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48400000001

第1章 显赫家族与幼年生活

系出名门

托尔斯泰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有人称他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现在,让我们先从他的家族历史来走进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

托尔斯泰家族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族长为伊凡·伊瓦诺比齐,是整个家族第一个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他的儿子瓦西里·伊瓦诺比齐也走上仕途,曾因能力卓越而担任各种要职。据记载,他担任过好几个城市的市长,最后荣升为一等官。

此后,托尔斯泰家族迅速崛起,人才辈出,产生了许多颇有名气的政治家、官吏或军人、文学家以及艺术家。在俄国的宫廷史上,都有和他们相关的记录。

家族中的一位先祖曾在彼得一世时期获得了伯爵爵位。后来,很多贵族逐渐没落,托尔斯泰家族却一直昌盛不衰。

在所有的先祖中,有一个叫弗约德尔的人后来引起了托尔斯泰的兴趣。据说,此人虽然英年早逝,但一生都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以人类普遍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他是个与众不同的极端分子。他一方面为人勇敢,充满活力,颇有睿智与才华,也是一位有教养、对朋友讲义气的人;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性格里又有一些使人不敢苟同的黑暗面,比如,他很粗鲁、狂暴,经常与人决斗。

托尔斯泰曾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提及一个粗暴的贵族会的长老,这个人物影射的就是弗约德尔先祖。

在弗约德尔先祖的双重性格中,托尔斯泰曾说自己比较心仪他粗鲁的一面,同时,他一直认为托尔斯泰家族的血缘中,奔流着这种武士般豪放的因子。

据说,弗约德尔先祖的女儿是一位诗人,她所写的诗集曾经出版过,但是却不曾对外公开发售。

这些家族旧事,复杂而冗长,到托尔斯泰祖父这一代,其家族中尚有许多活跃于宫廷的贵族、地方官吏和军人,其中还有些人因卷入皇位继承问题的纷争中,差点被判死刑。

托尔斯泰就是生长在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家庭里。

关于托尔斯泰的祖父,他在后来的回忆性作品中提到一些。托尔斯泰并没有见过祖父,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听父亲或其他人所说。据说,他是某地的行政长官,生活十分奢靡浪费,并没有什么积蓄,日子时常过得非常潦倒。可是托尔斯泰猜想,祖父应该是一个大方、温和、乐观而又好客的人,同时也是个容易受骗的人。

他每天一早就开始宴会,或乘坐马车去看戏。黄昏后,邸宅里总是一片喧哗,音乐声不绝于耳,大家狂舞喧嚣,直到天亮。

托尔斯泰的祖母是一位公爵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以致养成了任性、奢侈而挥霍无度的个性。

夫妇俩的法语比俄语好,学识不深,喜欢跳舞,而且嗜赌如命。祖父尤其容易受骗,只要有人开口向他借贷,不管是谁都有求必应。他有时受到别人的煽动,或一时高兴,就开始改行做生意,最后却总是赔得一文不剩。

当初祖母嫁到托尔斯泰家时,他家还有很广大的一片土地,但后来就全部落入别人手中了。于是祖父只好到处拉拢活动,好不容易才谋得地方长官的职位,算是勉强能够支撑家业。但此时托尔斯泰家的经济状况已是外强中干了。

祖父于1820年去世,留下了许多债务,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古拉因此陷入经济困境。

双亲

托尔斯泰的父亲叫尼古拉·伊里奇·托尔斯泰,他是一位军人,曾在乌克兰第三哥萨克屯垦队服役。1812年,拿破仑未经宣战大举入侵俄国。尼古拉不顾双亲的劝阻,勇敢地走向战场。战场上的惨烈和残酷,曾让他萌生退意,他在家书中写道:“我的战斗意志已经衰退了,我已经不再关心这场几乎毁灭人性的战争。我只想和美丽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孩子们,幸福地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初尼古拉担任将军的副官,后来升为骑兵上尉联络官。1814年,他曾被法军逮捕。1815年,他才重获自由。8月,他改任为近卫骑兵团副团长,并兼任将军的高级副官。1819年3月以中校军衔退役。

由于长年驰骋沙场,又当过敌军俘虏,以及在各处东奔西走,尼古拉的身体变得非常衰弱。这时候,由于父亲生活靡费,将家财挥霍一空,他们家还欠了很多外债。

1820年,尼古拉就任莫斯科军人遗族救济所的助理监察人。在庞大债务的重担下,这个职位的薪酬实在太少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尼古拉为了替父亲偿还巨额债款,过着非常拮据的生活。但是过惯了豪华生活的母亲和尼古拉的妹妹们,对这种清苦的生活实在无法坚持下去。想要解决这个困局,除了接受有庞大资产者的资助,别无他法。

于是,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千金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登场了。她出生在1790年,就是托尔斯泰的母亲。

玛丽亚的娘家也是俄国贵族,她与尼古拉因为一次相亲而结识。不提托尔斯泰家的巨额债务,两人也算门当户对。在双方家长的操持下,1822年,他们举行了婚礼。

活跃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的两大家族正是托尔斯泰以自己双亲的家族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文学创作而来。

玛丽亚嫁到托尔斯泰家后,使得负债累累的家庭得以起死回生,恢复了原来的面目。托尔斯泰的出生地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公馆周围有2500英亩的土地,土地的一半是田地,另一半是森林。这块土地是玛丽亚娘家所有。

托尔斯泰的外祖父是陆军中将、军区司令官,退役后就住在这块领地上。由于玛丽亚是独生女,于是她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片土地。

玛丽亚嫁到托尔斯泰家后,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1830年,她在生第五个孩子的时候,因产后身体过度虚弱而去世。那时候,托尔斯泰才一岁零八个月。

托尔斯泰对母亲的容貌并没有印象。一般来讲,贵族家庭中都会悬挂整个家族成员的肖像画,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玛丽亚的肖像画没有被悬挂。她只有一张少女时代的肖像画被保留了下来。托尔斯泰只能通过这张照片去勾勒母亲的容貌,这是件多么遗憾的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怀着想象的心情去追忆母亲,一切都被美化了。

托尔斯泰小时候曾听别人说过,他的母亲并不很漂亮,可是却具有优秀的教养。除了俄语外,她还会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对艺术方面也颇具鉴赏力,更弹得一手好钢琴,口才也非常好。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童年》中,曾如此描述母亲:

当我幻想母亲真正的容貌时,浮现在心头上的,常是她那永久不变、温柔的脸庞,漂亮的褐色眼睛,短短鬈发下的一颗痣,还有那漂亮的刺绣的白领子,洁净、纤细、小巧的手,我常去亲吻、抚摸它们。

他又在别的文章中写道:

母亲的婚姻生活很短,大约只有九年,但那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所有人对她的爱,与她对生活中所有人的爱,互敬互爱地酿成绚烂的色彩。母亲的容貌高贵而圣洁,年轻时,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一定向母亲的圣灵祷告、求助,而母亲的圣灵也常来帮助我。

对托尔斯泰来说,母亲并没死去,她活在他身旁并时常帮助他,他一直都如此地相信且永远相信。

他曾在1906年3月10日的日记上写下过这样一段话,那时候的托尔斯泰已经78岁:

今日一整天都没有精神,心情郁闷,入夜后,心绪始终不宁,此时便非常渴望母亲的慈爱。想到幼时被爱我的人拥抱,现在却没有如此拥抱我的人了。我曾在心中不断地寻找我所爱的人,可是一个也没有。终于,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对了,是我一次也没有叫过或与她谈过话的亲爱的母亲,此时我非常地思念她。

在我的眼中,她是至高的、圣洁的、慈爱的象征,没有神那般的冰冷无情,而是像世界上活着的、有血有肉温暖的母亲们一样,当我疲惫不堪时,我渴望着她的抚慰。

我亲爱的母亲,请拥抱我吧,这么说也许会被人取笑,但我在心灵深处确是如此地渴望着啊!

关于父亲尼古拉,托尔斯泰在《童年》一书中曾有这样的描写:

他有魁梧、健美的身躯,但奇怪的是走路的步伐却很小;他有耸肩的怪癖,小眼睛经常含着微笑,并且有大大的鹰钩鼻,不太整齐但还算端正的嘴唇,常常紧闭着,咬字发音却不太清楚,经常带着咻咻的余音;他还有着微秃的头顶,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父亲。

尼古拉与玛丽亚结婚后,辞去了军人遗族救济所的工作,改任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财政官员。他每天忙着经管自己的土地,但并没有忘记照顾妻儿们。

尼古拉的生活一直很简朴,1829年,他把玛丽亚名义下的莫斯科住宅卖掉,买回了替父亲抵债的大片土地。将衰颓的托尔斯泰家族恢复到原来的盛况,是尼古拉当时最大的愿望。

在个人爱好方面,母亲玛丽亚很擅长弹钢琴,父亲尼古拉也很喜爱音乐。他们也都很喜爱读书,托尔斯泰家二楼的书房里,摆满了法国古典文学、俄国文学、历史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尼古拉比较喜欢传记和诗歌。托尔斯泰和他的兄妹们小时候常要求父亲讲故事或念诗给他们听,尼古拉尤其喜欢俄国民族诗人普希金的诗,他经常让孩子们跟他一起朗读。

尼古拉也教孩子们画画,虽然他并不是一位画家,但是他所画的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却比其他任何画家都高明。

通常,尼古拉都为孩子们画一些传说中有名的“火鸟”。除了火鸟之外,他还画一些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在海上吐着烟航行的汽船,以及一些莫斯科的都市生活,有时候他也画穴居于河边的海狸。尼古拉就是这样一位有耐性、有教养,同时对孩子很温和的人。

不幸的是,1837年的夏天,尼古拉因突发中风去世,那时托尔斯泰只有九岁。

尼古拉的遗体葬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当时因为托尔斯泰年纪还小,所以没有参加葬礼,这使得他在日后的很多年里一直无法相信父亲已经死了。

手足

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出生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

他有三位兄长。大哥叫尼克莱,比他年长六岁。二哥叫西尔涅,大他两岁。三哥叫德米特烈,大他一岁。他还有一个妹妹,比他小一岁,叫玛丽亚。

尼克莱是兄弟中最被父母疼爱的一个,他虽然有时喜欢作弄别人,但个性稍带内向,且很有才华,具有基督徒的温柔,为人仁慈,心地善良。如果借住在穷人家,他往往会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毫不吝啬地施与他们。

尼克莱好像完全继承了母亲的一切,很有口才,想象力也丰富,完全是一流艺术家的作风,而且很喜欢交朋友,但是他后来却成了高加索一带的军人。

西尔涅做事认真,人长得也很英俊,经常面露微笑,和尼克莱不同的是他不太喜欢与别人交往,是个很少犯错的谨慎孩子。

德米特烈为人热情,做事很认真,求学时曾像宗教家般地绝过食,也经常对贫穷的人施以援手。

最小的妹妹玛丽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后来嫁给一位伯爵的亲戚,但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不久她就离家到修道院当了修女。

托尔斯泰与他的三哥德米特烈,因年龄差比较小,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对于大哥尼克莱,托尔斯泰一直抱着尊敬的态度。而二哥西尔涅一直是托尔斯泰模仿的对象,他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在绘画、音乐方面的才华,都令托尔斯泰佩服不已。

尼克莱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奇异少年,他长大后也成了一个非凡的人物。他没有虚荣心,从不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且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他是个有高度节操的人,也是戏谑而不伤大雅的幽默家,有无穷的想象力以及虔诚的世界观,但决不自我陶醉。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许多神话和幽灵故事,使人浑然忘我。

兄妹们对托尔斯泰的看法又如何呢?妹妹玛丽亚曾经如此说过:“幼小时的列夫个性非常开朗,是个乐天派,他每次进入房间时总是微笑着,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要立刻告诉大家似的。他总是嚷着跳进来,无论何时都很可爱,也很温柔,全没有粗野的举止。他虽然喜欢开玩笑,但从不太过分。每当被人欺负时,他就跑得远远的偷偷地哭。当我问他:‘怎么啦?列夫。’他就会哭着说:‘大家都在欺负我。’然后颤抖着肩膀大声哭起来。兄长们就给他取名为‘爱哭的列夫’。”

除了这些兄妹们之外,托尔斯泰还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他是尼古拉和一位托尔斯泰家农奴的小女儿所生,名字叫做米先卡。

事实上,米先卡才是尼古拉的长子,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礼教以及门阀关系,他无法和托尔斯泰以及他的兄妹们共同生活。虽然他的弟弟们每个都被称为少爷,过着幸福而富裕的生活,他却必须依靠当邮差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

托尔斯泰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曾经描写过他:

我的这位兄长(指米先卡)后来误入歧途,以致生活逐渐潦倒。长大成人后,他常常来向我们要钱,每当我们给他10卢布或15卢布时,他都很客气地说声谢谢。

这么一个长得最像父亲的兄长,却可怜地向我们请求援助,我不仅觉得悲哀,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最初的记忆

据说托尔斯泰出生时哭声非常大,几乎把附近的邻人都吓坏了。小列夫并不是一个很可爱的婴儿,他鼻子很大,眼睛深陷,额头如受难的人一般,长满了深深的皱纹,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老头”。

当然,对这些,托尔斯泰并没有什么记忆,只在模糊中留存着少许印象。

婴儿时期的托尔斯泰懵懂中能感觉到身边有两个人,他们对他的喊叫声视若无睹,全然不理会他想要挣脱包裹的期望。于是,他就哭得更大声了,这是他表达意思的唯一方式。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对周围有了一点印象。他的第一个清晰的记忆是婴儿时的一次洗澡。那时他坐在洗澡盆里,有一位保姆替他擦身,一阵无法形容的新鲜而幽香的气味,散发在他的周围。自己露出肋骨的小巧身体、幽暗而滑溜的浴槽、保姆卷起袖子的手、温暖的洗澡水、冉冉上升如雾般的蒸汽,还有洗澡时哗啦哗啦的水声,所有的一切都留在了幼小的托尔斯泰的脑海里。他那时尤其喜欢摸浴槽的边缘,有种滑溜溜的感觉。

托尔斯泰从出生一直到满三岁,都是由保姆在照顾,他对人生开始的这三年就只有上面那点印象。他是何时开始看见东西、听见声音、开口说话的,他完全没有记忆,能告诉他这一切的母亲也早早离世。但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的幼年还是很幸福的。

稍微长大一点后,他开始有烦恼了。在小说《童年》一书中,托尔斯泰曾如此描述:

……有时候我对自己很绝望,我的鼻子大而扁,嘴唇很厚,眼睛细小又呈灰色,像这样丑的人,幸福之神一定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除非神能赐予奇迹,让我成为美男子,否则别无他法。只要能够美化我,我一定把现在以及将来所能获得的一切都献给神——我时常如此祷告神来帮助我,可是奇迹并没有出现。

由此可见,托尔斯泰从小就对自己的脸没有什么信心。有一位批评家也曾对托尔斯泰的样貌下过如此的评语:

设计这么伟大灵魂住宅的,不是希腊的艺术之神,而是一个极为平凡的木匠。因为他拥有一张平凡的丑脸。

他的风釆会令初次见到他的人泄气。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坐火车或坐汽车来到他的住宅,坐在客厅中等着主人出来接待,心中不免想象着会有怎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人出现。可是不知何故,一位与他们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人打开了门,他是个矮胖的男子,蓄着杂乱的胡须,加速脚步走进来,脸上是欢迎的神色。然后他站在这些一脸惊愕的访客面前,高兴地交谈了几句,就轻松地向客人握手道别。

这位讨人喜欢的矮胖好人,长着雪一般的胡须,毫无顾忌地与客人亲切谈心,他真的就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吗?

见过托尔斯泰的人普遍觉得他的长相太过平凡普通,与他的才华完全不相称。但是他们对他的眼睛却有不同的评价。

幼年时,托尔斯泰自己曾对这双小而灰的眼睛厌恶地形容道:“在卷起的浓眉森林里,凸出豹般灰色的眼睛。”

高尔基曾说:“托尔斯泰的眼睛里藏有一百只眼睛。”又说:“托尔斯泰具有俄国传统农奴的脸孔,但是由于这双眼睛,使他的脸更具有天才的容貌。他的眼神很锐利,就像一只鹰从很高的天空,向正在地上奔跑的小老鼠猛扑下来时的眼神一样;又如强有力的箭一般,能射进坚硬的东西;不仅如此,他的眼睛更能鸟瞰世界,一览无遗。”

高尔基最后的结论是:“拥有这种眼睛的人,才能看出真理,世界上的一切知识都是属于他的;但事实上,拥有它们的人,并不是幸福的。”

高尔基描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双眼睛,我们不太明白,但他对托尔斯泰这预言性的结论却可以说十分接近事实。

童年的游戏

母亲过世之后,照顾托尔斯泰兄妹们的,是他们的远亲塔迦娜,他们称她为伯母。她长得并不高,但很结实,头发乌黑。她心地很善良,尤其是对那些穷苦无依的人颇有怜悯心。

除了父母之外,塔迦娜伯母是托尔斯泰一生当中第三个最重要的人,对他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托尔斯泰除了在喀山大学读书和入伍的那段时间之外,一直没有离开过她。

她从不用言语而常以行动来表示对别人的爱,她喜欢安静,对于平凡的生活总能乐在其中,这对托尔斯泰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代替母职的不仅只有塔迦娜伯母一人,还有尼古拉的两个姐姐——姑母亚历山大伯爵夫人与贝拉格雅夫人。

姑母住在喀山,这是后来托尔斯泰兄妹都到喀山国立大学求学的一个原因。塔迦娜伯母住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一处美丽的丘陵上,那里被茂密的白桦林包围着,林中还有很多核桃树,一到秋天,果实累累。

这里是那个年代的交通要道,当时俄国北方和南方的铁路尚未开筑,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到克里米亚或高加索的马车,都要摇着铃吹着喇叭经过此地。

塔迦娜伯母的住宅很雄伟,宅前池塘边长着一棵百年以上的大菩提树,古老的庭院像公园般广阔,周围被水沟和壁垒所包围,虽然没有军队驻扎,却俨然是一座城堡。

就在这座城堡中,托尔斯泰度过了快乐的幼年时代。他们兄妹有许多玩乐的方法,比如捉迷藏、打板球等。他们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找出一些新的玩意儿来。

其中有两种游戏,托尔斯泰记忆深刻:一种叫“绿杖”,另一种叫“蚂蚁兄弟”,这些都是大哥尼克莱教他们的。

这是托尔斯泰五岁时的事情。他记得那一天,遥远的柳树林中有布谷鸟清脆的叫声,空中云雀在飞翔,菩提树和白桦树刚刚萌芽,散发出阵阵幽香,大地笼罩在初夏的气息中。尼克莱告诉弟妹们关于“绿杖”的传说。

尼克莱说,绿杖就是一根魔杖,至于什么样子,藏在何处没有人清楚。可它的确存在,而且魔杖上还刻着一些魔法文字。那些文字能告诉你,如何使世界上的人都变得非常幸福,没有争闹、没有怨怒,而且不会生病,人人都过着安乐和谐的生活。

只有11岁的尼克莱,已经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他认为一定有可以废除这种不平等的秘密法宝。

几天后,尼克莱提议一起去后山寻找绿杖。弟妹们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跟着尼克莱去了后山。他们一点也不怀疑尼克莱所说的,甚至相信只要能找到绿杖,那么所有的流浪者、所有的穷人就都能幸福。

当然,绿杖一直没有找到,但他们都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的,所以他们仍然在后山不停地跑来跑去。这就是“绿杖”的游戏。

另一种叫“蚂蚁兄弟”的游戏,与“绿杖”的主旨用意差不多,也是一种训练人们认识幸福的游戏。这个游戏也是尼克莱发明的。

他们各人搬出自己的凳子,靠拢摆在院子里,然后再搬出几个大空木箱搭成小小的屋子的形状,用布条当做窗帘。

准备好了之后,兄弟四人就进到这间小屋里坐下来,闭上眼睛,安静地挤在一处,和平相处。假使有一人乱动,这个小屋就会倒塌。

在15世纪时,一群有爱、有真理,不断在寻求人类幸福的基督徒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谋求世界人类的幸福,忍受着种种迫害。他们在一处小丘陵上搭盖了非常简陋的家,安贫乐道,世人都称他们为“莫拉比亚兄弟”。

莫拉比亚,在俄语中就是“蚂蚁”的意思。托尔斯泰家的仆从对于他们兄弟热衷的这种游戏十分不理解,他们觉得那是索然无味的。但多年之后,托尔斯泰却认为这是一种可诱导良知,直接与社会教育产生关联的游戏,它可以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

托尔斯泰兄弟是一群衣食无虑的大少爷,是拥有约700个农奴的大领主,也是贵族家庭的子女,家里的仆从就有数十个,还雇有家庭教师陪着他们读书,还有两辆自用的马车。就物质条件而言,他们可说是置身于上流家庭中的天之骄子,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被骄纵,他们总认为幸福是应该分享的。

他们从家庭教师的口中,听到有关流浪者的不幸事件,又从出入公馆的农奴嘴里,听到了许多其他不公平的事情。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对人类的不公平产生了共鸣,所以尼克莱发挥了他那非凡的想象力,发明出“绿杖”和“蚂蚁兄弟”这样的游戏。

托尔斯泰70岁以后,还时常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他想到他与哥哥们亲切地紧贴身体、闭着眼睛、想着蚂蚁兄弟的理想,并为寻找能驱除世界上所有罪恶、赐予人类幸福的绿杖而奔走的情景。

移居莫斯科

1836年,托尔斯泰八岁时,全家移居到莫斯科。但他们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房子和土地并没有卖掉。尼古拉偶尔会回去看看,到了夏天他们也会回去度假。

搬到莫斯科主要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哥哥们快要进大学了,尼古拉觉得莫斯科的教育环境更好一些,住在莫斯科的姑母亚历山大伯爵夫人也是这样建议的。况且尼古拉的事业愈来愈忙碌,他需要有人帮忙照顾托尔斯泰兄妹。

托尔斯泰对于莫斯科这样的大都市自然充满了幻想,他知道那里有许多他没有见过的新奇事物。所以,这次搬家并没有给孩子们造成什么离别的情绪,相反,他们都很兴奋,幻想着幸福的未来。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非常失望,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冷酷的世界。托尔斯泰在《少年》一书中曾描述了那天搬家时的情形:

……住宅的大门前停着两辆马车,其中一辆有车厢,坐着哥哥们和佣人,管家亚克夫则坐在驾驶台上;另一辆无盖的马车上坐着我和妹妹,还有一个仆人瓦西里。

爸爸要比我们晚三天才能去莫斯科,当我们准备要出发时,父亲站在楼梯口,没有戴帽子,他在胸前画着十字为马车上的人做祷告,然后对我们说:“旅途愉快!”

管家亚克夫与驾驶者都脱帽画着十字作祷告:“留在家里的人多保重!”

这是1836年的秋天。

用来玩“绿杖”和“蚂蚁兄弟”游戏的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森林和丘陵,只能等到明年夏天再回来了。

虽然没有父亲同行,但兄妹们都在一起,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寂寞,反而兴奋得心怦怦直跳。

一路上,托尔斯泰一直在盘算,到了莫斯科之后首先要看什么。这一次旅程,小托尔斯泰有一个大发现,那就是世界上充满了和托尔斯泰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们。

在他八岁以前,他一直都不了解世界上的很多事,而且也只在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宅子以及附近活动。这附近住的都是和托尔斯泰家族有关系的人,有六七百位托尔斯泰家雇用的农奴,十几位托尔斯泰家的男女佣人。总之,这里的人都是依附着托尔斯泰家而生活的。幼小的托尔斯泰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不免以为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和托尔斯泰家有关系的。

但是从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到莫斯科的一路上,他发现了许多和托尔斯泰家无关的人。在《少年》一书中他写道:

各位读者,你们是否也在人生的某一时期中,改变了你的世界观。过去常见的事物,突然改观了,出现了崭新的一面,这种感觉上的变化,曾在一次旅行中激醒了我,日后我把它视为少年时代的开端。

这一发现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他的世界观因此完全改变了。

走出旧宅坐上马车之后,托尔斯泰便不再是被宠爱围绕的孩子。曾经被保姆抱在怀里的他,现在正如春蚕般地蜕变着。

马车向着莫斯科前进,经过了许多乡村、市镇,托尔斯泰看到人们在路边漫步而行,有朝圣的女信徒、有被双亲带出来的小孩、有边走边玩的幼童,形形色色,真是热闹万分。

可是当他们的马车经过时,路人都是一副漠然的表情。托尔斯泰挥手向他们打招呼,很多人根本不理不睬。当然也有微笑着向他挥手的,可是很快就又不理他了。他们全都是陌生的人。

在这段旅行中,托尔斯泰一直观察着人们的举止,他们都过着和托尔斯泰家不同的生活,有的甚至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当马车正在前行的时候,忽然一道闪电,接着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霎时天色变得十分昏暗。

当马车行到桥中央时,车上横梁突然松脱了,于是马夫急忙将车刹住,下车修理。

这时从桥下闪出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他光着头,跛着脚,一只没有手指的手忽然伸进马车里来,他用怪异而凄凉的声音说:“老板,请赏赐一点东西给我这可怜的残废人吧!”托尔斯泰看了这个乞丐一眼,就立刻全身战栗起来。这乞丐口中不停地喃喃哀求,且深深地鞠躬,并画十字祷告。

在行程中,他们其实常常碰见这类可怜人,而且也都施与他们一些东西。可是这次因为忙着修理马车,车夫和瓦西里都无暇理会这个乞丐。

马车终于修好了,车夫也跳上了车,忽然间一道更强烈的闪电划过天际,马惊吓得直立起来。天空中又传来一阵震耳的雷声,风也刮了起来,疾风之后,便是一阵倾盆大雨。

马车在大雨中疾驶,乞丐也淋着大雨不停地追赶着,瓦西里赶快抛了一枚铜板给他。车子继续往前奔驰,那乞丐的影子也就逐渐消失在视线里了。

托尔斯泰坐在马车上,在胸前不断地画着十字为这可怜的乞丐祷告。

四天后,他们的马车终于到了莫斯科。

当托尔斯泰第一眼见到将要照顾他们的姑母亚历山大伯爵夫人时,他有些震惊。她和托尔斯泰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她骨瘦如柴,也不漂亮,这让托尔斯泰有点失望。

又过了三天,尼古拉到了莫斯科。托尔斯泰觉得父亲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向来和蔼可亲的他好像不如从前那么关心他们兄妹了,他总是穿着黑色的礼服外出,有时一整天都看不到人影。托尔斯泰开始怀念农场里的父亲。

托尔斯泰在来到莫斯科以前,曾充满了希望,但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就开始感到迷惘。首先,他发现这里邻近的人都不互相打招呼。与莫斯科相比,那个商店都很少的亚斯纳亚·博利尔纳,显然更富有人情味。

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人们都充满热情,而莫斯科却是一个冷漠嘈杂的都市,当然,他在生活以及观感上的变化还并不仅在于此。虽然时常感到寂寞,但是他们渐渐地也就都适应了。

1837年夏天,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哀伤的事,那就是要外出办事的尼古拉突然脑中风,倒毙路旁。托尔斯泰兄妹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祸不单行,第二年,他们的祖母也逝世了;又过一年,一直照顾他们兄妹的保姆也去世了。

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幸之后,托尔斯泰开始变得情绪恍惚,他时常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好似荒漠一般。

后来,托尔斯泰回忆起这段日子,常以“少年时代的沙漠”来形容当时那种悲伤的心境。他开始很少有笑容,并且养成了单独沉思的习惯。

往后的一生中,托尔斯泰经常想到“死”这个问题,而这种思考的开端就是那个时候。这段时期对托尔斯泰而言,与其说培养了他思考的习惯,倒不如说是造成了他恐惧事物的习惯。

他开始认为世界上一定有魔鬼,我们必须要向魔鬼挑战,绝不能输给它;必须要把魔鬼彻底消灭,将神道建立起来。

这虽是小孩子的幼稚想法,却成了他一生的思想主题。

同类推荐
  •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你为什么能?

    董明珠,在格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背负了太多。在格力打市场的时候,她是销售界的铁娘子,竞争对手忌惮她,说她“走过的路不长草”;在公司面临转型之际,她受命掌舵格力,带领集团转型求变。和雷军的十亿赌约,让董明珠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她亲自代言格力手机,时而怒骂股东,时而在真人秀节目眼泛泪光,她让人们知道,哦,企业家原来可以这样的。这两年,站在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倒腾出了很多事情,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能让舆论热议很久。然而,在热度消退之后,有没有人思考过,董明珠要干什么?人们关注她骂人放狠话,却未曾真正去了解董明珠的种种举动是为了什么?人们关注她赌上全部身家投资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却未曾了解董明珠的目的……
  •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她是一代才女,在与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中,在繁华奢靡歌舞升平的舞台上,她用生命进行着绝艳的演出。也许是上苍的眷顾,陆小曼不仅生得倾国倾城,还多才多艺。用现代的的眼光看陆小曼,她是一个极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而绝不是什么“祸水”。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长于油画,还会弹钢琴,被胡适誉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算无遗策:郭嘉

    算无遗策:郭嘉

    《算无遗策——郭嘉》主要内容分为睿智少年、屡建奇功、巧论袁曹等章节。郭嘉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之下,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他奉行法家的政治思想,行为果敢干练。其政治活动主要在东汉少帝、献帝时期。
  •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36年至1946年之间的外交活动。严格地讲,毛泽东在此期间的外交活动只能算是一种“民间外交”。
  •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曾国藩传:千古完人成功记

    他是“远东华盛顿”,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李鸿章之师,是毛泽东口中近代唯独佩服的人。笨鸟先飞天道酬勤,贵人相助飞黄腾达,从一介书生到一军总领,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一代名臣却终陨落。起起伏伏的人生,是命运的眷顾还是时代的羁绊?且看千古完人曾国藩鱼龙变化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上古女修重修记

    上古女修重修记

    一不小心卷入道魔大战的九汐被几个大乘期的同道坑死,无意中重生在不知道多少万年以后的修真末年时代,在这个要灵气,灵气稀薄,要灵草,灵草稀少的作死年代,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别人毁了自己刚炼好的一把法器,就洗劫了人家全家……
  • The Counterpane Fairy

    The Counterpane Fai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初恋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那是你用最纯粹的感情去最舍得爱一个人的时候。22岁时,一场别有用心的恶作剧让沈以念与初恋男友陆子晨不辞而别,和好友林泽枫远赴巴黎。六年后,沈以念携丈夫林泽枫的骨灰回国工作,再遇事业有成的陆子晨,并受邀为他的未婚妻王诗蓝设计婚纱。当一切水落石出,当当年不辞而别的真相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让沈以念只能对陆子晨说:“不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我们只是凡夫俗子,终要各自嫁娶,没有爱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活,但还可以谋生,终究要完成生活。”
  •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管理员工的36个绝招

    本书从管理的第一步——恰当展示自身的管理魄力开始,本着实用、适用、灵活的原则,以提升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为宗旨,立足于中国社会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将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各行业实际情况的员工管理策略,凝炼为最简单实用的36个绝招,助你打造一个全情投入的、目的明确的团队。
  • 娱乐圈小仙女

    娱乐圈小仙女

    前世的凌天绮真是好惨一女的。被闺蜜算计,被男友背叛,被狗咬,被雷劈……好在老天有眼,凌天绮回到了大二时期。她开公司,写剧本,做直播,当偶像,风生水起重新走上巅峰。只是,这个阴魂不散的陆天仙,怎么也下来了?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 湮灭降临

    湮灭降临

    生命,是浩瀚世界中特别的存在。人,兽,诸神,或是魔王,都是这样的存在,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注定不平等,命运有喜亦有哀。
  •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宫哑妃

    冷宫哑妃

    第一卷简介自古后宫妃嫔娘娘,哪一个对冷宫不是闻之色变,避之不及!走进禁宫的女人更是被打入死牢,永无翻身之日!然而娘亲却是含着嫣然的笑,走进了那高挂着“禁宫”宫匾的围墙!自小便成长于与外世不通的禁宫,娘亲的离开,只剩下一个哑巴女侍照料着我,从此我也跟着做了哑巴!第二卷简介我不会说话就是哑巴?我与动物讲话就是傻子?为什么我又是邻邦渴望和亲的女巫?人人渴望见到的绝色女子?名叫皇上的人的专宠女人?可是我到底是谁?许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我是不存在的,可为什么别人还是发现了我?第三卷简介我只是爱笑而已,从来不曾知道什么是勾引,我只是对她们笑笑而已,她们这些女人为什么总是对我横眉竖眼?笑有错么?
  • 青梅请hold住

    青梅请hold住

    【本文爆笑重生文】他是当红歌星离一,再次睁开双眸,发现竟是女儿身!而且还是兄弟最宠爱的未婚妻!这也算了,为什么还是小女孩的模样!这什么情况?为什么墨瞑深这么矮?我怀疑是不是我拿错剧本了……没事儿,既然来了就顺其自然,谁叫我生存能力强大!可她只想安安静静地长大,没想到有只小狼狗一直粘着自己。安酒玖一个激灵:我们好好相处,别动不动看我可以吗?——因缘而起,以爱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