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的童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曾先后四次出海远航。为了在西行的途中发现最东方的国家,他以非凡的勇气横渡了陌生、不为人知的大西洋,最终以事实向蒙昧未开的世界证实了地圆说。他是首位到达美洲大陆的西方人,开辟了西方到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所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新的认识,由此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和格局。
哥伦布不仅热爱航海,同时在天文、地理等领域也成就斐然。他的航海行为给一部分人带来了财富和荣誉,不可否认的是,他也给一部分人带去了灾难。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航海家,哥伦布是非常卓越的。他的成就来之不易,且充满辛酸。想要了解他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还要从他的家庭开始说起。
哥伦布的家乡热那亚是一座繁荣而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位于地中海,濒临利古里亚海。由于亚平宁山脉阻挡了寒冷的北风,热那亚四周沃野辽阔,一边是萨沃纳肥沃的丘陵,另一边是托斯卡纳富饶的原野,葡萄园、月桂林、牧场星罗棋布。
在当时,热那亚是与威尼斯齐名的最繁盛的贸易港。港内船舶无数,帆桅林立,蔚为壮观。港口码头附近有交易所、银行以及专供船员休闲娱乐的酒吧和旅馆等。市区内贸易商人的豪宅随处可见,那些精雕细琢如艺术品的庭园和建筑比王公贵族的宅第毫不逊色。
在其中的一片牧场地里生活着哥伦布一家,毛织匠多米尼科·哥伦布和他的妻子苏珊娜住在位于圣安德烈门附近的奥利维拉地区。夫妻俩开设了一个作坊,他们在这个作坊里把从农民那买来的羊毛加以纺梳,染上各种颜色,然后织成布料,同时把自酿的又酸又涩的葡萄酒卖给当地的农民。多米尼科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布师傅,他手下有七八位伙计,生意相当兴隆。
1451年,毛织匠哥伦布家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多米尼科为新出生的男孩取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个名字后来享誉世界,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给予过多的关注,以至于连他确切的出生日期都没有记载。与他青少年时期的许多其他事情一样,这个问题注定要成为后人的一个研究课题。哥伦布的下面有两个弟弟,那就是巴托洛梅和迭戈,最小的妹妹名叫比扬基涅塔。
出生毛织匠家庭的哥伦布在纺车和酒罐中度过了童年,但不知是何原因,他的兴趣却是与他的生活毫不相关的航海。哥伦布很喜欢这里的海港,在他眼里,海港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哥伦布对大海十分着迷,一有时间,他就带着弟弟妹妹去海边玩耍。他们在海里游泳,在沙滩上捡贝壳,哥伦布时常带着弟妹们站在海边眺望远方,想象着海的尽头会有怎样的世界。
一天,从早上就一直忙着工作的多米尼科坐在饭桌前,看着陆续被端上餐桌的令人馋涎欲滴的鲜鱼和烤鸡,早已饥肠辘辘的他心里却寻思着大儿子的去向:“这么晚了,克里斯托弗这孩子怎么还不回来,又溜到什么地方玩去了?”
“我肚子好饿!”巴托洛梅怪可怜地嚷着。
“那我们就先吃吧,你们的哥哥又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呢。今天可得好好训他一顿才行。”多米尼科一边倒着自家酿的葡萄酒一边说。
这一年,哥伦布已经13岁了,在那个时代,已经是该在家里帮忙的年纪了,但是,父亲却认为他的手不够灵巧,倒是二儿子巴托洛梅比较适合织布这种细致的工作。
家人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哥哥准是对织布这种工作不感兴趣,他只想当船员。”迭戈狼吞虎咽地吃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这时候,多米尼科忽地停止了吃饭,心想,不如让哥伦布去外面见见世面吧。
当天晚上,在海港逛了一整天的哥伦布回到了家里,见父亲坐在饭厅里正等着他。今天这顿教训一定是躲不过去了,哥伦布紧张得心里打起了鼓。可是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父亲很有兴致地对他说:“儿子,你想不想乘船去远航啊?”
“远航?爸爸,我当然想!可是……我没有机会出去。”哥伦布沮丧地说道。
“现在有一个好机会,我要运一批纺织品去市场交易,本来想请一名船员,但是我知道你一直梦想着能去远航,不如就由你去吧。”
听了父亲的话,哥伦布兴奋极了,他终于能像船员那样去外面的世界游历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多米尼科把推销成品的工作派给了哥伦布。
哥伦布的任务是带着布料的样品分赴各地去兜售,那些停泊在港口的船只便成了他展示样品、招揽生意的好去处。可是,每次出海,他都只顾与船员们聊天,听他们谈论外地港埠的种种见闻,而忘了自己的任务。
出生在热那亚的男孩子,向往海上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愿意随船出海,从船上的打杂干起也可以,若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船只,将东方各国的珍贵物品运到欧洲各地去销售,那么不仅会获得大笔大笔的财富,还会赢得周围的人爱戴,被尊称为“船长”。
一天,哥伦布从船员那听到了有一本叫做《东方见闻录》的书,这是一位叫做马可·波罗的人写的。哥伦布听得十分入迷,船员讲了一阵后便停下了,哥伦布还意犹未尽地央求船员接着讲下去。
“这本书写得很好,但大部分内容都是编的,你不会是把它当真了吧?”
“可是,我倒觉得那些故事像真的。”听到船员打趣他,哥伦布不以为然。
哥伦布很想亲自读一读《东方见闻录》这本书,可是,虽然当时距德国人利用铅字发明活版印刷术已有20年了,但印刷的书本还是非常昂贵,只有相当富有的人才买得起。哥伦布认识一位巴罗尼叔叔,巴罗尼是位商人,他家里收藏着很多书籍,为人又很亲切。他告诉哥伦布,想要看什么书就尽管向他借。哥伦布很想向巴罗尼叔叔借《东方见闻录》,但只有熟悉拉丁文的人才能读懂它。巴罗尼叔叔为了满足哥伦布的好奇心,就把《东方见闻录》的内容说给他听。
晚上,哥伦布躺在床上,脑子里仍在想着马可·波罗所经历过的亚洲土地,久久不能入眠。
神秘的东方
在罗马帝国时代被定为国语的拉丁文,无论是读或写,都相当困难。如果不学会拉丁文,就没有办法读书。于是,哥伦布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去学习那些艰涩的文字。
也有说法认为,因为哥伦布急于想了解航海术和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于是在他14岁时就进了当地的学校。毕竟他的父亲和船上的船员们是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的。
这一天,哥伦布来到巴罗尼叔叔家。“哥伦布,你的拉丁文学得怎么样啦?”巴罗尼叔叔愉快地问。
“还好,成绩还算说得过去。我今天想请求您的帮助。”哥伦布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说的是这本书吧?你拿回去慢慢看好了。”巴罗尼从书架上取下《东方见闻录》交给哥伦布。这本书的作者马可·波罗也是意大利人,但在哥伦布出生的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马可·波罗是威尼斯的一个富商的儿子,在他少年的时候跟随从事贸易的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经过土耳其、小亚细亚等地到达了中国,途中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很器重他,马可·波罗曾经在中国游历了17年,到过中国许多名山大川,他所看到的庄严华丽的宫殿、辽阔无垠的国土、租税和法律制度、用于物品买卖的纸币以及元朝都城的富贵繁华等,在《东方见闻录》中都有生动的描述。
马可·波罗在世时,很多人讥笑他是吹牛大王,马可·波罗的名字在当时甚至还被人当做“吹牛皮”的代名词。但是,他的这本《东方见闻录》里所记载的,都是他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或亲耳所闻,并不是在吹牛皮。它是欧洲人所著的第一本记录亚洲地区的游记。
这本书现在读来仍然觉得十分写实,但当时对亚洲的文明和富饶懵然无知的欧洲人却不肯承认这本书的价值,那些把它斥为“杜撰的故事”的人也都是基于这样的心理。
但是,哥伦布自从读到这本书,就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了。他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完全沉醉于故事之中,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马可·波罗。
书中,哥伦布最感兴趣的是被马可·波罗称做“黄金之国”的中国的情形。据马可·波罗所说: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这个国度住着一群黄皮肤的人,这里有着高度的文明,人们很有礼貌,物产也很丰富。
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黄金,但是国王却禁止输出,而且因为该地民风很保守,东西交通极为不便,所以西方的商人也没办法和他们来往。
那里的黄金真是多得不可胜数。国王所住的宫殿,屋顶上都用黄金修葺而成,宫殿内的房间和道路铺着厚厚的纯金板,窗户也是黄金制成。玫瑰色的珍珠多得数不胜数,人死了以后还要把珍珠含在嘴里殓葬。
此外,这里宝石的产量也极其丰富。
读到这里,哥伦布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我若是能坐船到达中国,那里的黄金、珍珠和宝石岂不唾手可得了吗?”
在黄金之国的梦想牵引下,哥伦布对航海的憧憬比以前更加强烈了。但是,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他得偿所愿呢?他可不愿意效仿马可·波罗,采取陆地行进的方法。
哥伦布心想:“我要是能成为船员,说不定就会有机会到中国了。”
在巴罗尼的商店里,哥伦布见到了一位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市的商人。他经常到热那亚采购商品,转运到北欧各大城市去推销。因为他知道巴罗尼的店里有亚洲的名贵纺织品,所以特地前来选购。
在闲谈中,葡萄牙商人很得意地说:“恩里克国王陛下去世时,有些人还担心葡萄牙的探险事业会就此沉寂下来,但是事实上,它在欧洲第一的探险地位仍未改变。那些卓越的舵手和船长们几乎每天都在重绘非洲西海岸的地图呢。”有关恩里克王的事迹,哥伦布也曾经听人说过,这位喜欢探险的国王是在五年前去世的。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西南部状如拳头的伊比利亚半岛上,与非洲大陆的撒哈拉相对峙。这个濒临大西洋的沿海国家航海业一直十分发达。不过,亚洲的产品还是要靠地中海的威尼斯或热那亚的商人来供应。
从亚洲各地由商队运来的商品都会聚到素有“文明十字路口”美誉的君士坦丁堡的市集,而这个市集是由伊斯兰教教徒所控制。因为宗教的关系,那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和信仰天主教的欧洲商人不相往来。但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却例外。他们和伊斯兰教徒之间定有特别的协定,可以转手买到亚洲的商品。
不过,欧洲商人面临的这种局面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把自己的商船派到亚洲去直接进行贸易就行了。擅长航海的葡萄牙人一直在认真地考虑如何行之有效地实施这个方法。他们认为,顺着非洲西海岸向南绕行一定可以找到通往印度洋的航线。
哥伦布在历史和地理的书本里也读过古代探险队环绕非洲航行一周的记录。据传,古代埃及的尼科一世曾经派遣一支由腓尼基人组成的探险队,自东而西,绕过非洲大陆,历时三年之后回到埃及。过了100年之后,航海家汉诺率领了3万名男女,沿着非洲西海岸,由北而南行进,汉诺此举虽未达成环绕地球一周的理想,但他仍然相信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一脉相通的。
“恩里克国王曾要我们以古代航海家为榜样,努力打开通往亚洲的航道。”葡萄牙商人说,“恩里克国王亲自修读了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等课程,后来还开办了一所航海学校,选了一批干练的海员入校受训。
“总之,首先发现通往亚洲航道的荣誉,势将由葡萄牙所获得,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事要等到多少年以后才能实现。你如果也想当一名成功的航海家,我劝你先接受一些基本训练,然后再到葡萄牙来。”
“光靠痴想是不可能达成航海的心愿的。为了要实现这个梦想,我只有拼命用功了。”哥伦布暗自下着决心。
与葡萄牙商人的这次交谈之后,哥伦布动不动就望着航海图出神,要不就是埋首苦读地理学和天文学。哥伦布的航海梦想如同一只被海风吹得鼓胀的帆,马上就要带着自己起航了。
成为海员
有一天晚上,哥伦布来到家里经营的作坊,去找独自一个人留在那里赶工的父亲。
“爸爸,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情。”
“看你一本正经的样子,有什么事情吗?”
哥伦布站在那里,没有回答。
“让我猜猜看,你想去当船员,是不是?”父亲一脸和气地问。
哥伦布见父亲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不禁吃了一惊:“那您是答应了?”本来硬着头皮准备挨骂的哥伦布,看见父亲一下子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反而觉得很意外。哥伦布告诉父亲,巴罗尼叔叔答应介绍他到热那亚舰队去。
“对在热那亚出生的男孩子来说,向往海洋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到海上去尽情发挥自己的力量,该是多么痛快啊!我不会责怪你的。”父亲接着说,“不过,在舰队当船员可不是件轻松的事。要是碰上了敌人的舰队,打起仗来,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呢!”
“爸爸,我心意已定,决不后悔。”哥伦布一心一意要出海,只要这个愿望能够实现,他当真觉得死而无憾。
“孩子,有件事情我要提醒你。你只不过是卑贱的织布工人家的孩子,也没有令人仰慕的贵族身份,就算你在舰队上干得再好,也可能永远只能当一名普通船员,领取微薄的薪金,不可能被提升为舰长或司令官的。”
“这个,我知道。”哥伦布一脸坚决,充满自信地说,“爸爸,您等着瞧吧,我一定会让我们家族声名远播的。”
哥伦布首次乘船驶离热那亚港时还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起航那天,他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这艘船上的老船长对哥伦布照顾得无微不至。老船长也是热那亚港的海军军官,经常率领舰队袭击威尼斯、葡萄牙等敌国的商船,有时候,也被敌方偷袭,而发生激烈的战斗。在航海途中,这位刚毅的航海家,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向哥伦布叙述种种有关航海方面的事情。
当时的热那亚虽然可以跟其他国家贸易经商,可是一旦发生战争,就免不了相互攻打。有时候,船被炮火炸沉,死伤无数,极为惨烈。当时的商船全都装备着大炮等武器,船员就是战士,换句话说,那是商船兼战舰,有时也化身为海盗公然地在海上掠夺敌方的财物。这种作风虽然蛮横无理,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常事。
一晃,哥伦布跟随热那亚舰队进行这样的航海活动大约10年了。这期间,哥伦布学到了不少航海的知识,也磨炼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海员精神。
在哥伦布成为热那亚海军的一员之后,哥伦布的二弟巴托洛梅也走出了毛织作坊,去了一所学校专门学习绘制海图。巴托洛梅在绘制海图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在后来给了哥伦布意想不到的影响和帮助。巴托洛梅是个细心的男孩,擅长做精细的工作,很适合绘制海图。
“好好干吧,不要输给你的哥哥!”父亲多米尼科对巴托洛梅也作出了同样的支持和谅解。
1476年,哥伦布25岁了,10年在热那亚舰队的航海生涯使他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渊博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哥伦布终于开始崭露头角,担任了法国舰队的船长。
在这年8月的一天,他的船驶离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和三艘友船静静地向前航行。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船上的风帆被映成绚丽的玫瑰色。哥伦布身披斗篷,站在甲板上向远方眺望。
这时候,一位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的部下走过来报告说:“对方确实是7艘威尼斯军舰,他们是从法兰德斯(过去是欧洲的一个国家,现在分属比利时、法国、荷兰)装载了货物,正准备回航,我们要不要来个偷袭?”
“当然!”哥伦布果断地说。
“可是,我们只有4艘舰船……”
“怕什么!我们的火力比他们强,士兵们也都勇猛善战。”哥伦布打断了他的话。
哥伦布继续说道:“自法兰德斯开出的日子算起,这7艘军舰大约还要六七天才能到达里斯本,我们可以先驶到里斯本,埋伏在港外等着他们,以逸待劳,如此必能一举成功!”
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原先计划要驶往北海方面通商贸易,如今可得改变行程了。舰船将原计划的贸易活动转变为掠夺行为,准备在里斯本港外布下陷阱,等待猎物的到来。
威尼斯的7艘船,当然毫无所觉,由于船上满载货物,所以航行缓慢,较预计的时间晚了好几天才驶近哥伦布的埋伏范围。
当时的船只都是靠风力行驶的帆船,船员们必须注意风向以操作布帆使船前进。一旦遇有敌船,就得立即根据风向将船转到有利于自身行动的角度,以避免自己受到对方的攻击而无还手之力。
天色微明,东方渐渐显出鱼肚白,哥伦布站在船头,葡萄牙的山峦在晨雾中忽隐忽现,哥伦布忍不住内心的兴奋。这时候,除了海风吹动帆篷以及浪涛冲击船身的声音外,四周一片静寂。有谁会想到,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将要爆发呢?
哥伦布以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命令部下以旗语通知各友船做战斗准备。
这时候,太阳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在海面上射出耀眼的光芒。三艘友船都忙碌着做各项战斗准备,随时待命,发动攻击。
桅杆上的瞭望员目不转睛地注视远方,突然,瞭望员大声地呼叫:“看到敌方的船了!”
果然,在接近陆地的海面上有一艘大帆船,扯满了帆篷,缓缓地驶近。接着,一艘跟着一艘,7艘船全都靠近陆地,向南方驶去。
“开火!”哥伦布下达了攻击令。
哥伦布命令船员们全速前进,企图迎头拦截。船帆灌满了风,迅速地转了一个大弯,飞快地向敌舰驶去。
威尼斯船队根本没有料到这一场突袭,一时惊慌失措,在船身连着挨了几发炮弹后,赶紧扯满风帆,向港湾那边驶去。
哥伦布所率的4艘军舰也都全速紧追,由于对方的船只满载货物,当然不及哥伦布的船只轻捷、快速,所以,没有多久就被哥伦布追上了。
哥伦布手握长剑站在甲板上指挥作战,有几艘对方的船只已经燃烧起来,海上升起阵阵浓烟。这时候,哥伦布自己的船正接近一艘对方船只,哥伦布下令把两头有钩的铁链抛过去,钩住对方的船只。哥伦布首先挥舞长剑跃上了对方的船,他的部下也纷纷跟进。
正在混战厮杀之际,这艘船的布帆被邻船飞来的火苗溅到而燃烧起来,刹那间整个甲板上浓烟弥漫,呛得人连呼吸都困难,烈焰几乎把人的皮肤都烤焦了。刚刚还酣战的双方船员们都停止了厮杀,一个个跳进了大海。眼下,哥伦布也只得跳海逃生。
正当他跃入大海的那一刹那,“轰”的一声巨响,船上的火药库被引爆了,巨大的船只被炸得支离破碎,哥伦布被炸伤了。
“我不能死在海里。”坚强不屈的求生信念使哥伦布拼尽全力地向前游去。天无绝人之路,他总算抓住一块漂浮在海面上的大木板。他抱住木板,渐渐地失去了知觉,不知道究竟在海上漂流了多久。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处陌生的海滩上,海鸟在自己上空翱翔,清凉的海风吹拂着他,他渐渐清醒过来。
哥伦布是幸运的,他得到了一位老渔夫的救助。从老渔夫的口中,哥伦布得知这里便是葡萄牙了。哥伦布在老渔夫家养伤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坐在窗前,望着那无垠的蓝天碧海怔怔地出神。他脑海里不断地浮现那本百看不厌的《东方见闻录》中描述的一切。
神秘的东方,谜一样的黄金之国,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到达那个地方,该有多好!哥伦布自少年时代起就一直深藏着这个愿望,他的心被神秘的东方所吸引,这使他沉浸在绮丽的梦幻中,忘掉了他的伤痛。哥伦布目前从事的这种“贸易”生涯无法给他带来满足,他的志向是航向更广泛、更遥远的亚洲去。
经过几天的调养,哥伦布痊愈了,于是他告别了老渔夫,独自向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出发了。
几天后,死里逃生的哥伦布出现在里斯本的码头上。虽然此时的他蓬头垢面、衣衫破旧,但他仍然体格健硕、精神饱满。
里斯本不愧为一个大商埠,港湾里大小船只桅杆林立,显得异常热闹,岸边的劳工装货、卸货忙个不停。
码头上穿梭来往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皮肤黝黑、嘴唇厚实、头上顶着货物的非洲人,也有衣着华丽、身佩短剑、蓄着短须的高贵绅士,更有一些身上散发出东方高贵香料气味的漂亮淑女……眼前的这些,哥伦布在热那亚可从未见过。
哥伦布在岸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充满好奇地观察着码头上的一切。卸货工人的吭唷声、满载货物的车轮的转动声、马匹嘶鸣声像动听的音乐。
哥伦布在里斯本认识了一位地图行的老板。在里斯本,哥伦布没有其他的亲人,于是他决定留在地图行老板家里帮他做事。对地图行的老板来说,有哥伦布这样一位航海专家在店里帮忙,真是得力不少。
里斯本的地图生意很好做。从地中海开往北欧方面的船只,必定要到里斯本顺便买张海图回去。
“我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到里斯本来开店的。生意实在太好了,简直供不应求呢!”
听老板这么一说,哥伦布立刻写了一封信给弟弟巴托洛梅,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他,并要他来里斯本跟他一起发展事业。
巴托洛梅来里斯本大概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哥伦布就利用这段时间坐船到北欧去了一趟,同时又忙着调查非洲西海岸的海图,访问那些从非洲西海岸航海归来的船员,听取他们的所见所闻。
他心中的疑问虽然化解了一部分,但是关于赤道以南的情形他还是不清楚。“葡萄牙的探险船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现通往印度的航道呢?如果不绕过非洲,而经由大西洋向西航行,是否可能到达印度?”哥伦布的心中开始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这一天,弟弟巴托洛梅终于来到了里斯本。他还为哥伦布带来了一张托斯堪内里的地图作为礼物。对哥伦布来说,再也没有比托斯堪内里的地图更有价值的礼物了。托斯堪内里是意大利数一数二的地理学家,他赞同地圆学说。同时,他还根据这种理论绘制了一份完整的地图。他是第一个决定把西欧海岸和亚洲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托斯堪内里用坐标把地球仪的投影图标示出来,并描画出60°N以南的整个北大西洋海域。可惜的是,这份地图却在一家图书馆里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谢谢你,巴托洛梅,你想得真周到。葡萄牙的航海家们一直以为只有东回绕过非洲的航道才可以通往印度,可是,在托斯堪内里的地图上,却描绘着我自己的想法。”哥伦布于是开始计划实施一次“西回印度航道”探险的创举。
但是,这是一项大事业,若是没有丰厚的经济支援,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能提供这么一大笔经济支持的,只有各国的政府。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哥伦布将要开启怎样的人生呢?
航海家的婚姻
虽然哥伦布确信地球是圆的,但他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每逢周日,哥伦布必到里斯本的教堂做礼拜。他在教堂里还结识了一位美丽的金发姑娘,名字叫做费丽帕·德莫尼斯。
费丽帕的外公曾是恩里克王手下的一名极为干练的航海家,也曾担任圣港岛的总督。费丽帕同母亲伊莎贝拉靠世袭了官位的舅父付给的生活费相依为命。她们的生活虽然称不上清贫,但与真正的贵族相比,还是捉襟见肘。
哥伦布与费丽帕相爱后,便来到伊莎贝拉面前,请求她把女儿嫁给他。伊莎贝拉很看好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欣然同意。1479年的夏天,哥伦布和费丽帕举行了婚礼。
伊莎贝拉很赏识自己的女婿,知道他热衷于航海探险,于是便将家中留下来的一些海图、航海日志等一并给了哥伦布。这些资料,日后对哥伦布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婚后,哥伦布取得了葡萄牙的国籍,他终于能够和葡萄牙人到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参加航海探险了。
平时,哥伦布靠着绘制海图维生,收入虽然不错,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俭朴,因为他经常要寄钱给热那亚的家。直到他们迁居到圣港岛以后,经济情况才较为宽裕一点。
圣港岛位于大西洋上,岛上有一个专为来往于欧洲西海岸的贸易船补给食物和淡水的港口,在圣港岛生活的这段日子平静而愉快,哥伦布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哥伦布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跟自己最小的弟弟相同的名字——迭戈。
在这期间,哥伦布曾寻找过沉睡在大西洋某地的陆地迹象,类似的传说也令他激动不已。1452年,亚速尔群岛的最后一个岛屿被发现。当时人们对一个叫做勃兰丹的神秘岛屿十分着迷,葡萄牙人称有时能够远远地望见这个岛屿,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见过这个岛。
人们还在寻找一个叫做安蒂利亚的岛,传说那里住着和睦友善的葡萄牙主教。葡萄牙在恩里克的时代曾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曾有欧洲人对安蒂利亚岛进行了造访,岛上人说葡萄牙语,探险的人在岛上发现了一些用来灭火的沙土,这些沙土里会出现金光闪闪的东西。也许他们看见的是由于气候现象引起的诸如云层或大气的折射,但他们更愿意抛开科学,凭借着想象添油加醋。
不过人们对未知陆地的猜测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当时的确有一些漂浮物被带到亚速尔群岛的周围,如一些样子奇怪的种子,也许哥伦布就是凭借这些来推断在不远处还有一块未知的陆地的。
哥伦布经常从那些过往的船员口中获悉一些新消息和资料,他默默地把这些资料详尽地记载下来,一一加以研究。渐渐地,关于大西洋的另一边可能还有陆地的说法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资料搜集得越多,他的这项信念就越加坚定。他坚信只要一直往西航行,就能到达东方,由此推论,地球是圆的,应该可以确定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