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北极的宁静。章捷和明浩分别在冰面和地面上开工。他们选中的这块基地正好位于陆地和北冰洋的交界处。在冰面上开工是为了贮存食物,地面上开工是储存被服等不需要冷藏的物品。冬天在冻土地上开工程是需要勇气的,但这对穿越小组来说并不是问题,大型工程机械他们带来了几部,原本是应急的,不想还真派上了用场。基地选择的地点位于俄罗斯北部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中间突出的泰梅尔半岛。这个地方是在北极圈的内,冬季气温在零下30到零下50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也才8度。
在绿色飘动的极光下,人形的身影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缓缓移动。给人一种诡异的效果。明浩坐在操作台前,看着屏幕上工程的进度。贮存食物是在北冰洋冰面上开凿个1.5米直径的垂直通道至永久冰层,在永久冰层里开出一个容纳空间。从垂直的管路中正喷涌着水柱,水柱落地后瞬间就变成了冰。一会功夫四座20米高的冰山就出现的工地现场,冰山晶莹剔透,影射着绿色的极光和天边殷红色的天空,每一个冰面都反射出不同的景色,像万花筒一样。
章捷这边就简单多了,就是在地面上挖坑,然后将被服做好防水后埋入地下,后将土回填就算完成任务。明浩那边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剩余的食品都转移到了永久冰层中,然后再将冰化成水注入垂直的通道内,水结冰后封住通道。为了5年后能找到这里,同食物一起埋下的还有定位器。
肇一川回到基地的第五天找到了那几十位欧美人。同他们深入交谈后才知晓,他们强烈的情绪波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一,是基地的管理人员少,没有关照到他们这个群体。自从来到这里,没有人跟他们交代过最终要去向哪里,使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其二,周围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爱跟他们交流,(其实是语言不通交流不畅)令他们感到自己好像是被边缘化了。其次就是这里的环境,北极圈里的极夜现象,本身就给人一种压抑感。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极易使人患上抑郁症。在北极圈生活的人易患上抑郁症是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了这些欧美人的困惑,肇一川耐心一一做了解释。经历了3个小时的倾心交谈,这群欧美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临走时肇一川把一个通信器交到一个叫‘里根’的中年人手里。告诉他如果有什么疑问或困难可以找章捷,找章捷的原因是穿越前他学的专业是是英语,对欧美人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肯定了解要多一些,交谈起来会很通畅。“里根,里根。”肇一川边走边嘟囔着。心想我不是把美国总统给弄到这里来了吧,如果真是美国未来的总统,那历史可改变可大了。不过让肇一川心宽的是,没听说过‘里根’在当总统前来过中国,所以他深信此‘里根’不是彼‘里根’。
穿行在一座座安全屋之间,每个安全屋中部都冒着热气,这个时间应该是开饭的时间了。餐厅在安全屋的中部,做饭时会产生热量,为了调节安全屋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器会排出安全屋内多余的热量。肇一川正要走入一栋安全屋时,眼睛的余光看见有个人正朝他走来,站定才看清章捷边挥手边朝他而来,肇一川站在原地,等待章捷踏着平整后的雪路来到面前。
“多余的物资都安排好了?”肇一川问。
章捷嘴里喷着热气没有说话,只做了个OK的手势。
“我又给你找了点活。”
“什么活?你还嫌我的活不够多吗。”章捷边跺下鞋上的雪边问。
肇一川把见过那几十个欧美人的事与章捷讲述了一遍。章捷边听边点头。最后感慨道:“管理人要先管理情绪。最近忙着接收难民和一些琐事,没关注他们这群人。”
“十几天接收一万五千多人,还要管好他们的吃穿住。这是个庞大的体系工程啊!而且就你们这4个人……不说了总之不简单。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走,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需求。”
章肇二人走进了第12号安全屋中。这里的人们每人都端着一个金属饭盒和一个木头婉,一个挨着一个排队领餐。队伍歪七扭八不算整齐,但却没有吵闹和说话的声音。二百人领餐还这么安静有点让肇一川不解。中国人的特点就是不习惯排队,而且还大嗓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噪音。肇一川用询问的眼光看着章捷。章捷把嘴凑到肇一川耳朵旁说:“夏劲嵩出的主意,不按顺序排队的和出声的一律排最后一个。两次就把坏毛病扳过来了。”顺着领餐的队伍往里走,来到安全屋领餐地点。分餐的有7个人其中有一人是刘美琴,她正在低头为排队的人分餐,感觉有人没有排队就走到前面,刘美琴小脸一沉,扬起脸正要说些什么。一见是张婕和肇一川后,朝二人点了一下头微笑着继续为移民分餐。今天的午餐每人150克米饭、25克牛肉罐头、10克鱼干和一碗味噌。章捷和肇一川走到分餐处,看着大人和孩子们都高兴地端着自己的那份伙食,走入分配给每个人的隔间中进餐,有些得到伙食的人还发表一下自己对吃食的看法。
肇一川指着发黄的米饭小声问章捷:“为什么这米饭这么黄?”从进来的第一眼他就看到饭盒中的米饭是黄色的,还以为是黄米,可走近看就是大米,直到现在才开口问章捷。
章捷笑着说:“这是糙米,只去掉了外面的稻壳。日本人这么做是因为糙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比白米高很多。唯一一点就是口感差。”
“这帮日本人真他妈精。”肇一川小声嘟囔了一句。
二人转身刚要离开。却看见在一个灯光暗淡的角落,面对着舱壁跪着6个人。二人对视了一眼,表示怎么在这里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难道移民中也出现了恶霸。章捷快速走到6个人的背后说:“你们站起来。”然后对着人群有些激动地喊道:“谁能告诉我,这6人是怎么回事?她们为什么会跪在这里?她们为什么不排队用餐?”
“她们是日本人。”队伍中有个微弱的声音说。
马上就有人符合道:“对,她们是日本人,日本人在南京杀了多少中国人,留一条命给她们就对得起她们了。”
章捷沉思了片刻,从旁边找了一把椅子站了上去。
面对着人群语气深沉地说:“兄弟姐妹们,日本人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可发动这场战争的只是个别人,哪些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人和双手沾满鲜血的日本人,在不远的将来他们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们保证。”
稍停片刻章捷环顾人群,大家都在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我们把对日本人的仇恨转嫁到六个手无寸铁妇女的身上,就是我们现在结束了她们的性命命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再说我解救她们的时候,她们同中国的妇女在一起被运往‘慰安所’。这说明她们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在南京城里,日本人杀了多少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对待日本人就不能客气。”人群中有人喊道。看来对这些刚从日本人屠刀下逃脱的人,无论什么道理都是那么的苍白。
章捷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我理解大家对日本人的憎恨和厌恶。日本****给亚洲人民带了的苦难也不是我们杀几个日本女人就能化解的。大家说对吧?”
“我有个问题问大家,这里有谁知道冲绳?”章捷语气激动地对着人群问。
一个带着黑边圆框眼镜的女生青涩地说道:“我知道,冲绳是日本的。”
“那你知道冲绳最早叫什么吗?”章捷追问道。
人群鸦雀无声。
停顿了10秒后,章捷语气有些沉重地说:“她叫”‘琉球群岛’。‘琉球群岛’自1879年之前都是中国的番薯国,从1879年后被日本人侵占改名为‘冲绳’。她们六个就是从‘冲绳’被日本人征集用来慰劳日军的。是我们的国家没有能力保护她们。请问她们的苦难又要跟谁去诉。是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使得整个琉球群岛落入了日本人手中。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几十年后琉球群岛始终被日本侵占着。这些女人她们有什么错。”
人群一片安静,针落可闻。
几分钟后,几位学生模样的女生,默默地走到六位妇女的身边,帮她们拿起地上的饭盒和木头碗。把她们分别拉进了等待分餐的队伍中。章肇二人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在离开时,肇一川朝分餐的刘美琴招了一下手,示意让她跟过来。刘美琴把分米饭的勺子交给了旁人,跟随二人来到了安全屋大门旁站定。
肇一川看着刘美琴严肃地质问道:“刚才的情况你早就知道吧?为什么不把这件事上报。”
沉默了几秒后,刘美琴小声说:“我也以为她们是日本人。”
“美琴啊!”肇一川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我们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我想你小云姐都告诉你了。我们建立的世界是个人人都平等和自由的。不分种族。只有生存和死亡。我们的世界很脆弱,如果我们自己的内部出现了分裂,其后果不堪设想。”
肇一川喘了一口气继续道:“也许我刚才说的太深奥了,你还不能理解。你和美琪要记住我们要把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我刚才说的意思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你才能理解。
刘美琴眨着一双灵动的眼睛,眼神中有疑惑也有期待。
“我知道了,把他们(她们)当成亲人。让这里所有的人都向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美琴重复着肇一川的话说。
离开的时间到了。基地上人头攒动就像是蚂蚁搬家一样,忙碌但不混乱。老幼病残被先安排上了‘诺斯’号飞船。一些人在清理物品。机器人和章捷在压缩被清空的安全屋,半个足球场大的安全屋被压缩成双人床大小。安全屋的压缩比例为1:98.75,为什么是这么一个蹩脚的比例关系。这个原理就跟造木桶一样,而木桶的大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大小。每种物质原子排列的规律不同,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也不同,所以每种物质的压缩比例也各不相同。忙碌了两天,终于把所有的安全屋都整齐地码放进‘诺斯’飞船的舱室中。
四台氢氦发动机将地面上的冰雪直接化为了气体,巨大的气流把飞船周围几十公里的雪吹的漫天飞舞,犹如一场暴风雪将要来临。到处都是白色,分不清是水蒸气还是纷飞的雪花。发动机的功率渐渐增大,五米厚的积雪在如此巨大的热能下早就化成了气体,红色的火焰舔舐完了积雪后又继续灼烧起雪下面的土地,土地被烧成了红色,这时飞船巨大的躯体已经升上了几十米高。
主驾驶舱中除了穿越的六人外,还有两位大女孩。邱小云与刘美琴和刘美琪的关系发展的特别融洽。这两个大女孩在金陵女子学院接触到过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所以当邱小云给她们讲什么太阳系、氢气、氦气等一些名词时,她们并没有感到匪夷所思。同时她们对没见过的事物表现出特有的兴趣。为了满足她们的好奇心,才同意她们进入控制舱室,观摩这次穿越未来。两人虽然也坐在操作位上,但没有戴操作头盔。两人从坐下以后,眼睛就没有停下来。因为这里每一件物体都那么的神奇,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穿越小组六人戴着头盔,手上戴着和衣服一样颜色的白色手套,他们的脑袋在微微地晃动着,手和胳膊在空中没有规律地指指点点。外人看起来有些滑稽。
10几分钟后飞船拖着蓝色的火焰冲进了黑漆漆的宇宙之中,把宁静而忧郁的白色世界还给了北极。从进入地球近地轨道,到离开地球远地轨道这十几分钟里,夏劲嵩关闭了来时释放在地球环绕轨道上的六颗多功能卫星。20世纪三十年代地球周围干净的犹如一块未开垦处女地。想想再过70年这里将变成一片垃圾场,发颗卫星还要随时提防着别被垃圾撞上。
飞船已经进入了宇宙航行,除了明浩还戴着操作头盔操纵着飞船,其他人员都摘下了头盔,展开自己的悬浮框忙着自己的工作。‘诺斯’飞船朝距离地球4个天文单位的木星轨道飞去。赢惠和邱小云带着刘姓姐妹去各个舱室检查移民的沉睡状态。为什么要让移民都进入了睡眠状态呢,这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壹万伍仟多人在宇宙中航行还要实现穿越,这些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如果在飞行中有几个人不配合的话,那麻烦不言而喻。来这里之前这个问题就被考虑了多次。邱小云和明浩发现人睡觉时如果释放不同赫兹的电波可以控制人的睡眠。人刚躺下去闭上眼睛是α波。频率是8-12Hz;睡眠初期是θ波,频率是4-8Hz;昏睡阶段是δ波,频率是1-3Hz;做梦阶段是β波,频率是14-30Hz。当移民最初进入舱室时舱室和通道都释放出微量的乙醚气体,使人能相对快地进入睡眠状态。穿过一个个安静的舱室,各种表情的脸从眼前掠过,有的严肃、有的微笑、有的安详。当然有说梦话的,磨牙的,打呼噜的,总之人生百态。
飞船曲率飞行了8个小时后来到穿越预定地点,这里是木星的运行轨道,虽说是木星的轨道,可木星距离他们有几千万公里。在这八个小时中最活跃的就是刘姓俩姐妹了,飞船整体启动了重力装置,重力只是地球的一半。这两位大女孩是跳到这个看看,蹦到哪瞧瞧,总之八个小时她俩就没闲着。直到赢惠说要准备穿越飞行了,才把她们固定在了座椅上。
白光闪耀,‘诺斯’星舰飞船没有悬念地再次穿越,回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