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1600000001

第1章 优秀的少年

生活环境

1856年5月6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诞生于摩拉维亚弗莱堡市(现属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弗洛伊德的祖辈早年定居在科隆,由于犹太人遭到大肆迫害,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向东逃难一直到立陶宛。19世纪,他们离开立陶宛,穿过加西里亚,迁返回来。

弗洛伊德的父亲雅各布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犹太商人。雅各布在弗莱堡市和他的祖父西斯金合伙做些小生意,他们经营布匹、羊毛、蜂蜜等物品,生意还不错,因此生活比较宽裕,但并没有多少资产。

弗洛伊德诞生时,他的父亲雅各布已经40岁了。但母亲非常年轻,看上去像是弗洛伊德的姐姐。她是雅各布的第二任妻子,比雅各布小20岁。雅各布和前妻生有两个男孩,弗洛伊德的母亲为雅各布生了8个孩子,弗洛伊德是最大的一个。

弗莱堡的自然景观和犹太人的意识形态都对弗洛伊德以后的生活有很明显的影响。雅各布经常带着小弗洛伊德到附近的茂密森林去玩,那是从喀尔巴阡山一直伸展而来的森林。这些经历使得弗洛伊德对大自然强烈的喜爱之情迅速滋长。后来,他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些满足了我智慧上和美学上的需要。”他曾写道:“我在城市里从未真正感到舒适,无论任何时候,我都难以忘怀我家附近的美丽树林……”

犹太人的血缘、心理、信仰、智慧,像日出日落一样成为弗洛伊德生活的一部分。母亲对宗教的虔诚之心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尤为深刻的影响,使他笃信犹太人的宗教。后来,他把民族的重要性看得仅次于他的“精神分析说”。他经常强调:“我的父母亲是犹太人,我自己也一直保有犹太人的传统。”

雅各布的乐观性格对弗洛伊德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弗洛伊德女儿的心目中,她父亲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单纯,这完全遗传自雅各布。弗洛伊德酷爱事物的单纯化结构,并因而怀抱着某种想把一切都还原成最简单的元素的愿望。

1859年,奥意战争爆发。弗洛伊德全家人离开了弗莱堡,他们先到达德国的莱比锡,后来又迁往维也纳。维也纳是欧洲最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在音乐、哲学、文学、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闻名世界的成就。这时,维也纳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富丽堂皇的环形大街被建设起来,宽广的大道把城市和多瑙河连接在一起。

迁往维也纳时,弗洛伊德4岁,他们全家住在简陋的公寓里。在这里,犹太人随时会受到敌对分子的侮辱和突然袭击。所以,弗洛伊德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反犹主义的威胁。这种环境使弗洛伊德慢慢地形成了坚强、抗争的性格。

人口众多的弗洛伊德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弗洛伊德的两个异母哥哥伊曼努尔和菲力浦带着他们的妻儿搬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去了。伊曼努尔和菲力浦在那里开了家毛织品工厂,并迅速地发展起来。弗洛伊德一直向往英国,在他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的国度。英国对弗洛伊德而言,的确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在那儿度过的。

好学生

在维也纳,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全部的学业。弗洛伊德最先受到的教育来自他的父母,然后在私立学校进行了一段短时间的学习,最后到当地的公立学校就读。由于雅各布的知识较多地来自犹太教法典和生活经验,所以,他给弗洛伊德的教育多半是与犹太教有关的历史、地理和其他知识。因此,弗洛伊德从小打下的犹太教教育基础,使他对犹太教的习俗、典礼、节日的内容、历史来源及演变过程非常熟悉。

弗洛伊德具有过人的才智,9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在中学里,弗洛伊德曾连续七年名列前茅,并享受到一些特别优待——几乎全部的课程都免试通过。

弗洛伊德刻苦、努力,是个优秀的孩子。他接受的是严格的古典文化教育,因此,他的拉丁语和希腊语非常好,并且能以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最复杂的观点。此外,他也学了法语和英语,一有空闲,还自修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在他妹妹们的记忆中,弗洛伊德所交的朋友都是学习上的伙伴而非玩伴。他经常指导妹妹们的功课,还充当了她们的阅读指导员。“如果他认为我在看的书不适合像我这样年纪的女孩子阅读,他便会说:‘安娜,你现在看那本书为时过早!’”弗洛伊德对他的家庭,尤其对他妹妹们的态度,是他相信命运操纵在个人手中的早期征兆。

弗洛伊德也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喜爱冒险的游戏。他对军事有着极大的兴趣,拿破仑是他早年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亚历山大也是,他将他们的英勇事迹背得滚瓜烂熟。弗洛伊德为比他小10岁的弟弟起的名字就是亚历山大。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亚历山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弗洛伊德是最受母亲宠爱的孩子,他的母亲把他看得像黄金般珍贵,家里很多事情都以他为中心,尤其在他以最高的荣誉从中学毕业以后,更是如此。例如,家中的其他孩子只能点蜡烛,他却有煤油灯。在妹妹安娜开始学钢琴以后,因为弗洛伊德埋怨琴声太吵,结果钢琴被搬走了。弗洛伊德后来说:“如果一个人成为他母亲最理想的儿子,那么他一生都会存有胜利的感觉,以及获得成功的自信心,也一定会很坚强。”

强烈的求知欲是弗洛伊德突出的特点,他喜爱钻研各类学科,读书和思考是他生活的大部分。他喜欢歌德的作品,歌德的许多带有教育意义的、表达深刻思想的短诗深得弗洛伊德的心。莎士比亚是弗洛伊德最为推崇的人之一,他看完了莎士比亚的所有著作,而且总是摘取莎士比亚著作中最精华的部分进行背诵。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4岁的弗洛伊德对这场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密切注视战争的发展。他的书桌上一直摊着一张大地图,并用小旗作标志表示战争的进展情况。弗洛伊德激动地向妹妹讲述战争的情况,并说明各场战斗的意义。

16岁的弗洛伊德已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了,他有着浓密的黑发和晶莹明亮的眼睛,全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弗洛伊德尚未决定将来职业的方向。他在学校里有位高年级的好友,此人后来成为颇有声望的政治家。在这位好友强烈的影响下,弗洛伊德萌生了学习法律的念头。而且,法律能开启通往政界的大门,那是一个犹太人可以发挥影响力的少数场所之一。

当时,达尔文的学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些理论使人们觉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可能产生一个重大的飞跃。弗洛伊德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渴望去研究人这一奇特的生命个体,但这并不是他想学医的全部原因。在毕业前夕,卡尔·布吕尔教授给他们上了一堂课,他朗诵了一段歌德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动人的散文,弗洛伊德深受感动。

弗洛伊德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界中的一切。歌德的散文和诗歌把他带回到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歌德的诗句激发了弗洛伊德想要探索人与自然奥秘的精神。弗洛伊德说:“人类的好奇心首先是指向人类本身所关心的那些事物上。”毫无疑问,人类个人的本质恰恰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原因促使弗洛伊德下定决心攻读医学专业。

学医与研究

1873年,弗洛伊德以极高的分数考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进大学后不久,弗洛伊德就觉得有些失望了。周围的人因为他是犹太人而疏远他,使他置身于不受欢迎的处境。但弗洛伊德从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耻,他认为对于一个积极者来说,不管别人怎么排挤,仍旧能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这对年纪轻轻的弗洛伊德来说并不是件坏事,他深刻体会了被大多数人压制的命运,这为他以后独立判断力的形成打下了一些基础。

同时,进入大学使他有许多选择的余地,因为这里不仅训练希望成为医生的人,也同样致力于训练进行研究工作的人。弗洛伊德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确自己要走上哪条道路。他不停地探索,全神贯注于一些学科,以及研究一些很有收获的理论。

第一学期,弗洛伊德每周要上23小时的课,其中有12小时是解剖学课,6小时是化学课。另外,还要进行这两门课程的实习和实验。第二学期,上课时间增加了5小时,上课的科目包括解剖学、植物学、化学、显微镜实习和矿物学。此外,他还选修了由动物学家克劳斯主讲的“生物学与达尔文主义”,以及恩斯特·布吕克教授主讲的“语态和语言生理学”。布吕克教授是弗洛伊德在学习和研究方面的最重要的一个导师。

弗洛伊德在第三学期选择了弗兰兹·布连坦诺的哲学课。布连坦诺教授的哲学课对弗洛伊德的重要性不能一笔带过。他是奥地利的天主教哲学家,推崇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所改造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他也是经院哲学的信奉者。布连坦诺的哲学在当时和以后都对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本人的哲学观点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虽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布连坦诺的影响。弗洛伊德在连续三年听布连坦诺哲学课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别的哲学派别的研究。

弗洛伊德在学习中从不盲从。他并不只是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深入地、创造性地独立思考。为了研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切能找到的相关的书。弗洛伊德喜爱买书,因为经济的原因,雅各布不得不劝他少买书,两人因此还产生过不愉快。

1875年,弗洛伊德终于有机会到英国去了,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因而非常高兴。到英国去的费用是雅各布为奖励他两年前在中学毕业考试中得到“全优”而来的。弗洛伊德在英国与异母哥哥伊曼努尔、侄子约翰和侄女保莲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对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另一个收获是,弗洛伊德对英国近代革命的领导人克伦威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学期,弗洛伊德决定去上为动物学专业开设的动物学课程,而不满足于只上为医学专业开设的动物学课。所以,他的动物学课程比医学专业的动物学课程多出很多分量。他还要上两个班级的物理学课,比他的同班其他人的物理学课时多一倍。同时,他每周用11个小时的时间上布吕克教授的生理学课。剩余的时间则要用在解剖学上。

1876年,在克劳斯教授的安排下,弗洛伊德开始进行基础研究活动。1874年,克劳斯教授由德国哥丁根大学来到维也纳大学。克劳斯对海洋动物学有较深的研究。1875年,他在的里雅斯特成立了一所动物实验站,这是全世界第一所动物实验站。他还要求每年要从维也纳大学选派一些优秀的学生到该实验站实习两次,弗洛伊德是第一批被选中的学生。

为了进行这次实验,弗洛伊德必须到亚德里亚海岸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考察。就在这次考察中,弗洛伊德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欧洲南部的古老文化成果。弗洛伊德一连两学期被选派到动物实验站去,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优秀。

此前两年,波兰的科学家西蒙·塞尔斯基博士宣布解决了生物学上最老和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在鳗鱼身上找到了令人难以捉摸的睾丸——一个小小的瓣状突起器官。弗洛伊德首先要做的是验证这个解答是否正确,他在论文中写道:“从没有人发现过一条已经成熟的公鳗鱼,尽管许多年来无数的人在努力,却依然没有人看到过鳗鱼的睾丸。”弗洛伊德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多次实验,解剖了四百多条鳗鱼,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小叶状的生殖腺结构。他认为这就是鳗鱼的未成熟的睾丸。

虽然这一发现没有得到验证,但它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弗洛伊德开始进入布吕克教授开设的生理研究室。恩斯特·布吕克教授身材矮小,有一头红发和一双清澈的蓝眼睛。他是弗洛伊德最敬重的老师。弗洛伊德说:“我终于在恩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找到了归宿,得到了满足,结识了我所敬慕并引以为楷模的师友:伟大的布吕克本人、他的助手西格蒙德·埃克斯纳和恩斯特·弗莱施尔·冯·马克索夫,能与这位很有天赋的弗莱施尔结为好友,我感到不胜荣幸。”

布吕克教授的研究室实际上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赫尔姆霍兹医学院的一部分,该学院是全德国最有威望的医学院。而且,研究室也确实解决了一系列生理学和医学上的难题。1874年,布吕克教授发表了《生理学讲义》一书,他在这本书的导言中说:“生理学就是有机体本身的科学。有机体同无生命的但能活动的物体——机器的区别就在于它有同化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实际上是整个物质世界所共有的现象。原子系统是通过力运动的,而力的运动是依据由罗伯特·迈尔在1842年发现,然后又由赫尔姆霍兹加以推广的能量守恒定律。力的总和(运动的力和潜在的力)在每一个独立的体系中始终都保持固定。真正的原因就是科学上加以形象化的所谓‘力’。我们关于‘力’知道得越少,我们所加以区分的‘力’的类型就越多:机械力、电力、磁力、光、热等。知识的发展最后把力归结为两种——吸引和排斥。所有这些也同样适用于作为有机体的人。”这也是弗洛伊德从事生理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弗洛伊德刚进入研究室时,研究室非常破旧。研究室由几间房子组成,室内非常阴暗,连供水系统都没有,只能到院子里的井中打水。布吕克教授交给弗洛伊德一个神经系统组织学方面的研究问题,即研究神经元的内在结构,探讨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细胞与低等动物的神经细胞的差别。具体要研究的是,八目鳝脊髓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大细胞与脊髓的关系。这一种特殊类型的大细胞是由莱斯纳所发现的。布吕克教授希望弄清楚这些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理机能。

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改进了观察的技术,终于发现莱斯纳所发现的那个细胞“无非就是脊髓神经节”。他在论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鱼类的脊髓神经节是双极的,而高等的脊椎动物的脊髓神经节是单极的。”现在,弗洛伊德通过观察,成功地推翻了这个错误的结论。他认为,“八目鳝的神经细胞表明从单极到双极细胞的整个过渡过程”。1878年,弗洛伊德在奥地利科学院发表他的研究论文。后来,这篇论文发表在《生理学学报》上。

弗洛伊德不仅努力研究各个课题,还致力于改进实验方法。之前的实验一直是沿用莱斯尔德制定的显微镜观察方法。运用这个方法观察神经组织时,必须先用硝酸和甘油的混合物来处置被观察的动物。弗洛伊德在研究八目鳝的脊髓神经细胞时,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法。但他并不拘泥于前人的发明,而是不断研究改进的方法。

弗洛伊德第一次动手改进传统实验技术,是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开始的。经过几年的研究,他发现了新的方法,即用金的氯化物给神经组织染色。他还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把观察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

1879年到1881年,弗洛伊德研究了淡水蟹的神经细胞。在研究中,他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活组织。

他得出结论说:“神经纤维的轴柱体的结构也是无例外地由原纤维构成的。”在神经生理学史上,弗洛伊德是第一个论证神经纤维的这一特点的人。1882年,弗洛伊德在一次学术报告中又发表了他的重大的研究成果《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这篇论文论证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因素,也是神经纤维的基本结构。

1879年,弗洛伊德义务服兵役。当时,奥匈帝国正同沙皇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因此国家规定,每个健康的青年都要服兵役。根据规定,参军的医学院学生只能留在国内服役;如果要派往国外,也只能在医院里服务。弗洛伊德的主要任务是在军医院中值班,他觉得所做的事情索然无味,因此常常不请假就外出。1880年5月6日,弗洛伊德24岁生日这一天,他被关禁闭了。

在弗洛伊德服役期间,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从事其他工作。于是,他开始进行翻译工作。他首先把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著作译成德文,这次翻译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他所翻译的密尔的五篇著作中,有三篇是涉及社会问题的——劳工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及社会主义问题。

这次翻译工作,还使得弗洛伊德深入学习了柏拉图的哲学。后来,在1933年的一篇著作中,弗洛伊德还提到这次翻译给他带来的影响。他特别提到,柏拉图关于“回想”的学说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改造了柏拉图学说的虚幻性,使它成为发展想象力的一个理论根据。但是,柏拉图学说的虚幻性又使弗洛伊德片面地夸大了精神回忆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实践在回忆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

1881年,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医学院的毕业考试。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里,弗洛伊德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还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这为他将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结婚

弗洛伊德26岁时才遇见他的妻子玛尔塔·贝尔纳斯,他们之间的爱情直到他们去世后,人们才从他们的书信中得以了解。弗洛伊德是一个十分纯真的人,他对待感情也很专一。

在两人订婚到结婚的四年多时间内,弗洛伊德一共写了九百多封信给玛尔塔。他们的习惯是每天都要写信,每当弗洛伊德没及时收到回信时都会感到非常难过。写信次数如此频繁,仍然未能充分表达他们深厚而强烈的感情。其中有一封信甚至达到22页。

玛尔塔·贝尔纳斯是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受过良好教育,她比弗洛伊德整整小五岁。

弗洛伊德曾这样赞美玛尔塔:“我知道你在画家或雕刻家的眼中看起来,并不算美丽;假如你一定要坚持用严格和准确的字眼的话,我必须承认你并不美丽。但在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并不是我有意奉承你,我也不会欺骗你,你看起来确实是个令人陶醉的姑娘。你的脸上,每一秒都散发出甜蜜、温柔和智慧的光芒。”

玛尔塔的祖父伊沙克·贝尔纳斯是正统的犹太教教士。玛尔塔的父亲柏尔曼是一个商人,但他对犹太教非常虔诚,而且也很有学问。

1869年,玛尔塔8岁时,他们一家从汉堡迁往维也纳。到了维也纳以后,柏尔曼成为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伦兹·冯·斯泰因的秘书。1879年12月,柏尔曼因病去世。

1882年4月的一天,玛尔塔到弗洛伊德家去拜访时,结识了弗洛伊德。这天,弗洛伊德下班时回到家,见到坐在客厅里一边削苹果,一边愉快地和他的家人聊天的玛尔塔,他立刻被这个美丽的姑娘吸引住了。

弗洛伊德没有像往常一样默不作声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倒是一反常态地参与到聊天中来。一开始,弗洛伊德不敢向玛尔塔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他终于拿出勇气向她表示爱意。他每天送给她一朵红玫瑰,并附上一张名片,上面用拉丁文、西班牙文、英文或德文写上箴言或格言。弗洛伊德的性格给玛尔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882年6月的一天,玛尔塔终于回应了弗洛伊德的爱意。她给他送去亲手做的蛋糕,上面写着“玛尔塔·贝尔纳斯”。就在玛尔塔要把蛋糕送去时,她收到了弗洛伊德送来的礼物——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于是,她在蛋糕上添上“感谢”的字眼,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沸腾起来。不久,两人就订婚了。订婚那天是6月17日,弗洛伊德和玛尔塔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他们曾一连好几年,要在每一个月的17日庆祝一番。

弗洛伊德的感情特点在他同玛尔塔的爱情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他看来,他同玛尔塔之间的关系必须达到完全融和的程度,不容许其间存在一点杂质。他要求自己同玛尔塔之间的爱情生活达到绝对纯净的地步,甚至不许玛尔塔有任何一点令他怀疑的言行。但显然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达到弗洛伊德希望的那种程度。

1883年,弗洛伊德和玛尔塔开始在一本他们称之为《秘密纪事》的书本上记载他们之间在订婚前后的恋爱生活。他们想:要在以后的某一天好好地读它。弗洛伊德所写的一段话,有这样几句:“在我的内心深处,有某种难以驱赶和剔除的勇气和胆略。当我严格地检讨自己,当我比我所爱的人更严格地检查自己的时候,我发现上天并没有给予我许多天赋,也没有赋予我更多的东西。恰恰相反,它只给我很少迫使别人承认的才能。但是,它却赋予我那种热爱真理的大无畏的精神,给我一双研究家的锐利眼睛,使我对生活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使我生性努力工作,并能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我的身上所具备的这些最好的品性使我能忍受在其他方面的贫乏……我们要把这些共同地贯彻于一生中……”弗洛伊德还在《秘密纪事》中写道:“不是为了美化人生,而是为了生活本身。”

同年6月,玛尔塔一家迁往汉堡,弗洛伊德与玛尔塔不得不暂时分开了。

这一时期,弗洛伊德不仅要承受感情上的痛苦,还要承担经济上的压力。弗洛伊德的家庭经济状况始终不很富裕。他自医学院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不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结婚费用让他伤透了脑筋。直到结婚的那一年,他才积攒了不到500美元。幸亏玛尔塔一位富有的姨妈李·劳贝尔资助了他们,给他们提供了数量不小的嫁妆费。

弗洛伊德和玛尔塔·贝尔纳斯经过了四年几乎难以忍受的分离,在1886年秋终于结婚了。

婚后,弗洛伊德的经济状况仍然未能迅速好转。他这时已经开业行医,但实际收入却寥寥无几。生活非常艰苦,困难也接踵而来,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情况才有所好转。玛尔塔在生活中总是把方便留给弗洛伊德,而把困难留给自己来承担。

1887年10月,弗洛伊德有了第一个女儿,取名玛西黛,孩子的降生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满和幸福的气氛。弗洛伊德在一封信中说:“我们很快就生活在日益安详自在的环境之中。每当我们听到孩子的笑声,我们就认为那是我们所遇到的最美好的事物的象征。我已经别无他求,也不再那么辛苦地工作了。”

在1889年到1891年,他们又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为琼·马丁,这是为了纪念弗洛伊德在法国巴黎深造时的一位老师琼·马丁·沙可。沙可是法国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奥列弗,这是为了纪念英国近代革命家奥里沃·克伦威尔的。

1891年8月,弗洛伊德全家搬到著名的贝尔加译街19号。一年后,他们又租了楼下的几个房间,作为弗洛伊德的书房、候诊室和诊疗室。弗洛伊德在那里住了很多年。在那里,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取名为思斯特,是为了纪念布吕克教授的。弗洛伊德和玛尔塔的婚姻印证了一句话:在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在支持他。

同类推荐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它曾培养了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该书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韩德尔……作者截取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构成了一幅人类群星闪耀图!
  • 安琪拉的灰烬

    安琪拉的灰烬

    美国作家弗兰克·迈考特的自传体小说。作者生动再现了自己在位于爱尔兰利默里克的贫民窟中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记叙了迈考特一家人的艰难岁月——父亲是个酒鬼,没有正式工作,让全家只能靠救济金过活,并在弗兰克十岁时抛弃了他们;母亲竭尽所能地养育几个幼小的孩子,甚至不得不去乞讨;弟妹们一个个出生,在饥饿与死亡的阴影中挣扎,最后七个孩子中只有四个活了下来。在苦难面前,小弗兰克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他努力生活,最终攒够了去美国寻梦的路费,踏上了新的征程。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热门推荐
  • 嫡女重生:夫君,别乱动

    嫡女重生:夫君,别乱动

    遭遇陷害,惨死重生。她逆天改命,前世欺她辱她之人,都将百倍奉还!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辩正论

    辩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星千里光

    南星千里光

    一品军侯府的小公子顾千里风流倜傥,爱好沾花惹草,外头红颜无数,家中姬妾成群,天天叫嚣着:女人就是玩物,一辈子让他只爱一个女人,除非让他倒着走路。打脸来得猝不及防,有一天,他患了一种病,四处问药无果,他才知道有一种病叫相思病,有一些药即使再苦,也甘之如饴。小剧场:“南星,跟着爷,管保你荣华富贵!”“滚一边去,踩到我的药了!”“南星,爷在意你,我纳你进门做二房夫人。”“滚,没兴趣,我要晒药!”“南星,爷爱你,娶你做正室!”“滚,不稀罕,扰我磨药!”“星儿,爷只有你了,你嫁给我好吗?”“滚,不嫁!”“星儿,你什么时候嫁给我,爷等得心都疼了!”“再说吧……”“星儿……”
  • 官制:为政选拔吏制

    官制:为政选拔吏制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由统一而进入分裂的时代,是社会转变的时代,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虽然运用礼法、刑德、赏罚和诛杀来控制群臣;群臣虽然在名分上还是按等级划分,还是拥有不同的特权,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以贵族身份来行使权力,而是以君主臣仆的资格来进行治理。因此,各个政权对官制进行某些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正是这些变革,使我国的官僚制度从简单走向完善。
  •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事情发生在好几年前。那年春运期间,半个中国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回家的人们在路上遭遇了一幕幕“人在途”,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正要赶往火车站,出租车十分抢手,好不容易才拦到一辆。这时,一个老人带着约十岁的孙子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小伙子,带上我们吧,这冰天雪地的,出租车根本叫不到。”我爽快地答应了。
  • 紫藤萝

    紫藤萝

    一个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部队首长,却指挥不了一个叛逆的儿子;一颗负罪心灵的自我救赎,却摆脱不了残酷命运的捉弄;一个敢恨敢爱、一心想走出樊篱的女人,最终却走向毁灭;一个美丽清纯的少女,却走向爱恨交织的深渊……这一切,谁之过?这是一部令人深恶、令人回味的作品。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人界圣主

    人界圣主

    天地之间似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当主人公成长以后,才发现原来是...
  • 鲁滨逊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鲁滨逊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前夫总裁:娇妻,你要乖

    前夫总裁:娇妻,你要乖

    全世界都知道赫连城心口有颗朱砂痣!甚至为了那个女孩在大婚当天追去机场,而身为新娘的季雨萱磕着瓜子,一边与人打赌赫连城有没有追上。婚后,赫连城将全部宠爱都献给了季雨萱,又怎知他高调的秀恩爱只是将心上人逼回来。她以为她走进了他的心里,却敌不过他的心上人一句想念!一纸离婚协议书,所有的一切化为乌有……她没了孩子,失去爱人,身受重伤。再次回到S市,她本想报复他,却不想反被他报复——“女人,你在我最落魄的时间和我离婚,杀了我的孩子,甚至给了我公司致命的一击,这一次,我不会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