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5700000077

第77章 高兴的抢着吃剩菜

翌日,直到日上三竿时,张璟才醒来。

昨日皇帝婚礼上,他酒意昏昏沉沉的,最后再也经不住那些前赴后继敬酒官员的车轮战,早早告辞而去。

睡了一夜,张璟这才觉得好多了。

朝廷赐的两个婢女,一个叫“月儿”,另一个叫“云儿”,都是很通俗的名字,也不知道当初给这些人起名的官员有没有长点儿心。

让月儿伺候洗漱,云儿去安排饭食,张璟便悠哉悠哉的起床。

刚吃了饭食,便听到仆人二宝跑了过来,说到宫里来人了,他哥哥大宝正陪着那公公赶来。

“问了是哪位公公吗?”张璟一边问着,一边又连忙接过云儿递来的锦帕擦了擦嘴,顺便招呼云儿把饭食撤了,桌子整理收拾下,接待宫里来的贵人。

“没来得及问,我和我哥听到对方报了身份,就让我哥去拖着那公公,我自己赶快跑来报信了。”

“怎么不问明白呢?”

“老爷,咱们府里一共就四个下人,云儿、月儿刚才伺候您,为了提前给您报信,我哪有那时间去问啊?”二宝苦着脸道,显然等问明白身份再提前赶来报信,有些为难他了。

“哦!对!差点忘了这一茬,实在是昨天酒喝多了,喝得糊涂了。走,和我一起去迎那公公。”张璟拍了拍脑门,恍然大悟道。

心里面,他也知道,等帝后大婚这阵风头一过,他也得出去买点私仆了,实在是身为国舅,府里连他张璟在内,一共就四个人,实在是有些寒碜了!

没看见这仆人二宝,刚才都开始变着法儿的和他抱怨府里人少了吗?

当然,若是可以,张璟倒是愿意现在就去买。

不过,官仆太贵,而且品相不敢恭维,要买还是买私仆合算,可是赶在皇帝皇后大婚的当口,京师附近有那个官员敢让那些遇到灾荒,背井离乡,逃难来的人在京城附近待着?

毕竟皇帝也是要面子不是?

没有这些难民,又怎么可能有私仆给他买呢?

至于现在不存在灾民这东西,张璟却是不信的,今年伊始,各地都久旱无雨,特别是河南、山东这些地方,都已经半年多没见雨了。

对于这些人口多的大省而言,大半年没下雨,还能没灾民?

可是山东离京师这么近,怎么可能没有灾民跑到京师来避难?

然而帝后大婚这段时间,京师周围却是真的一点儿灾民都没有,他们能去哪里,猜都猜出来了。

肯定是为了保住乌纱帽,不敢在大婚时扫了皇帝兴致的各地官员派兵拦截的呗!

而且,这里面,恐怕不是一省一地的官员在做,可能是所有官员,甚至内阁那几位也在暗地里支持的。

反正,灾民安抚可以拖延,却绝对不能坏了帝后大婚,这可是朝廷的重点面子工程。

否则,若是大婚期间出了什么岔子,有了污点,这可是要记入史书,给他们自己的名声抹黑的!

出了屋子,很快便看到大宝带着李进忠走了过来。

看着大宝、二宝十分懂事的和张璟行了礼,无声退了下去,张璟心里不由点头。

这兄弟二人到底是官仆出身,和云儿、月儿一样,各方面都接受过一定调教,十分知趣,看来日后买了私仆来,府里倒是不缺人调教那些新人了。

“我道是谁呢?原来是李公公大驾光临啊!”张璟笑道。

“见过国舅爷!”李进忠笑着低头行礼道。

“寒舍简陋,人丁不兴,没有管家招待李公公,却是失礼了。”张璟客套了一句,而后才开始进入正题问道:“不知李公公此番前来何事?”

“在下乃是带着皇爷口谕来的。”李进忠回道,不过他的眼神却露思索状,四处看了眼张璟府里,发现确实是没什么人,心里却是起了别的心思。

“陛……陛下!”张璟一惊,连忙面色严肃起来,静等李进忠回话。

谁知,李进忠却是突然摸了摸肚子,有些尴尬的笑道:“国舅爷,皇爷的口谕不是什么急事,咱们待会说也行。只是现在,能不能赏几口茶水喝,让我好好缓缓这肚子,昨晚上在皇爷房里吃多了,到现在还没消化完,来时路上就觉着难受了!”

“额……”张璟愣了一下,然后摆手道:“公公请!”

接着,他一边招呼道:“云儿上茶!”

另一边,张璟又十分好奇的看了眼李进忠这肚子,暗道平日皇宫里的伙食都不好吗?怎么李进忠昨天在皇帝婚礼吃这么多,都吃成消化不良了。

到了屋子,二人按主客位置坐下。

云儿端来茶水后,李进忠根本不等张璟招呼,就拿起滚烫的茶水,吹了几口牛饮起来。

“小心烫,李公公……”

李进忠这不顾水温的样子,看得张璟一呆,暗道你这是有多撑,到了现在还需要茶水助消化?

也不知是不是天生就耐温,反正几口热茶下肚,李进忠没什么烫口的表现,反而用力揉着肚子,一脸畅快道:“舒服!”

“不知李公公昨天吃了什么,竟然成了这副模样?”张璟疑惑道。

闻言,李进忠有些不好意思道:“昨夜伺候皇爷入洞房时,吃得多了。”

“入洞房?吃多了?”张璟念叨了一句,疑惑道。

“是的啊!”李进忠像是打开话匣子,捂着肚子,不断说道:“老奴昨天白天就没敢吃东西,昨天皇极殿的喜宴之后,服侍皇爷换上衮冕、礼服,去奉先殿拜谒皇爷家庙,拜谒完毕后陪皇爷去洞房,就等着皇爷皇后‘合卺’之后,抢那剩饭剩菜吃了,谁知道,大概是饿了一天,饿的慌了,没收住胃,那些饭菜让我一个人吃了大半,没人抢得过我,今天早上我也没吃东西,可到现在肠胃都堵得慌。”

“抢着吃剩菜?”张璟诧异了一下,宫里怎么会让人吃剩菜剩饭,特别是李进忠这样的皇帝身边的红人,更不应该。

而后张璟想到了什么,反应过来道:“可是因为‘馔’礼?”

“正是!”李进忠点头道。

原来如此,这一下子,张璟却是明白李进忠为什么这么拼命的“吃”了,而且还是吃剩菜。

倒不是宫里亏待他们这些下人,毕竟是大明皇宫,京中一直有粮食储备,就是如崇祯那样在宫中节流,也没说朝廷把太监宫女饿死的,除非是宫里那些太监宫女自己内斗才有可能。

真正的原因,却是因为“馔”礼!

所谓“馔”礼,乃是帝后洞房时“合卺”之礼后,所进行的一项奇葩的吃剩菜的礼节。

合卺,乃是指帝后二人洞房时喝交杯酒,不过,合卺的过程却比较繁琐。

简化来说就是,帝后入洞房前,再换一次特制礼服,然后皇帝和皇后东西而坐,执事官要举起馔案进献。

这馔案就是放满菜品的盘子,接着女官要用四个金爵,来为皇帝和皇后酌酒,帝后必须先喝完,然后再吃馔案上的菜,然后再喝一次金爵酒,然后上主食,等到主食吃罢,然后由女官将两个金爵倒满,皇帝和皇后要一起喝,喝完后,再吃几口馔案上的菜品,“合卺”礼仪方才结束。

想想看,那金爵容量都不小,而且这几杯水酒可都是倒满的,意味着圆满、美满。

而皇帝、皇后白天吃得都多,晚上再喝了这几大杯酒,吃点小菜主食,基本就非常饱了,哪还能继续吃得下东西呢?

可是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宫中御厨精心为帝后二人准备的洞房菜肴,帝后二人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然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乃是布衣贫苦出身,其皇后马皇后也是如此,他们一直提倡节俭,又怎么会容许后代帝后大婚出现这种铺张浪费的事情呢?

这就出了一个新礼仪——馔礼。

所谓“帝从者馂后之馔,后从者馂帝之馔”,根据这个,制订出了皇帝的侍者要吃掉皇后吃剩的事物,皇后的侍者要吃掉皇帝吃剩的食物的奇葩礼仪,而且是奇葩礼仪中的极品。

偏偏,这个礼仪受到了宫中太监、宫女的热烈追捧,无数人想方设法的要混入帝后洞房里陪侍,除了能够在这样的大日子里,让皇帝皇后记住他们,另外就是为了抢皇帝皇后吃剩下的剩菜剩饭吃。

也不知宫里从什么时候传出了这样的言论,凡是能在洞房里,吃最多的剩菜,那他的前程就越光辉,无数人听了这消息,可是豁出命的想成为洞房里吃剩菜的一员。

想到此处,张璟看了眼又打了一次饱嗝的李进忠,想着他并非中年进宫,所以身形比那些自幼入宫的壮实很多,如果用尽全力抢得话,恐怕真得让他把御厨做的大半饭菜都吃了。

这食量,张璟佩服!

也怪不得李进忠到现在还撑着了,饿了一天肚子,还那么暴饮暴食,就算喝了健胃的汤药,他不消化个两三天,估计也难受得很,更何况李进忠因为忙着帝后婚礼,啥健胃消食的东西都没吃。

明白了这些,张璟便没了好奇心,转而便问起了李进忠今日的来意。

闻言,李进忠也脸色正肃了起来,站起身子,正声道:“陛下口谕,工部员外郎张璟接旨。”

“臣在!”张璟连忙起身应道,当然,这不是正经圣旨,他只是拱手拜道而已。

“上次你告诉朕要兴我大明,必须强军,而强军就要改革火器技术,现在朕让你去工部,你就主要抓手这一块,要人要钱都可以和朕说,只要合理,朕都安排,现在辽东军备不足,你务必要赶快给朕搞出新的火器来。对了,薛家那十万两银子,你抽时间用朕大婚后,给皇后献礼的名义带来,凑不足银子也没事,有什么古玩玉器,田契地契的都行,只要价值差不多十万两就行,朕不挑剔的!”

“……”

同类推荐
  •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神级皇帝之斗破三国

    生子当揍孙仲谋,布阵玩坏诸葛氏,天命熬崩司马家!摩擦吕布,松骨曹操,放疗刘备,神皇兵将多忠勇,诛遍袁世门徒!大汉兵锋指向,管他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是朕的臣妾!苍穹只是开始……(火热轻松爽文《三国之神级皇帝系统》正在热载中)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吴信训创作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讲述了松赞干布子承父业,以雄才大略,力挽狂澜,成为了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为巩固吐蕃基业,松赞干布向往大唐文明强盛及文成公主美名,借鉴其他部落国经验,谋求与大唐联姻。经过一系列艰难曲折、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故事,在松赞干布及其一班忠贞将臣的辅佐下,唐太宗英明的治国理政方略和民族政策决策下以及文成公主深明大义的襟怀及情义高远的践行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喜结良缘,并由此促进和形成了藏汉民族千古不移的血缘亲情以及大唐文明与雪域高原文明广阔而深度地融合。
  • 二十四史故事

    二十四史故事

    内容丰富 编者精选中国史学巨著——《二十四史》中的经典篇章,并将其编译为优美流畅的白话文,力图用较小的篇幅全面展示历代王朝兴衰轨迹,深入开掘中华文明丰富内涵。
  • 白色国王

    白色国王

    何处是战马?何处是骑士?盛宴何在?欢娱何在?哦,锃亮的酒杯!哦,骄傲的王侯!往昔如何消逝,似乎一切从未发生!
  • 唐时月

    唐时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热门推荐
  • 农家贵妻

    农家贵妻

    重生古代农家女,家徒四壁穷不铃铛,舅母贪婪撒泼样样精,舅舅软弱无能耳根浅。渣男爹无情无义不是人,可怜娘亲软弱无能任人欺,还有不知歪瓜裂枣未婚夫。不怕相公穷,不怕相公丑,只怕烂泥扶不上墙。为了娘亲和弟弟,一心要把家富。打到毒辣公主后娘,斗倒强悍婆婆,忽悠精明公公。只要相公听我教,带着宝宝住皇宫。此文乃种田文,且看,女主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村姑,一步步走上高处吧。结局绝对的一对一,还有快乐小宝宝。亲们可以果断跳坑!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具有趣味性的百科知识,希望让读了这本的书青少年朋友都充满智慧,快来读读吧!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 玫瑰太子妃

    玫瑰太子妃

    龙宝珠做了一场长梦,梦里自己不但成了古代的权臣之女,还意外卷入了储位之争。她以为太子洛昭言是个傻白甜,替他操碎了心不说,还渐渐被太子的温柔所打动……然而新婚当晚,洛昭言却仿佛变成另一个人……他根本不是她以为的温柔暖男,而是步步为营,答应娶她也不过是为拉拢龙家势力。太子妃的生活正式拉开序幕,你以为错爱渣男的龙宝珠会就此消沉?错!她啊,干脆事事与太子洛昭言对着干,当街骑马遛狗,洛昭言不喜欢什么她就偏要做什么,看他能奈她如何!
  •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本书是作者研治明清文学部分成果的结集,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汤学探赜”,收论文14篇;第二部分是“红学一束”,收论文7篇;第三部分是“明清文学”,收论文13篇;第四部分是“书评之页”,收入论文7篇。文中收录的论文多为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写,发表在各种期刊、论文集和高校学术报上。
  • 毒日燃情

    毒日燃情

    欧阳小宝,张烙,林野,是活在三个不同世界里的人,性格迥异,有着不同的家事与生活背景,却因为种种的因缘际会成为同生共死的异姓兄弟。看似寻常普通的相遇,实则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秘密。在那些青葱岁月的看似平常的生活交际背后却有着另一番的血雨腥风。从幼稚青涩走到了成熟担当。他们用血泪的苦痛演绎着自己的故事,用勇气和深情坚守着对彼此的承诺。向来缘浅,奈何情深,难得相守,青春逆流而上……
  • 已过往的青春

    已过往的青春

    过住的青春已然不见,可记忆中的众人依旧在,分别并非再也不见,而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 赤兔记

    赤兔记

    金古温梁黄,武侠万年长!在《红缨记》的故事结束半年后,大江湖又迎来了新的风波。黄系武侠,破碎虚空,所有的黄系高手济济一堂,向着武学的最高境界发起了挑战。令东来、传鹰、庞斑、厉若海、石之轩、秦梦瑶、婠婠、武瞾......明月照彩云,无数风流人物,谁人能够登上这如梦如幻的武学之巅?而已经是武林盟主的阿飞,在这个江湖上则继续着身为玩家的欢乐与烦恼:是因为郭襄和何足道未成的姻缘,还是云中龙和大剑神的王座挑战,亦或者是那贯穿武侠历史,经久不息的侠与义的纠结?------------本文谨为纪念黄易大师而写的随笔,长短未知,慎入。
  •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