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家族
人类飞行的千年梦想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末发生了大碰撞。莱特兄弟就是为数不多的直接感受者。
莱特兄弟的祖父托马斯·莱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于1811年搬到美国俄亥俄州代顿附近。他在那里邂逅了代顿市开拓者的后裔卡特琳娜·里德,不久之后与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828年11月17日,莱特兄弟的父亲米尔顿·莱特出生在印第安纳州拉什县的一幢小木屋里。
莱特兄弟的祖父托马斯·莱特一生从事于种植业,他对基督教的虔诚近乎疯狂。米尔顿受其父亲影响,在18岁那年参加了基督教联合兄弟派教会,后来他就读于神学院决心献身于基督教事业。
米尔顿在读大学三年级时结识了一年级的苏珊·凯塞琳,并在以后向她求婚。1859年11月24日,米尔顿·莱特与苏珊·凯塞琳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米尔顿·莱特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经常在附近巡回传教,深受人们的敬爱。凯塞琳精明能干,村人们都称道她的贤慧。
莱特家的第一个孩子路易是1861年3月在费尔芒特附近的一个农场里出生的,而第二个孩子洛林于一年半后出生于费耶特县的祖父家里。没过多久,莱特兄弟的祖父就病逝了。
1867年,米尔顿在印第安纳州纽卡斯尔市东边5公里的地方即米尔维尔村附近买下了一个小农场。威尔伯·莱特是他们的第三个男孩,就出生在那个小农场里。那天是4月16日,因为米尔顿钦慕一位叫威尔伯·菲斯克的牧师,于是他给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取名叫威尔伯·莱特。这一年,米尔顿成了印第安纳州哈茨维尔教堂的牧师,同时还在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学院任教。1869年,他成了联合兄弟派教会的周报《宗教望远镜》的主编。在搬到俄亥俄州代顿市一年多后,他们在霍索恩街买下了一所尚未竣工的房屋,这里距离主要商业区大约有1.6公里远。
1871年8月19日,奥维尔·莱特出生了,他的名字也受到了父亲米尔顿信仰的影响,来源于一个叫奥维尔·杜威的牧师。在这之后的第三年,他的妹妹卡那琳娜·莱特也出生了。
兄弟的童年
莱特兄弟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他们对机械有着特殊的喜好,时常拆拆弄弄一些“破铜烂铁”。莱特兄弟尤其对一些旧时钟、磅秤等最感兴趣。
威尔伯比奥维尔年长4岁,他和奥维尔都有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好友。在家里,奥维尔通常很听哥哥威尔伯的话。威尔伯常将街道上的破铜烂铁搬回家“研究”,奥维尔则跑前跑后,帮哥哥将这些“宝贝”搬回家里后院的小仓库。
有一天,母亲洗完衣服回来,一进门就皱起眉头,因为她看见满屋子散落着弯曲的铁钉、断了的发条、生锈的刀片以及一段段的铁丝,使人无从下脚。
就在这时候,老大路易和老二洛林放学回家了。
“妈,我们回来了。”
“妈妈,爸爸有信来了。”
“好。拿来给我看看。”母亲看完信,兴奋地说:“你们的爸爸快回来了,预计后天就能到家。”
两个儿子喜鹊般欢跳着叫道:“不知道爸爸会带什么礼物回来?”母亲凯塞琳随即阻止孩子的叫嚷,小声地对他们说:“别把卡特琳娜吵醒了,你们快去把威尔伯和奥维尔找回来,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过了好一会,两人陆续回家,告诉母亲,无法找到弟弟。
“这俩孩子跑哪儿去了呢?可真是怪了!嗯,我想,一定是在后面的小仓库里……”凯塞琳推测着自言自语道。她随即推开厨房的门,走到后院去,路易和洛林紧跟在后面。
走到小仓库门口,母亲把手指竖在嘴唇上,示意他们安静,然后轻轻地去叩门。“谁?”里面传来威尔伯的声音,他们果然在里面。“是爸爸!”母亲故意压低嗓子,学着他们父亲米尔顿的讲话。“哇!爸爸回来了!”威尔伯和奥维尔同时兴奋地冲了出来。
“爸爸呢?”奥维尔拉着妈妈的裙子摆了摆,仰起脸,瞪着天真的大眼睛,撒娇似地问妈妈。
母亲仍然模仿米尔顿的声音说:“你们两个赶快去把屋子收拾干净。”孩子们见状,都大笑起来。
“威尔伯,我知道那一地的东西全是你的,以后再这样,我就把它全丢到垃圾桶去。你知道,爸爸后天就要回来了,要赶快把家里收拾干净,免得让他生气。”
威尔伯立刻表示歉意说:“好,我马上就去,那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呀。”
“我也来帮忙。”奥维尔跟着说。
威尔伯和奥维尔兄弟俩都喜欢机械,是得自祖父的遗传。当年托马斯·莱特制造的载货车,既坚固又耐用,人人都称赞不已。
这两个小家伙从小就喜欢拆装一些旧的时钟、磅秤等,他们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母亲凯塞琳当然了解这些,虽然口头上警告说,要把那些破铜烂铁扔到垃圾桶去,事实上,她不会这么做的。
米尔顿·莱特身为牧师,要在附近的村落巡回传教。因此他经常出门在外工作,数周才能回家小住一次。每次回家,他都给孩子们带回礼物,并给孩子讲外面的世界及各地的风土人情,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难怪孩子们老盼望爸爸回家。
此时的奥维尔已经五岁了,在离家很近的幼儿园就读。在母亲面前,奥维尔每天早饭后都很快地收拾好装束,乖乖地与妈妈告别去上学。到放学时间,他也会按时回家。当妈妈问到他学习怎么样时,他总是说一切都很好,可从来没有说过具体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时间久了,凯塞琳越来越感到事情不是她看到的那样。
一天,母亲凯塞琳来到幼儿园,向老师了解奥维尔的表现。可老师却说自从他来过几次以后,就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她还以为是奥维尔的母亲决定把他留在家里的呢。
理性的凯塞琳并没有马上责问儿子,而是私下里细心地观察了他两天。尾随他的行踪,她发现小儿子并没有上幼儿园,而是到离他们家不远的霍索恩街的一所房子里,去找他的小伙伴埃德温·亨利·辛斯玩耍。他们玩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富于“建设性的”,他们摆弄的最多的是辛斯母亲的一台老式的缝纫机。
“米尔顿这次回家,得好好跟他好好商量一下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了。5岁的孩子不愿上学,总摆弄机械可不行。”母亲望着正在奔跑着去收拾战场的两个儿子的背影,暗暗思忖着。
7月4号到了,这是美国的建国纪念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着国旗,到处洋溢着一片欢愉气氛。一大清早,老大路易拿了根长长的竹竿,把星条旗挑在顶端,牢牢地插在大门口。因为米尔顿今天要回来,凯塞琳正在忙着张罗,奥维尔则跟在母亲的身边转来转去。
“奥维尔!威尔伯呢?叫他去给我买点糖回来。”母亲吩咐奥维尔说。“我看他很早就出门了,不知道是到什么地方去,他没有跟我说。”奥维尔据实回答。“噢!好吧,那么,你去帮我买点糖回来。”奥维尔接过了钱,转身夺门而去。
在路上,他遇到了邻家的爱德。
“嗨!奥维尔,你上哪儿去?”爱德问他。
“妈妈叫我去买糖,因为爸爸就快回来了。你呢?你到哪儿去?”
“听说卡莫基叔叔家有一个很有趣的机器,我急着想去看一看。”
“好哇,我也要去。”奥维尔听说有趣的机器,立刻想跟着去看个究竟,这时,他早把买糖的事丢在了一边。
卡莫基先生专门替人修理各种机械,店里经常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威尔伯和奥维尔就常常往那去,这是弟兄俩最向往的地方。
卡莫基先生为人和蔼,对待这两位爱好机械的小兄弟,尤其亲切,常常不厌其烦地讲解给他们听,他们也对卡莫基分外亲密。
当爱德和奥维尔走进店门,喊了一声“卡莫基叔叔”后,随即往堆满机械的屋子里跑。卡莫基微笑着说:“你们自己去看吧,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当心不要把衣服弄脏了,免得回去挨骂。”
“好的。卡莫基叔叔,您忙您的吧,我们自己去看。”就这样,两个孩子流连忘返的东看看、西摸摸,转眼就近中午了。
凯塞琳正在担心着奥维尔,大门推开,丈夫回来了。凯塞琳用围裙擦干双手,接过丈夫的皮包,这时候,路易和洛林奔出房门来欢迎父亲。
“威尔伯和奥维尔呢?”父亲环顾一下四周,讶异地问道。
“别提了!威尔伯一大早就出门,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奥维尔嘛,我叫他去买糖,竟一去不回。我正担心着呢。”凯塞琳向丈夫诉说着,她又担心丈夫会责怪她没把孩子管教好。
不料,丈夫却笑着安慰她说:
“今天是国庆节,场面很热闹,孩子们贪玩,又碰上这样的大节日,倒也怪不得他们,别担心,他们都已经这么大了,不会有什么事的。”
就在这时候,威尔伯和奥维尔相继回来了。
“你们到哪儿去了?怎么到这个时候才回来?”父亲在盘问他们,但是语气充满了慈爱和关切。威尔伯首先坦白承认说:“安娜婶婶家有一架缝纫机听说出了故障,踩起来老是嘎嘎作响,我答应去看看能不能修理,刚好今天放假,我就去了。”
“修好了没有?”父亲很感兴趣地问。
“我看了老半天,没发现有什么大毛病,只是有些地方似乎生了锈,于是我就在生锈的地方涂上了一点油,这么一来,就再没有那种讨厌的声音了。”威尔伯回答说。
“嗯!原因就在此,你把它的毛病找出来了。”父亲嘉许地点头,随即转身问奥维尔说:“你呢?”
“妈妈叫我去买塘,一出大门就碰到爱德,他说卡莫基叔叔家有很多有趣的机器,约我一同去看,我们到了卡莫基叔叔家,看到了不少新奇的机器,卡莫基叔叔正在忙着修理,我们就在一旁看着,一晃就快中午了,赶快买了糖奔回家,没到到爸爸已经先回来了,真是对不起!”奥维尔羞愧地回答。
“你竟然对机器也有这么大的兴趣!”父亲的语气里,同样带有嘉许的成分。不过,他随即教导他们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有个交代,比如说,威尔伯去替安娜婶婶修理缝纫机,事先应该跟母亲说一声;奥维尔想去看机器,应先把糖买回来,然后告诉母亲准备要做什么事。这样,做父母的才不会为你们担心,今后必须注意这一点,懂了吗?”
听了这一番慈祥的开导,小兄弟俩连连点头应允。看到父亲并没责备他们,这时,年幼的奥维尔撒着娇扑到父亲怀里。父亲一把将他高高举起,小儿子顺手摸着父亲下巴上的胡茬,咯咯地笑了。
“宝贝儿子呀,你已经5岁了,不上幼儿园行吗?”父亲将儿子放下,用手指刮着他的小鼻子亲切地问。
奥维尔瞪圆了小眼睛,望望爸爸,又望望妈妈,脸羞红了,小手不断摸着爸爸胸前的铜纽扣,忽然伏到爸爸的肩膀上,在他的耳边悄声说:“爸爸,我讨厌幼儿园,我觉得每天与辛斯上卡莫基叔叔家看机器比上幼儿园有趣得多。这件事我没有事先征得妈妈的同意。我错了。”
爸爸轻轻地抚摸着奥维尔的头发,又看了看在一旁微笑着的凯塞琳,意味深长地说:“爸爸妈妈希望你们长大能成为有作为的人。既然你们从小就像外祖父那样对机械感兴趣,我并不反对,不过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向妈妈说清楚。只要有道理,大人都不会反对。希望你们今后注意这一点。”
之后的午餐桌上,洋溢着一片欢愉气氛。
精巧的手艺
秋风送爽,对奥维尔来说,他即将面临最快乐的日子,因为八月十九日是他的生日,而且又是收获的季节,有各种各样的瓜果,可以饱餐一番。
有一天下午,威尔伯和奥维尔相携走向一个小山丘。那个山丘并不很高,就在他们经常放风筝的不远处,有一片丛林,这时候,有的树叶逐渐转红,色彩斑斓,景色极美。
丛林里到处是野果和松鼠,树林里有很多羽毛鲜艳的鸟类,但地上深厚的落叶堆里,也经常藏有毒蛇和昆虫。威尔伯和奥维尔不敢深入到丛林里面去,多半在外围捡拾一些掉落的胡桃,或是摘一些可以吃的其他野果。
他们把捡来的胡桃和野果包了起来,带回家去,然后分别排列起来。脑筋灵活的奥维尔问威尔伯:“哥哥,我们能不能将这些硬壳的果实做成有趣的玩具?”威尔伯经他这么一提,沉吟了半晌,突然转身往仓库奔去,又一面回头对弟弟说:“你等着,我去拿工具。”
不一会,威尔伯手里提着他的小小工具箱,看起来全是一些废铜烂铁,可是,他却把它当作宝贝似的。
“奥维尔!你看,我用一根铁钉钉在上面,不就成了一个陀螺了吗?”威尔伯边说边拿起一个橡实,比划给奥维尔看。奥维尔钦佩地看着哥哥在操作。陀螺很快就做好了。威尔伯交给奥维尔说:“你试试看。”
奥维尔兴奋地接过这个自制的新鲜玩具,手指捏住钉子,用力旋转后往地下一放,只见它转了几圈就倒了下来。再试几遍,仍然如此。
站在一旁的威尔伯若有所悟地说:“我知道了,陀螺的上部都是平的,我应该把它削平才对。”
随即他又选取了一个较大、形状较好的橡实,先用小刀将上端削平,然后再钉上钉子,改良后的陀螺完成了,他又交到奥维尔手上,让他去试转。
这下子,果然转得又快又稳,兄弟俩高兴得拍手大叫,引来路易和洛林好奇地前来看个究竟。他们也不由地赞赏了一番。
反正橡实已经捡来了一大堆,而旧铁钉又不用花钱买,于是他俩一口气做了很多陀螺,分送给邻居的小朋友们,爱德是荣获这项礼物的第一人。
在冬季来临前,他们又制作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向的雪橇,在雪地上能够随着自己的意愿滑行。
先是由威尔伯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然后到卡莫基叔叔那里去讨来了一些废料。小兄弟俩就不声不响地在仓库里制作起来,其间曾经有过几次的修改,终于在冬季来临前完成了。
这一项革命性的创举,轰动了附近的村落,人人都对莱特家这对小兄弟投以羡慕的眼光,邻居们都知道威尔伯心思巧妙,手艺不凡,最喜欢创作发明;奥维尔年纪虽小,却很聪颖敏捷,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东西。最可贵的是,莱特兄弟间一直相亲相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彼此帮忙,合作无间,从不会发生争吵。
邻居们常常在凯塞琳面前夸奖这两个孩子,这使得做母亲的觉得很光彩。
有一天晚上,客厅里的壁炉中,燃烧着熊熊烈火,壁炉旁堆满了薪柴,这都是路易和洛林劈好,而由威尔伯和奥维尔两人搬进来的。
米尔顿·莱特坐在炉边看书取暖,凯塞琳坐在一旁补衣服。突然,她停下手中的针线,把邻居们夸赞孩子的话告诉了丈夫。米尔顿合上书本,微笑着说:“这两个孩子都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最难得的是,他们俩在一起时,始终合作无间,因此才能制作出那些精巧的东西。我看,他们的兴趣,多半是来自祖父的遗传。”
他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说下去:“自从英国发明了蒸汽机及纺织机后,美国也受到了影响。70年前,富尔敦发明了汽船,从此不必靠风力也能航行了,没过多久,英国的史蒂芬孙又发明了火车。看样子,机器在未来的人类生活上,必然会占一重要的位置,这两个孩子对机械有如此浓重的兴趣,说不定会发明出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机器。”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这两个小家伙一有空闲,就躲在仓库里东搞西搞,不知道能不能搞出点什么名堂出来。”凯塞琳满心喜悦地附和着。
“我们应该由着他们的兴趣去发展,不要限制他们太多。不管有没有什么成就,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害处。”
凯塞琳突然掉转话头,向丈夫央求着说:
“我想起了一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
“什么事?”米尔顿一脸期待的神情。
“你的木工工具,能不能让这两个孩子用?”
“哦,你是说那些斧、锤之类的工具?……”
米尔顿平时也喜欢自己动手做些简单的木制家具,他对这套东西也当做宝贝似的,一直保管得很好,不肯让人轻易去动它。
凯塞琳看到丈夫犹豫不决的神色,于是进一步地为孩子请命,他说:
“威尔伯已经十岁,奥维尔也快六岁了,只要好好地教他们,我想他们一定会正确使用的。有时候,我看他们因为工具不齐全而愁眉苦脸的样子,实在可怜,你就答应了吧!”
“好吧!就依你的意思。”
改装运货车
冬雪渐融,气温仍然很低,过往行人缩着脖子在寒风中,踩着泥泞的路面,一高一低地,显得行色匆匆。
有两个小身影走在满是泥泞积水的街道上。较大的一个先开口说:“不管怎么样,今天一定要把卡莫基叔叔的那辆破手推车买过来。”
“那辆破车放在卡莫基叔叔的店门口已经好久了,我想,他会很便宜的卖给我们的。”较小的附和着说。
由于父亲答应把木工工具箱让他们使用,他们就一心想做出一件成品来。卡莫基先生店门口的哪辆破旧手推车,已经被他俩看中,而且注意了很久,今天下定决心要来向卡莫基叔叔交涉,希望弄到手,因此他们冒着寒风,踩着泥泞的道路,满怀希望地前来试探。
他俩走进店门,亲亲热热地喊了声:“卡莫基叔叔,您早。”然后,四只眼睛在打量着卡莫基叔叔的神色,心中暗忖着,只要卡莫基叔叔的心情好,那么,成交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否则的话,就改天再来。
卡莫基先生看到这对小兄弟一大早冒着寒风到他店里来,猜想又是来看他修机器的,他面带微笑摸着孩子的头,和蔼且亲切地说:“这么冷的天,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看机器了?”
“不是来看机器,叔叔!今天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威尔伯鼓足了勇气,做了开场白,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有什么事,尽管说好了,孩子!别怕,告诉我什么事?”
卡莫基叔叔慈爱、关切的语气感动了两个孩子。天真的奥维尔脱口而出:“叔叔,您门口的那辆车子……”说完,他伸了一下舌头,又不敢再说下去。“那车子怎么了?快说啊!”卡莫基先生是位急性子,他急于想知道下文。”这时候,威尔伯已经调整好情绪,他不慌不忙地以央求的语气说:“叔叔,您放在门口的那辆车子,能不能卖给我们?”
“可以,可以,反正已经坏了。”
“我们想把它修好来用。”奥维尔补上这么一句。
“哦?是谁帮你们修理?”
“我们两个自己动手。”
卡莫基叔叔一脸的惊讶,随即笑呵呵地说:“听说你们的祖父,就是一位制造运货车的高手。没想到你们小小的年纪,竟也有这样的想法!前次我看到你们制作的雪橇,可以任意转换方向,真是灵巧方便极了,起先我还不相信是你们两个小兄弟做的呢!你们的手艺确实不错,很多成人都还赶不上你们呢!”他停了一下,接着又说:“好吧!你们现在就把它推回去吧!”
“叔叔,您要卖多少钱?目前我们身上只有几块钱,先付给您,以后等我们把车子修好,帮人家运货,赚了钱再来还清可以吗?”
慈祥的卡莫基叔叔一听这话,仰起头来哈哈大笑说:“好孩子,做叔叔的能拿破车子来骗你们的钱吗?何况我常常受你们父亲的照顾,真是感激不尽。我决定把它送给你们,快把它推回去吧!”
“叔叔,那不行,白拿人家的东西,回家是会挨骂的。”威尔伯坚持不肯,接着他说,“要不然,让我们帮您做点事,算作补偿。”
卡莫基看这两个孩子这么可爱,心里着实高兴,他频频点头嘉许,并笑着说:“这倒是个好主意,等你们把车修好,天气也暖和一点,你们就利用星期六的下午或是星期天,到镇上去替我收集一些人家不要的坏机器,我可以把那些损坏的缝纫机、磅秤之类的机器修好,然后便宜一点卖到乡下去,乡下人一定很欢迎的。”
“好的,叔叔,就这么说定了。”
两兄弟兴高采烈地把那辆破车推回家去了。
莱特家的后院里传来铁锤敲打的声音,两兄弟先把那辆旧车子的轮子卸下,然后将锯好的木板钉成一个没有盖的大箱子,加上一个坚固的把手,最后把车轮装在大箱子的两侧。就这样,一辆坚固、实用的运货车完成了。
“无论多么笨重的东西都可以载运,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它帮妈妈做很多事了。”奥维尔看着自己动手制作的成品,无限欣喜地赞叹说。
“当然!镇上恐怕找不出比它更好的运货车了。”威尔伯自豪地说。他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件杰作。连父亲米尔顿见了都赞叹不已,母亲更是如此。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兄弟四人推着这部“杰作”到他们曾经放风筝的草原上去“试车”。大哥让两位小工程师坐在车上,他和洛林拖着它转了好几圈。坐在车上的两兄弟,假想自己是往西部开发的篷车队英雄,踌躇满志,得意非凡。
寒冬逐渐消逝,春天的气息悄悄来临,大地披上了一层新绿,微风拂来,已不再是冰冷刺骨了,到处是虫鸣鸟叫,令人心旷神怡。
在一个晴朗的星期早晨,威尔伯和奥维尔推着他们的“杰作”走在镇上的大街上,一边吆喝着:
“收破铜烂铁了。”
“损坏的或是不要的旧机器请丢出来。”
人们好奇地开门张望,有的马上转身回去,把家里丢弃不用的破损机器放到他们的车上,心里还感激这两个孩子为他们搬走废物。
不到半天,已经装了满满的一车,车身虽然坚固,但装载的由于是金属制品,累得两兄弟满身大汗。当他们抵达卡莫基叔叔店门口时,已经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了。
卡莫基看到两个孩子吃力地推着车子回来,立刻迎了上去,一边嘀咕着:“以后可别一次载那么多,你们小小年纪,怎么推得动这么重的车子?”接着像是发现什么新事物似的,“啊!真了不起!这辆车子被你们改装得这么坚固,真是想不到!快,先到后面去洗洗脸,把手也洗干净……”
卡莫基叔叔一则高兴他们运来这么多的旧机器,同时又怜惜这两个不怕吃苦的孩子,所以话没说完就去张罗吃的东西,他知道这两个孩子一定饿坏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又填饱了肚子,两兄弟已恢复了体力,他们帮着卡莫基叔叔把车上的旧机械往店里搬。
等全部搬完后,卡莫基叔叔又再走出店门,站在车旁仔仔细细地上下左右打量着。
“嗯,做得确实很好,要不是我亲眼所见,还真不相信是你们两个孩子做出来的呢!我现在替你们在车轴上加点油。这样走起来会更灵活、更轻便。”
“谢谢您!叔叔。”
“叔叔,我们回去了。下次再来帮您运货,再见。”
望着两兄弟远去的背影,卡莫基先生颇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