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00000005

第5章 挚友满叔远离京

沈从文的感觉很准确,北京就是北京,这杨梅竹斜街虽不怎么起眼,甚至显得有些破旧,可它的周围确实尽是些好去处。

出了酉西会馆大门,向北横跨一环,就是安定门内方家胡同里的京师图书馆。这是中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里面有藏书5424部、151375卷。当时该馆的实际负责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向东走二十分钟,便到了北京繁华的闹市前门大街。在这里,一切还保留明清六百年市容规模,有许多出售明清旧服饰和器物的店铺,各个铺子门前柜台大都金碧辉煌、斑驳陆离又各具特征。

往西走十五分钟,便可到中国古代文化集中地之一——在世界上也十分著名的琉璃厂。在这里,除了两条十字形的街道及两旁几十家大小的古董店,在通往街道的一条条小胡同里,还有许许多多不标店名、分门别类、包罗万象的古董店。总而言之,这琉璃厂,根本就是一个中国文化博物馆。

够了,仅仅这几处,就可以看出这个中国西周时的燕国都城,元朝开始成为全国性的首都,到清末己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三千多年城市文化和八百余载首都文化的厚重。

每天早上,沈从文与满叔远一起,往肚子里装完那六个烧饼,就一道走出酉西会馆,不是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看书,就是去琉璃厂的书肆学东西,或者到前门大街热热闹闹的文物店铺和商业中心去观看去倾听。

饥肠辘辘的沈从文,早已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他饶有兴趣充满希望的同时阅读着“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和“人事写成的大书”,借此认识着这个中国最大城市的各种景物和人生世相。

走进京师图书馆,沈从文一头扎进书本中,开始追踪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他常常是完完全全地忘了自己,更忘了他所面临的很难生活下去的困境,在书本中,他享受到了困顿生命中一片丰美而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这绿色滋润着他,使他更加勇敢地向前。

该是闭馆的时候了,工作人员会走到他面前,站一会儿,最后不得不拍拍他年轻的背脊。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很快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笑笑,留恋不舍地离开。有时,他会同满叔远一道去看琉璃厂,去前门的大栅栏,夹在人流中来来去去。

每天,当他回到酉西会馆时,照例是夜色浓稠,食堂已经关门许久。好在还有早归的朋友满叔远在,早已将几个烧饼、一碟泡菜,放在床前的木桌上。

吃着冰冷的食物时,沈从文总能感觉到友情的温暖,他常常会先搓搓手,像是拿起热腾腾的烧饼一样,然后一边津津有味地嚼着,一边眉飞色舞地与朋友分享白日里的所见所闻:或是一本新发现的旧杂书,或是一件明清的旧衣,或是一个秦代的古鼎;最后脱了衣裳,在另一头躺下来,继续不停地说着,仿佛永远也说不完。

满叔远什么时候睡着的,他根本不知道,只知道每次发觉他睡着时,还有许多话没说完。

北京就是北京,不像镇竿城至多也就两三千人,北京这时已经有了二百多万人口,对于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还没能融进当地社会的游子来说,最多不过是瞧热闹罢了。

沈从文每天看得太多,感受得太多,想说的也太多,能倾听他诉说的人又实在太少,少得就剩下了满叔远。满叔远睡了,他只能再来看书或者是天马行空地想一阵子。他想得最多的,是读过的书本里的人事,有时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和九妹,还有父亲他们,只是很少想明天该怎么生活下去。

这一天,沈从文心里惦记着满叔远,比以往回来得稍早一点,好朋友满叔远还像往常一样,给他留一份馒头和咸菜在床前的小桌上,没等他回来就已经进入了梦乡。

这个在乡下还算富有家庭的青年,跟了沈从文这么些天,对残酷的现状已然看得非常清楚,他原来那个被沈从文扇起的梦破灭了,根本不再相信俩人在北京还能有什么发展。可是,有一点让他十分不解,往日似乎比他聪明许多的沈从文,这次竟像是生活在梦里,眼看生活快无着落了,还在那里异常天真地坚持什么:要通过自学,先作一个“自由人”、一个“独立人”,“才能作第二步打算”。

满叔远想唤醒这位世上最要好的朋友,可不管他说得多在理,沈从文就是听不进去,还振振有词地对他说:“远啊,你如果再多看些书,想法就一定跟我一样了。”

多年以后,沈从文还深有感触地向人说起这段艰辛而充满乐趣的往事:“我很快懂了不少我想学习的东西”“我可以说是在社会大学文物历史系预备班毕了业”。

这天因为上面有什么人要来检查,沈从文刚看了半天书就不得不走出图书馆,他大胆地换了个方向往西走,沿途问了几个人,走了两个多钟头,竟然找到了琉璃厂,看了一会儿,心里念着满叔远,匆匆赶回到会馆。

满叔远没有睡,坐在床沿上,似乎在等他。沈从文感觉出来啦,便问询地望着满叔远。冰凉的烧饼还是放在床前的木桌上,满叔远看看他,又看看烧饼,意思是让他先吃。

沈从文拿起冰冷的烧饼,啃了一大口,慢慢地嚼着,又把问询的目光投向满叔远。

“从文,我是想问你,我们就这么像乞丐一样混下去?”

“乞丐?远,你怎么这么看自己,这么看我?”

“难道不是?在火车上,那位不认识的科长给了我们十个银元,后来你姐姐又给了你十个,再后来,收到陈军长汇来的十八个,还有是你的表弟给了三个,看门的老人给了一个……”

“可我们并没有向他们乞讨?而且,一旦我们有了钱,肯定还他们。”沈从文嘟哝着,声音没什么底气。

“就这样下去,我们能有钱吗?如果是在家里,我们怎么也可以养活自己。”

“远,我不是要活着就行,而是希望懂得很多,学到很多东西。这,你是知道的。”

“像我们这么东瞧瞧西逛逛,也能学东西。”

“我还真就学到不少。”沈从文说到这儿笑了问:“远,你猜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

“我又没跟你去,我怎么知道?”

“就是那家古董店,一下子卖出四只天禄瑞兽的古董店。你猜他生意为什么就这么好?”

满叔远摇了摇头。

“我告诉你,上次其实只卖出三只天禄瑞兽,那第一个出价的,是个‘托’,围在那里先后两个加价的,都是‘托’,他们全是骗子。”

“你怎么知道?”

“我东瞧瞧西逛逛,就看到就知道了。”

“有这样做生意的!”满叔远气得睁大眼睛,朝地下吐了口唾沫说,“真下作。”

沈从文点着头,感慨地说:“看到城里人这么做生意,我就想起了我们的乡下。远,你记得我们那次从麻阳坐船,到高村备货时跟一个妇人买梨的事吗?”

“那一次!哦,我记起来了。四十钱一堆梨,一堆有十来个,太贱了,我们就要买四堆,可那卖梨的妇人却说:一次买四堆,我只要一百二十钱。我说,你刚刚不是说四十钱一堆吗?四四该一百六十钱。她说,我心里想好了,谁一次买三堆,就收三十钱一堆。”

“拿乡下的卖梨的妇人跟这城里古董店里的商人比,一个是金子,一个就是狗屎。”沈从文说,“我记得那妇人面容憔悴,家境一定很不好,却不要别人半分钱便宜,只想对自己的心负责,心安理得就是福,要穷便由着命穷就是。可这古董店的老板,穿着丝绸大褂,养得满脸都是赘肉,却一门心思想骗别人的钱,我看这种人活着只怕是很难心安理得。远,这两种人由你挑,你愿做哪一种。”

“这还用说,我当然只求心安理得。”

“我也是。”

“只是……”满叔远想了想又开口说,“从文,做人是不能要别人的半分钱便宜,要对自己的心负责,可你也别忘了,人还要挣钱对自己的肚皮负责,否则就将没人了。”

沈从文听满叔远又提到钱的事,便不吭声,躺下去闭了眼睛睡觉。第二天凌晨醒来后,沈从文看看熟睡的满叔远,想起他昨晚说的话,轻手轻脚地下了床,再不叫醒他。去到图书馆,他一口气看完了郁达夫的《沉沦》,禁不住为里面的一些话语深深感动了。回到会馆,他兴奋地对睡了一天的满叔远说:

“远,我今天读了一部好小说。”

满叔远揉着泪眼望着他。

“我给你背几句。”沈从文太过兴奋,竟没发觉满叔远一脸沮丧,热情洋溢地背诵道,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远,你听听,听听,写得多好!就像是我们心中的悲号。”

没听见满叔远有什么反应,沈从文这才认真去看他,看到他竟然流出了眼泪。“远,你这是怎么啦?”沈从文惊慌地问道。

“从文,我怕是不能跟你待在一起了。”

“为什么?”

“我想了一整天,决定回去!”

沈从文沉默了,呆呆地望着他,好一会儿,突然冲上前去,紧紧地抱住自己最好的朋友:“远,我对不起你!”

第二天,终于忍受不了北京生活的满叔远,一个人独自转回湘西老家去了。沈从文送他到火车站,看着他上了车,默默地目送着火车远去。

“到时候我一回湘西,一定到高枧去看你和你妈!”

这是沈从文与满叔远别离时说的话,可没想到,俩人这一分别,竟然是永别。五年之后(1928年),沈从文在他的《船上岸上》中写道:

十二月九日,是叔远南归四年的一个纪念日。同叔远北来,是四年又四个月。叔远南归是四年。南归以后的叔远,死于故乡又是二十个月了。

在北京,我们是一同住在一个小会馆,差不多有两个半月都是分吃七个烧饼当每日早餐。天气寒冷,无法燃炉子,每日进了我们体面的早餐后,又一同到宣内大街那京师图书分馆看书。遇到闭馆,则两人就藏在被里念我们的《史记》。在这样情形下,他是终于忍受不来这磨难,回家了。我因无家可回,不得不在北京待下去。

谁知无家可归者,倒并不饿死;回家的他,却真回到他的“老家”去了。生来就多灾多难的我,居然还来吊叔远,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今天写这点东西,是我想从过去的小事上,追想我们的友谊,好让我心来痛哭一次。以前我能劝别人莫以失望而绝望,如今我是懂得自勉自劝了。

这是后话。满叔远终于走了,正是北京最寒冷的日子,气温竟然可以低到零下二十几度,沈从文却只带来几件单衣,再还有的,就是姐姐赠送的两条棉被。住房里没有火炉,沈从文只能这么硬扛着:凌晨冒着寒风,匆匆地赶到图书馆;到了晚上,或是图书馆因事闭门,就缩在两床棉被里吃东西,看书,写字,差不多都离不开棉被。

满叔远不在了,他与会馆里人打交道更少了,因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要不就在被子里,知道他的人也少。烧饼常常没得吃,有一顿无一顿的,尽管如此,他的表弟黄村生每次来看他,多半都见他在读书。

“吃过了?”表弟问。

沈从文不吭声,只望着表弟不好意思地一笑;表弟没有笑,有点不好意思地掏出几个铜钱来,给他去买烧饼。看门的老头偶尔想起他来,也会送来几个烧饼或馒头,有时会问一声:“小老弟,穿得这么单薄,不冷?”

“乡下人嘛,冬天穿单衣,时常这样。”沈从文挺了挺胸膛说。

“你怎么不找些事做呢?”

“我并不是为吃饭和做事来北京的!”

那为什么?难道是为了来喝西北风晒太阳!只是单凭这两样,人是不可以活下去呀!老人心里虽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他活得太久,知道这世上什么样的人事都会发生而且都有它的道理,于是望着沈从文,笑一笑离开了。

五十七年后(1980年),美国一位叫金介甫的学者来北京访问沈从文时,曾这样问他:“您为什么1922年(应该是1923年8月)来北京?”

“我想独立。”沈从文微笑着回答。

事也凑巧,就在沈从文来北京的六个月前,1923年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

“娜拉她竟觉悟了”,为了自由,“于是出走了”。鲁迅说完这些,面带嘲讽微笑地望着学生们,问:“娜拉走后怎样?”

知识渊博的鲁迅,提出这问当然只是想让学生也跟着想一想,然后能更好地记住他接下来旁征博引了许多之后的预言——娜拉走后有这么三条结果:

一是“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二是“终于回来了”,三是“饿死了”。

以沈从文当时的“条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只能得到这三个可悲结果中的一个。

那么,沈从文又是怎样突破鲁迅的预言,不但熬过来,还成了与他齐名的现代作家呢!

同类推荐
  • 近距离接触陈佩斯

    近距离接触陈佩斯

    众所周知,陈佩斯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却很少有人知道,陈佩斯自诩小学毕业,并没有上过任何专业艺术学校。可是,受上海戏剧学院邀请,他的喜剧实践经验和理论展示,居然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艺术圣殿,并由他指导大学生们实践和体验陈氏喜剧的风格。此举不但受到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师生们的认同和赞许,同时还得到戏剧界同仁们的认可和推崇。从喜剧小品到电影、电视,再到舞台喜剧的升华,用他自己的话说:演小品不过瘾、也太麻烦;演电影门坎儿高、太繁琐;演电视剧周期长、运作难。
  • 黄金荣全传(上)

    黄金荣全传(上)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郑板桥

    郑板桥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历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个性品行,深得后人的钦羡。作者是多年研究郑氏的专家,并有多种相关作品问世。本读本以简明、生动的笔法,状摹出传主的魅力人生及其艺术成就。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这个魔王莫得感情

    这个魔王莫得感情

    有时候,你看似得到了很多,却可能失去了更多。罗德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变强了,也莫得了感情。这是一个为了找回人性,但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大魔王的故事。……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收藏并推荐给其他朋友。
  • 海狼

    海狼

    公元2035年,纽约贫民窟。一栋废弃多年的工厂正在熊熊燃烧。烈焰照亮夜空,连远处灯火通明的繁华不夜城都为之失色。数不清的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将着火的建筑团团包围,各式各样的警笛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令人心惊胆战的大合唱。忙碌之中,一辆黑色的挂警用牌照的车却静悄悄地停在了外围。车门打开,一名身着黑色长风衣的男子走了出来。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他不由地扶了扶鼻梁上的护目镜,接着不疾不徐地走向燃烧建筑。他的冷静与周遭的忙乱格格不入,然而他的行动却犹如最飘忽的幽灵,根本无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魔衣橱

    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魔衣橱

    佩文西家四个兄弟姐妹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在一位老教授家做客,无意中发现衣橱后隐藏着一个神奇的魔法王国。这里的居民有羊怪、海狸、矮人、树精……但在阿斯兰离开纳尼亚期间,这个国家被一个邪恶的白女巫占领。她压迫纳尼亚的居民,将其置于永恒的冬季之中。羊怪图姆纳斯曾冒着生命危险救过露茜,海狸一家也帮助他们兄妹逃脱白女巫的追杀。爱德蒙曾受白女巫土耳其软糖的诱惑,一度背叛过自己的兄妹。 后来,阿斯兰伴随着圣诞老人来到纳尼亚,带领大家战胜了女巫。四个孩子成为纳尼亚的国王与女王。多年后,他们在打猎时无意中穿过衣橱,重新以孩子的身份回到自己的世界。
  • 绯色妖娆之倾君

    绯色妖娆之倾君

    万年等待,千年相伴。初见,她是才出生的娃娃神,他是被追杀的帝子,她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了,知道吗?”他无奈的笑着,轻声回了句:“知道了,我的神。”再见时,他是天界太子,她是妖神。她说:“我不知道我为何存在,但现在我只想为你存在。”他放肆的笑着说:“嫁给我!”。“好!”当烈焰焚天,她绝美的脸上留下最后一滴泪,呢喃道:“以汝之血,封吾之魂?何必如此!何必。呵呵!”抬起手,结印,惨白的唇微颤,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以妖神之名启誓,绝吾之情,封吾之爱……”当最后一朵落神花化成赤炎燃尽,他们又将如何。繁华落尽繁花开,花香燃烬再不归。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宇宙时间的爱恋

    宇宙时间的爱恋

    前世,她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今生,她穿越过来成为了她。但是跌宕起伏的生活开始了。全文爱情甜甜的。
  • 逆天小公主我的魔尊夫君

    逆天小公主我的魔尊夫君

    她本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遭遇背叛穿越成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废柴公主。本以为有个皇帝老爹便可无忧无虑,不曾想一场变故成了魔尊的丫鬟,从此刻苦修炼,攻略美男,走向人生巅峰!一天,莫魔尊跪在搓衣板上。一个粉嫩嫩的小娃娃笑道:“娘亲,这个男的虽然长得好看,但也太怂了,我不想要这个爹爹……”莫女附和道:“我也这么觉得。”莫魔尊瞬间慌了……
  • 蚀骨迷恋

    蚀骨迷恋

    从校服走到婚纱,顾清欢才真的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结婚证上的照片都是ps的。她不止一次,目睹自己老公和众多女人纠缠不清。没有爱,为什么要娶她?这句质问只换来云阙歇斯底里的咆哮,他说今生没玩够之前,绝对不和顾清欢离婚!当爱已成往事,却忽然有一个人,出现在她身边,说也爱了她十年。在这件叫做爱的小事里,没有胜负,只有付出。我不能告诉她当年的真相,她知道后会恨我。我要让她在恨我之前,先爱上我。
  •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滩里十八号(贰)

    外滩里十八号(贰)

    外滩里是上海南市方浜路上的一条弄堂;外滩里十八号是弄堂里的一栋石库门。郑二白,他在方浜路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关壹红,这位落魄的千金大小姐下嫁给了郑二白。茅捷所著的《外滩里十八号(2)》讲述的就是这对老夫少妻的奇葩故事。外滩里十八号里头住着一群小市民,有拉黄包车的、炸油条的、贩菜的底层百姓,也有开诊所的中医、办报的亭子间文人,他们把“狗洞能钻、龙门能跃”的生存哲学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