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600000008

第8章 问得新奇 问得得法

——新闻采访中“问”的艺术

从事新闻采访,一般是离不开提问的,这是新闻界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要通过提问从采访对象的嘴里获得真实的事实和报道所要反映的思想,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

现在有的年轻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不讲究“问”的艺术,像警察查户口,或像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例如当采访得金牌的运动员时,总是千篇一律地问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曰:“我什么也没想。”某电视台一年轻女主持在采访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时有这样几句提问,问:“您为何总能幸运地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答:“……不知道。”问:“您认为天才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答:“这个……不知道。”问:“您为什么总愿意说不知道呢?”答:“这个……我真的不知道。”

显然这样的提问,除了“冷场”、尴尬外,是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的。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烟瘾很大的教徒问牧师:“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答道:“不能。”这位教徒不死心便换了一种方式问道:“抽烟时能祈祷吗?”牧师则爽快地答道:“可以。”

同一个内容的问题,由于问法不同,答案却完全相反。由此可见,采访中的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大量的新闻采访实践来看,提问需掌握以下“问”的艺术:

要精心选择好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切忌初战失利。在军事学上,初战对以后的战斗影响是很大的。访问也一样,第一个问题提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访问的深入进行和访问的质量。访问一开始提的问题,不但是记者感兴趣的问题,也应该是被访问者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有位记者在采访琵琶演奏艺术家刘德海时,他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木头孩子”。“木头孩子”是人们对刘德海热爱琵琶如子的美称,它反映了刘德海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刘德海一听这个名字,就勾起了对往事的深沉回忆,便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从“木头孩子”的由来谈起,叙述了他艺术生涯中许多趣闻逸事,记者因此成功地写出了有关刘德海的四篇报道。

著名记者周原说:“记者提问,一开口就要让人觉得你这个记者是有思想的,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这样,他谈问题就不好打马虎眼,想三言两语搪塞也搪塞不过去。一个问题抓住他,给他一个深刻的印象,他就会觉得你不是吃闲饭的,不是来玩的,逼着他去思考。”这是经验之谈。

从一些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谈的体会来看,采访中提的第一个问题,最好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例如访问一位作家,最好先问:“您最近发表的大作经历了多长创作时间?”如果访问的是位科学家,不妨一开口就问:“您十年前提出的设想现在是否得到证实?”如果访问的是位运动员,可以先问:“你在创造了新的纪录以后,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努力,”这样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话题,常常会收到巨步顿缩,无拘无束,谈话投机的好效果。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访问对象的生活阅历、专业和文化程度、性格和情趣爱好等,选择他最熟悉、最喜欢、最容易谈吐的话题进入提问。

问题要提得具体,切忌笼统。某青年报一记者去采访著名电影导演张良。记者问:“能否请您谈谈对这次评奖结果的看法?”张答:“这个问题太大。我不好回答。”一位随团出访的记者在向一群外国中学生提问时,问道:“你们对中国有什么了解?”学生们面面相觑,无言以答。在场的《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安岗在一旁解了围,他把话头接过去问道:“你们知道中国有一条长江吗?”学生们一齐举手;又问:“你们知道中国有一个孔子吗?”全部举手;再问:“你们知道毛泽东吗?”答:“知道。”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问题要提得简明,切忌别啰里啰唆。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了,人们珍惜时间的观念也加强了。因此,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讲效率,问题一定要提得简练。特别是对一些高级领导人的采访,对国家首脑的采访,记者只能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在这方面,国外一些记者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次,日本《读卖新闻》的一个记者听说邓小平同志不再兼任副总理了。这个记者在小平同志接见外宾最后送走客人时,挤上前去问:邓小平副总理,听说你要辞去副总理职务,是真的吗?这个问题由于提得简洁明快,小平同志愉快地做了回答。这个记者由此而采写出一条独家新闻。

问题要提得使采访对象感兴趣,乐于接受采访。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使对方情不自禁地倾吐发自肺腑之言,甚至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切忌使采访对象难堪而拒绝回答。例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一次他到湖北十堰巡回演出,不少记者登门采访。由于姜昆当时正在进修电大课程,便对记者的采访一一谢绝。这时,有一位女记者根据这个情况,再次叩响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对您演出的节目有些意见……”姜昆一听是为自己的节目提意见而来的,便很有兴趣地热情接待了她。这位女记者因此而写出了一篇题为《姜昆在追求什么?》的好报道。受到了读者的青睐。相反,越南战争期间,阵亡的美军官兵的灵柩由他们的家属陪同,用飞机从越南空运回国。在机场上,一位美国记者向一位阵亡的军官妻子问道:“听说,有两颗子弹打穿了你丈夫的前胸?”那位本来就悲悲戚戚的妇女,忽然一腔怒火,气呼呼地钻进汽车,“砰”的一声关上车门离开了。这件事给记者一记清醒棒,在提问时,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就难免遭到冷遇或吃闭门羹。

所提的问题要“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千人一法,一锅煮。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中提问时,就善于“因人而异”。他在采访毛泽东同志时,问:“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灭和打败日本的军队?你认为这样的战争要打多久?”这样的问题,除了身居领导岗位的人,一般人是难以回答的。而斯诺在向普通群众提问时,则问得细小而具体。下面是他同一个15岁的“红小鬼”小号兵的谈话,问:你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小号兵回答时讲到他的两个哥哥也参加了红军。斯诺问他们的地址,小号兵说不知道。斯诺就改问:“农民喜欢红军吗?”答:“喜欢。”问:“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小号兵讲了一阵子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的提问,一般群众都能对答如流,采访中就不会出现“相对无言”的窘境。

提问中要因势利导,切忌钻牛角尖。著名数学家哈代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傻瓜都可能提出使任何聪明人都解答不了的难题。”采访提问中,如果钻牛角尖,就会将我们的思路引向死胡同,而无助于得到所需要了解的问题。诸如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之类的问题,莫说是一般的采访对象,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以回答。

对于自己不懂的行业进行提问时,应多用闭合式,忌用开放式。所谓闭合式提问,也就是限定被访问者回答的范围。这个问题的选择,也必须是大多数外行人都普遍关注的答案。《人民日报》记者王楚在采写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报道过程中,他不懂经济,提问时就常常避开经济的“狭窄”含义,要求被访问者谈“花絮”,并且多问“人”“人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条战线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找共同语言。当谈话一旦离开“轨道”运行,出现答非所问时,要想办法巧妙地将话题引回自己所选定的“轨道”,以免使采访变为漫无边际的聊天。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是对胡适先生关于人生、社会、文艺、教育等方面的散文、演讲及论文的收集和整理,展示了他以人的启蒙为中心的思想发展轨迹,体现了他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作为影响后世国人的先行者,胡适先生更多的是真诚劝告和谆谆教诲。他面向未来,深信如果每人都多做小事,多研究问题,这个世界会一点点变好。如果为个人多争一些自由。就会为国家争到自由。他曾对我们寄予厚望。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热门推荐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作于1601年的悲剧。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其父、骗娶其母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剧本塑造了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通过他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彷徨、孤军作战及悲剧结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反穿越,总裁的天才妻

    反穿越,总裁的天才妻

    她是凤凰国的长公主,但是却跨越千年,来到了现代!来到这个自己完全都不熟悉的地方,千落就像是一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天上飞的,地上开的,看着这些东西,千落愣住了!但是她唯一庆幸的是,在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人!爱都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从一开始,根本就不懂爱情的一个千年的公主,却在现代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只知道穿越回到古代的,怎么还有古人穿过了的?但墨琦就遇到了!【现代生活篇】1、千落皱了皱眉,“酒店是什么地方?”“本宫问的是这块地方,这一带叫什么?”“A市!”“A市?什么鬼地方?”难道是自己在别国了?凤凰国的每一个地方千落都很清楚,从来都没有听说过A市的这个所谓的地方啊!“那这里是哪一国?你们的当今皇上是哪一位?”“中国!”“中国?为什么本宫没有听说过?六国的皇帝本宫都认识,中国倒是哪里?你是不是在故意的忽悠着本宫?你要是再不说实话的话,本宫的话,即可实现!”千落阴沉的看着墨崎!“中国你都不知道?那么地球呢,你不会连地球都不知道吧?”墨崎感觉千落有点装傻了!可是千落却吐出了一句让他吐血的话,“刁民,本宫给你多次的机会,你都不珍惜,还敢这样的骗着本宫,你居心何在?你是不是想让本宫永远都回不去凤凰国?哼,本宫告诉你,本宫一定会回去的,去告诉你头上的人,本宫是绝对不会妥协在他们的手上的,就算是死,本宫也会拉着你们一起下地狱的!”2、千落用手捅了捅墨崎!墨崎正在眯着眼晒太阳,“我睡觉,你别烦我!”千落看见墨崎不理自己,一把拉起墨崎!墨崎扶额,“干什么?”千落指了指那个沙滩上的白色内裤的比基尼美女,对着墨崎说道,“为什么她下面也有那黑色的毛?”墨崎顺着千落的视线看了过去,正好看见那白色的内内的印出来的那抹黑色,墨崎风中凌乱了!她到底是要闹哪样???推荐我的文文:《重生之天才少女》链接:还有好友的,推荐夏明溪的文文:《孽爱,我的boss》链接:富乐吉萍的文文:《撩人军婚》链接:《霸爱惹火小蛮妻》链接:《职场菜鸟成长记》链接:浅绿深蓝的文文:《殿下,出嫁从妇》链接:唐小寂的文文:《重生一职场通缉令》链接:
  • 唯剑惊鸿

    唯剑惊鸿

    腰悬三尺剑,脚踏万重山。路遇不平事,一剑证肝胆。谁言匹夫勇,敢为天下先。高歌御风去,清白在人间!我心唯剑,行侠天下!
  •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传

    汉明帝刘庄,庙号显宗,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母后姓阴名丽华。当初,光武帝刘秀在长安求学时,曾见到朝廷的执金吾,在街上出巡时的威仪,非常羡慕,感叹道:“任宦当做执金吾。”又一次,在去新野姐夫邓晨家中时,恰巧遇见了一位貌美的少女,名叫阴丽华。刘秀惊为仙女下凡,不禁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 快穿之佛系攻略

    快穿之佛系攻略

    大千世界,由无数小世界组成,一次偶然苏柚穿越到各个世界,收集破阵需要的魂片。只是为何别人同样是完成任务,就有剧情,自己两眼摸黑,什么都没有(╯‵皿′)╯︵┻━┻苏柚:“前世就算我还你,今生我们互不相欠。”(这是一个任性的快穿,完成任务秘诀就是随缘就好。)
  • 御剑纵横

    御剑纵横

    “人剑合一,剑在人在,人亡剑亡”乃御剑术最高境界。九州大地,以武为尊。“御神剑,横九州”是少年楚天霸的梦想。他勤奋学习,层层突破,最终达到御剑术最高境界,成为九州大地第一御剑者。御剑纵横,任我逍遥!
  • 莅政摘要

    莅政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蠢萌忠犬已邮递

    蠢萌忠犬已邮递

    [已完结!]【忠犬VS呆萌】他是霸道的大灰狼,却唯独对她像只忠犬一般。当她放学时,某只大灰狼便早早的在校门口等着了,用他的话来讲:“我要做韶笙的黑马骑士。”当她被人动手动脚,他二话不说就是暴打一顿:“请不要对韶笙动手动脚,否则我打的你手脚都不能动!”当大灰狼打完之后,某女很不客气的给他脑门来了一掌:“不可以欺负同学!”某男听令,立刻乖乖的臣服在她的脚边,温柔的像只小狗狗:“是!”【简介无力,请戳内容!】[读者群:137512821人太少!求热闹!]
  • 垛口

    垛口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危机四伏

    危机四伏

    赵小柱是桔子胡同派出所的片警,憨厚朴实,踏实肯干,深受民众和领导的肯定。他刚刚与警花盖晓岚结婚,过着简单平淡幸福的日子。当这对新婚夫妇将要乘坐前往法国的飞机去度蜜月时,却在机场被一伙儿国际刑警抓捕,对赵进行了严酷刑讯。事后才知是误会,因为赵小柱与通缉犯“响尾蛇”容貌极其相似,国际刑警错把赵小柱当成了他。而赵小柱的命运也从此开始转折……在苗处的强烈说服下,赵小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入了国际刑警,在特种部队经过艰苦训练,他从一个小片警变身成为国际通缉要犯、贩毒组织头目——响尾蛇,成为了一个美游骑兵,作为卧底执行特殊任务。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正等待着他,他内心的魔鬼将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