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9600000003

第3章 前言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于公历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九日诞生在奥廖尔城。父亲是破落的世袭贵族,很早去世。母亲是富裕的地主,极其专横任性,她手下的农奴们经常受到残酷无情的惩罚。这种惨状引起了屠格涅夫的愤慨和抗议。他说:“我诞生并成长在殴打和折磨的环境里。”“那时候我心中就已产生了对农奴制的憎恨。”这种憎恨便是他后来创作《猎人笔记》的动机。

一八二七年,全家迁往莫斯科。一八三三年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大学,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一八三六年毕业于该校的哲学系语文科。一八三八年,屠格涅夫到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和古典语言学的课程。在国外结交了俄国哲学家斯坦凯维奇和社会活动家巴枯宁,同他们一起研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受到他们很大的影响。一八四一年回国。

一八四三年,屠格涅夫在彼得堡结识了别林斯基,这段友谊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下,屠格涅夫发展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他的作品的现实主义倾向越来越强了。

从一八四七年开始,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鲜明的反农奴制特写,这就是《猎人笔记》,这个总的题名是当时《现代人》的编辑给加上的。这些反农奴制倾向的特写招致了沙皇政府的迫害。一八五二年,尼古拉一世以屠格涅夫在报上发表哀悼果戈理的文章为借口,把他放逐到故乡并加以监视。《猎人笔记》单行本出版时,教育部大臣上书给尼古拉一世说,屠格涅夫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文章都“带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一般地说,地主“不是被表现得滑稽可笑,就是常常被弄得极不体面而有损他们名誉的样子”。批准《猎人笔记》出版的图书审查官因此而被沙皇撤职。

一八五三年年终,屠格涅夫流放期满,来到彼得堡,在那里积极给当时最进步的民主主义杂志《现代人》撰稿。一八五六年和一八五九年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徒有崇高的憧憬,却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正如后一作品中主人公所表明的,他们这个阶级不能再在历史上起领导作用了。

五十年代末期,屠格涅夫是赫尔岑在国外创办的《警钟》杂志的积极的通讯员,他常常写信给他报道国内的情况。然而在他的信件中总不免流露出自由主义的思想。

随着俄国的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落后的农奴制成了工农业发展的障碍,废除农奴制的问题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越来越尖锐化了。头号大地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1]就在这时候,贵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运动的阶级实质明显地暴露出来了。早在尼古拉统治时期,某些进步的自由主义者曾经支持民主主义者消灭农奴制的主张。但是到了亚历山大二世准备进行农民改革的时候,他们又害怕革命,转而同专制政体接近。屠格涅夫的社会政治观点在这时候也随之起了变化。他虽然反对农奴制,却“羡慕温和的君主制和贵族的宪制”[2],对亚历山大二世寄予希望,热烈欢迎他自上而下的改革。

正在这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屠格涅夫发表了他首次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前夜》(1860)。表现了当时革命活动家出现这一重大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社会政治斗争激化的情况下,屠格涅夫的自由主义观点与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曾有显著分歧,现在,由于他不同意他们从《前夜》引出的革命结论,终于与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刊物《现代人》彻底决裂。一八六二年问世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刻划了当时俄国民主主义平民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贵族两个阵营的尖锐分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这场斗争中的思想立场的深刻矛盾。

一八六二年后,俄国反动统治变本加厉,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受到摧残,屠格涅夫的温和的自由主义观点更有所发展。一八六三年,他竟“私人上书亚历山大二世,表示忠于皇朝,并且捐了两个金币来慰劳那些因镇压波兰起义而受伤的兵士”[3]。一八六七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烟》最明显地暴露出他的思想矛盾中的消极的一面。他在揭发当时俄国统治者的反动面目的同时,却公然诽谤流亡国外的民主主义者。

屠格涅夫生涯的最后十五年主要是跟他在一八四三年就结识的法国女歌唱家薇亚尔多一家人一起在巴黎度过的。他在那里结识了当时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都德、左拉、龚古尔、莫泊桑等人。他是俄罗斯文学在国外的孜孜不倦的宣传者。

一八七七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在对国内七十年代革命的民粹主义运动的描写里,表现出拒绝革命改造的渐进主义思想。

屠格涅夫住在国外的时候,每年都要回国一次。一八七九年和一八八〇年两度归国时,受到广大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他曾表示要迁回俄国,然而这个愿望没有得到实现。一八八二年初,屠格涅夫患了脊椎癌,于次年九月三日在巴黎附近的布日瓦尔逝世,终年六十五岁。遗体安葬在彼得堡。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早期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也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名著之一。这部作品在屠格涅夫的创作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以前,屠格涅夫的作品在内容上还没有触及到农奴制时代俄罗斯生活的根本问题。创作上的不满意使他感到苦闷,他曾经想放弃文学生涯。只是因为《猎人笔记》的成功,才使他回到文学界来。

在格利鲍耶陀夫和普希金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就具有反农奴制的性质。然而那时主要是从道德观点出发来保护农民的。到了四十年代,农民暴动次数的不断增长,引起社会上的注意,使得农民逐渐成了文学上的主要人物,也成了屠格涅夫笔底下的主人公。

《猎人笔记》的第一篇《霍尔和卡里内奇》作子一八四六年,发表在一八四七年第一期《现代人》杂志上。此后在一八四七年——一八五一年间,《现代人》杂志上一共刊登了二十一篇特写。一八五二年,屠格涅夫初次刊印《猎人笔记》单行本,在其中增添了一篇《两地主》。在一八八〇年出版的单行本里,又加入了《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1872)、《车轮子响》(1874)和《活尸首》(1874)这三篇。这个包括二十五篇特写的集子就成了最后的定本。

《猎人笔记》的作者继承了普希金和果戈理的现实主义传统,阐明了人民生活中前人所未注意或未涉及的方面。正像别林斯基在评述《霍尔和卡里内奇》时所说,屠格涅夫“从他以前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接近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

别林斯基对《猎人笔记》的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热烈赞扬《霍尔和卡里内奇》的意义,给屠格涅夫以很大的鼓励。几篇有巨大的社会性讽刺意义的特写如《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1847)、《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1847)、《总管》(1847)、《事务所》(1847)、《莓泉》(1848)等,都出现在别林斯基逝世之前,其中尤其是《总管》和《事务所》这两篇,触及了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关系,是作者在同别林斯基思想上最接近的一八四七年夏天写作的,当时他正陪同患病的别林斯基在西里西亚的萨尔茨勃伦休养。

可以说,《猎人笔记》里大部分特写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方面来反对农奴制的。屠格涅夫后来在他的《文学及生活回忆录》里谈到《猎人笔记》的主要思想说:“我不能同我所憎恨的对象并存在一起,呼吸同样的空气,对于这一点,看来我缺少应有的忍耐力和坚强性格。我须得离开我的敌人,以便从远方更有力地攻击它。在我心目中,这个敌人有一定的形象,冠用着众所周知的名字:这敌人就是农奴制。我在这个名字之下搜罗并集中了我决心与之斗争到底的一切——我发誓永远不同它妥协。”

继《死魂灵》之后,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里给农奴制时代的俄罗斯地主们画了一系列独特而逼真的肖像。这里有自命不凡的慈费尔科夫(《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穷奢极欲的彼得·伊里奇伯爵(《莓泉》),千方百计折磨奴仆的专横任性的科莫夫(《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靠棒打强占土地的、“猎人”的祖父。这里还有《两地主》里的斯捷古诺夫,他认为“老爷总归是老爷,农人总归是农人”,他“为了爱而惩罚”(鞭打)管餐室的老头儿华西亚,“带着最仁慈的微笑”倾听这鞭打声。这里刻划得最出色的是《总管》里的宾诺奇金,这人既“文明”又“仁慈”,却遮掩不了他那凶残的农奴主本性。列宁在《纪念葛伊甸伯爵》一文中曾经利用这个形象来揭露自由主义报刊对葛伊甸的人道的吹嘘,他写道:“这种对葛伊甸的人道的敬崇,使我们……想起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在我们面前出现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地主,他举止文雅,态度和蔼,有欧洲人的风度。地主请客人饮酒,高谈阔论。他向仆人说:‘为什么酒没有温?’仆人默不作声,脸色苍白。地主按了一下铃,轻声地对进来的仆人说:‘费多尔的事……去处理吧。’”接着列宁又说,这个地主是“那样地人道,……自己对仆人不打不骂,他只是远远地‘处理’,……真像一个有教养的温和慈祥的人”[4]。

像斯捷古诺夫和宾诺奇金之流的地主任意打骂农奴,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不值得大惊小怪。正如柯罗连柯指出:“这一切现象和人物在当时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司空见惯的。而可怕就在于这普遍性。”《猎人笔记》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揭发力量,也正在于它能通过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来向读者揭示出农奴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除了地主本身以外,屠格涅夫还描写了他们的爪牙倚仗地主的势力,欺压农民。如《事务所》里的尼古拉·叶列美奇和《总管》里的索夫龙等。

处于这重重压榨之下,农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在《霍尔和卡里内奇》里,作者把服劳役制的奥廖尔省农民和交代役租的卡卢加省农民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穿了认为农奴缺少地主的保护就不能生活的反动谬论。霍尔离地主老爷的“保护”远,所以生活好。卡里内奇有行猎的老爷的“保护”,反倒连草鞋钱都落空。在《猎人笔记》的其他特写里,作者进一步描绘出农民生活的阴暗画面:希比洛夫卡的农民脸色沮丧,特别是安底缽一家被弄得家破人亡(《总管》)。符拉斯因儿子死了,长途跋涉去向地主请求减租,却被怒斥一顿,赶了回来;斯交布希卡穷得“每天都不知道用什么东西糊口”,受尽欺压,甚至连打喷嚏和咳嗽都胆小害怕(《莓泉》)。还有那穷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在雨夜去偷窃树木,差点儿被效忠于地主老爷的守林人断送了性命(《孤狼》)。……一切一切,都说明了他们过的是怎样含垢忍辱、水深火热的日子!

不消说,农民们对地主是怀着一定的憎恶的。《孤狼》里的那个农民在绝望之余,突然从顺从和恐惧转而把怨恨发泄在守林人身上;《总管》这一篇的末了,农民安巴季斯特骂索夫龙是“畜生,不是人”,“真是一只恶狗”;《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则通过宗教形式表达他的某种反抗情绪。

然而《猎人笔记》里没有表现出公开的反抗,这固然与作家的思想立场有关,但也由于当时检查制度的限制。屠格涅夫原来还打算在《猎人笔记》里加入两篇特写,一篇是描写农民直接惩治地主的《食地兽》。他说:“在这个短篇里,我要描写一件在我们这里发生过的事实:农民们杀死了一个地主;这地主年年夺取他们的土地,因此农民们称他为‘食地兽’,他们强迫他吃下八普特最肥沃的黑土。”另一篇题名为《俄罗斯的德国人与改革者》,其中提到一个具有“治国大才”的某地主,这人“老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发号施令,运筹策划,——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农民,硬要他们照他的程序去吃、喝、办事;夜间起来绕着农民们的房子走,把人们叫醒,老是监视着……”据屠格涅夫说,这人跟沙皇尼古拉一世相像到可惊的地步。显然,这样一类作品,在当时,“检察机关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它通过的”。

《猎人笔记》的巨大成就不仅是描写农民大众的备受压迫,而且还展示了他们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以他们来同“文明”而“高贵”的地主的残暴行为相对照。《霍尔和卡里内奇》给我们展示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农民的美好的精神面貌。霍尔具有务实的思想和性格,积极有为;卡里内奇则是俄罗斯农民中的一个诗趣盎然的人物。《美人梅奇河》里的卡西央热爱祖国的自然界,而同时又意识到“人间是没有正义的”,所以他要穿着草鞋去找求真理,幻想有一个“所有的人都过着富裕而正直的生活”的地方。在《白净草原》与《歌手》里,屠格涅夫以细腻的笔触来揭示农民及其孩子们的饶有诗意的心灵和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又描绘出他们所处的悲惨的现实环境,例如雅科夫的扣人心弦的优美歌声同外景丑陋的贫穷村庄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去深思这种不相协调的情景的社会根源。

《猎人笔记》中有不少篇幅描写了农奴制下遭到悲惨命运的纯朴善良的俄罗斯农家妇女:《幽会》中的农家女子阿库丽娜的纯洁天真的感情受到了地主的家奴的无情糟蹋。《活尸首》里的露克丽雅长年卧病在床上,还关心受苦的农民,央求“猎人”劝他母亲给他们减租。《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里的聪明美丽的阿丽娜受到她的刁钻古怪的女主人的摧残。《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里的热情勇敢的马特缭娜一生的幸福被愚钝而无聊的地主的残酷行为破坏了。这些残酷行为屠格涅夫不止一次地在他母亲的庄园里看到过。正像卡拉塔叶夫一样,有一次屠格涅夫曾把一个要被他母亲出卖的婢女隐藏起来,并且用手枪来抗拒警察局长的搜查。

由于屠格涅夫对农民及其处境作了真实的描写,加强了社会上对农奴制的抗议,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感谢。有过这样的故事:某一次屠格涅夫从乡村到莫斯科去,在途中的一个小站上,遇到了两个像是小市民或者厂里的工人的年轻人。他们脱帽向屠格涅夫深深鞠躬。其中一人说,“以全体俄国人民的名义向您表示敬意和感谢。”

《猎人笔记》并不限于农民的题材。例如《县城的医生》描写了“小人物”的主题,体现着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相像的特征。在《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这一篇特写里,作者把贵族庄园里的哈姆莱特们的精神失常和萎靡不振同人民的健全而坚强的性格相对照。

在《猎人笔记》里也表现了某些没有受到农奴制腐蚀影响的地主。作者怀着同情描写了爱上一个普通农奴女子的卡拉塔耶夫、心地善良而正直的塔佳娜·鲍利索夫娜、骄傲而公正的且尔托泼哈诺夫。在屠格涅夫看来,即使是地主,只要不是典型的农奴制拥护者,也还是俄国社会的积极力量。与革命民主主义者不同,屠格涅夫对俄国贵族还抱有希望,极力要发掘他们的积极因素。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的一番话多少反映出了屠格涅夫的基本思想:“不关心农民的福利,是地主的罪恶”,应该爱护农民,“他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好,我们也好;他们苦,我们也苦。”因此,屠格涅夫所反对的仅仅是那些残酷虐待农民的农奴制拥护者,而不是整个贵族阶级。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发展到后来,使屠格涅夫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书,表示效忠。

《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树林和草原》是一幅充满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的风景画。屠格涅夫是描写俄罗斯风景的卓越大师。托尔斯泰曾称颂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说:“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猎人笔记》的写作技巧是很出色的。赫尔岑称《猎人笔记》为“屠格涅夫的杰作”,他说:“屠格涅夫从来不堆涂浓重的颜料,从来不采用过分生硬的用语。相反地,他叙述得非常委婉,经常运用细腻的笔调,这种笔调大大地加强了这一富有诗意的反农奴制的控诉书所给人的印象。”

《猎人笔记》在屠格涅夫的创作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这部作品,屠格涅夫完成了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早期的浪漫主义手法在这里几乎连痕迹也没有了。俄罗斯的现实生活成了他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屠格涅夫作品中的语言特征是丰富、明确、朴素、生动。这种语言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列宁对自由主义者写道:“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语言是伟大而雄壮的,这一点我们比你们知道得更清楚。”[5]据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曾“多次反复地阅读过屠格涅夫的作品”。

《猎人笔记》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轻的托尔斯泰在创作短篇小说《伐木》时读了《猎人笔记》,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知怎的,读了他这作品之后很难动笔了。”

《猎人笔记》促进了年轻的高尔基的精神发展。高尔基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叙述他读过“异常卓越的《猎人笔记》”和其他一些优秀作品后的情况,他说:“这些书洗涤了我的身心,像剥皮一般给我剥去了穷苦艰辛的现实的印象。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好书,我感到自己对于好书的需要。”

屠格涅夫的创作在国内外都享有很大的声誉。特别是《猎人笔记》和他的几部长篇小说给世界文学以有益的影响。西欧许多文学界人士都把屠格涅夫看作“现实主义派的领袖之一”。乔治·桑和莫泊桑把他称为自己的老师。《猎人笔记》里的风景描写使都德感到莫大的喜悦。莫泊桑曾渴望着按照屠格涅夫这些故事的样式写一些猎人故事。

《猎人笔记》的出版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光荣。屠格涅夫自己写道:“这本书出版了,我很高兴,我觉得它将是我给俄罗斯文学宝库的一点贡献。”而事实上,《猎人笔记》已经不单给俄罗斯文学,而且也给世界文学做出了贡献。

丰一吟

一九七八年

同类推荐
  • 大龙山下

    大龙山下

    汪有发看到一大堆百元钞票从天上落下来,砸到他的身上,眨眼工夫就将他掩埋起来。汪有发使劲从钱堆里爬出来,惊喜地叫道:“哎呀,我中奖了,中了大奖,500万啦!”他赶忙将钞票往柜子里塞,将家里的柜子、抽屉、袋子都装满了,地上还有好大一堆。汪有发犯难了,一个劲地念叨:“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对!放到床铺板上去。汪有发便去搬被子,将被子、床单搬开好放钱。可被子却死沉死沉,汪有发使了吃奶的力也搬不动。猛然间,身上挨了一掌,他一个激凌就醒来了,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老婆刘萃花正在骂他:“半夜三更的,睡觉都不安分,把我搅醒来。”
  • 许你一吻天荒

    许你一吻天荒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生三苦,他年纪轻轻已然全部体会。明知道得不到,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求,企图抓住那万分之一的渺茫机会,可是,他忘记上帝不曾优待他。想爱不敢爱,想放却又放不下,求不得,爱不得,放不得,只能于痛苦中沉沦。在认识她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比想象中的要大,原本以为是上天的眷顾让他遇到她,可是,这一切不过是上帝精心安排的恶作剧。并肩看遍繁华的烟火,蓦然回首时才发现,人生不过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1871

    1871

    我就要死了。很多人都对濒临死亡的感觉充满好奇,但对我而言,大限将至却并不是件十分特殊的事:随着神经系统因为缺氧而麻木,先前的痛感已经逐渐从我身上剥离,我还能感觉到自己的躯体与四肢,也能听到周围交战的喊杀声、射击声与爆炸声,但在这一刻,它们都显得如此遥远,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我的知觉正在消失,思想正在麻痹……总而言之,这和进入睡眠的过程并没有多少差别。通过逐渐模糊的双眼,我能看到那个杀死我的家伙:一台由有机机体与金属骨架组合而成的、仿佛蜘蛛般的怪物。
  • 闸口

    闸口

    肖夏还不到十八岁时入狱,因为表现好提前两年半出狱后决定到闸口投奔少年时的朋友顾一飞。捕鳗苗的季节很短,顾一飞的真正职业是捞尸人。一次下海捞起的年轻女尸勾起了两人往日的回忆。肖夏和顾一飞的姐姐顾盼盼去参加秘密舞会,被公安人员逮捕,顾盼盼被枪毙,肖夏判刑十六年。不久后肖夏喜欢的女孩荣荣跳江自杀。顾一飞在肖夏入狱后曾疯狂追求荣荣,而今在闸口捞尸也怀着找到荣荣的念想。在一次长江大洪峰中顾一飞失踪了,肖夏偶然了解到当年的真相:荣荣认为肖夏等人被捕是因为顾一飞的告密……
热门推荐
  • 相门庶秀

    相门庶秀

    她,相门庶女,被迫代嫁,凭一腔真情满腹妙计助他画锦绣江山。他说:“画儿,若登上帝位,我必许你皇后之位,一生独宠你一人。”他说:“他朝若违背了诺言,愿被画儿你挖心掏肝。”然而,一朝嫁为他人妇,只为她人作嫁衣。亲姑姑爬上了他的龙床,她被打入冷宫,容颜尽毁,身体尽残,一对儿女双双惨死。重活一世,她要让他如愿以偿,将他挖心掏肝。姑姑伪善白莲花。“画儿,只要有姑姑一日在,必会护你一日周全。”嫡母陷害使毒计。“叶画,就凭你一个低贱的庶女也配得上太子,今日就让你名节尽毁,被浸猪笼。”嫡姐无耻抢男人。“叶画,你个贱人,你敢和我抢非寻哥哥,你连鬼王那个丑八怪都不配上。”一群狗面前狂吠,前世帐今生算,救娘亲,护弱弟,她艳杀四方,虐遍渣男狗女。她很忙,忙到男人送上门都没空理,可是这男人很不简单——无耻之极。她问他:“你甚姓名谁?”他答曰:“姓你名夫君。”她说:“滚!”他说:“好,床单已备好,一起滚。”她怒:“关门!放狗!”他呜咽:“汪,汪汪……”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关系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本书讲到了社会各方各面的关系,如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借贵人之力,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维护人际关系等等。本书每一个章节都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抓住核心内容,快速学好关系学。
  •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

    《年轻人成功做人的66条智慧黄金法则》收录了66条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这些法则都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总结,内容涉及之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 穿越之纨绔小王爷

    穿越之纨绔小王爷

    “小生不才,见姑娘貌美如花,想请姑娘入府上一叙。”“小王爷,小女子已有婚约在身。”“有婚约啊,没事。”“啊,小王爷,快放我下来。”......“你敢和我抢花魁?来人呐,拖出去砍了!”“小王爷,饶命啊。”
  •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欢喜田园之彪悍小娘子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满含悲伤的看着她一家六口人,住着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上无半片瓦,下无一分田。更加悲催的是,每个人竟然只有一套破旧的衣服,连换洗的都木有!要不要这么穷啊?老天爷,你有木有长眼啊?!好吧!看她如何带着家人发家致富,扬眉吐气调教包子爹娘弟妹,教训贪婪可笑的二婶点醒妻管严二叔,反击势力张狂的堂兄堂姐拨开迷雾,让迷信又势力的奶奶,擦亮眼睛大丫的奋斗目标:吃饱穿暖,住上青砖大瓦房!大丫的斗争方针是: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不怕你来闹,就怕你不闹!只要敢来闹,就打到你怕为止!
  • 炁道

    炁道

    聚元炁,结元丹,成就天地人三才,聚阴阳两仪,得无极之道,是谓炁道。
  • 赤炼

    赤炼

    我叫初颜,师傅说我是他从山下的草堆里拣来的。当第一缕晨光照到我的身上的时候,他发现了我,我安静的躺着,没有哭。师傅说他抱起我的时候我对他笑了。所以他决定收我做徒弟。我既然笑了。那自便是同意了。师傅如是说。
  • 凤舞九天:废柴大小姐

    凤舞九天:废柴大小姐

    一朝穿越,看似温和善良实则腹黑护短又记仇的她,重生到了星辰大陆林家的废柴大小姐身上。自此,这世间少了一个废物大小姐,多了一个绝世天才。回眸一笑,风华绝代,紫灿金衣,凤舞九天!
  • 精灵之捕虫少年

    精灵之捕虫少年

    【2018年最励志精灵文】 生命即使渺小如同秋虫,只要敢扯着嗓子呐喊,照样可以发出让人敬畏的生命之音!谁说虫系神奇宝贝不能超神,他武空就要让所有人看看,他手下的虫类神奇宝贝是怎样达到天王,突破冠军甚至是超越神兽。—————————————————————————————————新书《精灵之短裤少年》书友交流群:787780204(已满) 书友交流群:594248527 标签:神奇宝贝、宠物小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