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唐青梅和林浩辉五点四十就起了床,因为林浩辉今天准备拜访三位老朋友,宋一清,孟达和王子祥,他们分别住在王村镇、洋红公社和大王公社,三个地方往返路程将近四十里,所以两人才会起这么早。吃过早饭后,带上唐奶奶一大早起来烙好的三个锅盔,还有昨天准备的三份挂面和三瓶酱菜,拿上三袋水果和自己炼制的各种治病药丸,一齐挂在车头上,早上六点钟多点就从家里出发了。
爷孙俩先和林雨一起去了县医院,拿了为宋一清准备的中药,然后告别了林雨,马不停蹄的向王村镇赶去。
太阳还没有出来,早上的天气比较凉爽,县城到王村镇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爷孙二人一路说说笑笑,六点半刚过,便到了宋一清待的农机管理站门口。
因为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农机站的铁栅栏门用铁链锁着,只留下供一人进出的窄窄的过道。林浩辉见自行车进不去,只好锁上车子,将车头上挂的东西拿下来,领着唐青梅,侧身从栅栏门的过道钻过去,来到了门房跟前。
门房看上去很小,也就七八个平米大,房门锁着,里面并没人。
“青梅宝贝,跟爷爷去后院,宋爷爷的住处在后面呢!”林浩辉拉了唐青梅一把,摔先朝后院走去。
“林爷爷,宋爷爷怎么不住在门房呀,这里晚上不用他看门吗?”唐青梅想起林浩辉当时在回收站的情景,再看到宋一清这里的情况,不由好奇的问了起来。
林浩辉听了小孙女的问题,耐心的向她解释道:“青梅,爷爷当时既是回收站的职工,又兼职看门,整个回收站就我一个人,住的地方也只有门房,条件跟你宋爷爷这里根本没法比的。你宋爷爷是个有福气的人,遇到了好领导,他平时只要按点到门房上班,到了下班时间就会回宿舍休息,自然不用住在那个小小的门房,冬天冷夏天热,日子可真是不好熬呢!”
“噢,原来是这样啊!”
唐青梅这才明白过来。以前听林浩辉说过,宋一清在京城时,由于被造反派批斗的太过厉害,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他后来能分配到农机站看大门,还多亏了王村镇公社书记付胜利的帮助和照顾,不然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很难说。
林浩辉和唐老爷子闲聊时,经常说起老伙计们的状况,唐青梅做为一名“有心”的小听众,将林爷爷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她还经常私下分析,这些人当中,不是当官的就是高级知识分子,按照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只要他们有幸能熬过这段时间,不但会成为政府和各行各业中的翘楚,也会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人中,无论哪一个,拿出来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对爸爸的仕途肯定会有帮助的。小丫头原先还想着,现在这段时间,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家可以从生活上好好帮帮他们,也算提前为爸爸结份善缘,可一直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没想到临到林浩辉调走,这个时机竟十分自然的来临了。
在高兴时机来临的同时,林浩辉时常提到的帮助宋一清的关键人物——王村镇公社书记付胜利,很快便浮现在唐青梅心头,并再次引起了她的重视。
据林浩辉闲聊时说,宋一清原先能和他隔段时间相聚,都是付胜利这位书记关照的原因,让他的行动在小范围内不受限制。其它的朋友包括没认唐家人做亲前的自己,都没有宋一清这么好的运气,能在落难的时候,碰到付胜利这样有人情味的基层干部。这让下放干部们和唐青梅,对付胜利都很有好感。
宋一清曾给林浩辉介绍过付胜利的情况,唐青梅从林爷爷和爷爷的聊天中,对付胜利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
付胜利是本县人,老家在王村镇小王庄,家庭出身贫下中农,十九岁参军,当了三年义务兵后,复员回到了村里,做了村里的民兵连长。在村里,付胜利一干就是七八年,最后年纪青青,就当了大队的副书记。由于他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多岁,又是初中毕业,在当时已经算是很有文化的基层干部。再加上他为人稳重、处事公平,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当时的公社老书记董怀忠很快便看中了他,将他调上来当了公社的武装部部长。在公社的六七年中,他以圆滑的处事手段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一步步升到公社副主任的位置。在老书记退休后,一举击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当上了公社一把手。
据宋一清后来在林浩辉跟前分析,在他们这批老干部分配到基层改造前,付胜利通过自己上面的渠道,已大概知到,县里这次分下来的劳动改造人员,身份可能很不一般,因此对即将分来的人就特别留起心来。
宋一清一分到王村镇,付胜利第一时间便接见了他。当他看到五十多岁,憔悴病弱的宋老时,对他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更对他从事体力劳动不抱什么幻想。当时的宋一清刚经过批斗教育,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几乎要了他的老命,给人的观感自然不好。
付胜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只要好好养着,能保住性命已经很不错了,更不用提去基层参加劳动改造,干什么重体力活。从小喜欢读书的付书记,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天生保持着一份敬意和好感。在同宋一清谈话后,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对这位满腹经纶的教授,不由生出了几分恻隐之心。
随后,在公社研究宋一清下基层改造的会议上,付胜利以他年老病弱为由,力排众议,特意给他安排了个轻松活,让他去农机管理站看大门。因他的一个善念,让宋一秋在最需要修养生息的时候,得以暂时喘息,算是间接的保住了宋老的性命,这也让下放的老人们,都对他心怀好感,从而成了他仕途的巨大助力。当然这都是后话,唐青梅由于上一世不太关注政治,对这个人的发展,并没多少印象。
现在的唐青梅,对付胜利这种尊重人才,拥有基本做人良知的基层官员,从心里是赞许的。在她的认知里,这种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是爸爸现阶段可争取的盟友人选,也是最值得用心接交的未来盟友。同时,他和这些下放的老干部一样,都可以当做爸爸未来的助力,好好去培养。
唐青梅跟在林浩辉后面,脑子一刻也没闲着,一路上边走边想,很快便到了农机站后院,一排小瓦房跟前。爷孙二人来到左边第一个房子门口,林浩辉也不敲门,直接就在门外喊上了。
“老宋,快来接下我,你猜猜,今天我把谁给你带来啦?”
“哎哟,是老林啊!一大早你怎么就来了,是不是把你的宝贝小公主给带过来啦?”
说话间房门便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位中等个子,身材消瘦的老人家。只见他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穿着烟灰色半截袖和黑色的裤子,脚上一双圆口黑布鞋,整个人虽然瘦弱,但看上去却干净清爽。
“宋爷爷好,我叫唐青梅,今天和爷爷一起来看您。”第一次见到老人家,唐青梅赶紧跑到跟前,和他打起了招呼。
“哟!是小青梅来了,爷爷知道你很久了,今天终于见到本人。怪不得每次见到你林爷爷,老家伙都对你赞不绝口,在我跟前很劲的嘚瑟,说他有个小公主一样,乖巧聪慧的小孙女。爷爷现在才知道,原来他没有骗人,我们小青梅比小公主还要漂亮呢!”
宋一清拉着唐青梅的手,越看越喜欢,这可是自己救命恩人林大夫的女儿,老林同志的心尖尖、眼珠子。一看就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真心招人疼。宋老夸完唐青梅后,转身接过林浩辉左手提着的两个袋子,招呼起了老朋友。
“老林,快跟孩子一起进屋,别站在外边呀!”
宋一清一手牵着唐青梅的手,一手提着东西,将祖孙二人让进了房间。
唐青梅跟林爷爷进房之后,很随意的打量起房间里的布置。这间房子挺大,有二十多平米,一应生活用品都在里面,从锅碗瓢盆到床上被褥,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可见宋爷爷是个生活习惯极好的人。
宋一清将装着锅盔、水果、酱菜和中药等东西的袋子,全都接过来,放在靠墙的桌子上。让林浩辉着唐青梅坐在木制长凳上歇息,并给他们俩分别倒了两杯水。宋一清想着老伙计和小丫头来这么早,担心两人没吃早饭,见离七点的开饭时间没几分钟了,想着去单位的大灶上去买早餐,拿起小铝锅准备出发,临走时向老朋友交待起来。
“老林,你和小青梅先坐,我去灶上给咱们打饭,很快就会回来。”
“老宋,我和青梅早上在家里吃过了,你不用操心我们。我看你也不用买饭,老嫂子一大早给你烙的锅盔,还有昨天准备好的酱菜,早上吃正好,这可是老嫂子的一片心意呢!”
林浩辉起身来到桌旁,将给宋一清准备的那份东西分出来,边解袋子,边跟他解释着。
“唐家一家子都是好人啊!林大夫医术了得,治好了我的顽疾,老嫂子为人心底善良,担心我营养跟不上,前后好几次让林大夫帮助照顾我,又是给我送包子,又是给我送蒸馍,今天又拿来了锅盔水果等东西,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今的情况谁家都不宽裕,他们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我……”
宋一清说着话,一时间竟感动的哽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