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4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上天了(1)

●贺龙用烟斗敲着桌子:赫鲁晓夫要把我们“两弹一星”扼杀在摇篮里,休想!“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这个口号要叫得响响的,叫得敌人发抖!

●101试验站传来捷报,刘亚楼喜笑颜开:国产发动机试车成功,火箭的心脏跳动起来了!

●苏联火箭试验违反操作规程当场爆炸。火箭总司令涅杰林元帅等几十名将校和专家葬身火海。

●周恩来先后接见外国记者:面对战争威胁,中国人民不能不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卫力量,如果帝国主义向我们发动战争,我们是要回击的。

●聂荣臻的声音响彻东风基地:“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深沉的音乐声中,人们看到——

飞机一架又一架起飞。

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一千三百九十人。

盖有苏联国徽大印的文件飞向天空,变成碎片纷纷落地。

苏联撕毁三百四十三个专家合同,废除两百五十七个科技合作项目。

楼房空空荡荡,机器不再转动,设备日晒雨淋,落叶铺满工地。人们望着这一片荒凉的景象,唉声叹气。

苏联政府要中国归还抗美援朝购买武器装备的欠债三百五十亿元。

夜。东风基地,一片寂静。

王旗砰的一声把碗摔在地上:“为了抗美援朝,我们流了多少血!他还逼我们还债!”

任霞子:“不要生气!要争气!”

王旗:“对,要争气!”

窗外,唐技术员又在拼命抽烟。

夜。钱学森在景山附近踱步。终于,他按了一下门铃。

门开了。钱学森小声问:“聂帅还没有休息吧?”

黑暗中传来聂荣臻的声音:“没有。学森同志!请进,快请进!”

钱学森和聂荣臻在院子里边走边谈。

聂荣臻:“苏联专家走了,这在意料之中。”

钱学森:“可大家感到突然,走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聂荣臻:“赫鲁晓夫把事情做绝了。”

钱学森:“这几天南苑显得很冷清。”

聂荣臻:“冷清一下也好,像打仗一样,一个战役下来,部队需要休整。”

钱学森:“是的,前一阵大家太紧张了,身体要休息,头脑也要冷静一下。”

聂荣臻:“你怎么样?”

钱学森看着聂荣臻,两人相对而视。

还是聂荣臻先开口:“你看,火箭导弹能上天吗?”

钱学森还是那句老话:“为什么不能?照样上天!”

聂荣臻笑了。

三座门。中央军委会议室。贺龙用烟斗敲着桌子:“赫鲁晓夫用卡脖子的办法,要把我们‘两弹一星’扼杀在摇篮里,休想!中国人就是不吃这一套!我郑重提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这个口号要提,要叫得响响的,叫得敌人发抖!”

聂荣臻:“我赞成。要把生气变为争气,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

张爱萍:“苏联制造的P-2火箭导弹,一年前就该发射了。”

贺龙:“火箭导弹给中国做试验,还要经过苏联国防部同意才能发射,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陈毅:“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自己做主了。我建议马上发射!虽然是苏联制造,但我们发射了,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聂荣臻:“好,马上通知东风基地,用国产燃料,发射!”

1960年8月30日,周恩来陪美国记者斯诺参观密云水库,边走边谈。

周恩来:“9月6号中美会谈将举行第一百次会议。”

斯诺:“会有什么结果?”

周恩来:“什么结果也不会有,除非美国放弃侵略政策。”

斯诺:“中美会谈五年了,总应该创造一个新纪录吧?”

周恩来:“时间之长,已经创造了国际谈判的新纪录。我们准备继续谈下去,再谈五年也可以,但估计不会再谈五年,更不会是五百年!”

斯诺看见一队上工的女社员唱着歌走来,急忙上前拍照,等他拍完回头看时,只见周恩来在发火。

周恩来指着一片低矮破烂的房子,批评水库负责人:“你们的确是见物不见人,不关心人民的疾苦。你们不把移民的房子盖好,我再也不来了!”他生气地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你们什么时候把房子盖好了,给我打个电话,我一定来看。”

斯诺看着周恩来发火时,要翻译讲给他听,他感动地连连点头,不禁又想起1936年周恩来和他在陕北看见儿童团员拿着梭镖时的情景……

梭镖,像童话一般,变成了导弹,高高地耸立在发射场上。

导弹四周无数的解放军官兵和技术专家们在忙碌着,紧张地进行各种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只是,人群中见不到一个苏联专家,全部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男人和女兵。

此时。聂荣臻、张爱萍下了火车,上了吉普车,急急地驶向导弹基地。

此时。基地指挥所。钱学森在打电话。

此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在打电话:“学森同志,祝你们成功!再见!”他放下电话,立即穿上中山装,走出办公室。

英国记者格林进行电视采访。

周恩来:“中国不愿意同美国打仗。中国人民从来是愿意同美国人民友好的,我们希望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相信美国人民也不愿意同中国打仗。但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一直推行着侵略政策。面对着这种战争威胁,中国人民不能不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卫力量。”

此时。聂荣臻、张爱萍、陈士榘等正在导弹发射基地和专家们一起开现场会议。

此时。周恩来还在发表电视讲话:“只要美国继续侵占台湾,中美关系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不得干涉!”

1960年9月10日,苏联专家走后半个月。

苏联P-2火箭导弹在东风基地上空缓缓升起。

任霞子高兴得跳起来:“成功了!”

王旗却一脸不高兴。

任霞子:“你干吗板着脸?”

王旗:“这是苏联的火箭导弹!”

任霞子:“可装的是中国的燃料!”

王旗:“早就该上天了,耽误了一年多!”

“如今发射成功了,总是值得庆贺吧!”任霞子说罢,叭的一声在他脸上留下了一个吻。

王旗仍然板着脸:“你严肃点!等我们自己的导弹上天……”

“那时,我再给你一个!”任霞子说着,又在他脸上吻了一下,咯咯咯笑着跑走了。

“101”站。2号试车台前。

任新民:“今天试验国产发动机,争取成功,准备失败。”

曾源华命令:“各就各位!”

人们散去,奔向各自的岗位。

任新民、屠守锷等站在观测台前,紧张地注视着,传来口令:“五……四……三……二……一……点火!”

火苗刚从发动机下面和中间喷出,随即一声爆炸,试车台周围烟雾弥漫。

任新民一个箭步,飞跑上前。

人们喊着:“等一等,危险!”“可能要连续爆炸!”追了上去。

任新民不顾可能连续爆炸的危险,冲进烟雾腾腾的2号试车台,用手去摸发动机,像是要抚摸受伤的孩子。就是这一摸,他的手被烫伤了。

晨。任新民的手裹着绷带,走进南苑办公大楼。

钱学森、王秉璋、刘有光、王诤、刘秉彦等在大会议室里。人们吵吵嚷嚷,空气显得紧张。

钱学森:“发动机爆炸以后,经过反复检查、分析、总结,大家初步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

王秉璋:“聂帅早说了,试验就可能失败,没有试验也就没有科学。”

钱学森:“新民同志,你说说。”

任新民:“发动机坏了,我们把它全部拆开,检查了每一个零件,又把沈阳机械厂的同志请来,和各位专家一起分析。”

此时,聂荣臻正驱车赶来。

屠守锷正在发言:“可能是沈阳机械厂文明生产抓得不太好,因为发动机里不干净,有残余的油污。”

聂荣臻走进办公大楼。

会议室,梁守槃正在发言:“我认为‘101’试验站操作不规范!”

聂荣臻走进会议室。

梁思礼正在发言:“发动机的架子有问题,点火时架子也烧起来了。”

姚桐斌:“还有一点,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壁不好,发现有裂缝!”

王秉璋在悄悄地向聂荣臻汇报情况。

会议还在进行。聂荣臻插话:“我只说两句:干干净净,文明生产。安安静静,排除干扰!”

人们纷纷叫好,重复着:“干干净净,安安静静!”

“这八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一天,钱学森和屠守锷等几位专家正在开会,电话铃响了。

此时,任新民在“101”站打电话:“第二次试验相当顺利。”

同类推荐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两个人的房间:一部回忆录

    两个人的房间:一部回忆录

    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一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毁灭性的折磨,最终都能接受我们失去的东西。无论事情如何发生,结果都是一样,我们被独自留下,孤单一人,想着我们本能做些什么,我们怎么才能重获平和。这是艾贝尔自述的故事,他寻求平和的经历和之后的奇迹就证明,爱和希望可以持久,无论挣扎和悲剧怎样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 风之又三郎

    风之又三郎

    本书收录了日本童话大师宫泽贤治以《风之又三郎》为代表的十六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古斯珂·布多力传记》中为了不让人们受寒流影响而牺牲自己古斯珂·布多力,《虔十林公园》中朴实善良、不计回报的虔十,都是宫泽贤治本人的真实写照;而《风之又三郎》中三郎与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二十六夜》中对弱肉强食的探讨,《贝壳之火》中小兔赫蒙由善向恶的心路历程,更是展现了宫泽贤治作品的丰富魅力与深刻内涵。宫泽贤治将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甘于牺牲与奉献的善良,融入纯真而极富创造力的文字中,带领读者体会自然的美好,找回心底的纯真。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热门推荐
  • 麦咔与绿皮魔书

    麦咔与绿皮魔书

    女生麦咔,是一个有着特殊心灵意念感应的女孩。幻觉中,麦咔每天路过的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时常听见银杏树在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呼唤她。一天,银杏树干上显现出一个神秘的绿面老头,指引麦咔去魔域天极源寻找一本《绿皮魔书》。在一次睡梦中,麦咔又得到笔袋精灵的点化,开始寻找绿皮魔书的冒险旅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笔袋精灵带着麦咔、箔夷奇和老猫进入天外魔域世界。曲折的旅途中,经历了“白矮疆域磨难”、“地宫大逃亡”“小冰人世界追逐”“美人花谷落难”“天堂岛浪漫”等许多离奇古怪的梦境冒险、磨难……在与白矮王与孤独女巫周旋中,一次次巧妙脱身,闯过险关,最终抵达麦巫城堡,找到了那本神奇的绿皮魔书……
  • 妃本轻狂无良医妃腹黑王

    妃本轻狂无良医妃腹黑王

    一句“使命”,她在家族成人礼上丧命,异世重生于沉睡十四年的少女身上,异世重生,所有的不甘,怨恨都被完美的解释。责任和使命,亲情和友情,正义和阴暗的碰撞,传说里掩藏的真相,阴谋逐步逼近,一切看似偶然,实则都是必然的结果。命运的轨迹开始运转,横空出世的紫衣少年,搅乱了整个大陆,对他,女子趋之若鹜,男子咬牙切齿。白衣祭司是天玄的传奇,最神秘莫测的存在。某天,两人突然携手归来,众人大跌眼镜。对此,她笑笑,“一见钟情”,却一眼万年,他垂眸浅笑“是么?我却预谋已久。”
  • 有种你就爱上我

    有种你就爱上我

    “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想见我,就要陪我玩一个游戏。”“什么游戏?”“爱情游戏,看我们谁先爱上谁,谁便输了。”“输了之后呢?”“没有之后了,输了游戏便结束了,你听过游戏结束之后要怎样吗?”“好吧,我陪你玩。”
  • 不好,有外挂!

    不好,有外挂!

    古代杀手来现代。家贫、年幼、孤儿、养父?!这也太惨了点吧!好在莫名得了个木牌,竟能变身。楚辞撸撸袖子:开干!—————————-脑洞向,四十万字以后有感情戏,不多,介意慎入
  •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20年后,你拿什么养家

    本书主要针对目前正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所写。当20年后,我们已不再年轻,父辈已经年迈甚至衰老,孩子已经逐渐长大,那时候的你我,养活一大家子人,靠什么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当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甚至自己的养老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再去后悔没能提早为之规划,可就悔之晚矣。本书针对一个个示例人物来介绍该如何去做打算与规划,所以,书中展现的是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小故事,在你兴趣之至、随性阅读之间,触摸到了丰富的理财知识。
  • 帝尊你家嫣爷又调皮了

    帝尊你家嫣爷又调皮了

    他是一手遮天,冷血邪魅无人能近的邪帝,谈笑间能颠覆一座城,杀人于无影,人人闻风丧胆。她是帝国第一废物,懦弱无能,无灵力也无召唤天赋,人人可欺。当废物变成天才,一个字:牛,两个字:腹黑,三个字:很腹黑。什么是流弊?召唤魔兽很流弊?不不不,看姐姐的。真正的召唤术是,你想到什么就有什么,神兽,神丹,神器样样不缺,动动手自然飞到眼前来。某天某女一挥手,某邪帝华丽现身,他邪魅一笑:既然你将本帝召唤来了,按照规定本帝属于你了,来娘子,让本帝好好伺候你。某女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肉包子:滚,我明明召唤的是一个包子,我饿了~“遵命,为夫马上为你种个包子。”某邪帝邪笑将人扑倒。“……”
  • 红颜无罪

    红颜无罪

    一个"小人物"穿梭于繁华的世界,智者以言智,利者以言利,无不克,然而终究在感情的旋涡中徘徊。命的印记,终要搁浅,生的气息将无限伟大,风口浪尖中却内含相思与柔情。
  • 北风吹(中国好小说)

    北风吹(中国好小说)

    小说写了一个在电台工作的中年男子的心路历程。安于命运知命的妻子无法让他从人生的低谷和现实的挤压感中解脱出来,精神的压抑,被电台新来的同事李凡一唤醒,二者之间产生了工某种暖昧的感情,一面是李丹一的咄咄逼人的热辣奔放,一面是男子自己不满于现实却又不敢跨越现实的纠结,同时还有一条副线交织着男子回忆中的知青生活,一个重要的女人王育,最后命运奇怪的将几者纠缠在了一起,一切似乎是偶然,又似乎是天意,吞噬在命运的黑洞中,他又能如何……
  •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说,当父母喊你的时候,应该立即回应,不要迟缓。这本重要的童蒙著作,把这句话放在前面,是因为这件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德行,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
  •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他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是淳朴真诚的文学家,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的壮举,更能找到追求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季羡林,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皆在季羡林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季羡林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循着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