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000000005

第5章 朱德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三位关键人物(2)

。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并不理解儿子的鸿鹄之志,反而抱怨、训斥,误认为儿子不成器。这时,朱德接到同学戴与龄从成都来信,约他去云南投考陆军讲武堂。1909年春,朱德决定自行离家,临行写下了投笔从戎的诗句:“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母亲与三叔朱世和为他筹资,得以远赴昆明。几经周折,于该年11月以云南籍身份、首用“朱德”之名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终得与中国革命之潮接轨。不久,秘密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参加新军,在南方共和派、青年领袖蔡锷麾下学习军事,以后追随蔡锷反袁(世凯)护国,直至升任旅长。母亲的家信,给朱德许多勉慰。母亲在家中善待儿媳刘氏,犹如自己闺女。

朱德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无论是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在寻找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上,在红军的艰苦转战中,还是在抗日战争中,钟太夫人甚为理解儿子的大志,勉慰儿子参加革命,为国做大事。

二、养父朱世连的精心选拔培养朱德的伯父朱世连是个治家严谨、心地善良而有独到见解的农民,平时少言寡语。他身为长子,但无子嗣,他并没有如世俗人那样,以此为理由休妻,他仍然对妻子刘氏十分好。为了解决子嗣问题,于是在胞弟朱世林家的男孩中选一个,结果选中了老三。“朱德小时候便经过磕头,过继给他们收养。至于为什么选中了他,他并不了解。”[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第十篇《四、关于朱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当时,朱德上面有两个哥哥:代历、代凤,第三个是姐姐秋香,他是男孩中的老三。伯父能够选中老三代珍(朱德读私塾的第一个名字)是颇具慧眼的。朱德在家中是处于上有哥姐,下有弟弟,“在大家庭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所以我不只是被压迫人民的孩子,就是在家里也是受到压抑的,既打杂帮助哥哥,又像个保姆照顾底下的弟弟们”[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第十篇《四、关于朱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朱德后来在延安向来访者是这样忆及的。在压抑中的老三,却意外地被伯父选中了。细心的伯父观察到:老三是聪明、爱劳动、爱学习、体贴长辈的人。他选中了他后,对他十分好,爱他如同爱亲儿子一样。养母刘氏,甚是喜欢孩子,养母与生母关系亲如姐妹。

朱德过继到伯父家,在开始的几年中并未显出什么大的变化,以后才显出了承继关系的作用。因为朱家的贫困已无法供老大、老二和老三同时读私塾了,于是在这三个男孩中作选择,最后将老三选拔出来,让他一直受教育。因为老三既是朱世连的继子,又是朱世林的亲子,对于这两房人来说,朱代珍都是他们的儿子,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以便让他日后能为全家应付税吏和其他官吏,于是两家人共同负担他的学费,“家虽是分了,收入还要和过去一样,算到一处,朱德的教育还由全家负责”[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德随养父母搬到大湾去住,养父选择这个地方是一举两得;一是因大湾是朱家的老家,因为穷,房舍早已顶出去了,现在就在旧屋附近佃来近三亩地,经日后的辛劳,以赎回旧屋;二是因附近有一位极好的私塾先生席聘三,他已经答应朱世连的请求让朱代珍去上学。

朱世连为养子选择了席聘三的私塾,让他在这位当地最有学问和声望的高师门下求学,并在那里读了近十年书,这对于朱德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正是由于慈祥的养父的苦心培养,对造就朱德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的条件。

1909年至1944年,朱德在外献身革命,三十多年没有再回过家。为尽孝道1919年曾接双亲和养父母到泸州安享晚年,养父母未启程,留在老家大湾。养父朱世连于民国十一年(1922)病逝厚葬于“轿顶包”坎下——朱德父母旧居背后。养母刘氏于1938年辞世,享年78岁,与养父合葬。

在白色恐怖期间,朱德家祖墓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1933年腊月三十日夜,朱德曾祖父、祖父、祖母、养父的坟墓均惨遭挖掘破坏。特别是养父朱世连的遗体遭害最为惨烈。反动派挖开坟墓见尸体竟没腐烂,口中含金,左手戴玉圈,胸部有玉牌一块,凶手竟向尸体开枪射击。抢去金玉,割下头颅悬挂数日示众。善良的养父朱世连身后遭此暴戮,令人愤怒!朱德生父朱世林墓背靠钟家山,遥对“轿顶包”,1925年春建成。该墓做工精细,营建坚固。反动派认为朱德当官,全靠轿顶包(风水好),先后挖坟,挖山包皆遇石质坚硬,加之地理先生——风水先生巧以风水理论劝阻,“……不能动,动了朱德更歪(更厉害)”,终使朱世林墓幸免于难,保存至今,成为仪陇著名墓葬。左墓碑刻有墓主朱世林墓志铭;右墓室碑空无一字,原备朱德生母钟氏百年后安葬再行补刻。钟氏为防不测,留下遗嘱将其尸葬于居屋左侧的松林包下。

三、卓绝的私塾老师席聘三的教导席聘三(1840年——1925年,)原名席国珍,又名白谷,字屏安,仪陇县马鞍场人。家贫,自幼随师刻苦攻读钻研,博览群书,尤好经史。及冠之年起,多次赴考不第。从此深恶科举弊端,清廷腐败。立志设馆育人,从教达60余年,成为当地名塾,朱德、陈光第、吴绍伯等人均受其启蒙教育。他善于“因材施教”,并能吸收新思想与新学,追求进步与革新,对少年朱德深有影响。

朱德6岁时(1892)随两个哥哥一同启蒙读私塾,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896)除夕地主“丁阎王”夺佃,迫使朱家骨肉分离,九岁的朱德随养父、养母迁往大湾,就学于席聘三塾学。

在发蒙后朱德上过茶铺垭、地主丁家、地主邓家、马安寺四个塾学,变动频繁。到了席家私塾后,一读近十年,并且为席先生所器重。

席聘三的私塾设在席家土扁中,教室就在东边的屋子里,学生自带桌椅上课(桌子是方的,凳子是树架子的)。朱德入塾时席先生不到七十岁,到他退塾时席已近八旬。席聘三是这样一位师长:他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他虽然不曾中举,但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在这个穷山沟里很有声望,这里的人把他视为对外部世界颇有卓识远见的学者。他乐于教书,有胆量、有见解。在他的教导下,塾生们修完了“四书五经”、“纲鉴”和“二十四史”,这些内容是任何私塾都要学的。但席氏却把私塾办得十分活跃,如在塾生们读书读得累时,席就带着他们到他的菜园中散步,边走边谈古说今,用尖锐的声音批评皇帝、将军和官僚。

席聘三是个接受新事物的老人,在封建王朝的末期“笃信西学”。他要求塾生们深入治学,勤力用功,以便今后到外地去研究西洋学问。他说,“人不做事业就没有用”,要能做事才能拯救世界(中国),不能救世界(中国)就没有道路可走。他搜集西方教科书籍,他从过往的旅客中弄到一本重庆一家肥皂工厂使用机器的小册子(有机器图形和简单的说明),于是他立即和学生们逐字逐句地研究起来。有一次朱德从学友吴绍伯那里得到一本北京译学馆出版(第一批出版)的数学书,席氏把朱、吴两个学生叫到家中连同他自己的儿子一连研究了几夜。第二年夏天,吴绍伯又从成都带回教学工具——丁字尺、半圆仪、算尺等。席聘三是个追求进步和革新的人。他给塾生们谈古今,议论时政。朱德后来忆及这位可敬的先生“到年近八十的时候,还是周身叛骨,朝气勃勃的论客”[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朱德在席氏门下就读十年,而这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中极不平常的年月:一方面是列强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把中国拖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日益的觉醒。无论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还是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在这川北边远山区的席氏课堂里都有反响。在席聘三的启蒙下,朱德知道了许多国家大事。塾生们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感到义愤,憎恨清政的腐败无能和列强的残酷侵略。当席聘三得到一份《公车上书》,他立即召集学生们讲解,极表赞同变法维新。自称是康有为的信徒,当他搞到了一份变法诏书,便立即召集学生朗读,反复研究,对维新变法的主张措施极表欢迎;当义和团高举灭洋大旗,提出“保国保家”的口号,席氏极为感动,并与学生们研究,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仪陇时自己该怎样去响应……朱德在少时,在席聘三的塾堂中开始接触并思考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席聘三对于朱德关怀备至,为他取名朱玉阶。他见他聪颖好学,极为器重。1901年,因经济困难,朱德父母打算让儿子停学。席即亲赴朱家,向朱德父母说“玉阶勇于进取,性愤不平,为人正直忠厚,必成大器”新修《仪陇县志》《人物?席聘三传》等有关部分,仪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劝其父母咬紧牙关,助子完成学业;并慷慨免去“束”之资,只需背口粮来同住。此后朱德背粮入塾,与先生同吃同住,亲如子嗣。教诲朱德效法班超“枕戈待旦”、祖狄“闻鸡起舞”、岳飞“精忠报国”。朱德寄居老师家中的两年中,使他接触到过往于先生家中的一些读书人,听他们围坐灯下谈天下大事而大开眼界。当教育改革方案公布后,朱德回到家中要求进入顺庆(今南充)的新学校,家人不许,还是颇有威望的席先生请朱家家长到他府上长谈,终得到了同意。先生为自己的小儿子和朱德准备赴考。废除科举后,朱德考进顺庆府中学堂。

席聘三清贫而威武不屈。光绪十六年(1890),马鞍丁财主要建一座大庄园,欲寻正堂脊梁粗大柏木(长三余丈),探知席氏设馆的中梁正合要求。丁家软劝硬逼,意欲强夺,席聘三势不就范,暗施巧计火焚草房,锯断梁檀,使丁财主未得逞。

新修《仪陇县志》《人物?席聘三传》等有关部分,仪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席氏晚年贫病交加,患眼疾,得朱母钟氏赠送的水晶眼镜,丁财主得知欲“高价收买”,他宁可受饥寒,奋然拒之。1960年3月中旬,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回乡视察,10日上午,专程到席家土扁私塾旧址瞻仰,得悉先生贫病悲愤辞世。与席先生后代交谈、抚慰并合影留念。在朱德心中,席聘三先生是他“最崇敬的启蒙老师”。

综上所述,朱德生长在川北仪陇县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客家人敬宗睦族、艰苦创业、重教兴文等优良精神对少时朱德的熏陶,特别是慈母钟太夫人的支持理解,养父朱世连的精心选拔、具有先进思想的名塾席聘三的悉心培育,使这个佃农的儿子幸免于辍学,坚持完学业,受到了极好的启蒙教育。有远大抱负的朱德走出川北山沟到昆明投笔从戎,自此投入中国澎湃的革命潮流,加入同盟会,继又追随蔡锷护国反袁,后来放弃当将军的荣华富贵,不远千里到上海,不远万里到德国追寻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成为了一代伟人。

(作者单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哥伦布

    名人传记丛书:哥伦布

    名人传记丛书——哥伦布——开创了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讲述了斯诺克奇才罗尼·奥沙利文的成长过程,特别是他怎样克服生活的巨大困扰——酒瘾、毒瘾、父亲的入狱、与妻儿的分离,以及怎样从跑步、斯诺克,甚至生活本身获得乐趣与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极具励志精神。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冷血傲妃:纯情皇上追邪妻

    冷血傲妃:纯情皇上追邪妻

    她是现代金牌杀手,一朝重生乱世,她女扮男装从军南征北战,占卜观天象,运筹帷幄的指点一切,十三岁便在那乱世战场杀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万人敬仰的镇国将军。十三岁神将,却无人知将军本是女儿身,圣旨下,迫娶当朝公主,同房三年却不知公主本男儿身。一朝本性暴露,风云人物争着要,异国太子:嫁我,并肩指点江山,许你一世恩宠。天下首富说:用天下钱财买你一生相伴。他说:“若我为皇,你必为后,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看她最后选择了谁?谁有是谁的归宿?异国太子?天下首富?还是他?
  • 重生娇气包的九零生活

    重生娇气包的九零生活

    佟冉熙带着系统重回九零,本着开金手指撩男神虐渣为目标,结果系统总劝她脚踏实地,努力当个娇气包……还没发财致富就被人当作了不良少女,天天被教育。“错了吗?”“错了。”“错在哪了?”男人扫了眼角落里惨不忍睹的一群人。“他们看热闹不帮忙,祸从天降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唯妻是从老公太腹黑

    唯妻是从老公太腹黑

    “乖,过来……,我就帮你复仇。”暗夜里,男人的面孔俊逸如仙,狭长凤眸微挑着,唇畔含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俊朗。落魄的简菀如趴在霍顾之脚边,稍一抬头就要和男人的气息纠缠在一起,她心在一点点寒凉,浑身颤抖,眼底溢满了仇恨光芒,可却无法抗拒这个机会。这一年,她23岁,是简家长女,看似繁荣,实则是豪门联姻下的产物。连一张脸都有人和她一模一样,最后孟少文也狗血的错把简菀灵当成是她了。他——霍顾之,出生尊贵,却从小吃尽苦头,是猛虎骨干,但在几年前因伤退伍,谁也不知道南江著名电商企业竟由他一手创办。他大她整整十岁,从第一眼见到她时就情根深种。后来他为她改名,教她成长,给她温暖!霍顾之是孟少文的小叔,亦是她名义上的长辈,以前,她从未将他的放在眼中。但就在前不久,全世界都背叛她的时候,只有他将她救了上来,并嚣张霸言:“这个世上只有我能区分你和简菀灵的长相,你不跟我,难道想跟一个连你是谁都分不清的陌生人?”五年后,两人携手归来,一同惩恶人,踹渣男,秀恩爱。她将他教她的那些狠辣手段,一一施展在仇人身上,让那所谓的亲妹妹苦不堪言。浴火重生后的虞无双对天发誓,这次她绝不会心软,她要夺回本属于她的一切,要让渣男看清真相,让贱人统统下地狱。男主看似阴狠实则……,女主腹黑不弱,甜蜜蜜的宠文。全新的故事,全新的尝试,姑娘们看着喜欢收藏个哈o(∩_∩)o某素一定加油写。
  • 剑仙之御龙问道

    剑仙之御龙问道

    华夏文明创世,在玄幻领域,强者层出不穷。遨游或定居于各大位面。剑仙之路何其漫长,一剑开天辟地,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剑问鼎神坛,一剑孤独百年
  • 无敌后娘

    无敌后娘

    卖身系列之后娘文案:她何其有幸得天宠三岁,不识父母面,一座采光绝佳的玻璃房是她仅有的世界七岁,痛恨她的外公将她卖给亚比士研究院做专职白老鼠十三岁,特殊的才能让她有幸能从白老鼠进化为“人”十七岁,她成为医学界的闪亮新星,身价百倍十八岁,她被“借”到爱尔兰考古队,专职抢救,兼职跑腿十九岁,她被那根莫名其妙的挂链弄到莫名其妙的地方二十岁,她可谓精彩的人生再添一笔,再一次被卖她不曾怨过天,不曾恨过地,却不得不服上天的倦顾让她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精彩她年仅二十,无意结婚,无意生子,毕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当个单身贵族,无牵无挂战天,一个五岁的小家伙,他叫她娘她,是他爹给他买回来的后娘银战,一个如战神一般的男人银狼族,一个团结而又强大的族群战天,一个内敛怕生的小男孩,朗衣,一个天才医学博士(一个可怜的女人)卖身系列之后娘,一个精彩的故事稳住脚,千万别走开哦!************************************************零八年书院七位作者倾心打造卖身系列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卖身系列群:8427942以下是其他六位作者卖身系列文址,记得从头看到尾哦:《卖身—风定江山》(孟琴)《卖身系列之祸妃》(夜恋凝)《卖身系列之妖姬》(花前月下)《卖身系列之怜婢》(春日晨光)《卖身—无心童谣》(ray)《卖身系列之哑丫》(木棉花)
  • 重生空间:医女无双

    重生空间:医女无双

    她是21世纪医学世家继承人,一朝身死,灵魂坠入异世,成为祈天国青山村的一个小村姑。上一世,恪守严谨,恐辜负家族所托。这一世,上天给她一个不一样的身份,必要活出一个自由!奈何这世间总是那么残酷,尤其是对女子!且看她在这个时代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位惊才绝艳医术无双的少女,一位天生不良于行的少年,一次偶然的遇见,天眷之,地连之。从此,并肩携手,共谱一曲盛世华章!注:本文所用医学名字及其他专业名词,纯属虚构,专业人士勿喷!!!
  • 金山寺

    金山寺

    当是一种职业性警觉,宋宝琦即使沉睡中也会被一声短促细微的短信振铃惊醒,且懵懂状态中反应准确无误:一把从枕边摸起手机且对准位置:您好您好是哪位?短信短信!身边的老婆比他更神,黑下有风吹草动她总是先知先觉且头脑异常清醒。接下来男人把手机举在女人面前让她念。这也是常态,之所以如此,一是他不用找眼镜,省去一通麻烦,另外,也是最具实质意义的:他“现阶段”外面“清爽”,无暴露隐私之虑,乐于顺水推舟自证清白。
  • 女伯爵

    女伯爵

    艾琳以自由落体的形式直接落在托马斯男爵的欧式大床上,而且是从二十一世纪跌回了十三世纪,从中国摔到了爱尔兰。中世纪的西欧,美丽的爱尔兰大陆,田园的风光与美丽的城堡;最英俊、最年轻的托马斯男爵,都让艾琳的欧洲之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和无比的刺激。攻占他的领地、领导他的人民,实行海、陆、空三方位、全方面、立体式骚扰,最后将这位托马斯男爵全面攻陷了。一对一宠文,有攻城略地的气势磅礴,也有田园、商路,外加亲亲我我;女主强悍+机智,美中不足有些大咧咧,对男主少根筋;男主腹黑+睿智,锦上添花有张无比英俊的脸,还是个宠妻无度的主儿。本文构思来自于著名的“爱尔兰婚姻百年契约”,所以是个超级有爱的文哦,喜欢的亲请收藏啊,收藏!推荐完结文《王妃在后院种瓜》:
  • 穿越成为农家女

    穿越成为农家女

    一朝穿越一介女特工居然成了五岁的农家小妞,父亲上了战场渺无音讯,家里一贫如洗没有隔夜粮,只有母亲带着他们几个瘦的只剩皮包骨的兄妹,还有那为了争夺家产不惜将他们一家赶出家门的极品亲戚,且看她杨蝉儿如何在古代发家致富,带着一家人过上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