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9600000008

第8章 问得新奇 问得得法

——新闻采访中“问”的艺术

从事新闻采访,一般是离不开提问的,这是新闻界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要通过提问从采访对象的嘴里获得真实的事实和报道所要反映的思想,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

现在有的年轻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不讲究“问”的艺术,像警察查户口,或像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例如当采访得金牌的运动员时,总是千篇一律地问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曰:“我什么也没想。”某电视台一年轻女主持在采访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时有这样几句提问,问:“您为何总能幸运地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答:“……不知道。”问:“您认为天才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答:“这个……不知道。”问:“您为什么总愿意说不知道呢?”答:“这个……我真的不知道。”

显然这样的提问,除了“冷场”、尴尬外,是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的。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烟瘾很大的教徒问牧师:“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答道:“不能。”这位教徒不死心便换了一种方式问道:“抽烟时能祈祷吗?”牧师则爽快地答道:“可以。”

同一个内容的问题,由于问法不同,答案却完全相反。由此可见,采访中的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大量的新闻采访实践来看,提问需掌握以下“问”的艺术:

要精心选择好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切忌初战失利。在军事学上,初战对以后的战斗影响是很大的。访问也一样,第一个问题提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访问的深入进行和访问的质量。访问一开始提的问题,不但是记者感兴趣的问题,也应该是被访问者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有位记者在采访琵琶演奏艺术家刘德海时,他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木头孩子”。“木头孩子”是人们对刘德海热爱琵琶如子的美称,它反映了刘德海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刘德海一听这个名字,就勾起了对往事的深沉回忆,便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从“木头孩子”的由来谈起,叙述了他艺术生涯中许多趣闻逸事,记者因此成功地写出了有关刘德海的四篇报道。

著名记者周原说:“记者提问,一开口就要让人觉得你这个记者是有思想的,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这样,他谈问题就不好打马虎眼,想三言两语搪塞也搪塞不过去。一个问题抓住他,给他一个深刻的印象,他就会觉得你不是吃闲饭的,不是来玩的,逼着他去思考。”这是经验之谈。

从一些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谈的体会来看,采访中提的第一个问题,最好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例如访问一位作家,最好先问:“您最近发表的大作经历了多长创作时间?”如果访问的是位科学家,不妨一开口就问:“您十年前提出的设想现在是否得到证实?”如果访问的是位运动员,可以先问:“你在创造了新的纪录以后,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努力,”这样以知情人的身份进入话题,常常会收到巨步顿缩,无拘无束,谈话投机的好效果。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访问对象的生活阅历、专业和文化程度、性格和情趣爱好等,选择他最熟悉、最喜欢、最容易谈吐的话题进入提问。

问题要提得具体,切忌笼统。某青年报一记者去采访著名电影导演张良。记者问:“能否请您谈谈对这次评奖结果的看法?”张答:“这个问题太大。我不好回答。”一位随团出访的记者在向一群外国中学生提问时,问道:“你们对中国有什么了解?”学生们面面相觑,无言以答。在场的《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安岗在一旁解了围,他把话头接过去问道:“你们知道中国有一条长江吗?”学生们一齐举手;又问:“你们知道中国有一个孔子吗?”全部举手;再问:“你们知道毛泽东吗?”答:“知道。”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问题要提得简明,切忌别啰里啰唆。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了,人们珍惜时间的观念也加强了。因此,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讲效率,问题一定要提得简练。特别是对一些高级领导人的采访,对国家首脑的采访,记者只能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在这方面,国外一些记者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次,日本《读卖新闻》的一个记者听说邓小平同志不再兼任副总理了。这个记者在小平同志接见外宾最后送走客人时,挤上前去问:邓小平副总理,听说你要辞去副总理职务,是真的吗?这个问题由于提得简洁明快,小平同志愉快地做了回答。这个记者由此而采写出一条独家新闻。

问题要提得使采访对象感兴趣,乐于接受采访。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使对方情不自禁地倾吐发自肺腑之言,甚至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切忌使采访对象难堪而拒绝回答。例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一次他到湖北十堰巡回演出,不少记者登门采访。由于姜昆当时正在进修电大课程,便对记者的采访一一谢绝。这时,有一位女记者根据这个情况,再次叩响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对您演出的节目有些意见……”姜昆一听是为自己的节目提意见而来的,便很有兴趣地热情接待了她。这位女记者因此而写出了一篇题为《姜昆在追求什么?》的好报道。受到了读者的青睐。相反,越南战争期间,阵亡的美军官兵的灵柩由他们的家属陪同,用飞机从越南空运回国。在机场上,一位美国记者向一位阵亡的军官妻子问道:“听说,有两颗子弹打穿了你丈夫的前胸?”那位本来就悲悲戚戚的妇女,忽然一腔怒火,气呼呼地钻进汽车,“砰”的一声关上车门离开了。这件事给记者一记清醒棒,在提问时,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就难免遭到冷遇或吃闭门羹。

所提的问题要“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忌千人一法,一锅煮。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中提问时,就善于“因人而异”。他在采访毛泽东同志时,问:“你认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灭和打败日本的军队?你认为这样的战争要打多久?”这样的问题,除了身居领导岗位的人,一般人是难以回答的。而斯诺在向普通群众提问时,则问得细小而具体。下面是他同一个15岁的“红小鬼”小号兵的谈话,问:你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小号兵回答时讲到他的两个哥哥也参加了红军。斯诺问他们的地址,小号兵说不知道。斯诺就改问:“农民喜欢红军吗?”答:“喜欢。”问:“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小号兵讲了一阵子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的提问,一般群众都能对答如流,采访中就不会出现“相对无言”的窘境。

提问中要因势利导,切忌钻牛角尖。著名数学家哈代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傻瓜都可能提出使任何聪明人都解答不了的难题。”采访提问中,如果钻牛角尖,就会将我们的思路引向死胡同,而无助于得到所需要了解的问题。诸如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之类的问题,莫说是一般的采访对象,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以回答。

对于自己不懂的行业进行提问时,应多用闭合式,忌用开放式。所谓闭合式提问,也就是限定被访问者回答的范围。这个问题的选择,也必须是大多数外行人都普遍关注的答案。《人民日报》记者王楚在采写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报道过程中,他不懂经济,提问时就常常避开经济的“狭窄”含义,要求被访问者谈“花絮”,并且多问“人”“人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条战线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找共同语言。当谈话一旦离开“轨道”运行,出现答非所问时,要想办法巧妙地将话题引回自己所选定的“轨道”,以免使采访变为漫无边际的聊天。

同类推荐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热门推荐
  • 孽海情天林黛玉

    孽海情天林黛玉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一番辛苦不寻常.片言解秋心,噙香对月吟.血泪凝绛珠,三年销黛魂.岂知红尘中,漫漫洒甘霖.愁海变晴天,花媚玉堂人.
  • 鬼雾

    鬼雾

    开都河往北去,就没在一片荒滩里。荒滩里有苇,竖着长的不多,都贴着地皮乱走,没有脊骨的蛇一样。有一片一片竖起长的苇也不高,齐胸且细,叶片上、茎上都长一层灰色的霜样细绒。荒滩里不全是苇,大片大片的洼地里还生满了野荸荠。四十年前,开都河上游发水灾,成千成千的人到滩里来挖野荸荠回去吃,不知有多少人陷在滩里没出来。二百年前博斯腾湖往北走了,再没有回来,落下一片滩涂就是现今的荒滩。荒滩形成的历史不久远,但从荒滩里生出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 ASTORIA

    ASTO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的独宠,青梅竹马对对碰

    恶魔的独宠,青梅竹马对对碰

    年少契约,她成了他的小跟班。他是校里完美的高冷男神,实则是一个低情商的家伙,当小跟班要翻身跟班把歌唱的时候……啥?她去告白的时候,当众吻她?她去相亲,将相亲对象一阵暴揍?某女终于忍无可忍,怒吼:“韩陆,你干嘛。”“十年没到,你必须离所有男生远点。小男孩也要远点。”======某女曰返天返地返韩陆;某男曰怼天怼地宠柒冉;横批这是一个翻身跟班把歌唱的故事(宠文,1v1。(=^▽^=))
  • 你的余生我承包了

    你的余生我承包了

    三年前在她家借住一年的“故友”归来,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吻她,还说是不小心?去他的不小心,顾宁落脸黑的厉害,“帝凌离!你胆肥了是吧?”三年前那个脸红青涩的小男生去哪了?你把他还给我!帝凌离笑的欠揍极了,“以前看你可怜让着你,至于现在,是讨利息的时候了!”初一时,他在她家借住一年,那时候她是一个爱哭鬼,爹不疼娘不爱受排挤,那时候不懂事讨厌他,结果他走了后,她才恍然,这个人才是唯一疼她的人啊!三年后在相遇,他是帝国继承人,千万人巴结拥戴,那时候,你还在吗?帝凌离:傻瓜,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一直在!
  • 江山赋:凤权九天

    江山赋:凤权九天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说人话。”“朕想传位给你……”“父皇,自古皇位传男不传女……”“朕知道,但在一刻钟前,你最后一个皇兄也薨了。”“……”她不过在深宫中苟且偷生,却被无辜扣上妖孽罪名的公主而已,却被双脚踏进棺材的父皇摆了一道,不得不亡命天涯。
  • 鬼道轮回

    鬼道轮回

    “这世界还真是无趣,人人追求长生,长生也是种痛苦呢”齐云楼是个被诅咒的男人,他可永远长生不死,神的祝福,同是诅咒。直到遇见闪耀的月亮,齐雨。风吹散了黑云,露出温和的月光,那么刚好的温柔,让迷途中的人终得以救赎。男人月牙白的手抚摸着女孩的脸“谢谢你的存在”轻轻吻了一下女孩。银发与女孩的黑发缠在一起,女孩闭上眼睛“既然感谢,那就要被我缠着一辈子,直到时间尽头,你怕不怕?”男人露出温和的笑容“不怕,那就一起纠缠到时间尽头吧,你可不许中途离去啊”女孩凝视着男人的眼睛,极为认真的“好.”
  •  王爷独宠:三品女仵作

    王爷独宠:三品女仵作

    他是钰国最年长的王爷,也是世人眼中最惧的督主,杀人无数,生性凉薄,却对‘他’无可奈何,好不容易想要放‘他’离去时却突然发现她的女儿身……
  •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顺天府推官唐泛初入仕林,便遇上武安侯府的大公子意外身死的案子。原本武安侯要以婢女加害草草结案,唐泛却在尸体上发现了疑点,固执地追查下去,结果牵扯出了武安侯府上盘根错节的家族纠纷,还无辜小婢女以清白。在查案过程中,唐泛结识了锦衣卫副千户隋州。两人配合默契,携手解决了东宫案、京城诱拐案、威宁海子案、真假太子案等一系列复杂诡异的案件,为成化年间的官场上带来一股清流。本文不仅真实还原了明朝成化年间的历史风貌,而且塑造了三个充满了反差萌的角色——玉树临风的文官唐泛背地里是个吃货,高冷的锦衣卫隋州为了救人可以男扮女装,恶名远扬的东厂汪直其实只是个傲娇————三种选择,三种萌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 吕布之雄图霸业

    吕布之雄图霸业

    掌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三国第一神将吕布!这是一本重生吕布vs拥有武将召唤系统刘辩穿越者VS爆表乱入的天骄的书。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且看飞将乱舞。刘辩:“我有召唤武将系统,天下在手。”读者:“干死带外挂的穿越者。”撒花~撒花~干死外挂穿越碧~~~~书友群:37705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