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8500000080

第80章 必战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沉的,黄昏若是逢魔时刻,黎明前便是暗夜之中妖魔恶鬼狂欢结束前最后的高潮。

赵布泰已泯灭人性,他将与鬼怪共舞,以无辜生灵之血肉为食,彻底堕落地狱。

当听完萧明转述赵布泰的话后,秦风竟然产生不了愤怒,也许是看到了太多禽兽般的恶行,他心中已经麻木。

人性之恶,鬼怪也不如也。

萧明一脸沧桑落寞,这位锦衣卫千户宛若行尸走肉,他本对秦风还有些许希望,能挽救桂林城的数万百姓,可秦风淡然的神色之中,竟是看不到一丝动容。

百般侥幸的出了牢笼,又怎会再去犯险?

赵布泰摆明是在挑衅,与之较劲岂不是正中他的下怀。城中看似清军不多,可其余几路清军随时会到达,一旦被赵布泰缠住,面临的极有可能是被包围的局面,蒙山军再勇,怕也是一场灭顶之灾。

萧明惨然一笑,他不怪秦风的绝情,为将者当杀伐果断,菩萨心肠只是弱者的借口,何况明知是计,再去犯险那不是勇敢,仁德,而是愚蠢,迂腐。

牛莽等五个锦衣卫百户站在萧明的身后,个个神情冷硬如铁,刚才他们证明了萧明锦衣卫千户的身份,而现在他们将履行锦衣卫这个称呼的职责所在,也是作为天子亲军最后的忠诚和荣耀。

萧明手上握着一把刀,刀柄用绸布与手掌绑在了一起,用力的打了个死结后,语气十分平静道:“秦将军,此地不宜久留,清军的大队人马估计快到了。”

秦风不语,只是凝视着萧明,目光如炬。

萧明直起身子,抬头仰望着漆黑的天幕,眼中隐有一丝眷恋,却很快被决然所取代,长吸了口气后,拱手四顾道:“诸位,就此别过了。”

语毕,转身离去,义无反顾。

锦衣卫百户牛莽紧随其后,踏出一步后转头道:“后会无期!”

只此四字一出,不是告别,而是诀别!

萧明几人离去的方向,乃是返回桂林城的方向,也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这就是锦衣卫,曾被人百般诟病,风评极差的锦衣卫,他们是帝王的忠犬,不分善恶,无论对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是歹毒,邪恶的化身,是无数人心中的恶魔。

可是现在,秦风所看到的锦衣卫是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是慷慨赴义的无畏战士,是大汉民族之无双斗魂!

秦风看出了萧明几人的死志,心中不禁激荡难平,他刚想出声阻止,杨再兴已大步而出挡在了萧明的身前,问道:“几位可是要回桂林城?”

萧明神色中带着一丝倦意,一双眼眸却格外清澈,说道:“既是回城,也是回家。”他低头看了眼手上的战刀,又道:“与家共存亡,死得其所,也算给城中百姓们一个交代。”

杨再兴目光灼灼,忽然大笑一声,豪气冲天道:“你等人少,免不了寂寞,我杨再兴自认武艺不错,还是酒中翘楚,不知可有资格和你们作伴同行。”

萧明闻言一怔,望着身前的巨汉,以及那不容置疑的坚定之色,他双目渐红,只感觉喉中干裂难忍,却还是用了自己最大的气力道:“好汉若是相随,虽无酒水畅饮,但可共享鞑子之血,喝之不尽,不死不休!”

杨再兴放声狂笑道:“说得好!今夜定要杀他个痛快!”他向来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可有些时候,理智并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失去理智的不止是杨再兴一个,余小林单膝跪在秦风面前,郑重道:“秦将军,卑职也想回城一战。”

曾经的遗憾痛彻心扉,而当余小林在拐子巷救下李寡妇时,只当是上天给他的救赎,可惜这一次,遗憾似乎再次难以避免,可他已不打算去承受。

孟达,马驰,邓飞围拢在秦风身边,他们没有请战,可满脸的激昂之色已说明了一切,他们是不畏生死的勇者,是未尝一败的蒙山军,就算前路乃是绝境,又怎么能甘于人后?

陈兴霸最是兴奋,他舔了舔嘴角,宛如一只饥渴的恶狼,杀气腾腾道:“赵布泰太小看我们了,桂林城中不过三千清军,我们则有六千人,不信杀不光城里的鞑子。”

蒙山军主力三千,二千余招募来的青壮,还有杨再兴带在身边的八百义军,人数确实有六千左右,攻城怕是力有不逮,可赵布泰竟敢打开城门,这无疑于放弃了城墙的防守,他为了诱敌倒也是下足了血本,又一次以自己为饵。

杨再兴见到蒙山军众人战意熊熊,反倒变得有些犹豫,说道:“赵布泰身边的清军数量不多,可绝对是一等一的精锐,其中大部分都是八旗白甲,战力远超普通清军战兵,而且既然敢开城门,必然已做好了充分的迎敌准备,此战若开一定无比艰难。”

众人也知是场恶战,却无人面露退缩之意,多次以弱击强,以少胜多让人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甚至可称之为狂妄,自负。

骄兵必败,固然不错,可把胜利看作理所当然,面对失败无法接受的骄兵,那就不是骄兵,而是王兵。

兵者最重士气,心理上的优势能让军人忘记胆怯,敌人强,他们更强,除非不战,战必胜之,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秦风不知他的蒙山军将士们是否脱胎换骨成了王兵,可至少他们根本没有对鞑子的畏惧,若说有,也只是轻蔑和无视。

大明百万雄师真的胜不过数万八旗兵吗?八旗满万真的不可敌吗?

根本就是笑话,明军不敌八旗,战力虽有不及,但更大程度是因心存畏惧,若都是蒙山军一般的心态,鞑子怕是早就灰飞烟灭了。

李定国的西军为什么能够一次次战胜满洲八旗,不是西军的战力高于明军,而是西军一直在西南作战,未曾和鞑子有过接触,只当鞑子和明军一样,他们能战胜明军,一样可以战胜鞑子,也正是这般心态,让西军和鞑子交战时毫无心理负担,敢打敢拼自然能胜。

蒙山军诸人全都不经意的进入了战时的状态,好一会儿才发现秦风一直没有说话,不禁面面相窥,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蒙山军中,秦风有着绝对的权威,他如果不想战,没有人可以反对。

夜风停歇,天地间越发飘渺孤寂,秦风背负着双手,眼中深邃似海,他不说话不是在犹豫,而是在思索。

当得知清军会屠城之后,他就在思索如何去战,至于逃离这里,他从未想过。

在这个乱世之中,良知,仁义都是一些奢侈的东西,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往往活的都不怎么好,显然杨再兴就身怀这些,萧明也有,而秦风似乎更倒霉一些,他有这些也就算了,偏偏还要绞尽脑汁的想活着。

他想让杨再兴,萧明等人活下去。

好人,不该轻易去死。

良久,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秦风看向杨再兴道:“杨千户,你所部人马战力如何?与城中的清军差距多少?”

此问等于表明了态度,秦风不会坐视桂林城的百姓被屠戮,他会战,也敢战!

杨再兴面露振奋之色,答道:“我带来的八百人都是骁勇之士,与赵布泰身边的精锐相比,虽然还有所不及,但以二换一还是可以做到了。”

义军中多有武艺高强之辈,可战阵上的拼杀不同于单打独斗,十个训练有素的精兵结阵而战,完全可以胜过十个武林高手,杨再兴能让手下义军做到以二换一,已然很不容易。

秦风脸色微凝,沉声道:“我军兵力目前占优,可是赵布泰麾下的其余清军很快就会赶到桂林城,所以今夜之战必需要胜,而且是速胜,不然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皆是肃然,今夜之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萧明心怀感激,走到秦风面前躬身一拜,并无任何扭捏之言,直接提议道:“赵布泰打开东门,意图引诱我军去攻,想来东门内一定布有重兵,而城中清军一共才三千左右,如此的话,其它三门守卫必然薄弱,我军可是无视东门,从其它三门破城。”

乍听之下,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提议,可对于蒙山军而言,执行起来却有很多隐患。

蒙山军兵力集结在了桂林城外,是几个主官出于对秦风安危的考虑,以备不时之需,至于攻打桂林城,怕是没人敢这样想。

没有想法,自然也不会去准备各种攻城器械,仅靠步卒去攻打城高墙厚的桂林城,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就算城中清军不多,其它三门守军薄弱,可只要每个城墙上留守百余人,就足够抵挡十倍之敌的攻击。

秦风孤注一掷攻打一处城门,或许可以拿下,但要付出多少代价呢?所剩兵力还有何实力去和赵布泰主力对决?

萧明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提议十分不妥,摇头自语道:“不可攻坚,只能选择在东门与鞑子短兵相接。”

他说的无奈,却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忽然响起:“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桂林城?”语气听上去有几分犹疑,更多的则是质问。

同类推荐
  •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斗战三国

    斗战三国

    新式三国玄幻,纯历史迷慎入!已经完本,放心阅读! _______少年自襄阳而出,人生就此改变。人才挤挤,坐拥强大宗师团,自建豪奢仙城,对天下枭雄指手画脚,弹指间天地翻覆。这是三国史上的一次玄幻大冒险。改变异域格局的少年王者,正在向你走来……
  • 历史不忍细看:超值白金版

    历史不忍细看:超值白金版

    人类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当我们重新斟酌历史深处隐藏的一切时,会发现,它是在一个个怪圈中循环演进,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段争逐史,又或是一处半壁残垣、古墓深山,都浸染了既显多情又显残忍的史家定律。然而,正是让人惊叹的历史内幕和演进规则,让我们有了在史海中畅游和挖掘的欲望,体验破解真相的快感,感受灵魂深处的酣畅。《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2)》涉猎范围广泛,内容深浅合宜,情节充满轶趣,语言生动活泼,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研究历史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探索发现的规律,引发深层次的解读思考,扩大视野,重塑历史观念。
  • 历史的坏脾气

    历史的坏脾气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评述了一些社会现象,对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很有帮助。
热门推荐
  • 帝王业:娘子太冷酷

    帝王业:娘子太冷酷

    她恨轩辕晋,若不是他,母亲也不会死。而她却不忍杀他。她只有一个恩人,就是梁溪铭。她女扮男装苦练剑术,只为有朝一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未曾想到,再次见面,却只能身相许。嫁给自已最厌恶的人。她尝尽勾心斗角,阴谋算计,本以为就此修成正果,却发现,这只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 医品闲妻

    医品闲妻

    她是被人陷害,被亲爹赶出府的嫡女,因受不了打击一月后重病惨死,当她成为她,却不是步步紧逼,追讨害她死的凶手,而是扮猪吃虎,看着那凶手在她投下的棘荆丛中痛苦挣扎却迟迟得不到解脱。她毒,她冷,却异常强悍,短短三年,成为享誉王朝的圣手神医,拥有最完整的药山,令医界众人垂涎妒忌得眼红却又无奈。她过得悠闲惬意,可有一日,大街小巷突然传遍她丧失妇德的闲言,一日间,她名声败坏,遭了无数白眼。她冰寒的气势顿破,这刻,他却如天神般走到她身前,吐出一句话,维护了她的名声,他说,“我们早已成亲,只是并未广而告知,谁若再敢毁她名誉,休怪我无情。”她莫名动容,对他生出一抹情愫。他聪明过人,一眼便瞧出异状,顺势向众人告之,他们会再成一次亲,这一次,会哄动天下。她不笨,一语间突然明了,嘴角含笑的冷睨着他。而他,当即打了个冷颤,心头升起悔意…*闲妻篇:她说,“嫁与你后,我便是闲妻,所谓闲,便是只吃饭不干事的人,往后我只占你妻位,不履妻责,不承妻恩。”他:“…”脸黑一片。她说,“嫁与你后,你娶多少都行,往后,她们便是我的试药品。”他眸光一闪,有欣喜之色。她说,“嫁与你后,你若生孩子,便是我下堂之时,闲妻之位当即转让。”他狂怒,踏过染了毒汁的新房地板飞扑至床,晕过去的瞬间,紧紧的抱住了她…
  • 白华录

    白华录

    灵媒裁缝白华,引百家线,裁百家布,渡万家妖鬼亡魂。汉服从没被遗弃,它正以一种精神的载体世代传承。汉人的灵魂为其裁线织布,不死不休。
  • 四剑说

    四剑说

    江湖风起云涌,安史暴乱,谁主宰江湖?阴谋,霸图,功利,随风成空。紫电笑傲,青霜无情,龙泉低鸣,太阿高唱,谁能雄霸天下?看江湖儿女痴情断,留回忆纷飞难忘。
  • 第一佣兵女王:斗破姻缘

    第一佣兵女王:斗破姻缘

    “师父,您是喜欢徒儿的柔情似水,还是迷恋徒儿的性感身材呢?”洛倾城嗲嗲的问道,眼神含情脉脉的。“为师喜欢扑倒你!”“.......”某人黑线,无语,风中继续凌乱去了!她本是现代一绝世高手,杀人如麻,素有玉罗刹之称。一朝穿越不但沦为他人解蛊的肉鼎,被人骗身又骗情。遭人陷害,被人拍卖也罢了全拿当她废物?修魂废材?爹爹要杀她?族人鄙视她?狠好!一鞭挥出,气势如虹,打尿你们这群狗眼看人低的废物们!天不容她,好,那她就逆之。人要杀她,行,那她便诛之。既然非要逼她走上一条绝境,不让她安生的过日子,那她便——翻手为天,覆手为雨。笑看苍生,割地为王。成为一代绝世女奴王吧!
  • 重生之晓晓

    重生之晓晓

    谁说的穿白衬衣的男人就是王子?她被他该占的便宜都占了,却成了传说中的第三者。她作为老爹的女儿,还怕行情不好?踹开这混球就是!五年后华丽转身,在酒店和小时候的“小霸王”相遇,英雄救美什么滴后……那个,大哥,我真不是你女朋友啊?不要乱摸乱啃啊!
  • 司空轩宇文集

    司空轩宇文集

    于博宇文集,天赋奇才的创作。不定期更新呦~
  • 娶个天师做老婆

    娶个天师做老婆

    被女汉子倒追,无奈啊,更无奈的是,女汉子还是漂亮可爱的小萝莉。普通大学生,年轻的古董保养师刘易阳意外的得到了上古神器传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神器传承者的身份,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南越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本书以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作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介绍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展示了南越国从产生到壮大,最后走向灭亡的全过程。如何处理南越国与中原之间的关系是关乎南越国存亡的重要问题。在赵佗统治时期,他积极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流,维护了双边长久的稳定。随着赵佗的去世,这一和平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南越国被化入了中原版图。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