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引气》。
气指天地元气。
引气,即是吸纳元气。
引气分两个阶段,观冥以及纳气。
观冥是观想冥想,纳气则是最原始的炼化元气的方式。
纳气的速度快慢,取决于修行者对元气的亲和力高低,亲和力高,纳气就快,反之亦然。
修行者天赋最重要的两个评判标准,一个是悟性,另一个就是元气亲和。
相较于悟性的实难改变,元气亲和就容易下手的多。
而不断提升纳气的速度,强化修行者的元气亲和力,想方设法推陈出新的万般手段,正是所谓的修行功法,或者说是修行法门。
龙飞合上《引气》,吐了口气,不看不知道,修行的前期准备工作还真不少,又是观冥又是纳气,遑论还有更重要的开辟灵府。
龙飞再看第四册《紫宗气灵府详解》。
紫、宗、气三灵府,并驾齐驱,不分高低,是修行者储存元气的三大祖窍。
老校长讲述六大修行境界的时候大致提过,所以龙飞并不陌生,不过里面一段有关宗府修炼的说法倒有些耐人寻味。
修宗府,不像修紫府那般枯坐打磨精神,也不像修气府那样积攒精气,而是夯实壮大胸中意气,只是意气强则强矣,却难以长久,故有气短意难长一说,而且意气壮大,极易养成随心所欲的极端性格……还说修行界修宗府的,除了素有书生意气、信奉克己之理的儒家,余者多是邪魔外道!
看到这里,龙飞皱起眉头,警戒意味这般浓重,不知道这是单纯不推崇修宗府,还是在拐着弯的推崇儒家?
蓬莱学院,莫不是儒家学院?
龙飞想了想,好像还真有这个可能。学生,用老话说,那不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
龙飞不由沉默了。
物欲横流的当下,读书人这三个字,已然快成了清高自负,亦或者讥讽挖苦的代名词。
立德、立功、立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若是没有信念、毅力支撑,这终究只是几句朗朗上口的漂亮话而已……
为天地立心……
龙飞想起老校长所说,儒家是开辟宗府结天心,立意莫不是在这里?
不明白。
又想到同样修炼宗府的炼气士,顿时觉得有些矛盾。
炼气士炼胸中五气,以力证道,十分厉害,又怎么会气短意难长?
难道说炼气士的秘密,就是意气长?
还是说“五气”并非“意气”?
不明白。
龙飞苦笑着摇头,随即就此打住,把目光投向了第五册《灵府感应实践必读》。
惊蛰的两大门槛,其一观冥纳气,其二开辟灵府。
龙飞算是做到了其一,开辟灵府正是如今首要攻坚对象。
全神贯注的看过一遍,龙飞瞠目结舌,本以为里边的感应法有多玄妙神奇、多立竿见影,结果就是笨办法——坚持观冥纳气,以元气为触须,围绕眉心、膻中、气海三处的灵府根据地,不断感应探索,直至突破那层隔膜、界限。
倒也提过不少辅助方法,但这些辅助法,却让龙飞倍感无语。比如感应紫府的辅助法,一种居然是不睡觉,撑他个几天几夜,直到撑不下去,这样重复尝试,直至感受到念力的存在,或者说让元气凝结转化为念力。又比如埋头钻研深奥著作,意欲在精神集中、思维发散的过程中感知念力……
说白了,这都是通过透支脑力的方式,趁人体自我调节、向大脑倾斜的空当,试图将元气转变为念力,待紫府自发吸纳念力而完成自我开辟。
同理。
宗府感应的那些法子,归结就是激荡起胸中的一股决绝意气,直到宗府訇然中开,接纳即可。
气府感应则是攒元气、强化气感,直到元气的积累达到能够与气府产生某种共鸣的程度。
龙飞哭笑不得的看完,直接看第六册《精纯论》。
精纯论,主旨十个字——至精则无滞,至纯则无邪!
全篇都是围绕这句话加以论证、阐述。
精,是精华。至精则无滞,是说元气的品质越高,在体内的运转速度也就越快。
这里的快,不可小觑,好比同等境界的双方,施展同一术法对战,一方体内的元气品质更高,意味着他的施法速度更快,应对也更灵活,可谓占据了极大优势。
纯,是纯粹。至纯则无邪,是说元气一定要保持纯粹,概因元气有多种属性,不同属性的元气如果掺杂吸纳,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轻则有碍运转,重则元气冲突暴走,导致走火入魔。
这一篇很好理解,龙飞很快消化吸收,接着是第七册《灵息妙诀》。
灵息妙诀,听起来像是一种功法,但龙飞还是耐住了性子,最后才来看。
开篇贴了一副图,像是人体的经脉图,但迥异于医学经络图,这是以三灵府为根本,继而开展至四肢百骸的经脉运行图录。
龙飞眼睛一亮,往下看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副观想图!
这就是一篇修行功法!
龙飞激动了。
灵息,便是天地元气。
妙诀,即是观想图录。
一见到这幅图,龙飞便心有豁然,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随即他二话不说,全神贯注的记忆起来。
良久。
龙飞深吸一口气,徐徐吐出,脸上喜色难掩。
灵息妙诀,都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