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伸手接过,打开之后,是一种奇怪的诗文,格式极为不对称,孙坚也是微微皱眉,看完之后先是一怔,继而哈哈大笑道:“大将军好文采!这难道就是传闻中的袁家颂词?”
孙氏也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还望武威将军为大汉尽忠,诛杀袁术。”
孙坚抱拳施礼:“汉臣孙坚永记!”
东吴众人看着孙氏的马车远去,也是不知道自己主公为何转变的如此之快。
张昭走到孙坚身边问到:“主公,这上面可是袁熙的笔墨?”
“我当真小看了这袁熙了,已经不是当年洛阳那被袁绍可以牵着鼻子走的稚童了。”孙坚道。
张昭将纸张打开,先也是皱眉,然后读了起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大汉随将军,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今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完之后所有人都是极为震惊,就连对诗词极为不擅长的孙策也是被深深的震撼。
袁熙比较无耻的将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列改编了几个字,按照袁熙的想法,自己这不算是抄袭,毕竟老子现在比你们的朝代都早,我现在是你们的祖先,根本谈不上抄袭。
这首词本意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苏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而这当中的为报倾城随太守,让袁熙改成了为报大汉随将军,将军只得自然就是袁熙自己,意思就是告诉你孙坚要跟随袁熙报效大汉朝廷,而最最关键的一句便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让袁熙改成了,今日遣冯唐!
别看只改了一个字,这差别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这里先说说冯唐是谁,冯唐当时是一个中郎署长,有一次汉文帝坐车偶然看到了冯唐。但是汉文帝觉得很奇怪,因为汉文帝觉得郎署都是年轻人,但是这个人年龄已经很大了。于是汉文帝就去问他的生平什么的,在谈论中,汉文帝就偶然想到了一个赵国的将领叫李齐,就问冯唐:我听所李齐很厉害,您老先生知道李齐吗?
冯唐回答的很不客气,说:李齐我知道,但是他跟廉颇,李牧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接着冯唐就夸了廉颇,李牧一番。匈奴在文帝时期,一共有三次大规模的入侵,当时正值匈奴的第二次大的入侵。汉文帝那时候正在为匈奴的入侵担忧呢。
听到这一番话,汉文帝想到了匈奴的入侵。于是说道:我手下如果有廉颇,李牧我怎么还担心匈奴呢?冯唐就接了一句话,让汉文帝大怒,冯唐说:您手底下就算有廉颇和李牧也不会用的。汉文帝听到这句话十分生气,但是汉文帝的智慧在这时候展现出来了。他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发作,而是转身走了。
接着,汉文帝冷静下来之后,又把冯唐找到跟前,问冯唐为什么说自己手下就算是有廉颇,李牧也不会用呢?接着冯唐就说出来一番道理,并且说出了一个人,一个英勇抗击匈奴的云中太守,但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因为不小心搞错了人头数,上报的人头跟实际的人头不符合,
于是被下了大狱。这个人叫魏尚,于是汉文帝就让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并且让他恢复云中太守的职位,并且提拔了冯唐。这也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由来。
这里的孙坚虽然没有被下狱,但是现在袁熙的意思就是要以大汉天子的名义任用你孙坚,谁是冯唐,孙氏就是冯唐!
而且其中的亲射虎,看孙郎,这里的原来人物就是孙权,虽然孙坚看不懂前面这句亲射虎,但是孙郎孙坚却是当做了自己。
“好诗!好文采啊!”张昭首先不自觉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孙权从张昭手拿过之后,又不自觉的读了一遍,也是流露出一种佩服的表情,他自然不会知道这里面的孙郎正是自己,只能是自谈不如。
“想不到此人竟然是有如此胸襟气势,俨然一副天下霸主之态。”程普说道。
孙坚也是看了看自己的大儿子孙策,然后说道:“伯符,此人将是你以后最大的劲敌!”
孙策年纪和袁熙相仿,孙策虽然现在是一员虎将,但是论起来谋略和权术断然是不如袁熙的,这话看似是在劝勉孙策,但是在孙权的耳朵里听的却是那么刺耳,孙权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孙策差什么,年纪小的时候还好,加上孙策对自己又是十分的好,孙权只是做一个调皮的孩童。
可是随着年龄的长大,孙坚势力越来越大,失望加上身边的人对待自己和孙策的态度极为不同,让孙权知道了长子和次子的区别,嫉妒和不平的心态已经在孙权幼小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而此时的袁熙也没有闲着,战争打的就是粮食和金钱,每次战争最忙的就是袁熙,袁熙又开始了在仓库之中不断地翻转粮食,好在现在不用袁熙自己去费体力的折腾粮食,但即便是用意念来操纵着宝袋在反转粮食,但袁熙仍是感觉到了十分疲惫,这需要极大的精力,不多时袁熙变感觉到了有些疲惫,只好坐下来休息一下。
但是袁熙一点也不敢休息,因为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一旦入冬之后,即便是袁熙有短期成长的种子,也是无济于事,袁熙现在也是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怎么能扣的大棚啥的,这样冬天也可以种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