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者多无成,因为他们的两只手总想一手抓住一个。求实者则不同,他们晓得自己的双手只宜捧出一个东西。
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成功的哲理往往是最平实的。天才成功惟平实,这几乎是万古不破的证言。
狗熊掰棒子式的人多了,世间充其量也就多了一些天才的毛坯和智慧的半成品。心浮气躁的人多了,世界上也就多了一些聚众于蚁穴、尾随于喜丧的人,使得本来可以获得创新生涯的许多年华,虚掷在心猿意马的无谓消耗之中。
德国大诗人歌德集60年之精力,心无旁骛,专攻《浮士德》之创作。其间,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不可谓不多,但都未能把他的魂儿勾了去。《浮士德》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另一颗灵魂,成了他生命性灵赖以存活的根本。他不断地排斥着“第二个兴趣”的侵犯,他不断地从发展“第一个”、亦即“惟一的一个”中求精粹,求升华,求超越。他不愿意让《浮士德》只成为理性的毛坯,他不愿意让《浮士德》所隐系的大智慧只表现为半成品。于是,他竭尽平生之力不断地开掘,不断地改塑。他不浮躁,不务虚,不自诩,亦不自满。他不想留下许多的“产品”占据人类文化已显局促的空间,他只想留稍许“精品”引发历史的共鸣和回响。他既然要从自己的怀中推出宠儿《浮士德》,他就要为《浮士德》的生命长度和生命力度负责。他不仅心无旁鹜,终生发展“这一个”,还要把这种感召力借助自己所创造活的人物、活的灵魂——用《浮士德》感染后来者,对此,歌德曾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歌德的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能不说正是借助了这种平实无华的生活哲学。青年时代,兴趣的转移都是难免的,主攻方向的觅得,也往往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但是,一旦你深信解决了上述问题,万不可再三心二意,贻误青春的大好时机,这对于人生早出成果和奠定创新生涯关系重大。
尽早地“抓住一个”终生为之奋斗的主攻方向,锲而不舍地为“发展这一个”竭尽毕生精力,这种人生哲学已为成功奠定了具有决定性的一半,另一半只要辅佐以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是不难终于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