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200000003

第3章 绪论

古印度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来,从部派佛教发展至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由佛塔信仰之菩萨团而始,至有大乘中观、瑜伽等学派次第衍出。佛塔信仰之菩萨团,除礼拜佛塔外,更进一步编辑属于他们的经典,首先有完成于公元前后的《般若经》,其次有《法华经》、《维摩诘经》、《无量寿经》等,分别为菩萨团所辑成。此种大同团结和谐之精神,成为大乘佛教之根本精神。大乘佛教之思想立场为“空”(梵文s′ūnyatā)。所谓“空”,原指“什么都没有”或“什么都没有之状态”,亦即认为于此现象世界中,没有任何可以执著之物,所以除非抓住能生存之东西,否则就不能说是真正存在。就存在本身而言,仍须透过眼前之事象方能把握,此外别无他途。故《般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此理。初期大乘佛教学说之集大成者龙树,于其《中论》一书中,彻底阐述了“空”之理论,成为以后大乘佛教之理论基础。

“空”,就信仰实践而言,指空、无我之行,例如布施,为“三轮体空”之布施。就此观点而言,初期大乘佛教,无论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可说颇能回归佛教本来之纯粹立场。然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亦与原始佛教经典相同,缺乏教理之组织、整理。发展到中期大乘佛教时期,初期的大乘思想得到发展,并着重于学术性、哲学性之研究。即除初期大乘思想外,另加入中期独特之新思想,并受部派佛教教理及外教哲学思想之影响,发展成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学派,即常说的空、有二宗。

中观学派系以龙树之《中论》为基础,宣传空观的学派。为何称“中观学派”呢?因为中乃不偏不正之义,指离二边之偏邪。中观即离开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曰观点、方法。龙树是发扬一切皆空的,以他的代表作《中论》来说,不名为“空”而名之为“中”,可知龙树在揭示缘起、空、中道的同时,更以不落两边的中道为终极。在《中论》里,每一品都称之为“观”,如《观因缘品》、《观邪见品》等。观,就是观察,正确的观察缘起、空、中道,从论证的观察到体证的现观。所以,后来都称以《中论》为基础的龙树学系为中观学派,或中观宗;称中观的学者为中观师。

中观学派认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获得之认识,皆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超常现观,方能证得诸法之实相,则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一切皆有;从真谛而言,一切皆无自性,皆毕竟空。然世俗有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存在于世俗有中,若不依俗谛,则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即在理论上统一性空与方便;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统一名言与实相,俗谛与真谛;在宗教实践上,统一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涅槃,即所谓假有性空,不著有、无二边之观点,此即是中观。

“空”为佛法的特质所在,缺了空就不成究竟的佛教。佛法的目的,主要是转迷启悟,转染还净。佛教从现实的人生出发,使人觉悟到人生之所以有重重的痛苦不自由,由于所行的不正;行为之所以不能合乎正道,由于知见的不正,对于人生真相缺乏正确的悟解。佛法针对此点,勘破虚妄以见真实,远离边邪而归正道;而表示遮妄离邪的否定,但最适当的名称则就是“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相依相缘的关系存在的,相依相缘的存在与生起,称为“缘起”。凡是缘起的,无不受着种种关系与决定;受种种关系条件而决定其形态与作用的缘起法,即不能不是无自性;无自性的,即名之为“空”。也就是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空。缘起即空,是中观学最基本最扼要的论题。

如前所说,中观学派以龙树《中论》为根柢,宣扬般若空观。《中论》之说法为觉悟一切之存在皆源自缘起性(互相依存之关系),不主张“无”,亦不主张“有”,而主张真空中道之正观。龙树之门人提婆著《百论》等书,以破斥外道及小乘教义,罗睺罗跋陀罗则注释《中论》中“八不”之意义。笈多王朝时代初期,则有梵志青目所撰《中论本颂注释》、婆薮开士撰有《百论本颂注释》。其后,四至五世纪出现之佛护之系统,称为具缘派;清辨之系统称为依自起派,此即中观学派分出之两大派系。此二人皆为僧护之弟子,此外又研习龙树之学。佛护主张缘起诸法之毕竟空,清辨强调自俗谛门观缘起法皆无自性不可得,若自真谛门看,则主张一切法皆有常住之本性存在。佛护的具缘派系中,于七世纪顷有月称论师出,著《中论注释》,中观学派得以大发展。月称论师曾对清辨之《中论注释》予以激烈抨击,其思想传入我国西藏并广泛流传;佛护的具缘派则观誓等论师为代表而被发扬。七至八世纪之际,中观学派与瑜伽行学派有交互流通之趋势,终于形成寂护、莲华戒等为代表的中观瑜伽派,与密教同时流传,直至印度佛教衰落为止。

在我国汉地,中观学派由鸠摩罗什开始系统地介绍至中国后,发生极大之影响,隋唐时之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及禅宗等诸大宗派,均以中观学派之创始者龙树及其经典为立宗之重要根据。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热门推荐
  • 当铺小二要成仙

    当铺小二要成仙

    当铺小二,机缘巧合踏上修仙路。无尽的法宝,神奇的法术,瑰丽的修真界,炼气,筑基,金丹等等,境界何处是尽头?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 重生之超级仙医

    重生之超级仙医

    (火爆装逼爽文)从他重新修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名字将成为一种荣耀!大帝归来,重修无上仙法!从此强势崛起,吊杀四方!“这一世,谁能阻我?”——褚尚泽。(有人说他杀伐果断、不近人情,有人说他狂妄无知、不留情面,话说满级的大boss降临新手营,不就是这个态度吗?)
  • 与君一席话

    与君一席话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深藏的回忆

    深藏的回忆

    深藏在我心底的回忆,记录着懵懂纯真的我,回忆里的他或她是否还在微笑?你的第一个愿望究竟是什么?时光流逝,剩下的又有多少?现在的你,是否已经长大了呢?
  • 百官箴

    百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征服美职篮

    征服美职篮

    你是80后,90后,还是00后,你的篮球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如何爱上篮球的!关公战秦琼的时代,巨星之间的正面碰撞,征服美职篮!跟随我们的主人公一起重回那个懵懂的年代去体验最纯真的篮球吧!第一本小说,希望得到书友的支持和认可。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垂钓日记

    垂钓日记

    本书收录了《“战”安昌》、《云竹风光掠影》、《冰天雪地独斗寒》、《寒风砭骨》、《倾听冰声》、《在大风中搏击》、《暖泉沟空军之行》、《青海湖散记》、《买鱼竿》、《夏钓清潭》等作品。
  •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