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48600000001

第1章 青少年时代

科学启蒙

那是1884年的一个晚上,已经到了吃晚餐的时间。赫尔曼·爱因斯坦先生正焦急地扯着面前的餐巾。通心面早就煮烂了,香喷喷的烤鸡也已经上了桌,赫尔曼先生皱着眉头拿起刀子,却又放下了。

坐在餐桌对面的是他的太太,赫尔曼先生问道:“亲爱的,阿尔伯特到哪儿去了,他到底干什么重要事去了,竟然这个时候都不回来,他就不知道饿吗?”

“亲爱的,别急。也许他终于找到一位玩伴了,”赫尔曼夫人笑着说,“小孩子一玩起来,常常会忘了时间。”

这位女主人暂时停下说话,忙着替玛雅把马铃薯捣碎。玛雅是他们的女儿,此时就坐在赫尔曼夫人的身边。

“我带孩子们到公园散步时,玛雅跟每个人都能成为好朋友。但当男孩们邀请阿尔伯特去玩时,他总是拒绝人家。”赫尔曼夫人叹了一口气,“他总是这个样子,可能是因为他学说话比一般孩子晚了一点,所以才会这么害羞。”

“我知道阿尔伯特在什么地方。”玛雅说。

“什么地方?”她父亲问道。

“他喜欢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小女孩结结巴巴地说,“他老是把我赶走,也不跟艾尔莎表姐一起玩,他还喜欢自己编一些曲子,一边走一边哼。现在他肯定就在花园的尽头,在靠近篱笆的大树丛底下。他最喜欢坐在那儿,唱他自己编的歌。”玛雅回答完,又低下头吃她的晚餐了。

赫尔曼先生吩咐女佣人去把那个忘记回家吃饭的小男孩带回来。几分钟后,小男孩踌躇地站在门口。跟任何一个拥有良好家教的德国小孩一样,他恭敬地站在那里,等候长辈的吩咐。他跟他的妹妹长得很像,一样的黑发,一样的大眼睛,只是当玛雅哈哈大笑地玩耍时,他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

“阿尔伯特,”他的父亲严厉地说,“你又回来晚了。”

“对不起,爸爸,我忘了晚餐时间。”

赫尔曼·爱因斯坦把表拿到他五岁儿子的面前,说道:“你自己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阿尔伯特一点也不关心现在几点,他只希望父亲不再训他,并希望能尝尝桌上的烤鸡,因为那只烤鸡闻起来很香。但当他顺从地弯下身子看表时,却对挂在表链上的那个小饰品产生了兴趣。

“爸爸,您表链上那个是什么东西?”阿尔伯特问道。

“你都看过一千次了。”他的母亲说,“是不是怕你父亲继续骂你,就随意扯些别的话题?”

“不是的,妈妈。”阿尔伯特严肃地跟母亲说,“我真的想知道,为什么我拿起表时,那只小针就会转动。”

赫尔曼·爱因斯坦显得很高兴,因为阿尔伯特很少能对某个东西产生兴趣。他有时候甚至会想,养了这么一个笨儿子实在是头痛。现在他露出欣慰的微笑,并在儿子的盘子里放了很多烤鸡、红萝卜和马铃薯。

“如果你快点把饭吃完,我就告诉你这是什么东西。”

小阿尔伯特狼吞虎咽地把盘子里的东西吞了下去,然后抬起头看着父亲。

“这是罗盘,不过别看它小,用处可大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全靠它指引方向呢。”

“这上面的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这四个字母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间那个黑色的针指的是北方。如果你在森林里迷了路,只要身上带上罗盘,它可以立刻帮你找出北方来,这样你就能选对方向走出去。”

“那只针总是指着北方吗?一直都是吗?”

“是的,一直指着北方。”

“为什么呢?”

“亲爱的,先让孩子吃饭吧,”赫尔曼夫人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同时摇铃叫女佣端上甜点。“难道你忘了,你工厂里的几个工程师今晚要来这儿来听音乐,如果不快点吃晚饭,我就没时间换衣服了。”

但阿尔伯特一点也不急,他甚至无心享用他平时最爱吃的樱桃饼。他一边慢吞吞地吃饭,一边问父亲一些问题。他还要求在他下一次生日时,收到一个罗盘作为生日礼物。

“只要你乖一点,记得准时回来吃晚餐,我就送你一个。”他的母亲答应道。

吃完晚饭,赫尔曼夫人急急忙忙站起来,回到房里脱下身上那件黑色羊毛衣,换上她最喜欢的深红色花边领的丝质礼服。玛雅站在梳妆台旁边,看着母亲梳着那又长又亮的头发。她低着头闻着香水瓶,又向母亲要了一些发夹,模仿着母亲夹住她自己的鬈发。玛雅对母亲说,等她长大成为小姐之后,每天都要穿一件花边的红色衣服,不会等到有客人来时才穿。

阿尔伯特随着父亲来到客厅。客厅里挂着家人的画像,大理石桌面上有一个插满鲜花的花瓶。赫尔曼先生拿起晚报想看会儿报纸,但这个小男孩却礼貌而坚持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赫尔曼·爱因斯坦的工厂主要是生产电器及化学品,因此他对科学的认识超过一般的商人,但他并不想回答这个五岁小男孩的所有问题。

“去问雅各布叔叔吧!”父亲建议说,“他喜欢解释事情。”

“雅各布叔叔不在这儿,我现在就想知道。”

“你愿不愿意听我说个故事给你听?”赫尔曼先生哄着他说,“我刚刚想起了席勒所写的一个故事,提到一位骄傲的女士把她的手套丢入一群愤怒的狮子中。要不我给你朗诵一段海涅的诗,你不是一向喜欢他的《罗蕾莱》吗?”

“不,我还是想知道有关罗盘的事,为什么指针老是指向北方?”

“因为指针已经磁化了。”

“磁化?”阿尔伯特十分缓慢地说出这漂亮的新名词,“这是什么意思?”

赫尔曼夫人匆匆走进来。

“波林,这孩子是不是应该上床睡觉了?”她的丈夫问道。

阿尔伯特充满渴望神情的脸上立即蒙上了一层阴影。他提醒他的父母说:“妈妈一向允许我晚点睡,我可以听妈妈及客人弹奏钢琴的。”

他的母亲知道他喜爱音乐,也了解他失望的心情。但她注意到这孩子的眼睛闪闪发光,两颊通红时,她弯下身子摸摸他的脸,想着他可能是发烧了。她摇摇头说:“不行,阿尔伯特,你必须马上上床睡觉了。我担心你在花园里待得太久,沾了露水着凉了,赶快上楼去换衣服。只要你把房门打开,仍然可以听到琴声的。”

母亲吻了吻他,他只好顺从地走向楼梯。但不到一会儿,他又走回来,站在门口厚厚的红色帘布中间。

“我想,”他认真地说,“如果我能拿着爸爸的罗盘上床睡觉,可以睡得更好。”

“阿尔伯特!”他的父亲以最严厉的声音喝了一声,那个小男孩只好转身离开。赫尔曼先生脾气一向很温和,然而现在,他已经生气了。

几个工程师已经到了,赫尔曼夫人把客人领进客厅,然后走到钢琴前坐下,开始弹奏贝多芬的曲子。她很快就完全沉醉到音乐里了,完全忘记了还要上楼去看小阿尔伯特的事。一直到乐曲弹奏完毕,客人们开始喝咖啡、吃点心的时候,她才想起来这件事,但她还得在客厅里招呼客人,所以她请求丈夫上楼去看一看儿子。

赫尔曼·爱因斯坦踮着脚尖走进儿子的房间,却一脚踩到了一双鞋子上,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孩子还是这样邋遢!他的母亲已经教会小玛雅把衣服收拾整齐,为什么阿尔伯特老是教不会?

他打开桌灯,俯视着小床上的儿子。阿尔伯特仰卧着,望着他父亲。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毫无睡意。

“你这个淘气鬼,怎么还不睡觉?”爱因斯坦先生问道。

“对不起,爸爸,我睡不着。”

“是不是觉得哪里不舒服?把舌头伸出来!”

“我没有生病。爸爸,我只是在想一件事情。”

“想什么?”

“想那只磁——磁化的针。什么是磁针,爸爸?”

“我已经告诉过你了,雅各布叔叔可以讲得比我更好。现在做个好孩子,睡吧!”他转过身子想要离开,但阿尔伯特抓住他的手臂说:“爸爸,我不是故意要淘气,我马上就睡了。如果您让我拿着那个罗盘,我就会睡得更快。”

赫尔曼·爱因斯坦微微一笑,把表链上的罗盘解了下来。“拿去吧,”他弯下身子,吻了吻他的儿子,“赶快睡吧,待会儿妈妈上来时一定要睡着。”

稍后,赫尔曼夫人在她梳理整齐的头发上戴上睡帽时,她的丈夫把他和阿尔伯特的床边对话告诉了她。

“谁会想到,这样小的一个孩子竟会对磁学这样着迷!”她惊叫说,“我真是想不到!”

“就是这样,才令人头痛,永远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阿尔伯特的父亲抱怨说,“那个东西挂在表链上差不多有两年了。当他注意到那个小东西时,竟然兴奋得睡不着觉。”

“我担心他上学后也会遇到困难。”波林·爱因斯坦说,“他太害羞了,当你跟他说话时,他脑子里却想着别的事情。”

“他的老师肯定不准他这样胡思乱想,我要送他进德国最好的学校。我就是为了这个才从乌尔姆搬来慕尼黑的。这儿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许多好处。我去世后也许不能留下太多财产给他,但我会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现在的犹太人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才能生活。”

“我们的阿尔伯特会生活得很好,”赫尔曼夫人信心十足地向她的丈夫保证,“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他听我弹奏钢琴时,显得多么的快活。他还想试着自己弹奏呢。等他满六岁时,一定要让他接受音乐训练。我想先学小提琴比较合适,也许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

“他太懒了,恐怕不会勤奋练习。”赫尔曼先生说着,随手关掉了灯。

“还有,他不断地提出有关罗盘的问题,这不是说明他很有求知欲吗?也许……”她终于大胆说出每一位德国母亲的心愿,“也许,他长大后会当上一名教授!”

慕尼黑的学校生活

雅各布叔叔外出谈生意,要几个月以后才能回来,阿尔伯特耐心地等待着。

在雅各布叔叔来吃晚饭的那天,阿尔伯特立即缠着他解释关于神秘罗盘的事情。

“我们到花园里去,那儿比较凉快,也安静。”雅各布叔叔提议说,“好吧,阿尔伯特,我们最好从最北方的磁北极说起。磁极可以吸引罗盘的磁针,就如同磁铁一样,能够把所有铁片都吸住。”

“为什么磁铁会吸引铁片呢?”

“这有点像是地心引力。”雅各布叔叔说。他捡起玛雅留在草地上的一只鲜红色的皮球。“我一放手,皮球就会掉下去,因为地心引力把皮球拉向地面。磁铁吸引铁片,也是相同的道理。”

“地心引力?”这是另一个精彩的新名词,“地心引力在什么地方?”

“地心引力无所不在,在各处空间都存在。”

阿尔伯特皱起眉头:“前几天我问父亲,空间是什么?他说是空的。”

雅各布叔叔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应付这孩子的穷诘追问了。

“你已经开始上学了,怎么不拿这些问题去问你的老师呢?”他建议说。

阿尔伯特皱着眉头,将他的鞋跟抵在小石子路上旋转。“我不喜欢上学。”他的声音很低,仿佛担心坐在走廊里的父亲会听见而斥责他。

“那就像是去当兵一样。”他告诉雅各布叔叔,“在我生日那一天,妈妈特意带了艾尔莎表姐、玛雅和我去看阅兵典礼。那里到处都插上了旗子,还有很多很多的军官和士兵,军官都骑在马背上,士兵就只能跟在马后面。他们行进的样子,就像上了发条之后的那些锡兵,我真替他们感到难过。”他的脸孔因为羞愧而通红,继续说道,“我看到他们就开始哭了起来,玛雅和艾尔莎表姐却笑我。”

“哦,你到底为什么哭呢?”雅各布叔叔问道。

“当兵多可怕呀,不断地有那么多的军官对你大吼大叫,而且还要离开自己的家,住在那些叫做军营的恐怖房子里。”

“当兵和住营房跟你上学有什么关系呢?你知道吗?我们德国的学校可是世界上最好的。我曾在报上看过,美国大教育家还专程到德国来观摩,希望能借鉴我们的办学之道,因为他也想在俄亥俄州办学校呢!而且,美国的医生一定要在德国大学里研究过之后,才敢开业行医。”雅各布叔叔夸张地说。

阿尔伯特有点踌躇,即使是面对亲切和蔼的雅各布叔叔,他也很难解释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困难。

“学校就像是军营,”他慢慢地说,“那些老师就像是指挥士兵做这做那的军官。如果你不用心学习,他们就会对你大吼大叫,有时候我不太了解书上的意思,就问老师,这也会让老师们生气,偏偏我又特别喜欢问问题。”

雅各布叔叔自己也曾经历过德国学校那种钢铁般的纪律生活,因此也很认同侄子的话。但他认为,最好不要鼓励他的反抗思想。

雅各布叔叔建议说:“你拿问题来问我时,我不敢保证都能给你满意的回答,但我会尽力而为。我刚刚看到你父亲对我挥了挥手,我们该回工厂去了。”

阿尔伯特走到花园小径尽头,那是他最喜欢的地方,那儿的树丛和藤蔓底下有个缺口,就像洞穴一般,他悄悄爬了进去。他很高兴玛雅和艾尔莎表姐正忙着玩她们的洋娃娃,没时间来打扰他。他想要思考一下他和雅各布叔叔刚才的谈话,并且要想一想空中怎么会充满磁性及地心引力,但同时又是空空的。

雅各布叔叔没有问他关于学校的情形,这令他十分高兴,他不想跟人说起学校的事。不是他不想跟大家交朋友,但是在学校里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因为他说话慢,而且容易害羞。做游戏的时候,因为他反应慢,也没人愿意邀请这个“诚实的约翰”。

“大家为什么替你取这么奇怪的一个绰号?”爱因斯坦夫人曾经这么问他。

“我想,他们只是为了嘲笑我。”阿尔伯特被看做与众不同的怪物,“因为我宁愿受罚也不愿向老师说谎,所以他们就这么喊我。”

在当时的德国学校里,除了阅读课及数学课之外,也开设宗教课。慕尼黑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天主教徒,因此阿尔伯特学会了关于天主教的很多事。老师所教的,和他自己的犹太牧师所教的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每天放学之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独自一人沿着伊萨河的河岸,走上很长的一段路。他经常停下来休息,想一些教会中的事情。有时候他会偷偷溜进圣母教堂,拣最后几排座位坐下来,然后看着大教堂墙壁上那些先知及圣徒的雕像。神坛前的烛光随风摇曳,神坛前面有几位修女及妇人跪在那儿祈祷。

在这种宁静而幽暗的气氛中,他企图找出那些一直困扰他的问题的答案。上帝是否像爱基督徒一样地爱犹太人?宗教老师不是常说“他是我们的父,我们都是他的孩子”吗?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好朋友,那么,基督徒为什么又要把他们的教堂和犹太人的教堂分开呢?

他觉得雅各布叔叔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帮上他的忙,而他又不愿意和父亲讨论,因为父亲并不关心宗教问题。对他来说,在这个每天都会令他更加困惑的世界里,这只不过是另一个令他感到困惑的问题而已。

因此,往后的几个年头,他一直生活在孤独与困惑中。他对学校的怨恨,只有在放假跟着父母前往湖边或山间度假时,才能稍微获得舒解。他们经常邀请艾尔莎表姐同行。艾尔莎和玛雅喜欢采集野花,结成一把花束带回家。阿尔伯特则说,花儿生长在阳光下会更漂亮,却引得两个女孩子哈哈大笑。

有时候他会被带去参加音乐会,或是被允许晚睡以便聆听母亲弹琴时,才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你是不配听这么好的音乐的,淘气鬼!”阿尔伯特的母亲轻声责备他,“老师说你不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那样学音乐是不对的。”阿尔伯特坚持说,“那个音乐老师很生我的气,也不愿继续教我。我认为他并不真正喜欢音乐,他老是提到音阶,他说我需要多练习。他跟学校里的老师一样,老是说我们必须像部队中的士兵那样操练、操练、再操练。”

他的母亲摇摇头,同时对他这种反叛思想感到震惊,却又不得不承认,以阿尔伯特的年龄来说,他的演奏水平算是不错了。他喜欢莫扎特音乐里那种轻松、优美而迷人的旋律。他认为只有这种曲子才值得演奏。他喜欢音乐,尤其在小提琴演奏方面很有天分。尽管他的音乐老师并不高明,但他到十四岁时已学会演奏小提琴,而且演奏得相当好,甚至应邀和一群年纪较大的演奏者一起演出。

阿尔伯特十岁时,进入了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就读。这个学校最低的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中,学校教授全部高中课程,以及大学前两年所要学习的课程。学校的主要科目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在他年少的时候,阿尔伯特认为这两种文字不但枯燥无味,而且非常难懂。对一个不喜欢“操练”的学生来说,这两种文字实在没有意义,他越来越感到不耐烦,因此,他把课堂上的时间都用来思考一些令他感到困惑的问题。有人说,想要找出事情的“原因”及“经过”的,就是科学家。这么说来的话,阿尔伯特早已是一名科学家了。

这所学校的老师跟他以前的老师一样,冷酷而严厉,因此阿尔伯特感到很不快乐。这些老师坚持相同的原则,他们是带兵的官,而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不耐烦,而阿尔伯特就是这类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因为他不愿以最简单的方式死记他所学到的东西,他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还会提出令人困惑的问题。阿尔伯特经常因为未曾准备功课,而在放学后被留下来。他觉得这段时间比平常上课更为乏味。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一直记得,在慕尼黑的众多老师当中,只有一位是他的朋友。这位老师名叫路易斯,他给这位小男孩讲授席勒、歌德及莎士比亚的作品。对阿尔伯特来说,诗歌就像音乐一样美好,他也非常喜欢莎士比亚的剧本。许多德国人坚持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席勒的影响很大。他永远记得,当他初读歌德的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时,他的内心非常激动。

就在这时,阿尔伯特又结识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引导他进入另一个迷人的世界。

遵照古老的犹太习俗,赫尔曼先生每周都会邀请一些贫苦的学生到家中用餐。每周四到赫尔曼先生家中吃晚餐的是一位俄国籍的犹太人,他是慕尼黑大学的医科学生,名叫马克思·塔尔穆德。塔尔穆德试图开导这个羞怯的小男孩,因为阿尔伯特在学校的成绩使得望子成龙的父母非常担心。

“原来你讨厌语言科目。”塔尔穆德有天晚上对阿尔伯特说,“不错,拉丁文是很枯燥,但我却必须靠它来学医。也许,你对科学有兴趣。”

“没错,可是我不喜欢他们那种教授方式!”阿尔伯特不高兴地回答说。

“你是否读过艾伦·伯恩斯坦所写的有关自然科学的那些小书?”塔尔穆德问道,“没有?行,下周我来的时候,给你带几本来。”

第二个星期四的晚上,当这个医科学生专心用餐时,阿尔伯特却一直盯着放在他盘子旁边的那些小书,那些书里叙述着各种自然知识,如植物和动物、星星和陨石、地震和气象等。阿尔伯特很惊讶地发现,这位作者虽然描述了这么多的自然事实,但叙述得很有条理。

“亲爱的阿尔伯特,在餐桌上看书是不礼貌的。”他的母亲提醒说,她转过头,微笑地望着她的丈夫说:“他这个样子真像几年前,你把小罗盘拿给他看一样。”

“我记得他当时一直缠着问我罗盘的原理呢,”雅各布叔叔笑着说,“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好的科学老师。”

“您比我们学校里的任何老师讲得都清楚。”阿尔伯特很感激地说,“开始学习代数时,我整个都糊涂了。雅各布叔叔在一分钟内就把一切解释清楚了。雅各布叔叔说:‘这不像是念书,更像是打猎。我们可以把x当做是一头猎物,我们努力寻找,直到把它抓到为止。’经过雅各布叔叔这么一说,我立刻就明白了。”

“他的同班同学开始学几何时,”雅各布对客人们炫耀说,“阿尔伯特已经把几何课本从头到尾念完了。”

“几何很有趣,因为它可以证明所有的定理。”阿尔伯特喃喃说道,“我喜欢证明各种事情。”

“你真像一位数学家!”他的叔叔说道。

“我早就说过,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他就能学得很好。”赫尔曼夫人似乎很高兴有机会来夸一夸她的儿子,“我也说过,他终究会懂得认真学习的,而且有一天会当上一名教授?”

“这也许比当一个失败的人好得多。”赫尔曼·爱因斯坦深有同感。

赫尔曼先生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的苦楚,他的工厂经营得并不好。虽然玛雅还只是个小孩子,但做父亲的却已经开始担心,等到她将来出嫁时,他要到哪儿去张罗她的嫁妆呢?还有,阿尔伯特虽然在数学上很有天分,但像他这种学生,等到将来毕业后,教授是不会给他安排一份好工作的。等到这孩子长大到可以自立的年龄时,他要靠什么生活呢?

阿尔伯特并不知道父亲的生意遭遇困境,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读完了二十多本伯恩斯坦的著作。他知道最好别跟学校老师讨论这些书的内容。不过,雅各布叔叔和塔尔穆德则是很好的听众。

“当然,在化学和生物方面我可以指导你,”塔尔穆德说,“但是,我希望在数学方面我能跟你一样有天分。每次你解出我们都不会的问题时,我就觉得自己很笨。毕竟,我比你大了十一岁,而且还是个大学生。”

这个十四岁的小男孩高兴得羞红了脸,像这样的赞美是多么的宝贵!因为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人称赞过他。“这些都很简单。”阿尔伯特说,“几何与微积分的一切都设计得相当漂亮,就像是贝多芬的《小夜曲》。”

大约一年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种舒适而有序的生活终告结束。赫尔曼先生必须关闭工厂,举家迁往意大利米兰。他希望当地的亲戚能帮助他东山再起。阿尔伯特不能跟着家人去意大利,他必须留在学校拿到毕业证,才能进入大学就读。这个男孩不想像父亲那样在生意场里奔波。他的父亲也认为阿尔伯特没有经商天分,在其他行业中,他也许还有成功的机会。

家人离开后,独自待在慕尼黑的阿尔伯特很快就开始觉得寂寞了。现在他住在学校宿舍里,每当回想起从前温暖的家庭生活,想起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就觉得格外孤单。他越来越喜欢数学,但这使他在学校的生活更加难过。因为他的同学、甚至他的教授们,都对他高出常人的数学天分感到不平。他从来不炫耀,也不爱出风头,但是,一个像他这样老实的男孩子却丝毫不懂得掩饰自己的不满。他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校有关的任何事物。虽然他很少说话,但教师和同学们也能感觉到他的不满情绪,因此都对他很抵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单调而寂寞,母亲已经来了很多信,信里提到了米兰的明媚阳光及宜人景色,他也想亲眼去看看。因此,阿尔伯特决定到米兰和家人团聚。他知道,至少在数学方面,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高级中学的毕业生。阿尔伯特的数学老师给他开了一份证明,证明他的数学程度足以使他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在数学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他为自己争辩说:“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毕业证书,我也能进大学。”

慕尼黑的一名医生也表示,这位年轻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而且疲惫不堪,如果能到意大利和父母一起过个假期,对他的健康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他的数学老师不仅建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换个环境,同时也建议他离开学校后可以不用回来了。

阿尔伯特很自然地问道,他为什么被高级中学开除。

“如果你认为我冒犯了你或者违反了学校的任何规定,”他说,“请把我的罪名告诉我,也许我可以替自己辩护一番。”

这位数学教师并未指出阿尔伯特有什么过错。但他觉得,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留在学校,会影响其他同学对老师们的尊敬。也许他所指的,是阿尔伯特习惯在课堂上问些连老师们都回答不出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月,阿尔伯特在意大利过得十分愉快。他喜欢意大利人,他们快乐而单纯。跟刻板的德国人相比,意大利人显然自由多了。他长途跋涉,从亚平宁山脉一直游历到热那亚。他参观了各地的画廊,以及教堂的绘画和雕刻。对于途中听到的各种音乐,不论是剧院中的歌剧、音乐会表演,还是山区小旅馆中农夫的歌声,他都很喜欢。

如果赫尔曼·爱因斯坦的事业取得成功的话,这样的旅行生活也许会以一种愉快的方式结束,但是,当他在米兰,以及随后在帕维亚所开的电器厂全部经营失败后,他不得不对阿尔伯特说:“我不能给你提供充裕的资金了,你必须赶快找个工作。如果你能拿到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你也可以进大学就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到高级中学,而且他也不愿意回去,虽然他可以进入一所德国大学就读,但他不打算这样做。他下定决心要挣脱限制他自由生活的锁链。虽然他的父亲仍拥有德国国籍,但阿尔伯特计划放弃他和德意志帝国的任何联系。

他回答说:“爸爸,我不愿进大学。您认为我只是到处游荡、旅行、听音乐,其实我在计划选择一个行业,作为我终生的职业。我想研究理论物理学,因为我总想找出事物的真相。开始学习几何时,我了解到,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借助它,人们就可以知道大自然的许多奥秘。我想像牛顿及其他大科学家一样,自己来发现宇宙的真相。”

“那么,你最好进入一所好的技术学校学些东西。”

“是的,一般大学里教的哲学、语言及文学,这些我并没有兴趣,但技术学校里专门教授科学,我想学这个科目。”

父亲赞许地点点头说:“可以选择理论或应用两个方向。”

“我希望学习理论物理。这方面最好的学校应该是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我也许不需要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就可以去就读。”他有点踌躇,因为他知道父亲的事业并不顺利,“如果您能资助我的旅行费用,我会到瑞士去参加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

“我会想办法让你去瑞士的。”赫尔曼·爱因斯坦深表赞许,“至于生活费,你也不用操心,要好好努力,我希望你能成功。”

去瑞士

来到瑞士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初次感受到生活在自由环境中的舒畅。

德国高等学校老师所写的那份证明书,说明阿尔伯特在数学方面具有天分,但他仍然无法直接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读。校方告诉他,他可以参加入学考试。

过去,几乎阿尔伯特的所有老师都说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学生,使他感到很泄气。想当年,意大利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的威尔第,也曾被米兰音乐学校拒收,因为他“显得对音乐没有兴趣”;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麦克尔逊当年在美国的海军学院就读时,一位长官斥责他不务正业,成天摆弄些没用的东西;另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达尔文曾被爱丁堡大学开除,他们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

到了瑞士后,一连六个月,阿尔伯特发疯地学习他在慕尼黑读书时所忽略的一些课程。所以在入学考试中,他的数学及物理成绩相当好,但在动物学、植物学及语文方面则糟透了。幸好,理工学院的校长对于阿尔伯特数学方面的优异成绩感到很惊讶,于是开始对这位年轻人感兴趣。他建议爱因斯坦认真学习他考得很糟的那些课程,并给他介绍了几所瑞士预备学校。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虽然担心再度生活在像德国学校那般不自由的环境中,却不得不在阿劳镇的州立中学注册。而后他发现这儿的学校并不像军营,不必出操,老师们也诚心帮助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任何学生都可以向老师求教,或是讨论自己在功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做物理和化学实验。这所学校的小型博物馆有各种标本及显微镜,使得研究生物学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不会令人厌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这所学校愉快地度过了一年的时间,一年后他获得了一张毕业证书,使他可以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在理工学院里,阿尔伯特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与友好的气氛,这使他高兴异常。他在学校里结识了几位好朋友,他们之中有些是来自政治上饱受压迫的国度,他们告诉阿尔伯特,在罗马尼亚、俄国及其他东欧国家里,他们的同胞正忍受着暴虐的统治。他们谈到饥饿问题,以及受压制的民众缺乏教育,极需进行革命等。阿尔伯特很同情地听着,心中则梦想着有朝一日全世界的人都能同享自由与和平。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德国人,他希望做一个世界公民。

这些外国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渴望毕业之后立即回国,去教导他们那些不幸的同胞。他们都很努力地学习,毕业证书固然重要,但知识更重要。做老师的怎么可以忽视如此狂热的学习热情呢?一位几何学教授——海姆博士,他讲的课非常精彩,即使是最懒惰的学生也要抢着在清晨七点钟端坐在拥挤的教室里。阿尔伯特有时候会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有朝一日我成为一名教授,我的课是否能吸引学生们提早起床赶来听讲呢?物理学最主要的内容是量度物质及能量,诚如阿尔伯特先前对他父亲所说的,他现在对数学的兴趣已大不如前,因为数学本身只不过是他做量度时所需的一项工具。牛顿解释了许多问题,但当他忙碌而丰富的人生走到尽头时,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么看我,对我而言,我只是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枚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牛毛。”阿尔伯特知道,人们的知识与能力实在有限,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整个宇宙,他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他现在不仅要应付指定的功课,而且还自己阅读大学图书馆中相关的一切书籍。起初,他独自一人研究,不久之后他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和一位匈牙利女学生米列娃·玛利奇研究及讨论科学问题。米列娃比爱因斯坦大几岁,身材娇小敏捷,神情严肃。跟当时绝大多数的女学生一样,她的思想十分先进,衣饰朴素,除了自身的功课之外,对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当时正好是“新女性时代”的黎明,这些大学女生觉得她们必须证明自己值得接受刚刚加在身上的特权。

米列娃虽然很少说话,但她十分专注地聆听阿尔伯特说话,阿尔伯特会告诉她涌现在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新想法,或是给她朗诵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作品。有时候她也会谈谈自己的抱负,她不希望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厨房、教堂及孩子身上。她拥有不逊于男人的脑力及抱负,也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对科学界作出真正的贡献。阿尔伯特完全同意她的说法,也非常敬佩她的智慧。

只要有多余的钱,阿尔伯特就去听音乐演奏或观赏歌剧,但这种机会并不多,因为他没有钱享受太多这类的乐趣。他父亲的生意很不顺利,甚至无法给他的儿子寄去一小笔零用钱。幸好,有位富有的亲戚自愿每个月资助他100瑞士法郎(大约20美元)。这笔钱刚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消费,但他每个月还要存下20瑞士法郎。他希望存下足够的钱,以便能够支付登记成为瑞士公民所需的费用。他喜爱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打算从理工学院毕业之后,立即申请瑞士国籍,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如果他想暂时放下功课轻松一下,拉拉小提琴是不必花钱的绝好方法。有时候他演奏巴赫的作品,但以莫扎特的作品为主。他喜欢莫扎特胜过贝多芬。“莫扎特是如此完美,”他经常说,“欣赏他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如何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有时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自己作曲,试图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绪。他回到意大利与家人度假时,母亲经常怪他没有把他所作的曲子记录下来。阿尔伯特只是哈哈大笑,然后走到他小时候经常倚靠的钢琴边,愉快地听着母亲弹奏。现在他也不时即兴作些小曲子,但从不记录,只弹奏过一次,下次就不记得了。

在1900年秋天,经过四年的学习后,阿尔伯特拿到了毕业证书。这一年他二十一岁。他很高兴终于毕业了,这意味着他要开始工作赚钱了,从此以后他不必再靠亲戚的资助,人生中艰苦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当然,阿尔伯特从来不会因为衣着破旧、饮食简陋而伤心,因为他向来不在意这些。他最高兴的是可以做他喜欢的而且认定是要终生从事的职业——教书。

他希望当一名好老师,而不是一名教官。当上老师,他就可以避免在他一向害怕及痛恨的商业世界中挣扎及竞争。当一名老师,他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做更进一步的物理学研究。他知道,当他写信告诉母亲说,她那位经常惹麻烦且愚笨的阿尔伯特最后终于成为一名教授时,她一定会十分骄傲。

但是,在他成为一名老师的路途却充满了阻碍,最初他希望在理工学院当一名教授的助手。他的许多位老师都称赞过他的实验工作,有几位教授甚至答应替他在学校里找个工作,因为他在学校的成绩相当优秀。不过,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毕业之后,却没有人能够或愿意帮助他,也许他曾经树立了些敌人,这些人阻止他得到这份工作。

但他仍充满了希望,心想,也许他可以在一所较小的学校展开他的教学生涯。很不幸的是,他还没有取得瑞士国籍。虽然他信仰一种全球性的宗教,但他仍然被认为是一位犹太人。在当时,瑞士可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一个国家,但是多数瑞士学校仍然不愿聘请一位既是犹太人又是外国人的生手。

一年后,阿尔伯特受聘担任温特图尔一所工技学校的老师,任期只有一学期,许多学生的年龄都比他这位当老师的大。阿尔伯特敏感地觉察到他们的不服,因此有点尴尬,也有点闷闷不乐。但当他在温特图尔的任期结束时,却已赢得了最淘气的学生的尊敬。

终于取得了瑞士国籍,他可以申请担任公务员了。他大学时代的一位朋友将他介绍给伯尔尼地方的专利局局长。阿尔伯特在这方面虽然毫无经验,但经过一次漫长而严格的考试之后,他终于在专利局获得了一份工作。这是爱因斯坦一生中第一次获得稳定而高薪的工作。

他觉得,一年3500法郎的薪水应该可以结婚了。于是他选择了老同学米列娃做自己的太太,因为她一向了解他的梦想。

米列娃在大学时候曾是一个不拘小节、在精神上完全支持爱因斯坦的女生,但是在结婚以后,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容忍她的丈夫了。面对这个选错行业又整日里满腹牢骚的梦想家丈夫,她也发现自己很难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而且在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日子里,她也已经对所有的科学问题失去了兴趣。

“我知道你在专利局的工作很闷,”有一天她对爱因斯坦说,“但至少你仍在使用你的头脑,偶尔你还可以抽点时间稍微看些科学书籍,或者写点什么,你仍然在学习和成长中。但是我呢,我所接受的教育对我有什么用?我现在整天忙着缝衣服、煮饭以及刷刷洗洗,到了晚上已经累得疲惫不堪,甚至连打开一本科学杂志的力气也没有。”

不久之后,她的两个儿子——汉斯和爱德华相继出生,这位曾经野心勃勃、现在却成天被琐事纠缠的年轻妇人更加难以成为她丈夫的智慧伴侣,他们两人开始疏远。米列娃虽然深爱着她的孩子,但一想到她为他们牺牲了前途,心里就觉得无限苦楚。丈夫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人,实际上却仍像个小孩子一样需要照顾,可是,米列娃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照顾他。

阿尔伯特是位尽职的好父亲,当他推着婴儿车走到街上晒太阳时,心中早已计划着要送他们上大学了。每天晚上他总要帮助孩子们用彩色积木建造城堡和桥梁。汉斯上学以后,做父亲的喜欢出一些问题考他,以训练他的头脑。汉斯是位聪明的小伙子。阿尔伯特在心里想道:也许他长大之后不会像我这样没出息!

两个儿子中,是否会有谁继承他对音乐的喜爱?阿尔伯特在心里如此想着。他回想起当年自己在上床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仍然偷偷坐在楼梯上,听母亲演奏的情景。而现在,在这栋瑞士小公寓中,在自己的小提琴声中或是朋友们演奏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却仍能安然入睡。

“儿子们必须要学习钢琴。”他告诉米列娃,“不久,我们就可以举行属于自己的家庭音乐会了。”

阿尔伯特家里的客人中,一般都会有几位研究生,他们往往一面吃着米列娃所准备的简单点心,一面讨论各种科学问题,讨论到激烈处,他们往往会忘了自己的声音到底有多大。有一次,已经半夜了,突然有一位邻居跑来敲门。他愤怒地说他并不是一位学者,听不懂这种无聊的争论。既然他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吵些什么,大家何不各回各家,让这位“老实的工人”好好睡上一觉?

阿尔伯特本来也可以回答说,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老实的工人,因为他把自己在专利局的工作戏称为“鞋匠的工作”。日复一日,每天所做的都是相同的工作,使他很少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及才能。任何发明家若想获得对某项发明的专利保护,就必须把那项发明品的完整说明提交给专利局。阿尔伯特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说明以最简短且最清楚的方式加以改写。虽然阿尔伯特当时还不知道,事实上,当时在专利局所学到的知识后来对他确实有极大的益处。因为在专利局,他学会了如何从每一件发明的说明书中摘取重点。这项训练后来变得十分有价值,尤其是在他提出新的科学发现时。

他告诉自己,他的终生工作不是教书,他承认在那方面他是个失败者。在专利局的优渥薪水至少可以维持他的小家庭,何不为此感到满足,而把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梦想永远放弃呢?

但是,每天检查这么多的发明,却引起了阿尔伯特对发明的兴趣。他制作了一些供实验室使用的新仪器。例如,他在空闲时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微量电流的仪器。有时候,他会把桌上的报告推开,从抽屉中取出一张写满他自己计算数字的纸张。他的这些计算数字和专利毫无关系,只是想要证明经常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某一种想法而已。当他在专利局工作时,或是推着婴儿车走在街上时,有时候甚至是在家庭音乐会中聆听他朋友的演奏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经常都在思索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段期间内,他为一份科学杂志《物理学年鉴》写了四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他的毕业论文。阿尔伯特已在苏黎世大学完成了研究工作,并得到了他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即使这位26岁的专利局职员以后再也不写任何东西,这四篇科学论文已足以使他声名鹊起。到了1905年,他写了第五篇论文,这篇论文一经发表,使得全世界每一位物理学家都把眼光投向瑞士的专利局。

同类推荐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优秀传记作品。传主叫常书鸿,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敦煌学家。长期主持敦煌研究院,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的自述史,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到美国上大学:常春藤布朗小子姜晓航

    这是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的手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了自己到美国留学后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经历和体会,穿插了大量语言交流方面的实例,对美国高中、大学的生活和环境记录很详细,并记录对中外文化差异较真实的体会,此书对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 故事会(2015年9月下)

    故事会(2015年9月下)

    《故事会》所说的故事,不仅高雅、高尚,而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并能始终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关键的是,其绝大多数故事,基本上都相当准确地切合着社会审美心理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部位,即情感性、幽默性、传奇性。因此,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或各种各样文化快餐层出不穷的娱乐时代,其所提供的故事仍能从一片喧嚣的声浪中脱颖而出。其二是由《故事会》编辑部所营造的“《故事会》编辑部文化”。
  • 武道证仙

    武道证仙

    一次车祸,意外的重生到了金庸笔下的天龙世界,获得真武大帝的传承,来到了中央大世界,拜入了罗浮仙门,被仙门放弃,重入大周皇朝,劈荆斩浪,攀登高峰,阻挡诸天万界入侵,横扫八荒六合。飞升仙界,强势出击,让仙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圣子、圣女,统统在脚下颤抖,武道传承,横行三界,证道大帝,探索混沌,证道成祖。新书《五岳仙门》已发布。
  • 瀛涯勝覽

    瀛涯勝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你一辈子的经典小说大全集(超值金版)

    为使读者能够全面立体、准确深刻地领略小说的原貌和精华,在体例上做了精心安排,分设“作家档案”“内容导读”“作品赏析”三大辅助栏目。“作家档案”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小说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及代表作品,让读者对作家有个概要的了解和认识;“内容导读”部分,对小说内容情节作了高度的根据和提炼,为读者做好下一步的深入阅读打下铺垫;“作品赏析”部分,用精炼的文字对小说的背景、情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等作了画龙点睛的评析,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与把握原作的内涵和主人公的个性。
  •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以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模式研究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综合研究等方法,从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的界定与分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文化教育体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竞赛与选拔体系,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训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6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分析影响篮球运动发展规律及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才规律的因素,总结国内外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篮球运动员的教育培养规律,为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家致富,带着包子抱大腿

    农家致富,带着包子抱大腿

    一朝穿越,成为农家小娘子。家徒四壁,饥不果腹,还有一枚不知道和谁生下的小包子。斗极品,虐渣男,顺带发家致富抱上大腿!只是,这个“大腿”跟包子怎么这么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灰镜

    灰镜

    在灰镜里,我们能清楚里分辨出轮廓和基本颜色,但是看不到内心和生命的结局。两个女子同年同月生,经历和命运却截然不同。通过对两代人的生活经历描述,作者排除了命理在人生中的作用,写了家庭婚姻财富对人生造成的不同结果。当然作者并没有排斥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并没有说婚姻失败对家庭造成的不可挽救的后果。而是通过两个女孩子的不同遭遇,她们在人生经历中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来阐释一些现实问题。也许在这本小说里,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是90年之前出生的,特别是生活在沿海地带的,也许你还能找到很多往年的回忆。
  • 穿越系列之倾城绝恋

    穿越系列之倾城绝恋

    二十一世纪天才特工穿成东灵废物小公主?爹不爱,娘病逝,嚣张跋扈的大姐抢走未婚夫渣男?无碍,她的命运由自己决定,佛挡杀佛,魔挡杀魔,如果天都要阻止我,我便逆天而行。一首由命运谱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