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800000007

第7章 勋贵之害

等朱慈烺走了,崇祯放下手里的奏折,望着朱慈烺离开的方向,欣慰的笑:“我儿长大了啊……”

起身踱了两步,忽然叹口气:“王承恩,你说,那些言官会怎样骂我?”

王承恩悄无声息的旁边闪了出来:“陛下,言官都是庸人,根本不知道殿下仁厚爱民之心,不用搭理他们就是了。”

王承恩是首席秉笔太监,写圣旨是他的事,但传圣旨却是其他太监的事,除非崇祯特别交代,一般情况下他不会亲自去传旨,因此,写好给兵部的圣旨后,他就回来了。

崇祯苦笑:“哪那么简单?他们手里拿的可是刀笔啊,塔山杏山虽小,却也是我大明的国土,朕弃城弃地……”忽然悲从中来:“无颜去见列祖列宗啊。”

王承恩赶紧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土地失去可以再夺回来,陛下,保重龙体啊。”

“但朕不后悔!”崇祯倔强的说:“与其太子来担,不如朕来担,天下人要骂,就骂朕吧!不过太子毕竟小孩子心性,杏山塔山可以弃,宁远可是我大明的重镇,岂能说弃就弃?不但不能弃,反而要加强,给辽东督师范志完下旨,让他加固城防。”

“遵旨。”王承恩躬身。

崇祯想了一下:“王铎和吴伟业教导太子有功,各赏白银二十两,大缎二匹,以示鼓励。”

“遵旨。”

崇祯踱了两步:“然太子想要整顿京营……王承恩,你觉得,这事交给谁比较合适?”

王承恩赶紧跪下:“陛下,内臣不得参与朝政啊!”

记取刘瑾和魏忠贤的教训,崇祯继位之后,严旨内廷太监不得参与朝政,违者斩!

崇祯愣了一下:“是朕疏忽了。”皱着眉,在几案后来回的踱步。

满朝文武虽然众多,但想来想去却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整顿京营之人,必须刚正不阿,对勋贵们不假辞色,还要有手腕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勋贵们的怒火转移到朝廷的头上。

这样的人,实在不好找。

要不,重新启用李邦华?

可李邦华崇祯二年去官,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不知道还堪用不堪用?

王承恩躬身站立,目光随着崇祯而移动,对这个主子,他是最了解的,从最初的信王,到现在的皇帝,崇祯一直都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但国事却每况愈下,崇祯五年以前,王承恩还经常能看到皇帝的笑脸,听到皇帝爽朗的声音,但最近这几年,崇祯越发抑郁,鬓间的华发更是越来越多,才三十多岁,看起来却已经像是一个小老头了。王承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只是一个内臣,国政大事插不上手,只能当一个盘观者。

他清楚并且心痛的看到,十几年间,从袁崇焕,杨嗣昌,温体仁,到洪承畴,崇祯信任并且予以重任的重臣,一个个都辜负了圣恩,如今他们先后离去,满朝文武一扫,崇祯竟然再也找不到一个值得信任并且托付重任的重臣了。

这才是最恐怖的。

如今朝堂之上,以首辅周延儒为首,都是唯唯诺诺之臣,没有一个有魄力,有决断,敢为皇帝背黑锅之人。

所以王承恩心里的焦急和愤怒,一点都不亚于崇祯。

这些朝臣,都该死!

但就在这时,太子朱慈烺冒了出来,十四岁的年纪,竟有已经有了独到非凡的见解,举手投足之间更是透着沉稳自信的大气,在他身上,王承恩隐隐看到了那些被崇祯信任的重臣身影,不是某一个,而是他们混合在一起的身影。

太子睿智康健,大明中兴有望,皇帝脸上也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这一切都让王承恩欣慰无比。

对朱慈烺向皇帝提出的一系列政见,王承恩全部支持,包括整顿京营,不过和崇祯一样,他并不支持朱慈烺亲自主持京营之事,太子,国之储君也,未来要继承大统,讲究天地人和,这种有碍人和的事情,找一个朝臣做就好了。

王承恩的脑子里正胡思乱想呢,脚步轻响,一个小太监蹑步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王承恩皱了皱眉头,然后轻步上前,到崇祯面前,小声禀报:“陛下,太子没有走,一直都在外面徘徊呢。”

“嗯?”

崇祯转头看过来,脸上带着苦笑,轻轻叹口气:“我儿没有放弃,他还是想要说服我呀。”

“要不……”王承恩试探的说:“老奴去跟太子说一说?”

崇祯沉思了一下,点头:“去吧。”

乾清宫外。

朱慈烺站在飞檐斗拱之下,皱着眉头,一脸忧色。

请父皇起用孙传庭只是他的起手式,整顿京营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京师三大营是北京城防的根本,但京营兵糜烂已久,毫无战力,前世的历史里,李自成兵临城下,几乎没怎么费劲,就攻破了北京城。这一世要想避免历史的悲剧,就必须整顿京营,将京营变成一支忠于朝廷、敢杀敢冲、一往无前的劲旅,再配合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和最新式的燧发枪,不管面对建虏还是李自成,北京城都固若金汤。

北京城稳了,大明也就稳了,朱慈烺和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自然也就稳住了。

但练就一支精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戚继光那样的不世名将,练就一支如臂使指的精兵尚需要一年,而现在距离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一天都耽搁不得了,但父皇偏偏不准,这可怎么办?

难道是自己没有把利害关系陈说清楚吗?

又或者,答应杏山塔山撤兵,父皇已经累了?

冷风一吹,朱慈烺渐渐冷静下来,当王承恩的身影在回廊里出现,向他快步走来时,他已经明白父皇的顾虑了。

“老奴见过殿下。”王承恩弯膝就要下跪。

朱慈烺赶紧扶起:“公公请起。”

王承恩现在是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掌印太监王之心,和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一起并列为内廷三公。至于大名鼎鼎的曹化淳,此时已告老还乡,回了天-津,说曹化淳是开城投降李自成的首犯,根本就是栽赃误传。

王承恩每天都在崇祯身边,是崇祯最信任的人,因此在外界看来,王承恩才是内廷第一人。

其实王承恩是不用跪的,以礼他只需躬身即可,但他还是要跪,不是巴结太子,而是心情澎湃,不由自主就跪了下去。

朱慈烺自然不能让他跪,如此忠臣,自己何德何能敢受他一拜?

见礼完毕,将小太监和侍卫都支到旁边,王承恩小声的说:“殿下的心意,陛下已经明了了,整顿京营之事一定会进行,殿下还是早些回去吧。”

朱慈烺摇摇头:“公公,整顿京营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如此重任,朝堂上下,舍我再无一人能胜任。请公公转告父皇,勋贵的嫌隙可以修复弥补,但国事兵事却不能等待,如果那些勋贵只因为这一点的小事就愤愤不平,甚至是离心离德,那也就不配当我大明朝的勋贵了!”

王承恩愣了一下,原本他想旁敲侧击的说出皇上的顾虑,让太子心领神会,但没想到不等他说,太子居然主动戳破了这一层的窗户纸。

真乃聪慧之主!

王承恩不再多言,拱手行礼,快步返回乾清宫内,将朱慈烺所说,一五一十的禀告给崇祯。

崇祯沉思了半晌,一咬牙:“也罢……朕就看看这小子的本事。传旨,令太子代朕巡视京营!”

“遵旨。”王承恩退步要走。

这时,脚步声响,一名蟒袍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王德化。

“陛下,紧急军情。”

王德化鼻头有汗,将手中的军报呈到崇祯的案前。

王承恩接过了交给崇祯。

听到军报两字,崇祯的脸色就已经习惯性的铁青了,等拿了军报,展开看了一眼之后,他就愤怒无比的把军报扔在了地上,嘶吼道:“该死!该死!”顺手一拨,将案上的笔砚奏折全摔在了地上。

王承恩和王德化赶紧跪下:“陛下息怒。”

王承恩瞟了一眼那军报。

二月十七日襄城被李自成攻破,三边总督汪乔年不屈而亡……

同类推荐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
  • 开海

    开海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隆万中兴前夜。这是最好的时代,戚家军向近代军队迈出第一步,脚踏缫车在东南日夜不休产出丝绸,它强大、富庶。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卫所制因贪污腐败而日趋崩溃,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内阁夺位混战不休,它衰落、垂暮。当排枪火炮轰鸣在欧洲战场,当西班牙无敌舰队纵横四海,当传教士手捧圣经怀揣密信对这片新大陆露出觊觎的目光。清远卫小旗陈沐头顶笠铁盔,鸟铳扛肩膀,望向大海高高扬起下巴。-已有完本作品,人品保证,更新勤劳,敬请收藏。读者群:102341981,欢迎大家。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战国第一纨绔

    战国第一纨绔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代,大争之世。这一年,一个满心壮志的年轻人孙膑刚刚告辞了师傅下山,准备去魏国安邑投奔自己的师兄庞涓。这一年,庞涓还是魏国的大将军,位高权重。霸主魏国威震天下的时代已经持续了六十二年,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这一年,秦孝公刚刚颁布了招贤令,商鞅尚未入秦,还是魏国相邦公叔痤的家臣。这一年,田因齐尚未继位成为那位青史留名的齐威王,还在魏国之中苦逼充当一名质子。也是在这一年,吴杰穿越到了一个魏国纨绔子弟的身上。“我本来只想好好的当一个纨绔,但时代要我成为一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精英,我也不想的啊。”——《华夏史·吴杰世家》QQ交流群:672482759
  • 重生之我为唐王

    重生之我为唐王

    “我愿重回盛唐,再铸华夏辉煌!”唐朝,无数华夏儿女心中魂牵梦绕的梦,开元天宝年间,古代中国王朝最为巅峰的朝代,华夏民族称雄于世界的时代!!然而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举兵反唐,大唐辉煌不再,华夏民族从此再难崛起,重生在这样一个朝代的李清,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悲剧发生!神秘缥缈以守护华夏汉族为己任的昆仑一脉,亦正亦邪与世隔绝的川蜀唐门,忠心护主令人闻风丧胆的四灵之卫,精通暗杀之道的幻影楼与暗影门,精彩的场面,诸君请看!!
热门推荐
  • 欧琳达历险记

    欧琳达历险记

    本书创作于17世纪,为书信体小说之先声。写信人欧琳达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无数男子拜倒在其石榴裙。
  • 海客谈瀛洲

    海客谈瀛洲

    主人公刚到杂志社工作不久,即与古航海史青年专家纪及一起接受了任务:为霍老撰写传记。在考察中,纪及发现了传主的许多瑕疵甚至污点,加上与传主长期霸占的山村少女的爱情,引起了权高位重的霍老深深的嫉恨。纪及结合研究秦王东巡等事件,发表了多年未能完成的古航海专著,结果引起了一场霍老暗中推助的疯狂围剿。于是长期聚集在霍老身边的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亦庄亦谐且血泪交织的现代悲剧。
  • 我真的不修仙

    我真的不修仙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限时更新王者荣耀,开启小白修仙模式!这什么情况?我真的不修仙!
  • 最强女仙

    最强女仙

    亡国公主落难天涯,机缘之下拜入仙门。洞天福地修道,宝藏灵宫寻仙,通天大道,携手闯之。神秘宝物,可将灵石变废为宝,助她成就修道大业。纵横六合,无拘束;九霄之上,我为尊……这是一个女子历尽劫波,最终寻得无上仙道的故事。------------------------------------------------------新书发布,《邪医狂妃:帝尊,宠翻天!》,求票支持!请大家点击屏幕右侧(手机用户请下拉点击作者还写过)链接,或者直接搜索蛇发优雅即可。已有500万字完本作品《仙诀》登录腾讯。
  • 一品夫人,腹黑阁主请接招

    一品夫人,腹黑阁主请接招

    她是将军府的千金小姐,也是前朝的落跑公主。本就光芒难掩危机四伏。而自从遇到他的那天起,那些从未探及的秘密被逐步揭开。幸之,有他一路相随。只是……怎么救了我就得以身相许?恩……看他还不错的样子,就假戏真做吧。
  • 高富帅,统统趴下

    高富帅,统统趴下

    慕容家姐妹有三宝,卖萌,撒娇,颜值高。不就是个穿越嘛,不怕“三宝在手,说走就走”管你是什么霸道总裁,还是腹黑皇帝,一并收了!“喂喂喂,前面的美男停一下,我们交个朋友如何?”坐看慕容家三姐妹如何畅游异世界,快乐任逍遥!
  • 私人科技

    私人科技

    本来想硬科技,但……后来想软科技,结果……谁在路上给我挖了一个言情的天坑,我好像爬不出来了……世界随着科技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科技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一个人的科技,一个人的改变。PS1:新人新书,单女主,非明星、名人。PS2:请务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书,这不是一本严谨的科技向小说。
  • 重生之花魂

    重生之花魂

    记那满身血污却依旧绝世的幼小身影;仍无法忘却那名曾为她甘愿失去永生的未婚夫君。两百年的寻觅,当他最终踏上妖界那万民之上的特殊位置时,却依旧无法放下那抹烙印在她核灵深处、生死未卜的血色身影……
  • 嫁祸为夫

    嫁祸为夫

    身为大楚第一祸害,武亲王赵宸很是称职。不仅瘸着腿将京城搅闹的鸡犬不宁。还盯上了牢里那位神神秘秘的顶尖名角儿。然而,朝夕相处过后她却发现,对方的马甲竟越掉越离谱了——
  • 农场贵妇

    农场贵妇

    伊雪身患白血病,在生命最后,带着破碎的游戏空间到了架空的时代,开始她人生能够走完的历程。她穿越成一个贫穷的农家女,家徒四壁,满眼心酸;看她如何变身改变家庭困境,建立一个超级农场。建立大大的农场,开酒庄,五星大饭店、平民连锁店,做煤老板,将生意做到天边;学武功,成立私人警卫队,保家园;权贵为她折腰,士子为偶低头===只有他能让自己改变,也只有他能为自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