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5000000001

第1章 显赫家世与童年

贵族之后

187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出生于英国南威尔士的罗摩兹郡。他的家世极为显赫,他的曾祖父是一位公爵,他的祖父是约翰·罗素勋爵,曾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伯特兰·罗素童年时居住的潘布洛克府邸就是英国女王所赠。

伯特兰的父亲安伯雷子爵,原来是英国国会的议员。伯特兰的母亲叫凯蒂·斯坦莱,她机智、庄重、有创造才能,并且精力充沛,是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这个家庭在伯特兰出生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孩子:长子弗兰克,生于1865年,他继承了罗素家的爵位;长女瑞琪,生于1868年。伯特兰·罗素是最小的男孩。

伯特兰刚出生时,他的母亲说:“这孩子很像他哥哥弗兰克,大家都说他的两只眼睛离得太远,下巴有点短。医生说他具有寻常孩子所没有的强壮肌肉。如果我喂奶稍晚一点,他就会大哭大叫……”

伯特兰的父亲安伯雷子爵主张节育,当时,整个国家的大环境是反对节育的,所以安伯雷的政治前途毁于一旦。无奈之下,他只好将全家从伦敦搬到乡下,转而致力于“宗教信仰分析”。1870年,安伯雷夫妇看中了乡下一座幽静的宅子,他们立刻买下了它。两年后,伯特兰就降生于这里。很多年后,伯特兰对他的父亲有过如下一段描述:

我父亲是个自由思想者,他曾写过一本巨著,直到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书名叫《宗教信仰的分析》。父亲拥有一间很大的图书室,里面藏有很多宗教方面的书籍。为了写这本书,他在乡间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父亲和母亲结婚初期时,每年都要到伦敦消磨好几个月……

安伯雷曾为弗兰克两兄弟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斯柏廷,是个无神论者。在欧洲的宗教环境下,指定一位无神论者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很需要勇气,也是不太常见的事。安伯雷是一位有力的自由思想家,他还曾指定两个无神论者作为孩子们的监护人,这位家庭教师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宗教教育下的牺牲品。可惜后来,安伯雷夫妇相继去世之后,弗兰克和伯特兰在法律的判决下,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宗教教育最后还是降临到了这两个孩子头上。

伯特兰出生的第三年,不幸接踵而至。先是哥哥弗兰克染上了白喉症,伯兰特和瑞琪为避免被传染,曾到祖父家住过一段时间。这年6月,瑞琪也生病了。不久后,瑞琪和母亲凯蒂相继因病去世。可怜的伯特兰小小年纪就要遭受这样惨痛的生死诀别。

一年后,也就是1876年1月,伯特兰四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安伯雷去世了。

伯特兰成了孤儿。他在婴儿时期有过一段快乐时光,只可惜那时候他还太小,不可能记得。后来伯特兰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生下来就是不快乐的!”其孤寂哀伤的心情可见一斑。

安伯雷曾为孩子们指定了两位无神论者为监护人,一位是他们的家庭教师斯柏廷,另一位就是伯特兰的教父柯登·桑德森。伯特兰的祖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他们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的孙子落在异教徒手中,他们要“拯救”这两个无辜的孩子。

在维多利亚时代,无神论思想不被见容于世,抱有这种思想的人更被认为是异教徒、大逆不道者。斯柏廷,他只是罗素家雇用的家庭教师,在那个时代,家庭教师和仆役、保姆等同被视为下人,谈不上什么社会地位。伯特兰的祖父约翰勋爵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孙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不久后,他便把两个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

童年

1876年,4岁的伯特兰与哥哥住进了他祖父母的家——潘布洛克府邸。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直到18岁进入剑桥大学为止,一共在这里住了14年。

潘布洛克府邸是一座两层楼的白色建筑,建在皇家花园矮丛林的斜坡上,地平线那端是温莎古堡,南面是泰晤士河河谷。多年前,女王将这栋宅子送给了约翰勋爵。潘布洛克府邸附近还有一片土地。春天,斜坡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野花,树林里有很多橡树、栗树,许多在别处不常见的鸟在这里也能看到,自然景色十分优美。可惜,约翰勋爵夫妇年事已高,家中又人手不足,这片美丽的土地后来也就无人整理,任其荒芜了。

约翰爵士这时候已83岁高龄,他经常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在花园里闲逛。一切家务都由一位独身未嫁的姑妈艾嘉莎主持。

艾嘉莎姑妈是潘布洛克府邸中年纪最轻的一个长辈,比伯特兰大19岁,她曾跟一位牧师定过婚,后来对方受不了她那些疯狂的谬见,解除了婚约,之后,她便终身未嫁。伯特兰对她的印象是:平时总是披着一条白色围巾,为了节省燃煤,总是穿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她喜欢主观且极端地品评别人,总是认为那些人不是好到极点,就是坏到极点,其实这不过是她自己的想象。

伯特兰刚到潘布洛克府邸时,艾嘉莎姑妈很热心地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教育他,可惜好像都没有成功,这使她很气馁。伯特兰六七岁时,她曾教他英国立宪史,这倒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在伯特兰保存的一本小册子里,曾记录了当时艾嘉莎姑妈口述的一些知识。

另外对伯特兰有着比较深远影响的是他的祖母。在他不满7岁时,他的祖父约翰勋爵就去世了,比祖父小23岁的祖母约翰·罗素夫人成了伯特兰幼年时代最重要的人。她是苏格兰长老会的教友,外表非常严肃而富有清教徒气息,对孩子们的道德要求非常严格。她精通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也熟知莎士比亚、弥尔顿等英国的著名诗人,她还懂得许多天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约翰·罗素夫人比她丈夫激进,主张宗教自由主义,她曾因支持爱尔兰地方自治法案、反对英国帝国主义战争,而使保守派大为震惊。这件事让幼小的伯特兰有了这样的观念:为了更多人的福祉,有时候反抗是合理的。

祖母的宗教教育使得伯特兰和弗兰克也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日渐印上了祖母的模式。例如,摒弃舒适和享受、清晨洗冷水浴、以传统的苏格兰粥当早餐、准时练习钢琴、举行家庭祷告等。这种严格得像是军事管理的生活方式在当代人看来有些难以接受,但在19世纪的英国,凡是上层社会的家庭,都以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为共同的标准。

伯特兰和哥哥弗兰克就在这种融合着清教徒主义和进步的自由主义,融合着骨肉亲情和严格生活规律的环境中被教养长大。伯特兰后来回忆说:“我就像其他接受传统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也养成了一种习惯——不时省察自己的罪恶和愚行。”

伯特兰大部分的童年岁月都是独自在花园里消磨。哥哥弗兰克比他大七岁,除了假日以外都待在学校里,所以伯特兰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同龄玩伴。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伯特兰养成了沉默寡言而略带羞怯的性格,再加上祖父家这种基于贵族传统的训练,使得他认为不应该随便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久而久之,他变得冷淡、对人疏离,不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后来,祖母想尽办法为他找了一个同龄的玩伴,他们一起玩耍、滑冰、找鸟巢。孤独而害羞的伯特兰终于有了一个正常男孩应该拥有的童年。

在潘布洛克府邸居住的头几年,伯特兰和佣仆们接触的机会比和亲属们接触的机会还要多。祖父家有一位女管家叫柯克思太太,她为人正直、严肃,精力充沛,忠心耿耿,另有一位男管家叫麦卡彬,非常风趣,他经常把伯特兰抱在膝上,给他讲一些外面发生的事。府邸里还有一位女厨师,是法国人,大家都很怕她,顽皮的伯特兰经常到厨房里愉吃的,一旦被她发现,她就会拿着餐刀拼命追赶,但伯特兰总能顺利地逃脱,气得她大声喊叫。园丁叫麦克洛比,在潘布洛克府邸待的时间不长,所以伯特兰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门房是辛克顿夫妇,他们经常私下里给伯特兰一些烘苹果和啤酒,这两样东西在这个家庭是绝对禁止的,因此伯特兰格外喜欢他们。

伯特兰初到潘布洛克府邸时,他的保姆是位德国姑娘,叫海西尔,她不久就离开了潘布洛克府邸。接替她的是维娜,也是德国人。她第一次给伯特兰洗澡时,他非常不配合,维娜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叫别人来帮忙。不过这之后,小罗素很快就喜欢上维娜了。她不仅是伯特兰的保姆,也会教他一些简单的德文和数学。

伯特兰在潘布洛克府邸的饮食受到各种限制,比如前面说的烘苹果和啤酒就是被禁止的两种食物。那些限制比当代人为了健康而采取的限制措施还要严厉。有位住在附近的夫人,她很喜欢伯特兰,经常给他大盒的巧克力,但他只能在星期天吃一颗。伯特兰很喜欢把面包弄碎放到肉汁里,但他只能私下里这样做,在餐厅里若被祖母看见是会挨骂的。通常在晚餐前,伯特兰都要先睡一觉,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真的困倦,他是想错过在餐厅吃晚饭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自己在卧室里吃晚饭了。

伯特兰6岁时,祖父带他到布里斯托尔旅游,他们乘火车走了很长一段路,伯特兰认为已经走得很远了,于是脱口问道:“现在我们到哪个国家了?”车上的人善意地笑起来,祖父慈祥地告诉他:“没有过海是出不了英格兰的。”

在布里斯托尔,祖父带他拜访了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犹太老人,这是伯特兰在《圣经》以外的地方首次感觉到犹太人的存在。

伯特兰满5岁时被送进了幼儿园,他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半。教他的女老师受过正式的德国教育训练,他所接受的教育在当时算是最新式的了。

伯特兰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也乐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认识事物。对于大人们告诉他的事,他总是会心存怀疑。曾经有人告诉他说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伯特兰不相信。他自己偷偷在花园里挖洞,想看看能不能通到地球的另一面。

兴趣多样的孩子

实际上,伯特兰的童年时期还是相当幸福的。他后来回忆自己童年时的心理变化,发现自己在现代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隐伏期”时,确实有极为明显的改变。例如,喜欢说俚语、佯装冷漠等。因为家里严格的教育形式,总是对他的行为进行限制,他养成了隐瞒的习惯,直到21岁时这种习惯也没有发生改变。长大后他依然认为凡事都应该保守秘密不让别人知道,只要有人进入他的房间,他就会把自己正在读的书本藏起来。

童年生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伯特兰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在他后来关于宗教、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中,有一部分表达了他对清教徒教育方式的不满。

进入青少年时代的伯特兰,在知识的学习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1883年,伯特兰11岁,他的哥哥弗兰克开始教他数学。伯特兰很聪明,学得很快,弗兰克在日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这天下午我第一次教他几何学,他学习很用心,进步很快,我们几乎学完了定义的一半。

伯特兰学习数学在概念方面没什么困难,问题在于那些“公理”。伯特兰刚开始学几何时,就发现这些“公理”都是无法证明的。弗兰克说公理就是真理,不需要任何证明。这使得颇具怀疑精神的伯特兰感到有些困惑。弗兰克断然地说:“如果你不接受这些公理,你就无法继续学下去。”

伯特兰只好暂时屈服,不过,他对数学基础正确性的怀疑始终贯穿他的一生,直到他完成自己的数学著作——《数学原理》为止。

伯特兰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他说:“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数学本身的确定性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发现自己有某种才能时,感到十分愉悦。更为重要的是,我相信数学定理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技巧。我不是一个唯物论者,因为我觉得唯物论把人的智力想得过于简单了。我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他的观点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伯特兰还对文学很感兴趣。他广泛地阅读诗歌,到十六七岁时,已经将弥尔顿的诗都读完了,此外还有拜伦、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伯特兰一直比较喜欢的诗人是雪莱。

除了读诗之外,伯特兰还对宗教、哲学很感兴趣。祖父母都是教徒,所以伯特兰每个星期都要去教堂做礼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15岁。在这期间,伯特兰开始对那些为配合基督教信仰而规定的所谓合理规矩,做过系统的研究。

伯特兰的阅读范围日益广泛,他后来还曾自修意大利文,以便阅读但丁的作品。他还读过康德的著作,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大兴趣。他还涉猎了很多政治学作品和神学方面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等文学作品,他也读了不少。

1883年,伯特兰的一位叔叔在伦敦西面的山区买了一栋房子,那里一直是著名的休假胜地。伯特兰几乎每年都要到叔叔家住三个月。在这里,伯特兰结识了当时杰出的科学家丁德尔。伯特兰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他早年有过想当物理学家的志向,应该就是受了丁德尔的影响。虽然后来伯特兰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物理学家,不过,他的哲学研究中还是多多少少能看到丁德尔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子。

同类推荐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名将名师

    名将名师

    本书以鲜为人知的丰富史料,再现了20世纪中叶一批老干部、老教师(“两老”)跟随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奋斗、激情、成功、坎坷的一生。作者以真诚细腻和满怀激情的笔触描写出了张述祖、刘恩兰、徐立行、卢庆骏、马明德、唐铎、任新民、谢有法、杨仲枢、李懋之、唐凯、曹鹤荪等33位哈军工先贤的人生历程,凸显了这些名将名师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高扬了以陈赓大将为校魂的哈军工精神,道出了哈军工创业与发展的峥嵘岁月和饱受挫折后浴火重生的历史命运。《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中国百年大历史。
热门推荐
  • 丞相下下签:穿越夫人要休夫

    丞相下下签:穿越夫人要休夫

    为寻找妹妹,她穿越三国,本该穿越的时间是三国鼎立,她却早了整整四十年!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没有驻守江东的孙权,更没有仁义为怀的刘备。一切的一切,都还只是年少时。那个策马扬鞭,遛狗逗鹰的少年郎曹孟德,那个儒雅翩翩四世三公的袁绍。一切繁华背后,她却知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乱世即将拉开序幕。一次次言笑晏晏,一次次纵酒狂歌,那一颗不属于建安元年的心,又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挽回悲剧的重演。(新书《君王下下签》是此书续集~讲述曹操和不念女儿的爱恨情仇哦~)
  • 撕谎晓爱

    撕谎晓爱

    一个人七年的默默付出是否抵不过一张皮相,一见钟情的冲动是否胜过两个灵魂的交流?爱情,究竟是一种简单吸引的感觉,还是在岁月浸润下慢慢衍生的感情?披着另一人名义的爱情是否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亦或是,终是绿叶,公主现身终究夺去王子的目光,转身成全?意想不到的婚礼背后,生活才真正展开?究竟是谁给了谁谎言?善意的谎言背后是否就不会带给彼此伤害? 一本日记里,记录的究竟是可怕的报复计划,还是一段在心海里沉浮才逐渐明白的爱? 一段归途的开始,是带我们揭开心中的心结,还是更深的伤害和失望?亲情究竟该如何诠释? 如无意外,每日一更。
  • 妾为后

    妾为后

    吴笑烟并不美,于女子来讲她太过高大,皮肤又太黑,比男人力大,比男人吃得都要多。她年纪渐长,只想嫁个平凡人,普普通通的过一辈子,可是这个她养大的小狼崽子……真是个小狼崽子!!
  • 万里星辰皆是你

    万里星辰皆是你

    (新书:酸酸的纪少也想要甜甜的恋爱已发布)前世早已注定的情缘,逃不掉,放不开。A市的人都知道:A市帝少陆临手段残暴,狠起来六亲不认,对女人提不起兴趣,傲娇高冷。遇见女主之后,他过关斩将扑美人,实力宠妻打白莲。某记者A:陆总,听说陆太太昨夜翻墙逃跑了?陆总:逃?不存在的,我和她一起的。某记者B:陆总,听您的姐姐爆料说,昨夜,您睡的书房,请问是您和太太之间出现了问题吗?陆总:我太太和我一起睡的书房,体验一下不行?……本文十分宠,宠死人不偿命。
  • 绝地成神

    绝地成神

    脚踏世间之巅,手持赤炎之剑。屠尽天下魔,诛遍挡我佛;傲气凌云志,灭尽天下敌。一念至此,百念为此!血天大陆,一个万物存活的世界,在这里,凌飞又有何奇遇呢?
  • 跨越纬度的爱恋

    跨越纬度的爱恋

    我愿赌上我的一切来挽回你,只愿看到你那最初无暇的笑脸。我不会再次重蹈覆辙,我会拼尽所有让你拥有全部。原谅我,小奏,如果是你的话,如果可以拯救你的话,我就算与这世界为敌又有何妨?
  • 都市之神道至尊

    都市之神道至尊

    “天道,成真神要无欲无求?失去感情?不能锦衣玉食,怀抱美人?”“那这真神…我不做了!”重生一世,只有一愿。立神国,夺天道,创立由我意志主宰的天道地府轮回!凡人躬身,鬼神朝拜,神国宫殿亿万,美味佳肴满桌,美酒佳人卧怀。神道无敌,我为至尊!
  • 嗨,豆芽小姐

    嗨,豆芽小姐

    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有谎言,有欺骗,有肮脏,有污秽,当然,也有美好,有感动。这个偌大的社会,就像一个巨型的染缸,你是否能在这染缸里保持本色,不忘当初?这是窦芽小姐和她朋友们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活着,本来就是一件艰辛而幸福的事情,无论你遭遇多大的苦难,请你相信,只要你还有一颗跳动着的心脏,一切就都有希望。愿我们都能洗尽铅华呈素姿,做回最单纯的自己。
  • 私窥江湖

    私窥江湖

    江湖文化在中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身在江湖”,必须遵循一些江湖规矩,却又普遍将江湖想象为一种遥远的武侠社会,对它的神秘和快意恩仇欣羡不已。本书作者认为江湖是一个游离于皇权统治的主流社会之外的体系,有自己的江湖规矩、江湖习气和江湖仁义。它隐身在传统社会的灰暗角落,依靠自己固有的逻辑,潜行在黑白之间,影响着主流社会的走向。
  • 重生之弓欲破天

    重生之弓欲破天

    遗失在岁月长河中的破旧断刀,为何改变历史,被陈悟得到?孙悟空,老子,地葬王等数十位大能为何在仙湖边哭泣?落寞的古法与今世法谁强谁弱?下斗挖出大秘密,让陈悟心神不宁。我们是强盗?不!我们是仙道安保团!每月交安保费一万枚灵石,可保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