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我在,我们很近

20岁成了40岁,中间流经了多少事,路过了多少人?

可我总感觉,这跨度仅相当于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生物钟恍惚,不能如实地体察光阴,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一个人童心未泯,而心灵之外的器官早已背叛了年少。这是个让人伤感的落差。

很少有事让人变成自己的历史学家,编个人文集算是一个。你要盘点一下精神身世,这些年都做了什么,路有多长,书有多厚,梦有多远……我的写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集体理想主义即将落潮的前夜,一个纸质阅读和笔写的年代,精神也是手工的。写得慢,写得用力,刻石一般,但不妨碍写得澎湃,写得激情浩荡。从上世纪末被称为思想界“新青年”,一晃十叶春秋,每个人都在移动,都在成长和脱落,青年已不敢再称,黑马也渐渐额白……互联网来了,博客和信息共享时代来了,资讯空前繁荣,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成为作家的潜力和资质。精神资源的私有化年代一去不返,彰显和言说勇气的岁月也差不多结束,很多人都比当年“新青年”更新锐,思考力和感受力毫不逊色……我在想,哪些表达非我不可?一次写作怎样才成为必要、必需和非你莫属?

新的年代,灵魂出口丰富了,精神义务和生命职责也有了更多承担方式,写作不是唯一。我渐渐慢了下来,在投身媒体和公共职责之余,我选择了阅读生活,也体会到了做读者的乐趣和幸福。

还有,我失去了最亲密、最隐蔽的读者:父亲。

我是不知不觉中失去的。现在,我还会出现幻觉:他还活着。他是医生,怎么会死呢?我——这个和父亲那么亲近和相像的人,活得好好的,他怎么会不在了呢?

我常常忘了父亲去世这件事。

把父亲独自留在山冈的那个傍晚,回城的车灯将路照得雪白,我心里低低地说,对不起,父亲……只有那一刻,我确信父亲不会出现在家里了。

老家的院里,两株石榴,一树红,一树白。那年夏,花开得汹涌异常。即要返京的那个下午,我站在院里,对妻子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我似乎忘了父亲的事,忘了这些花失去了最重要的照料者。往年这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末了都忘不了问父亲一句:石榴花开了吗?

我不承认死是虚无。它只是一种不做声罢了。

父亲走后,一本新书问世前后,我都会强烈地想他。父亲从不当面看我的书。母亲告诉我,我离家的这些年,父亲每晚都看我的书。我知道,父亲是想知道这个从小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的儿子在想什么,走出了多远,然后用他60多年的风风雨雨判断儿子说话的风险……所以,出版这套文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父亲,心里的献辞也是“献给我的父亲”。

北京是个能把所有人还原成正常人和普通人的地方,这对隐身、对平息内心的骚乱很有用。

有人问,一个作家介入新闻职业是什么感觉?

我想了想:就是每天醒来——觉得全世界都和你有关系。这感觉有时很好,多数时很糟。其实,自由,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选择哪些事和自己有关或无关。但这行当不行,每天都要把自己献给全世界,时间长了,生命和精神便陷入了被动,我称之“被动性人生。”

这职业还有个毛病,就是:天天和全世界对话,唯独不和自己对话。

7年前,做央视深夜节目《社会记录》,我有个初衷:以生活共同体的名义——在与世界对话的同时确保和自己的对话,寻找每件事、每个人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寻找命运和命运、人生和人生的相似关系,寻找有“精神事件”品质的新闻事件……我觉得,深夜是内心的掌灯时分,是灵魂纷纷出动的时候。相反,白天,灵魂在呼呼大睡。一个深夜节目,若顾不上灵魂,就没了意义。

现在看来,该新闻观是有私心的,那就是我太担心在这种“被迫和全世界打交道”的职业中丢了灵魂。CCTV最大的弊病不是没有真相,而是没有灵魂。灵魂,恰恰是生命最大的真相。

包括职业技能最好的主持人也只忙于和全世界对话,从来不和自己对话。

一个人连自己的真相都顾不上、都搞不清,能指望他说出别的什么真相?

有灵魂的人,一定时时不忘和自己对话。这样才有机会、有能力与别人对话。现在,几乎没有好的对话节目,这是原因之一。

我一直不敢忘记文学的原因也在这。文学是灵魂的农事,自古就是。但我永远不会把文学当职业来做,好东西一定都是业余的,或者说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爱情是业余时间里的事,老婆孩子也是业余时间里的事。

这些年,一定还发生了很多事,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这几年,可能我写得实在少,便有朋友找来一些“民意”给我,你看你看,那么多人还焦急找你的书呢,更年轻的一代上来了,他们还喜欢、还需要你,写,赶紧写……于是我惶恐,哦,是的,或许是的……其实,我已攒了上百个标题和写作片断,我想把它们写好,写得“手工”一点,所以慢,磨磨蹭蹭。

谢谢那些从未谋面的读者,你们的目光我收到了,你们在网络上留言,打听下落,传阅旧书,寻觅新作,责怪我为何不建一个博客……这样长的期待和追随,我受宠若惊。

被那么多抽屉和掌心收藏着,我非常温暖。我会不辜负。

还要谢谢李伦和《社会记录》的同事,他们参与了我近年最主要的日常生活。与之一起,我见证了一个理想主义电视栏目的诞生和谢幕。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年夏天李伦夫妇在凌晨车站迎我的情景,他对着手机喊,你看见我了吗,瘦瘦的,旁边站一女孩……其实,我差不多已撞上他了。

是啊,许多年过去了,大家依然瘦着,一点没变。

和许多不变的人生活在一起,感觉很好。

2008年10月拟2010年6月改

同类推荐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文选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陈独秀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编者筛选了陈独秀谈新文化运动、杂论、论文化、论教育、政论、谈人物、论文学七类文章中的精华篇目,以供读者欣赏研究陈独秀的文章,感受其思想智慧的光芒。
  • 民风野趣幽然醉

    民风野趣幽然醉

    世间奥秘无穷,大到时空宇宙,小到跳蚤萤火虫,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种种奇妙。当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深奥难懂的事物通过平易轻松的文字被描述出来,其妙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作品涉及自然韵语、万物生灵、奇妙世界、民间采风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学大师和学人以自己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世界。
  • 闲云词

    闲云词

    本书收作者的词作近三百首,有:“关中吟(二十六首)”、“韶山行(十四首)”、“新疆吟草(四十八首)”等。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热门推荐
  • 爱有佳音

    爱有佳音

    她是个为了生计不得不经常说谎的小骗子,他是个家世良好讨厌别人说谎的冷酷公子。一开始,她就以救狗为名骗了他两千块钱,他对她的印象降到谷底。没想到缘分奇妙,他们居然一次次地狭路相逢,不可思议的是他患老年痴呆的爷爷居然认定了她是自己夭折的孙女,非要带她回家……
  • 不周仙尊

    不周仙尊

    一个弑神灭仙的故事。(书一般,这是一本读者很少的书,因此简介也很少。)
  • 相女驭夫策[步步倾心]

    相女驭夫策[步步倾心]

    他是玉树临风的妖孽王爷,却被仇恨所困,她是穿越女,生活让她伤痕累累,却在穿越后的异世遇到了有缘人……可是,三妻四妾怎么行?她要自由!可他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王爷,她逃一次,他抓一次,她藏一次,他找一次,天啊!无所不能的王爷,咱就是一个平凡女孩,若不起,会丢了心……雨夜,他醉酒而来,目光含有怒愤,还有……“你这个没心肝的女人,今天我就让你认清谁是你的男人。”
  • 中国西南精华游

    中国西南精华游

    浓缩了西南最隽永的感悟,搜集了西南最扎实的攻略,收藏了西南最原色的人文,囊括了西南最必游的风景。 包括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 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君的不死小灵妃

    暴君的不死小灵妃

    “全大陆一绝的炉鼎,一千五百万一次,一千五百万两次……”“两千万两。”男人漆黑的眼眸对上铁笼中那清澈的双眼——她,身份不明,记忆空白,有最傻白甜的性格和最狠辣的手段。“什么都不记得,也会杀人吗?”“杀人?不是生活的日常吗?”傻白甜女孩和高冷主子的爆笑日常,准备好了吗?“别废话!小心我拿斧头砍你!”冷汗——
  • 重生之孤女涅槃

    重生之孤女涅槃

    她本是相府弃女,却因外公离世,地位一落千丈。本以为嫁的如意郎君,想不到又是一场利益的陷阱,惨遭谋害。有幸重生,她只为复仇而来。一笔笔清算那刻骨铭心的仇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立飞传

    立飞传

    在康熙年间,家道中落。为了生活努力在底层的摸爬滚打。努力奋斗。后又加入了清军!参加了对沙俄帝国的保卫战。后又回到落魄不堪的家中。为了生计在
  •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 娇妻耍大牌

    娇妻耍大牌

    男友出轨,一心逃离的她,不小心闯入男厕,却撞上陌生帅哥!更不料他竟是大客户总裁大人?OMG,这下惹祸上身了!莫名其妙成为他的老婆?这是神马情况!她一心一意要离婚,设计出轨,耍大牌,却不料最后身心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