入大牢。
原来李斯虽然学识广博,可是他的心胸十分狭窄,他认为韩非的学识和才能还有治国各个方面都不是自己能够达到的,心里十分嫉妒他。之前他们两个都是荀子的徒弟,但是之前没有什么利害冲突,所以还能相安无事。这次韩非作为求和大使远赴秦国,李斯害怕秦王与他见面之后重用韩非,大大削弱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李斯决定设下一个阴谋诡计,决心将韩非置于死地。
韩非是个心地善良、宅心仁厚之人,他怎么能想到这是李斯的阴谋诡计呢?就在被关在牢狱之时,韩非还不断贿赂狱官,让他帮忙去通报老同学李斯,请他设法为自己解脱罪名。
狱官本以为韩非和李斯是老同学,交情一定很不错,如果现在为他传话,不但能得些好处,还能攀上关系,将来说不定会飞黄腾达,于是他报告给李斯。但是当李斯听了狱官的传话,立刻勃然大怒,指责狱官多管闲事,狱官这才明白其中道理,吓得他连连请罪。
韩非一连等了好几天,还是都没有老同学李斯的消息,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就要了一些纸笔上书秦王为自己辩白。韩非写完后,又拿了些钱给狱官,请他转奏秦王。
狱官这次想都没想,立刻将奏章送到李斯手里。李斯一看,暗自庆幸这封奏书落在自己手中,要不然他的前途可就毁在这封奏章上面了。李斯狠了狠心,立刻派人拿出一瓶毒酒,交给狱官,说这封奏书由他自己转交秦王,韩非这个人是韩国派来的奸细,关在牢狱中还想使用挑拨离间的阴谋,让狱官回去把这瓶毒酒给韩非喝下。狱官立刻回到大牢依命行事,毒死了韩非。
韩非死后不久,秦国立刻出兵攻打韩国。战场失利的消息不断地传到韩王耳中,韩王忧心忡忡,急忙召来相国公孙郝问计。
韩王认为这次韩非被派到秦国,本来是打算缓和一下韩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事,谁知道秦国不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义,杀死了韩非,竟然还派领兵攻打赵国,希望相国能想出一个御敌的办法。
公孙郝认为,韩国势力本来就很薄弱,但是其他国家都不出兵帮助韩国对抗秦军,这才忍辱负重,打算依附秦国,秦国狼子野心,打算兼并韩国的土地,掠夺韩国的百姓。既然局势发展到了现在,就应当奋力一搏。他还认为,只要联合起六国的力量,抵御秦兵还是有办法的。
韩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之前朝廷主张与秦兵互不干扰,如果暂时可以保住国家,可以适当低头,后来当赵国和魏国出现战事的时候,韩国也只是观望而没有救援。现在韩国被秦国攻打,其他国家自然也不会救助韩国。后来,即使是在公孙郝的号召下去往齐国和楚国求助,果真没有任何回应。后来,韩国很快就被秦国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