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路还没铺到家门口的时候,周向南回来了,时间过去了快二十天了。
小四光着脊梁背在大门旁坐着,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芭蕉扇有气无力的摇着,摇十次能有一次对准自己就算不错了,他完全顺着惯性扇风,不然他这小胳膊小腿的也摇不动。
这边盖房一般都是前后进,前进中间房间前后墙都留门通到院子,这种格局的大门口还有点通堂风,比后进的堂屋稍稍凉快那么一点。
沈冬兰和牛凤仙也在借着这点风做针线活,一个用拨弄锤子摇绳子,一个纳鞋底。周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捡了五个石头磨成一般大小,正坐在地上陪周杏玩抓石子游戏,不过她俩的手太小,最多的一次才抓了三个,这样也玩得兴高采烈,满头大汗。距离九月一号也没几天,这娃又要失去自由,不过此时她还不知道上学是什么。
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一直不下雨,温度也是极高,现在刚进入八月中旬,正是最热的时候,由于缺乏降温设备,在热浪蒸腾之下,大家的感觉也是极其不适。
将近两个月没有降水,对水稻的考验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地因为傍着水库,还能保持稻田不会缺水,其他地区就够呛了。省里的工作已经把抗旱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每天的报纸也是连篇累牍的报道。
现在水稻处于抽穗养花期,正是需要水的时候。俗话说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一直没有降水,大河小河都得干。
高温少雨带来的另一影响就是病虫害的加重,现在秧田里已经有不少蚂蚱在蹦来蹦去。
周向南正是顶着这样的高温走进家门。去的时候挑着东西,回来的时候依然挑着东西,还比去的时候只多不少,上衣也快湿透了。褚长跟在后面,怀里抱着小三。
小四看了一惊,怎么人还少了?再看看周向南的表情,还好,挺正常的。
沈冬兰和牛凤仙停下手中的活计,沈冬兰接过小三,牛凤仙又搬凳子又是拿扇子。周向南放下挑担,从厨房拿了两个大碗接上压井水,递了一碗给褚长,两人咕咚咕咚一气喝了下去。
“哎——呀!过劲!粗坦!渴死掉了,这天也真热死人。”周向南喝完就是一阵感叹。
“让褚长也喝压井水,这多不好。”
“嫂子,没事,这高温天气还是喝井拔凉舒服。”
“我不知道你们今天回来,也没给你们准备凉白开。向南,怎么就你带着小三回来?你伯和向惠呢?”
“阿伯在大医院里住下了,向惠在那陪床。医生讲阿伯怪严重的,要在医院里调理调理,怎么也得十天半月的,我等不住,就先回来了。”
“你伯那么大的性格还能在医院里住习惯了。那小三怎么看的?”
“医生讲是精神发育不全,治不断根我开了药回来,医生讲平常药不能停,也不能受刺激,还说家长要教东西,锻炼他脑子,以后也要正常上小学,这样能减轻。”
“那医生讲没讲小三得这病是什么原因?”
沈冬兰盯着周向南的脸,眼睛眨也不眨,她一直认为是孩子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这是她的心病,为此以后的几十年都在念叨。
“哦,医生讲跟遗传有关系,也可能跟生产有关系,其他的我也记不得那么多。”
知夫莫若妻,周向南的言辞闪烁被沈冬兰看出来了,因为褚长在这,她也就没说什么,脑子里却不由的浮现出以前的困难日子,那时候哪怕林月娥他们只拉一把,小三现在可能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啊!沈冬兰想着想着眼眶就红了。
“都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提什么,现在不挺好么。”牛凤仙自然要劝劝,可惜沈冬兰听不进去,还在那愣神。
小四看着这一幕也不由的五味杂陈,心里的感情很复杂,他对自家亲人的评判一直都有变化,那是因为他评判的对象也在变化,不管奶奶家还是姥姥家。
周广田他们那时候确实有能力拉扯这边一把。小四也觉得周向南那时候太实诚了,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还缺油少盐的,从周广田那抢也能抢点回来。
以前的周向南更年轻,心智也没有现在成熟,对孩子的感情有点模糊,对周广田又是畏惧,才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周向南没说话,像是在自责。褚长看了小四一眼,这种气氛下他有点坐不住。
“阿爸,你挑的什么呀?”周梅已经等不及了,和周杏围在挑担前,早就不玩石子了。
“来来,叔叔给你们打开,你们猜猜里面有没有好吃的?”
周梅周杏齐齐摇头。褚长慢吞吞的解开一个袋子口,最先露出的是一个布包。褚长捏了捏,笑了,继续把包解开,大白兔和巧克力,还有一些小四不知道名字的糖果跳出来,花花绿绿的糖纸,顿时把几个小孩吸引住了。
周杏抓起一把糖果装进口袋,又拿起一个金光闪闪的巧克力,巧克力有点软化,她怎么也剥不开,在周梅的帮助下才吃到嘴里,而周梅自己的嘴里早已鼓鼓囊囊,她可不止吃了一块,手里还攥着几张糖纸舍不得丢。
“噗!噗噗!”周杏把巧克力吐了出来,还接连吐口水。周杏皱着眉头,她吃不习惯这个味道。
沈冬兰刚把手举起来,想了想又放下了,暗自发誓,以后不打孩子,尤其对小三。
“褚长,你也吃。阿娘,这给你,小四过来。”沈冬兰给两人各抓了一把,又叫了一下小四。
褚长不爱吃零食。小四一样,却没能拒绝,嘴里已被塞了一块。
周向南解开了另一个方方正正包着报纸的东西。嗬!一台彩电。小四倒疑惑了,这么远挑个这玩意回来干什么,等通电了去省城一样能买到,不是白费力气么。
“向南,这是什么?”牛凤仙不识字,不知道是什么。
“彩色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跟看电影一样。”仿佛看出了小四的疑惑,“大哥有资格买,我想回来也是空手,坐火车也不累,就买回来了。”
小四一直都没打算买电视,他感觉自己可能受不了每天晚上家里围一大帮人观看电视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天又长,可能四五点钟就有自备小凳来候着的了。把电视机搬出来恨不得能吸引全大队的人过来观赏,有种看露天电影的壮观,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没有货郎来卖瓜子小糖花生。
瞒是瞒不住的,如果不把电视搬出来,那也太得罪人了。
说到底还是此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太匮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