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00100000005

第5章 老城旧地也逢春

——沈阳市和平区丰泽社区写意

/康乾

老话新说

奉天俚语云:

“老奉天两块疤,南边一堆砂,北边一沟沙;南石砂,北水沙,都是古城心里的疤。”

北沙曰沙子沟,是沙俄帝国留给古城的痛苦记忆;南砂叫砂山,承载着老奉天的历史沧桑。一水沙,一石砂,虽然沙(砂)质不同,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却有个共同之处,都是扛脚行的、焊锡壶的、摆地摊卖艺的、卖假药的、暗娼廉妓等所谓下九流的汇聚之地。近百年来,这些生活在老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靠奉天南、北两个市场讨生活,用他们仰视世界的独特视角面对着社会,用顽强的生命力抢占着生存空间,用游离于理与非理之间的文化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两沙(砂)”地区进行过断断续续的改造,尤其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居民成分的组成还是以社会底层的大众为主,“两沙(砂)”的血脉犹存,久已形成的文化基因仍在。所以,这两地一直是沈阳市社区工作的难点。更何况此时古城老了,已进入了实质性的老年城市;“两沙(砂)”更老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居民都步入了老年。一个物质并未高度充盈,文化还在新旧萌动的老年社会,该怎样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让这些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劳动者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让这些公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些都是沈城管理者的待解之题。

2008年,沈阳市政府首次作出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书记、主任的改革举措,开始了对这道城市难题的攻坚。一大批大学生和有识之士,经过严格考试,竞聘到了社区领导岗位。从此,社区“老大妈”时代终结。

一晃八年过去了,老城的“两沙(砂)”地区现在怎样了呢?在早春季节,笔者访问了“南砂”的一部分——沈阳市和平区新华街道丰泽社区。

春入丰泽

东北的早春是写在日历上的,没有江南的桃红柳绿,也没有中原的遥望鹅黄。年的味道、爆竹的硝烟,似去犹存;满街灯红没缷去,桃符、春联色还新。首场春雨夹着碎雪无声地飘落,招人不招水,可畏春寒料峭。

我在伞下踏着雨雪移动,夹着包,握着电话,联络着向目标走进。远远地我看到了一把淡粉色的花伞映在一个很漂亮的小区大院门前,电话中她告诉我,这就是丰泽社区。

生于斯长于斯,我自认为是老沈阳。可久未到砂山,已认不出模样。砂山、浑河是我野浴、疯耍的儿时记忆。青壳乱蟹般的棚户区早无踪影,砂岗、菜园更难寻觅。新区楼院幽雅,老区整洁划一。仅剩的一趟临街平房,也成了商家的必争之地。

她叫张秀兰,一个秀丽端庄的中年女人,丰泽社区的书记兼主任。她很稳重,却也健谈。八年前,在沈阳卷烟厂当管理干部的一个军嫂,“混”在一群大学生里,通过考试走上了社区的领导岗位。采访前我已读过了她的一些材料,也知道了她的一些光环,什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平区人大代表”,等等。这些年,“光环”在社会上已经渐淡,人们往往不在意你是谁,更在意你代表谁;不在意你说了啥,而要看你做了啥。我踏着雨雪而来,亦在如是。

张秀兰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了她服务的社区:

丰泽社区在老砂山街上的中心地带,2009年命名为丰泽社区。辖区面积0.46平方公里,楼院小区16个,住宅楼31栋,住户3310家,居民1035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30%多,基本成分是底层劳动者,85%以上是自管(没物业)小区,社区工作人员12位……

在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地方,生活着一万多人(不计工商户),而且30%以上是老年人。12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这里风生水起地搅靓了一潭春水。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社区是时代进步和同国际接轨的产物。以前街道下面就是居委会,是“老大妈”们的天地。我记忆中的居委会的工作就是老三样:收费、开会、查户口。

“老大妈”们的工作没钱、没权、没油水,起早贪黑地干还不落好,居委会狭小破旧的房间里永远吵吵闹闹。这些在2008年社区建设全面改革前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社区工作不但难干,而且苦和累,我真闹不懂,本有很体面工作的张秀兰为啥来蹚这趟“浑水”。她的回答令我诧异:“喜欢。”

在如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喜欢什么我都能理解,唯独没想到还有喜欢到社区接“老大妈”班的。俗话说,有钱难买我乐意,喜欢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想知道她为啥喜欢,总之她喜欢了。可能她喜欢热闹?也可能她喜欢出新,更可能是军嫂出身的她,喜欢攻坚克难?她说:“我丈夫是飞行员出身,他曾有过他的一片天,我也要有我的一片天。”

“难吗?”我问。

“嗯……难!开始太难了!”她说,“现在好多了,就是忙点累点。”

“怎么个难法?”我又问。

“嗯……咋说呢?”她文静地推了推眼镜,沉思片刻道,“比如吧,这里的居民以前有个沿袭多年的不好风气,社区一换领导,就有很多人趁交接之际来闹。”

“闹啥呢?”我问。

“一是趁机要求解决以前没解决的问题,二是来试试你新社区主任的脾气。软了欺负你,硬了就为难你。”

“有人来闹你了吗?”我问。

“能没有吗!还没等交接完就来闹了。”她似乎陷入了回忆中,“一伙接一伙地,让你根本就开展不了工作。他们不相信我们这支没有经验的年轻队伍。”

“那你咋办?妥协还是忍让?总不能刚来就动硬的吧?”

“不软不硬,不卑不亢。索性走出办公室,带大家到各小区去转,体察基本民情。”她说。

“下去他们就不闹了?”我问。

“不闹?”她笑笑,“能吗!一个刚从监狱放出来的居民,指着小区地上的一摊狗说,‘新来的主任,这个你们管不管’?”

“你咋办?”我好奇地问。

“能咋办,掏出手纸把狗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说这话时,她脸上没有一丝委屈,很坦然,“其实我们社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很好的人,只是这些人祖祖辈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他们的诉求和愿望往往不被重视,他们渴望公平正义的生存环境。”

“这可都是硬指标啊,难解决。”

“可不是!我刚接手时,社区的‘特困’多得吓人,可还是不断有人要求办‘特困’。我了解后发现,有很多不够‘特困’的,都给办了‘特困’,而不少真正的‘特困’户却办不上‘特困’,显然很不公平。”她显得很气愤,“要想把社区搞好,首先要抓住居民的心;抓心的根本就是还大家一个公平正义的生存环境。社区干部的最大权力就是办‘特困’,只要你不用手中的权力寻租,就能公平;环境公平正义了,居民就能气顺。我们就从清理‘特困’户入手,不够‘特困’的一律拿下,够‘特困’的,再难也得办。”她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理念。

“你就不怕有人报复?”我问。

“怕也晚了,干上了。”她沉思片刻说,“邪不压正,其实更多的人是气愤不公,只要你公平了,大家也就不无理取闹了。我们一气儿把很多假‘特困’户都清除了,把该办的‘特困’都办了。社区居民积压多年的怨气宣泄了。我们的工作也初步打开了局面。那个当年让我抓狗的居民,后来成了我们的朋友呢,现在已是社区的骨干力量了。”

心顺人聚

张秀兰带领的团队初步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大家看他们的目光、跟他们说话的腔调都发生了改变。但这仅仅是开始,等待他们闯的难关还多着呢。80%以上的弃管小区和棚户区、近300人的“特困”和残疾人口、3000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等。资金少、困难多、环境差、人心散,这些并非只靠公平正义就能解决的。

张秀兰带领的团队,充分分析了他们面对的困境,最后制定了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公平正义、居民共管、人文关怀、科学管理。

他们把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列出了清单:

1.三百来名“特困”和残疾人口的生活问题;

2.3000多名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助问题;

3.85%以上弃管小区的管理问题;

4.社区老旧环境的改善问题;

……

任务明确了,计划也制订了,可实施起来却刀刀带血呀!光解决三百来名“特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就是块硬骨头。这些“特困”人口基本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光靠那点“特困”补助,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在我们国家的社会福利还不很高的情况下,要想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过上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就需要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首先社区尽量给他们介绍适合他们做的工作,努力解决“特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增加“特困”人口的收入。对实在不能去工作的人,就鼓励他们灵活就业,因地制宜地扶持他们自主创收。

王凤静和毛连崎是双残户家庭。丈夫毛连崎还是癌症病人。在社区的扶持下,他们在自家开了个食杂店。凡是食杂店有的商品,居民都去他们家买,12个社区干部更是常客。家住北陵地区的张秀兰带头,总是在食杂店买了东西往家带。王凤静和毛连崎夫妇非常感动,他们从愁苦中走了出来。小卖店不但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也让他们从生存状态转到了生活状态。生活有希望了,他们的心里照进了阳光。现在,两口子每天还抽时间到康复中心去锻炼身体,到社区图书室去读书。在一次社区的迎春联欢会上,王凤静与社区“国语班”的学员表演了手语舞蹈诗朗诵。真情的喷发、泣血的感恩,使在场者无不潸然泪下。

社区在王凤静、毛连崎夫妻身上打了个样,“特困”人口灵活就业的局面就打开了。眼下已有三分之二的“特困”人口脱困,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可后面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帮扶问题和老旧小区的环境改造问题,第一个要人,第二个要钱。这里大多是老旧小区,年轻人结了婚都去新小区买房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有的子女还把小孩送来让老人带,真是老的老,小的小,都需要帮扶啊。这些问题靠解决“特困”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张秀兰社区建设的第二条理念开始实施了:居民共管。

把居民组织起来,参与管理、抱团取暖、共建家园。他们先后在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侨联委员会”“社区文体队”“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十几个社区群众团体。这些社区团体,把一万多居民牢牢地团结在社区周围。居民的愿望,居民的诉求,一切都可以通过社团及时地反映到社区的服务中心。居民也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写好,挂在社区大门的“心愿树”上。社区的服务者会根据居民的主体诉求,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向。

从“心愿墙”到“心愿树”,体现了以张秀兰为首的团队的服务意识:居民的诉求就是他们待解的课题。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弄明白,我们是社区的服务者,不是领导者。”社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解决问题一步到位;配套的LED显示屏、电子查询机,更方便了居民了解和查询办事流程及国家的有关政策。

到目前,光社区的志愿者就有900多人,其中老党员、中老年人是基本骨干。社区居民谁家有困难,给社区打个电话,马上就会有志愿者去帮忙。当然,每个人都是帮人者,每个人又都是被帮者,大家的热量在互惠。久而久之,以前见面都不说话的社区居民,竟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亮丽家园

居民真正成了社区的主人,主人哪有不想建设好自己家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一切都顺理成章。

首先,社区内所有弃管小区都成立了自管委员会。楼有楼长,单元有组长。小区居民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者。以前乱扔垃圾、狗屎遍地是习以为常的事,自管后,这些现象都成了千夫所指的行为;以前收卫生费是最难的事,现在一家不交,百家谴责。小区里以前乱堆放的杂物清除了,楼道畅通了,园区整洁了,连以往到小区乱贴小招贴的人都进不了楼群了。

在此基础上,张秀兰又带领她的团队开始为社区居民上下奔走,联系房产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市政公司等部门,对老旧楼区的各项设施一一进行排查、改造,该修的修,改换的换,该完善的完善。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区的柏油路连成了网、卫生垃圾点全覆盖、彻底清理了楼区死角、消除了多年的火灾隐患、所有的楼门都安了防盗门和摄像头……

后来他们又带领居民开展了“亮丽社区、优美环境”的活动,加大了社区的绿化和改造。与区文体局共同改造了老砂山体育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修建了砂山公园绿色文化基地。几年后,社区面貌大改观,街道整洁、小区井然、市场规范、绿化率超过30%。无雨也泥泞、无风车扬尘的百年老砂山旧模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跟上了时代发展步伐的宜居社区。

社区基础设施的改造,营造了社区的美好环境,社区居民热爱生活的激情被激发了。砂山公园里的晨练人群,夕阳下的健身广场,无不承载着老砂山人享受美好生活的喜悦。现在如果你碰到个老砂山人,他们会骄傲地对你说:“以前只有有钱人才能享受高档小区的优美环境,现在砂山也行了!”

灵魂净化

老砂山人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精神文明该如何提高?这些年,商品经济风潮狂涌,使很多人信仰丢失,道德沦丧;一面骂老祖宗的精神遗产是封建迷信,一面争相收藏文物古董,敛祖先的财。没有了信仰的维系,人与人之间丧失了基本的信任和契约精神。只要我生时脚下还有片干土,哪怕死后洪水滔天。每个人都想获利,每个人又都没了便利。

俗话说“家有贤妻,丈夫不做横事;父有严教,子女不敛恶财”。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而社区又是社会的基本板块。从这个意义讲,社区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土壤。如果信仰是黄金,善念就是元素,社区工作者就该是巧手金匠。

看看张玉兰他们这些巧手金匠是怎样打造丰泽社区这张金板块的吧。

弘扬家风家教,振奋家国情怀,设立“传统文化教室”“国学班”“图书室”“书法班”“绘画班”等活动学习基地。人人是学员,人人是老师;请来专家讲大道理,居民上台讲小道理。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陶冶居民情操,组织“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团”“老年太极拳社”等业余文娱团体。让居民唱起来、跳起来,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引导居民科学、健康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开办“丰泽社区科普之窗网站”,成立“沈阳市科普大学丰泽分校”,定期开办“烹饪班”“美术班”“英语班”“老年保健班”等科普活动。

……

太多太多的色彩,令丰泽人的生活绚丽多姿。用张秀兰的话说:“咱丰泽社区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有活动。”这一张张的画面,记录下的就是老砂山人美好生活的永恒瞬间。

老砂山人的物质生活在日益提高,老砂山人的心灵得到了空前的丰泽和净化,犯罪的少了,自主创业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和谐相处的多了……“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辽宁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辽宁省文化先进区”“辽宁省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示范社区”“沈阳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等等,数不清的鲜花和掌声向他们扑来。当年奉天古城的“南疤”,竟变成了一片万紫千红的花园。

春天是大自然的写意,桃会红,柳会绿,百花盛开;丰泽之春是张秀兰带领的这支年轻团队的作品,笔笔生辉,针针细腻,气象万千。

在北国之春萌动的脚步声中,我看到了老砂山人更美好的明天。

编后感言

丰泽社区在沈阳市是榜上有名的社区。这个社区所创建的共管理念,一步步落了地,生了根,结了果。如今,这一共管的新型社区通过树立典型、办国学文化班、开展家风教育等活动,结下了累累硕果。全社区的居民,不但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改善,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各项活动丰富多彩,跳起来有地方,舞起来有乐队,不断演绎出一曲曲和谐完美的动人乐章。

同类推荐
  •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条白云般的哈达,高高举过头,献给你,青藏铁路;献给你,青藏高原;献给你,珠穆朗玛;献给你,拉萨……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一条有体温的枕木,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西藏;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热土;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拉萨,我的众神之都……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颗一颗铺路石,密密匝匝地,众志成城地,扛起青藏铁路,完成历史和未来的同期叮嘱……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只一只春蚕,浑身透亮地,吐着蚕丝地,铺设着一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
  • 一夜之后

    一夜之后

    这是诗人赵晓梦的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一百余首。全书分为六个章节:《行走大地》《季节词典》《秋天之门》《偶然乡愁》《一夜过后》《南方北方》。这些诗作是作者作为一家大型传媒高管繁忙工作之余的产物,是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叙写和体悟,关于生命、生存状态、时令季节、故土、乡亲,几乎所有的生活元素都成为这部诗集的内核,而这些,并非游离于诗人之外的隔靴搔痒,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抵达。作者以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叙写自己心中的无限诗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理解生死,理解生命,理解活着的意义,让文字充满了对诗意不懈的追求。
  •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本作品是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故事里的龙宫

    故事里的龙宫

    宁海建县有1700多年历史。在宁海这块土地上,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古村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宁海大地上。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记住乡愁》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宁海有前童和龙宫两个村入选,其中涉及前童村的以《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为名播出,涉及龙宫村的以《龙宫村——义行天下》为名播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宁海县文联、深甽镇党委政府联合开展龙宫古村落保护和宣传工作。宁海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几次深入龙宫村,通过“好村民讲好故事”“民间文艺家采风”等活动,整理出56篇与龙宫村有关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游侠郎

    游侠郎

    一靠近那个女孩子就想上厕所,怎么办,没事,刘协可以慢慢来。游侠虽不再像之前那样自由,但是却更加正规了,而且,侠的意志没变,匡扶正义,为国为民,是为侠之信仰!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策划的6大思路、策划人的6大能力、策划的6大步骤、策划的7大误区等内容,以案例和图表分析为辅,将三十六计的策划思想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实战策划中。
  • 卵巢健康书

    卵巢健康书

    卵巢是女人的根本!卵巢控制着女人的容颜、身材、气质、月经、怀孕、产后恢复、更年期,卵巢好,女人才好。养好卵巢,女人不老。研究证明,女性卵巢在30岁就开始慢慢衰老了。卵巢衰老的女人,脸色蜡黄,皱纹、色斑频生,身材臃肿,比同龄人显老10岁。月经不调、腰酸背痛、脾胃虚弱、失眠多梦、情绪糟糕等问题挥之不去。本书作者杨保军是北京天坛医院卵巢诊治专家,她通过多年临床案例故事,亲自传授饮食、瑜伽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小妙方等卵巢保养方案,让女人达到美白、嫩肤、去痘、除皱、丰胸、增高等养颜效果,增加女人味,同时,赶走卵巢卵巢疾病,让女人月经调顺,怀孕容易,产后迅速恢复容颜身材,预防更年期提前,做一个快乐的俏女人。
  • 盛宠王妃:腹黑三小姐

    盛宠王妃:腹黑三小姐

    “王爷,您休了我吧!”某女可怜兮兮地说。“为何?”“我犯了七出之条,我善妒。”某女答。“哦?正好,反正本王也不喜欢那些女人,那本王把她们全都弄走?”某爷表情淡淡地道。“那我无子。”某女不甘心地继续。“额……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所以咱们得多加努力啊!不如现在就努力吧!”……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绝世药皇

    绝世药皇

    以药入道,药武兼修。一代药皇重生到了宋家庶子宋天玄的身上,受尽屈辱,白眼与折磨,他发誓要将所有人瞧不起他的人踩在脚底下!
  • 立飞传

    立飞传

    在康熙年间,家道中落。为了生活努力在底层的摸爬滚打。努力奋斗。后又加入了清军!参加了对沙俄帝国的保卫战。后又回到落魄不堪的家中。为了生计在
  •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初恋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那是你用最纯粹的感情去最舍得爱一个人的时候。22岁时,一场别有用心的恶作剧让沈以念与初恋男友陆子晨不辞而别,和好友林泽枫远赴巴黎。六年后,沈以念携丈夫林泽枫的骨灰回国工作,再遇事业有成的陆子晨,并受邀为他的未婚妻王诗蓝设计婚纱。当一切水落石出,当当年不辞而别的真相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让沈以念只能对陆子晨说:“不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我们只是凡夫俗子,终要各自嫁娶,没有爱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活,但还可以谋生,终究要完成生活。”
  • The Amateur

    The Amateu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