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400000001

第1章 高山仰止(1)

)第一节 高山仰止——林先生

今天再次学习《说“木叶”》时,作者林庚先生的精神拨动了我心中的琴弦。

林庚年少时曾与吴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在清华执教多年,他生活得很淡然,也很纯真,他是一位不太为人知的作家。但他为人的风骨、执教的态度打动了我。

他是一位衣着非常讲究的老师,学生说,林老师从外到内都是干净的。

林庚先生讲课很有风采。林庚在大学执教50余年,不知多少桃李曾领受他在课堂内外的辛勤浇灌。这是他的弟子对他妙语连珠的课堂的描述:

上课了,林庚先生身着丝绸长衫,神采奕奕。台下学生屏息凝神,但等开讲。林先生并不匆忙,虽眼神灼灼,说出话来却慢条斯理,京腔京韵。可不要以为先生会平铺直叙,上来就是一串问题:

“屈原为什么几乎等于全部楚辞?”

“《离骚》为何从《诗经》的四言一下子拉长到十几言?”

“楚辞为何句句都用‘兮’字?……”

这些问题,好似凭空划出了一根根金线,在同学们的心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紧紧盯住台上狠狠挠了一下他们痒处的先生。先生清癯儒雅,微笑不答,静静地站在这些路标处等待同学一一跟上。好了,同学已经聚精会神,手里的笔也整装待发。果然,先生开始旁征博引,扎实的材料,严密的论证,充盈着诗意的语言,真知灼见若珍珠抛洒,却又被问题牵引,不蔓不枝。提到前贤,语蕴敬意;谈及谬论,言藏锋利。台上台下,激荡着美的灵光,似乎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写诗,先生和同学交换和传递的,也是对文学和艺术生命的一份默契。

学生回忆林庚先生的一堂“告别课”。那天,林先生穿着一身笔挺的新衣服,满头的白发也梳得“一丝不苟”。他讲《红楼梦》,讲古典诗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风度,那气派,学长们回忆起来至今依然为之而神往。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学者孩童般的心,文人风骨,“高山仰止”之情,若出其里。

他留给我们的是太阳般明朗的形象。

一流的学问背后一流的人品。我这样评价先生。

今天不少年轻的老师,沉湎于沽名钓誉,对学生敷衍了事,早忘了什么叫做“为人师表”。

今天再次走近林先生,我亦汗颜。

2009年12月12日

)第二节 活在世人心中的真豪杰

两千多年,风云变幻间时代造就了多少英雄男儿!成则为王败为寇,历史的长河冲刷着一代代英豪。然而,项羽,这位所谓的“败者”却被太史公写进了《帝王本纪》,这位被毛泽东点评“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人物,却让后人无法遗忘。他的真情,他的真男儿的豪气被人们一次次一遍遍地咀嚼着,推崇着,敬仰着。

曾记得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困住了一位旷世英雄,也演绎出种种令后人无法不动情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详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夜不能寐,于是在帐中饮起了酒。在这样危急而生死抉择的时刻,虞姬还在军中大帐内陪着项羽,项羽的数行泣下,他的“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不舍,真真让人震撼!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但在爱情的角度我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美人会有迟暮的时候,在她最美的年龄,有这样一位英雄软肠万千爱着她,至死都不离不弃,此生还要渴求什么长生殿?!渴望什么地老天荒?!

后人一直在探讨虞姬是不是项羽唯一的女人,是不是他的妻子,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死关头互不舍弃的这份专情令我们动容。传说中虞姬怕连累爱人突围而自刎,项羽不忍舍弃其尸身,将其头颅拴在腰上带着出去面对汉军,这种生死的在乎,每每读之千万次的泪下。想起他俘虏了刘邦的妻子吕雉,并让其与虞姬为伴,吕雉当时也是“质慧貌美”的佳人,项羽其目的是告诉刘邦:你的女人已在我手里了,你投降吧!他完全是以己重情义之心去揣测别人了。在政治面前,刘邦在乎的永远都是他的政治,不要说一个吕雉,十个、百个吕雉又能奈刘邦何?

项羽的突围路线从垓下到东城,这一行程应该在二百华里以上,而且还处在沼泽的困境,如此一个豪气干云天的“西楚霸王”,竟然怀揣着一个死去的女人的头颅几百里地艰难地行进,他的情深义重的爱如何不令人叹服而欷!

与虞姬一起出现的还有项羽那匹叫“骓”的骏马。在自己的生死关头,他仍费心安排“骓”的归宿。对乌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史记·项羽本纪》),时时读来都让人心痛不已!

对项羽的不肯渡江,选择自刎,历来让人扼腕叹息。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写过诗句: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我看来,项羽的自刎,不是一种迷信天命、缺乏长远谋略的表现,恰恰是一种重情性格的表现。东山再起,对于身经百战的项羽来说,不是没有可能,但我相信,他经过一番考虑后,心中更多的是对父老乡亲的愧疚。“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本纪》)。征战多年,给百姓造成的损失、伤害太多太多,经历过了太多。醒悟间,他再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名利去赔上父老乡亲的身家性命。“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项羽本纪》)。他的这种想法为刘邦所取笑,是的,项羽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因为他单纯。但正因为单纯,他才成为后人心中真正有血有肉的男儿,成为真正有情有义的豪杰。他生的壮烈,因为他成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代英雄;他死的有尊严,因为他心中装着百姓,装着一颗滚热的心和一份真挚的情义。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项羽的重情让他区别于冷酷无情、虚情假意玩弄权术的政治家,而正是他的情义让历史的长河没有风干了对他的记忆,他不是僵硬的“王”,而是鲜活的触手可及的,让所有女人艳羡的高大站立的真正英雄!于是后人仰视、叹息、沉思、反思——永远难以忘却!

)第三节 孔子的色彩

于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易中天说:“孔子是灰色的,却又链接了多彩的世界。”

喜欢孔子,是因为《论语》,年少岁月,懵懂之间记住了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这些文字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心理底色和精神的明灯。

孔子是圣人,神于天而圣于地,充盈于天地之间,传达出一种饱和的力量,引领着我们的生活。他像一位慈父,温情地引导着你生活;像小溪,缓缓潺潺,洗去你心灵的疲惫。他的敦厚、庄严、温情已成为一种理想人格的审美化身。

数语寥寥,不成所谓的体系,仅有感而发,也正是我喜欢《论语》的一个理由。他简单、率性、不矫揉造作。他的理论源于生活,自然朴素,因着简单才能触摸灵魂的底色,也因着真诚才能让心靠得更近。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自然无语,却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生存法则,真理总是朴素的。因着朴素,孔子是灰色的,也是永恒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行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啊,真正的幸福应该源于内心的一种安宁、满足,这才是绿色的幸福。颜回安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回亦不改其乐,所以最得孔子赏识。

今天经济浪潮的冲击,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却也刺激了很多人的欲望。贪官污吏,不择手段;巨商富贾,为富不仁。在这种膨胀的欲望里,我们究竟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如何抵制诱惑,滤去不必要的浮华,做自己该做的事,享受自己该享受的幸福,走进孔子的世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坦荡冲淡,一切如此的自然。

孔子孜孜不倦,对于治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需要的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一种涵养、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人格魅力。

读《论语》如穿行山林之间,明月、清泉,一切是那样的安静。聆听谆谆教导,如沐春风,恰似慈祥长者,那么温和友善。也像一位恩师,不愤不启,含蓄蕴藉。他处处都是有温度的,所以孔子无关乎色彩。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足以肯定了他的治国价值,《论语》的核心是“恕”和“仁”。

人至察则无徒,宽恕别人,解放了自己。一个“恕”字,最平和、最柔软,亦最刚硬。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何等的境界。显然孔子想要激活的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良知,筑起处世的艺术和智慧的长城,也留给我们一份清醒和闲暇的自由。

然而在那个践行武力的年代,这一切是那般的不合时宜,他周游列国,绝粮七日,那份执著与坚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向他的弟子们表明了一种态度。也正是这一份美好,才更能穿越千年,感动你我。

关于水,孔子有一段精辟的言论:“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上善若水,水至柔也至刚,至纯也至上,用这段话来概括孔子,绝不为过。水善利万物,是宏其德;利而不争,为谦其德;处而守卑,为厚其德。

《论语》传达出的正是一种朴素简单而又温暖的理念。

2011年4月1日

)第四节 为师当如沈先生

一位没有学历而有学问的人,沈从文先生,26岁时被胡适破格聘任中国公学讲师。

上)第一节课时,面对台下满堂的莘莘学子,沈从文竟足足呆了10分钟,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原先准备的一堂课,10分钟就讲完了。剩下的25分钟,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到:“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到:“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今天读到这段文字,给我莫大的震撼。我们一些教师放不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即使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者学生们已经当面点出了自己的错误时,还是不敢承认,或是不置可否,或是找出千百个理由搪塞学生。记得有次公开课,教师板书上写错了一个字立即被学生指了出来,弄得这位授课教师很是难堪。然而这位教师却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哈,老师是故意写错这个字的,就是看同学们哪位听课最认真,这位同学第一个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老师要好好地表扬他一下,其他同学可要向他学习哦!”虽然说得冠冕堂皇,却让人感觉有失教师的品德。陶行之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做真人又如何教学求真?不诚信的教师如何教育出诚信的学生?教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变着法儿为自己狡辩,找理由,又如何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当如沈先生,你的坦率、赤诚就是最美的天籁之音,就是教育这块土地上最纯的甘霖。它会拨动莘莘学子心中最美的琴弦,奏出人间和美而铿锵的乐章;它会润泽莘莘学子心中最美的花朵,绽放成姹紫嫣红的花的海洋。

2010年3月5日

)第五节 一朵叫“海子”的百合

呼啸的岁月总是挟裹着文明一路向前。

想停下脚步深情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没有铁锚;想回头追忆美好的过往,身后也早已没有了归途。倘若那道金色玄妙的时间之门为我们敞开一秒,我会去寻找那个依旧伫立于诗歌之中,绽放着金黄麦子般光芒的海子。

他为诗而生,他为诗而去。

我要看看他那苍白瘦削的手如何在深夜写作?我要看看他那如洗碗水一般的清贫,他是如何生活的?我要问他,如果一株百合至今仍没有开出美丽的花朵,它应该安分地做一株草,还是不放弃百合的骄傲?

海子沉默不语,因为他短短的一生已经给出了答案。上帝给了他最神圣的才华,也在天平的另一头放上了最苦难的生活。天平一定要向着他的傲世之才倾斜,因为这块小小的黄金里面有海子全部的生命。

海子沉默不语,因为一株百合只有用百合才能证明自己不是野草。他悲惨地来,悲惨地走。25个年头,他拼命绽放,甚至没有白天和黑夜,然而百合仍是一株野草,在平静的走后,百合的芬芳才开始覆盖整个世界。

海子沉默不语,因为笔才是他的嘴,文字才是他的声音。纵使生命重来一次,他依旧是“为诗而生,为诗而去”,他依旧是追逐“太阳”。这是他唯一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最崇高的生命旅程,散发着我从未见过的金色羽翼般的光芒。

时光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但海子却永远是面朝春暖花开的大海,让穿枝拂叶的后人,读着他诗中的阳光,感受着温暖、光辉,而心生力量。

同类推荐
  •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 宝珠

    宝珠

    《宝珠》辑选了古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故事,及现代流传的回回采宝的民间传说故事26篇,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追朔回回先民的活动足迹,多角度地体察回回民族的独特气质。
热门推荐
  • 植物轻轻告诉你

    植物轻轻告诉你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医旨绪余

    医旨绪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争与和平(上)(经典译林)

    战争与和平(上)(经典译林)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历时13年之久才完成的一部伟大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长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俄国和世界文学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几位文豪之一。《战争与和平》以一八一二年俄国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前后反映了一八〇五年至一八二〇年间俄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整部作品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画面中,揭露了宫廷官僚和上层贵族的腐败,赞扬了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对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
  • 红颜乱毒医庶女

    红颜乱毒医庶女

    《QQ群:306359941》她出生于医毒世家,却惨遭背叛。一朝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庶出二小姐。宫廷争斗,江湖恩怨,是爱,是恨,是真心,是假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之中一颗心却慢慢的沉沦了。他许她皇后之位,她嗤笑一声:“本姑娘不稀罕。”“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他说的情深意切,而只她只淡淡的回道:“落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给不了。”他喝的烂醉如泥,拉着她吼道:“你明明就不喜欢这里,为何还要留下不走。”可换来的只是她苦涩的一笑。她毁了他的整个书房,只为惹他一怒,而他只是淡淡的轻撇一眼,将她拥入怀中温柔的开口:“我的世界只允许你一人放肆。”
  • 嫡女国师

    嫡女国师

    妖孽国师君修墨向她求亲,结果惨遭拒绝!第二次求亲,再次遭拒绝!妖孽男君修墨瞪着她:“月凌,你是我的!”古月凌昂了昂下巴,一脸不认帐,“谁说的?”“看,古家的订亲信物都给我了,还想抵赖吗?”“那又如何,你找那个愿意和你订亲的人就是……”他霸道,冷酷,怜她宠她成瘾;她狠毒,辣手,他是她的命,无人能夺走他!【新书《废材丹神:太子独宠小狂妃》火热连载,请继续支持楼楼作品哦!】
  •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一个出色的探险小队,必定会经历许多冒险。它们有的平淡无奇,有的却不可思议。四大古迹,就是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一切的一切,从Notch与Herobrine开始,又在冒险家的脚步下结束。然而,这场冒险结束之时,就是第二场冒险开始之日……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 冰火交织,龙凤共舞;天雷破地,地魂入天。 梦幻之内,虚境皆食;真实所见,亦非真实。 作者联系:2174302614(标准号)3521314795(小号)QQ群:426980926(一群)
  • 离婚关系:抢手前妻

    离婚关系:抢手前妻

    四年前,蓝雨沁义无反顾的跟邵念彬在一起,却在一年后被狠心抛弃,一张离婚协议书是这场婚姻最后的结局。天寒地冻,雨幕茫茫,张思炫给予温暖,他让她成了世界流行天后,再度归来时,无爱却有恨,当邵念彬想重新把她赢回身边的时候,她的身边却有了另一个人。她该如何抉择,她的爱将何去何从?
  • 专宠呆萌小甜心

    专宠呆萌小甜心

    那晚,韩筱筱一不小心被人灌醉进错了房间上错了床,没想到却招惹到了一只沉睡的恶魔,还被夺走了初吻。被迫与恶魔绑定了契约关系,由“契约女仆”变成了“契约未婚妻”,从此两人的关系牵扯不清。“冷墨希我受够你了,我要解除契约。”韩筱筱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我们契约开始与结束,只有我说的算,是你先招惹我的。”冷墨希嘴角露出邪魅的笑容,游戏才刚刚开始而已。(甜甜甜,宠宠宠)
  •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上卷):麦克阿瑟的归来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上卷):麦克阿瑟的归来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菲律宾群岛之战中各个阶段的战役,同时对美国人与菲律宾人之间的感情、麦克阿瑟的“菲律宾情结”和战略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到1944年下半年,麦克阿瑟将军终于有机会实现他“我将回来”的诺言,他全权负责指挥攻占菲律宾的军事行动。这个群岛的众多人民仍然保持着对美国的忠诚以及对麦克阿瑟将军的信任,这使得美军的进攻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菲律宾群岛之战是太平洋岛屿登陆战中的代表,本书以大量图片和简明的文字细致地描述了各个阶段的战役,同时对美国人与菲律宾人之间的感情,麦克阿瑟的“菲律宾情结”和战略都有生动的描述。
  • 球魂附体

    球魂附体

    “球进了!球进了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球王贝利、马拉多纳灵魂附体!”我能够成为绿茵巨星,因为我热爱足球,这源自于兴趣成长于灵魂,至于怎么成长的,这就要从我莫名其妙的会了神打术,又莫名其妙的请来了一位踢足球的祖师爷上身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