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类型之一就是不讲卫生,十分邋遢,这让原本整洁的两口之家变成了像是被垃圾车倾倒过的三人世界,若是遇上有洁癖的父母,熊孩子的脏、乱、差会令人越看越揪心。尽管已经对他说了千次万次的“不许乱丢垃圾,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去把手洗干净……”,但是熊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所有的忠告都当成耳旁风,想要整治这种在个人卫生问题上屡教不改的孩子,必须出狠招了——
1 我的玩具,想丢哪就丢哪——所有玩具都是限量版,旧的不收,新的不来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玩具,但是玩具多了,便会出现将玩具丢来丢去,扔得到处都是,任由它们躺在地上、床上和角落里的熊孩子作为。家中的地板或床上常常因为孩子的邋遢而显得一片狼藉,家长怎么收拾也赶不上他的破坏速度,有时候连走路都会被玩具绊倒。
我有一个朋友,他家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喜欢随手乱丢玩具的熊孩子,所以每次去朋友家里做客,我都需要提前打好招呼、预约时间,以便给他留出来收拾房间的时间。看到朋友满头大汗地在门口迎接我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一定是又败给了那个熊孩子,又替他收拾满地的玩具了。
有一次,这个朋友实在忍无可忍,不仅当着我的面训斥了孩子,而且还把他的所有玩具都扫地出门以绝后患了。当时熊孩子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惊愕、气愤、哭号……没完没了的闹腾之后,朋友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陷入了僵局,孩子变得处处与他作对,他十分后悔当初的冲动之举。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孩子将玩具乱丢乱放其实并不是什么罪恶滔天的大事,这位朋友的做法确实有些冒失、极端了,而且还是在长期对熊孩子的包办溺爱下突然翻脸,孩子必然是难以接受的。
想要顺利、和谐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邋遢。孩子爱乱扔玩具,表面上他是不懂得收拾,但这往往是三个内因综合而成的结果:其一是孩子缺乏秩序感,他的生活本就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划的,缺少对事情的统筹跟安排,因此玩完玩具后也是随心所欲,想收拾就收拾,不想收拾就置之不理;其二是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太快,在他对玩具以及其他刺激源应接不暇之际,很可能将收拾玩具一事抛之脑后;其三是孩子缺乏耐心,做事一贯虎头蛇尾的孩子,往往没有彻底地收拾好散落的玩具就急急忙忙地将热情投入到新的游戏中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你的孩子是哪种类型呢?无秩序无规划?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不管是哪种类型,只要家长的态度明确一些,应对方式合理一些,不为了这点“小事”而打骂孩子或者直接忽视,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学龄前是儿童秩序感建立的重要敏感期,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与培养,乱扔玩具的现象就会屡禁不止,而且还会变成懒散性格中的常驻成员。
想让孩子回归“正道”,第一件要务就是与喜欢乱丢玩具的熊孩子约法三章,告知孩子:“你的玩具并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被人取走后就会立即补货上架,它们在家里都是限量版的,一旦哪个玩具因为你的乱丢乱放而失踪了,当你想玩它时,我并不会给你再去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要么你就把它找出来,要么你当初就不要乱丢。而且只有在你能把每次玩完玩具都自己收拾妥当当成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之后,我才会给你买新的、家里没有的、你想要的玩具,乱丢玩具的情况出现一天,新玩具进门的时间就无限推延。如果你做不到上面我说的事情,那么我会把你的玩具都锁起来,你想玩哪个,我就拿出来哪个,玩完还给我,这样你才能再玩下一个。”
上述这三条规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相应选择,应该把它当成是一场与熊孩子之间的谈判,而非宣告圣旨般不留余地。而且这种约法三章看似给了熊孩子很多种选择,实则每条都是有效地制约他的手段,无论选择哪一种,最终都会带他逐渐远离邋遢的习惯。
那么,家长应该何时提醒孩子需要收拾玩具了呢?在他玩得差不多、注意力刚刚开始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的时候,就应该引导他去收拾散落的玩具了。这也就是说,千万别等着孩子玩完了,拍拍屁股走人时再说:“你还没收拾玩具呢!赶紧收拾去!”那样的话,孩子会将玩玩具和收拾玩具两件事割裂开,认为收拾玩具是家务活,是没有乐趣可言的负担。将收拾玩具的过程包含在玩耍时间内就可以杜绝这一观点,玩玩具的乐趣仍有残存,但又并非完全沉迷于这种乐趣中的状态,是最为适宜用来收拾玩具的。
但是在孩子游戏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家长千万别抱着一颗处女座的心去管教孩子的乱丢玩具行为。这段时间应该是孩子尽情玩耍的时间,而不是处处被别人干涉玩具应该放在哪里的时间,这段时间的管教方式最宜“宽松”,不停地监督、提醒会打断孩子当时的游戏兴趣,摧毁他对玩具的好感和收拾玩具的积极性。给游戏中的孩子一个乱扔玩具的容忍度,对他自行建立收拾玩具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孩子的能力有限,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速度慢、分类错的情况,不管他做得多糟糕,都要让他自己做,让他深刻地将此视为自己的事务。如果孩子不愿收拾,或是刻意磨磨蹭蹭,或是半途而废,你便可以执行你和孩子间建立的协议。而且必须坚决执行你说过的话,无论你在逛街时看到了多么令你购物欲满满膨胀的玩具,都不要去买,一定要在孩子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满两个星期之后再去给他买新的玩具。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准备一个固定的开口比较大的放玩具的容器,这样孩子找玩具时,不至于必须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出来才能找到自己想玩的那个。
在孩子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立游戏专区,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你的玩具只能放在这里,假如拿到别处不放回来,你就会有两个星期见不到它们了。”
鼓励孩子与朋友交换玩具。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需要强化他对玩具的珍视度。再好的玩具也架不住天天玩,孩子玩腻了就会不珍惜,开始乱丢了。鼓励孩子将自己不想玩的玩具拿出来交换,既可以环保省钱,也可以给出现审美疲劳的孩子带来新鲜感,让他乐于收拾整理“新”玩具。
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要大包大揽地给孩子收捡玩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若是对孩子溺爱,事无巨细地在他的身后加以辅助,久而久之,再好的孩子也必然变成懒散或依赖父母的熊孩子。
2 我的文具,想放哪就放哪——绝不给你第二支笔,橡皮也是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每个熊孩子都拥有一大堆的文具。为了让熊孩子认真学习,爸爸妈妈们可从来不会吝惜这方面的花费,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基本都会满足。
不过,熊孩子对于自己的文具却不够爱护,总是到处乱扔,有时候橡皮用了一小块就随手扔掉,作业本才写了几页就要换新的,书包也经常神秘“失踪”。
记得有一回,我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美女老师站在讲台上,愤愤地说:“今天我们来一场失物‘认领会’吧!现在我手里攒了一大堆没人要的文具,有尺子、铅笔、橡皮等,都是班里的同学乱扔的。现在,请每位家长带上孩子上前认领……”
当时儿子坐在我身边,显得有点心虚,我也知道他平时不太爱惜自己的文具,总是把铅笔、本子、橡皮什么的扔得到处都是,还有好几次把自己的书包都弄丢了。在这方面,他还不如5岁的妹妹。
轮到我们上前“认领”时,我发现儿子的脸变得红彤彤的,特别可爱。最后不出我所料,在老师那里我们“认领”回一把小尺子和半截铅笔,还不算特别丢人。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只要爸爸妈妈一打开熊孩子的文具盒,肯定会看到各种残破不堪的文具,因为熊孩子不懂得收拾,也从来不会去爱惜自己的玩具。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到处乱扔自己的文具呢?
如果是学龄前的小宝宝,他们故意乱扔东西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乱扔东西来吸引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注意力;二是东西扔在地上会有声响,可能还会变形,孩子通过“扔”的方式来寻求刺激。年龄稍大一点的熊孩子当然不会这么“幼稚”,他们乱扔文具也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节俭意识,不懂得文具的得来不易,特别是那些家里“不差钱”的熊孩子,更是随意地乱扔自己的文具,一点不知道珍惜;二是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算他们想把文具收拾好,也没有养成收拾打理的好习惯,所以文具就会自然而然地乱扔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熊孩子乱扔文具都应该受到“惩罚”。
我对儿子采取的“惩罚”措施比较温和。首先我会找他认真“谈一谈”,告诉他到处乱扔或者破坏文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买文具的钱也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应该被珍惜才对。而且文具的生产流程也很复杂,比如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至少20棵大树和100立方米的水,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吗?当儿子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会“惩罚”他陪我看一些枯燥的视频——大多是关于各种文具的生产流程的视频,等儿子坚持看完了,我再问他:“你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具才是正确的?”从而引导他建立起节俭意识。
其次,我会很明确地告诉他:“除非你的文具是正常情况下使用完的,否则绝对不会给你买新的,无论是铅笔、橡皮、尺子或是其他文具。”制定这样的“原则”要斩钉截铁,让熊孩子觉得不会有丝毫商量或回旋的余地。
最后,我会在他需要的时候亲自带他去文具店,让他自己挑选文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觉得自己是这些文具的“小主人”,必须对自己挑选的文具负责。这样一来,儿子就会对文具产生一定的感情,也会好好珍惜,而不会随便乱扔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除了以上的“惩罚”措施,爸爸妈妈们还可以这样做: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熊孩子要乱扔文具,那就随他去扔,等他需要而又找不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有了“教育”和“惩罚”的好时机了。
当爸爸妈妈发现熊孩子乱扔文具的行为后,还可以“惩罚”他和你们一起收拾屋里杂乱的东西,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能让孩子享受到亲自动手的乐趣。
当然,偶尔也要表扬一下他,特别是在他特别爱惜文具的时候。
千万不要这么做
现代教育中父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顾着满足孩子,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恰当的管束与要求。比如只知道给孩子买文具,而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去使用及珍惜这些文具。孩子觉得文具得来“全不费工夫”,当然会到处乱扔而不知道珍惜了。
3 我的衣服,想堆哪就堆哪——衣柜之外的衣服都应该去压箱底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现在的孩子十分幸福,随便打开他们的衣柜瞧瞧,都能发现五颜六色各种款式的衣服。熊孩子一般都“喜新厌旧”,对于刚买的衣服特别爱惜,一旦失去新鲜感,便会将自己的衣服到处乱扔,毫不归整。尤其是邋遢的熊孩子,如果父母不帮忙收拾衣物,他们会将衣物扔得满屋子都是,甚至随意丢弃在学校。
在收拾衣服方面,我的两个孩子都做得不错:8岁的儿子虽然调皮捣蛋,不太爱干净,不过却把自己的小衣柜打理得井井有条;5岁的女儿还不太会叠衣服,可是也知道把脱下来的衣服平整地放在床头的小篮子里。
当然,在这之前两个小家伙也和其他熊孩子一样,发生过乱扔衣服的事件:
那是去年夏天发生的事情,当时天气特别炎热,七八个小区里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耍,玩着玩着居然将脱下来的衣服当成了“玩具”。他们不断把衣服抛向空中,嘴里还大声吆喝:“极速火箭,开始升空!”可想而知,肯定会有发射不成功的“火箭”落在地上,被踩得脏兮兮的,惨不忍睹。当时,我正好下班回家,看到这些玩闹的熊孩子中居然有两个小小的熟悉的身影,一下心里就来火了,立即走过去,拎着两个小家伙就回家了。
从那之后,我开始教两个孩子收拾自己的衣服,效果也不错。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熊孩子通常会受到爸爸妈妈的万分宠爱,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专门请了保姆照顾熊孩子,小家伙们在家里不需要做家务,到处乱扔的衣服也不会没人收拾。渐渐的,熊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格,什么都不知道做,也不会做。他们把衣服到处乱扔,几乎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为从小的经验告诉他们:反正会有人收拾的,完全不用自己来操心。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熊孩子把自己的衣服到处乱扔,是缺少做事的计划性与统筹安排。这样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熊孩子身上,他们并没有建立一定的计划性,比如不知道将脱下来的衣服放在什么地方才是正确的,所以才会到处乱扔。这样的儿童心理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熊孩子到处乱扔衣服、鞋袜,把自己的小房间搞得乱糟糟的。
所以,父母想让熊孩子改变乱扔衣服的行为,就要从熊孩子的生活技能及计划性入手。
爱的惩罚最好用
那天,我将两个熊孩子拎回家之后,和他们制定了一个“衣物收拾协议”:
第一,我以后不可能再帮他们收拾衣服,所以如何去打理自己的衣服,全面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只要是我看不“顺眼”的,我有权力自行处理那些衣服,处理方式包括直接扔掉或者寄给山村里的贫穷孩子。第二,如果他们的衣服不见了,或者故意弄脏,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惩罚”方式因人而定——如果是女儿,就不能再看动画片;如果是儿子,就不许再碰电脑。第三,我可以在他们收拾衣物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些帮助。
除了制定“衣物收拾协议”,我还有意识地培养两个孩子的计划统筹性,具体方法是:
(1)告诉两个孩子衣物的归属地。儿子的衣物应该放进衣柜里,而且要分门别类地放。女儿的衣服可以放在床头的小篮子中,那是我专门为她买的。在几次监督下,两个孩子都知道应该把衣物放在哪里了,之前可都是我帮他们打理的。
(2)教会孩子叠衣服的技能。这个过程比较长,因为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想要把一件衣服叠平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孩子叠好第一件衣服时,我通常会表扬他们。
(3)在每天上床睡觉前,必须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书包以及明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
(4)当孩子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时,我通常不会帮他们找,而是实行之前制定的“衣物收拾协议”,“惩罚”时间为一天。孩子吸取了教训,以后就变得乖多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对于那些特别没有计划性的熊孩子,父母还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区域,让他负责这个区域的卫生工作。父母可以告诉他:“以后这个区域就归你管了,你可以放自己玩具和衣服,可以想弄多乱弄多乱,也可以永远不收拾它。不过,我会定期检查,给这个区域的卫生情况打分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更有计划性地去收拾打理这片区域,同时也容易获得成就感。
父母也可以给熊孩子准备一些可以够到的吊钩或者可以手动升降的衣架,引导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挂在吊钩或衣架上面。这也是培养孩子计划统筹性的一个好方法。
千万不要这么做
有的父母过于放任孩子,认为“树大了自然会直”,而没有培养孩子的相关技能与习惯,这样自然会助长孩子的惰性,让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收拾衣物,孩子就会依赖于父母,甚至认为衣物就应该由父母来收拾,而和自己没关系了。
还有一些父母没有做好榜样,自己平时都不爱收拾衣物,屋子里总是乱七八糟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不懂得如何去收拾自己的衣物了。
4 我的鼻涕,想抹哪就抹哪——自作孽:把抹出去的鼻涕都找回来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孩子流鼻涕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无论是他们安静地坐在草地上晒太阳,还是大笑着追逐嬉闹,总能够看到他们的嘴唇上晃动着两条“小鼻涕虫”。熊孩子对于自己的鼻涕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会狠狠一吸,双龙回洞;有的则会擤出来,抹得到处都是……
前两天,女儿嘟着小嘴从幼儿园回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张小胖欺负我,把鼻涕抹到我的裙子上,脏死了。”我检查了一下女儿的公主裙,果然在上面发现很多干掉的鼻涕印迹,于是假装生气地说:“这个张小胖一点也不乖,明天我们去告诉老师吧!”女儿这才像得到安慰一样,嘟着的小嘴开始上扬,笑得特别甜美。
第二天,我送女儿去幼儿园,专门给老师反映了张小胖乱抹鼻涕的问题。老师很无奈地说:“这个张小胖确实很调皮,我已经和他的父母沟通了好几次,他们也拿这个熊孩子没办法。张小胖到处乱抹鼻涕,班里的同学基本都‘难逃一劫’,我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制止,最后却不见效果,现在正为此事烦恼呢!”见老师一筹莫展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师很欣然地接受了,仿佛获得了传说中的“锦囊妙计”。
一段时间过后,我问女儿:“你们班的张小胖还会到处乱抹鼻涕吗?”女儿捂着嘴偷笑:“没有了,他现在很乖,老师还经常夸奖他呢!”
我也笑了,心想自己的“锦囊妙计”还真管用。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邋遢的熊孩子到处抹鼻涕,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理由,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有的熊孩子有一种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如果通过常规的方式不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就会选择通过非常规的捣乱行为来满足,到处乱抹鼻涕就是其中之一。如果通过乱抹鼻涕能够得到更多关注,熊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加强这一行为。
仅仅是出于模仿。盲目地模仿他人是熊孩子拥有的典型心理特征,如果其他孩子出现过乱抹鼻涕的行为,熊孩子也会跟着去模仿。
还有一些熊孩子觉得乱抹鼻涕十分有趣,因为这样做会引起他人的强烈反应,无论是惊叫、排斥、哭闹,还是用自己的鼻涕进行“反击”,都会让熊孩子产生无比的乐趣。
自我表现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尤其在熊孩子遭到他人的否认或嘲笑时,他更会做出许多捣乱的事情来表现内心的不满。这时候乱抹鼻涕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爱的惩罚最好用
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如何去对付那些乱抹鼻涕的熊孩子,我倒是有几个特别好的方法“专治”这些小鼻涕虫。这些方法也就是我告诉幼儿园老师的“锦囊妙计”。
第一步:给熊孩子讲解鼻涕的相关知识。奥地利医生弗里德里希·毕生格指出,人的鼻子就像一个过滤器,可以将大量的病菌聚集起来,形成鼻屎或鼻涕。所以在熊孩子擤出来的鼻涕中,至少会有一百种病毒。当熊孩子知道这个事实后,就会对鼻涕“敬而远之”了。然后,再给熊孩子讲解一下基本的文明礼仪,让他们知道乱抹鼻涕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第二步:对于屡教不改的熊孩子实施相应的“惩罚”。每个家长的“惩罚”措施都是不一样的,这里我说一下给幼儿园老师的建议,那就是让熊孩子去把抹出去的鼻涕都找回来!当然,孩子肯定是找不回来的,这是一件几乎做不到的事情。之所以这样“惩罚”熊孩子,就是让他们品尝一下“自作孽”的苦果。
第三步:教给熊孩子正确处理鼻涕的方法。这里包括如何正确擤鼻涕,如何用纸巾或手绢擦鼻涕,用完的手绢或纸巾应该如何处理等。这些必要的“技能”都应该教给熊孩子。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基本就能够解决熊孩子乱抹鼻涕的问题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熊孩子流鼻涕属于正常情况,特别是感冒后的熊孩子,通常鼻涕都是大把大把地流。这时候如果熊孩子到处乱抹鼻涕,就会让鼻涕“泛滥成灾”了。
对于总是乱抹鼻涕的熊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考虑给他买一条手绢,而不是给他大卷的纸巾。爸爸妈妈可以告诉他,流鼻涕的时候就用手绢擦,不能把鼻涕抹得到处都是,等他回家再把手绢给洗干净。对于特别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出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将手绢别在他的衣服上面,这样便会让他格外“引人注目”。如果熊孩子还不习惯让自己如此与众不同,那么他就会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更低调一点。
千万不要这么做
有些爸爸妈妈在教熊孩子擤鼻涕时,总会让熊孩子用尽全力去擤,这时候熊孩子会感到耳朵嗡嗡作响,甚至会感到有些疼痛。这是因为熊孩子用力时产生的过强气压直接影响到了耳内的压力。而且过于用力地擤鼻涕,还有可能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泪管或者咽鼓管,从而引发鼻窦炎或中耳炎,影响熊孩子的健康。
5
我的嘘嘘,想嘘哪就嘘哪
——做个文明的小孩,一点都不难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周末,我带着两个小宝贝去附近的公园玩,想让他们多亲近一下大自然。当我们路过一个凉亭时,正巧看到两个小男孩站在木椅上嘘嘘——他们兴奋地大叫,好像在比赛看谁尿得更远。看到这样的情景,女儿害羞地捂住了小眼睛,儿子却跃跃欲试,也想参与两个熊孩子的“嘘嘘比赛”,幸好被我及时制止了。
熊孩子随地嘘嘘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果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场合这样做,可能影响甚微,可是如果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合这样做,就会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前不久,我在Twitter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就是一位亚洲小孩在温哥华的购物商场随地嘘嘘的事情。当时,亚洲小孩站在购物商场的垃圾桶旁边,他的妈妈用手扶着他,就那样朝着垃圾桶嘘嘘。那个熊孩子三四岁的样子,虽然从照片中看不出他的国籍,不过国外网友大多认为那是典型的“亚洲人”或“中国人”的行为。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香港,曾经有一位说普通话的小女孩在港铁上嘘嘘,也一度成为当时的热门讨论话题。
可见,熊孩子随地嘘嘘已经不仅影响到公共秩序,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公共形象。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熊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对上厕所是十分抗拒的,所以他们宁愿用尿布来解决自己的大小便问题,或者直接就地解决,也不愿意上厕所。年龄稍大一点的熊孩子能够去厕所里大小便了,可是为了图方便他们还是渐渐养成了随地大小便的坏习惯。
通常情况下,熊孩子随地大小便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熊孩子年龄还很小,并没有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所以很多行为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熊孩子在两岁以后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开始懂得说“不”,不再随便听从他人的指挥了。这期间如果父母总是教导熊孩子不可以随地大小便的话,熊孩子就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反感,因而故意随地大小便。
而且,熊孩子不愿意上厕所肯定也有自己的“理由”,要么是因为坐在成人马桶上感觉特别不舒服,要么因为天气寒冷,露出小屁股大便会感觉特别冻,总之熊孩子随地大小便并不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是隐藏了一些心理因素。
爱的惩罚最好用
熊孩子随地大小便怎么说都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采取一定的相对措施。对于那些特别不听话的熊孩子,必须做出相应的“惩罚”。
有一些熊孩子随地大小便可能是出于好奇心,觉得那样做会很有趣、很好玩,爸爸妈妈首先应该消除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更要明白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暴露在外面,这是有关于羞耻心的教育。同时,爸爸妈妈应该努力提高孩子的道德感,告诉孩子随地大小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如果熊孩子仍然随地大小便,爸爸妈妈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了。
如果是年龄小一点的熊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在他随地大小便时假装离开。当小家伙还没有“解决问题”,就惊慌失措地跑过来时,你就可以借此机会告诉他:“随地大小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个不文明的宝宝。”
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故意不给他擦屁股的纸巾,让他一个人先体验一下“脏屁股”的感觉。等他们充分体验到随地大小便带来的“不便”时,爸爸妈妈再给他提出“警告”: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行为发生,肯定不会给他纸巾。这样的方式虽然带有“惩罚”的意味,不过却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一部分熊孩子选择随地大小便,可能是在自我排便方面存在问题,也就是不懂得如何自己上厕所排便。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教给熊孩子自我排便的技能,比如怎样脱裤子,怎样坐马桶,怎样擦屁股,怎样穿回裤子等步骤。
如果熊孩子做得好,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奖励一下;如果做得不好,也不要焦急上火。只要让熊孩子明白随地大小便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并且要求熊孩子在公共场合尽量寻找公共厕所,或者尽量忍一下,就能改变熊孩子随地大小便的行为。
千万不要这么做
有的爸爸妈妈不仅不纠正熊孩子随地大小便的行为,还为熊孩子寻找各种理由来开脱,比如有的爸爸妈妈会说“孩子年龄还很小,随地大小便没事的”,或者说“附近也没有公共厕所,就在这里方便吧”,甚至说“大小便是花花草草的养料”。爸爸妈妈这样说,熊孩子往往会把这些话记在心里,以后再随地大小便时,熊孩子也有了十足的“理由”。
6 我的双手,不想洗就不洗——这个不许碰和那个不许碰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我们地球人都有“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因为勤洗手可以防止病菌的侵入,让我们拥有一个棒棒的好身体。可是熊孩子通常都不是“地球人”,他们什么都不惧怕,哪里都想摸一摸,总是把小手弄得脏兮兮的。试想一下,如果熊孩子用这样脏兮兮的小手去吃东西、摸鼻子,甚至是咬手指,是不是画面太美不敢想象呢?
同事的儿子今年5岁,长得壮壮的、憨憨的,小名叫“牛牛”。牛牛平时特别顽皮,是个典型的熊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想用自己的小手摸一下,而且摸完后还不喜欢洗手。同事为此十分懊恼,想尽一切办法想让牛牛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过最后都以失败收场。
有一次牛牛从外面玩耍回来,满手都是稀泥。同事气急败坏地吼道:“马上去洗手!不洗干净就不给你饭吃!”
调皮的牛牛对同事吐了吐舌头,说:“我就不洗!”说完还把小手上的稀泥抹到沙发和书桌上去。
可想而知,当时同事有多么气愤,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熊孩子不爱洗手,每次要他洗手的时候,他都大哭大闹,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熊孩子如此任性,大多是家庭教育不完善导致的结果。现在的熊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里的人都要围着他团团转,很多事情还由家人包办。这样熊孩子失去了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也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如果平时他们洗手都是家人帮忙,那么在没有家人帮忙的情况,他们根本就不想洗手,或者不会洗手了。
另外,如果爸爸妈妈对于熊孩子的教育不够严格,也会让熊孩子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比如在饭前爸爸妈妈叫熊孩子洗手,而熊孩子说自己的手很干净,爸爸妈妈便不再追究,这样的纵容也会助长熊孩子不洗手的行为。
爱的惩罚最好用
中国妈妈对于不洗手的“小脏熊”通常会有以下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熊孩子身后唠叨,二是使用言语威吓或者“暴力解决”。当然,这两种应对方式都不好使,前者的效果不明显,后者又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外国的妈妈似乎做得更好一些。比如美国有一位妈妈,为了纠正孩子不洗手的坏习惯,想出了一个新奇的方法。当8岁的儿子玩耍弄脏小手时,她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培养皿上进行细菌培养,最后竟然得到了各种由细菌组成的手印。这些手印看起来还很漂亮,因为有白色、黄色、淡红等各种颜色——这些颜色出自青霉、沙雷氏菌、真菌等。在这位妈妈的耐心讲解下,儿子被自己的“小手印”吓到了,从此不再需要妈妈的提醒便自觉会去洗手了。
我对于不洗手的小脏熊有自己的“惩罚”措施:有好几次儿子从外面玩耍回来,小手都是脏兮兮的,我让他立刻去洗手,他不听,于是我只能对他进行“惩罚”了。我把儿子叫过来,笑眯眯地对他说:“你不洗手是吧?那么从现在开始,你的手不许碰家里的任何东西。”儿子见我很认真的样子,当时便打退堂鼓,自觉去洗手了。之后,我把这条“惩罚”措施也告诉了女儿,只要小手没干净,就不能碰家里的任何东西。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在爸爸妈妈自己洗手的时候,可以叫熊孩子在一边看着,让他明白洗手不只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大人也要做。
还可以把熊孩子最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摆放在一边,然后告诉熊孩子:“想得到它们吗?赶紧去把手洗干净。”我相信熊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肯定会乖乖听话的。
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就带熊孩子去超市里选购他最喜欢的肥皂和毛巾,这样也能够促使宝宝爱上洗手,并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或者给熊孩子找一些关于“洗手”的故事书,让书中的故事给熊孩子启发,比如小动物不洗手没有朋友还会生病等。
千万不要这么做
爸爸妈妈以命令的口吻对熊孩子说:“马上去给我洗手,不然我就……”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可能会故意不洗手,以此来和爸爸妈妈“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熊孩子去洗手了,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7 我的牙齿,不想刷就不刷——陪我观看科教节目《牙齿的一生》吧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有一段时间,儿子特别不爱刷牙,小牙齿也开始变得黄黄的,更可怕的是说话还带有一股异味。我搞不明白,刷牙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呢?
一天晚饭过后,儿子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一直到睡觉前都没有想去刷牙的意思。我的性子比较急,十分严肃地对他说:“看完这集,马上去刷牙,你不知道自己的牙齿都变黄了吗?”儿子一心看他的电视,根本不理会我。我强忍着怒火去把碗洗好,结果出来看到他还在看动画片,于是我提高了嗓门说:“你到底去不去刷牙?不去,我就关电视了。”没想到,儿子比我还不耐烦,扭了扭身子,嘀咕道:“干吗一定要刷牙啊!这么麻烦!”
我突然冷静下来,微笑着对他说:“难道你不知道自己这几天都有口臭了吗?”
儿子尴尬地哈了一气在手上,自己闻了闻,这才噘着小嘴说:“真的啊!”说完便向浴室走去——对于拥有洁癖的儿子来说,怎么能容忍自己有口臭呢?
我还在后面补了一句:“我告诉你,你再不刷牙,以后不仅口臭,还有蛀牙!”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不通,熊孩子居然不喜欢刷牙,难道他们不会觉得难受吗?其实,熊孩子不喜欢刷牙也有一定的原因,爸爸妈妈不能片面地看待这件事情,而应该尝试着走进熊孩子的内心,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的熊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刷牙,而是根本就不会刷牙,因为年龄较小的熊孩子自制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也不强,不会刷牙也很正常。还有的熊孩子不喜欢牙膏的味道,觉得刷牙后嘴里会残留着牙膏的味道,因此不愿意刷牙。如果是这种情况,只需要换一种儿童牙膏就行了,现在市面的儿童牙膏有多种口味,总有一种款适合你家的熊孩子。
对于年龄稍大点的熊子来说,他们不喜欢刷牙可能是不知道刷牙的重要性,爸爸妈妈也没有告诉他们,只有通过刷牙才能保证牙齿的健康。如果熊孩子没有这样的意识,自然不喜欢刷牙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假如你家的熊孩子不喜欢刷牙,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使用一定的“惩罚”教育了。有的父母会提醒熊孩子,必须要每天早晚刷牙,如果不刷就要产生一些后果,比如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刷牙,就没有糖果可吃了。”
我在教育儿子时,也使用了一定的“惩罚”措施。不过我的“惩罚”比较特别,就是要求他陪我看科教节目《牙齿的一生》。如果是平时,儿子肯定不会选择看这类型的节目的,但是为了让他对牙齿有更多的了解,也明白刷牙的重要性,我非要拉着他和我一起看。儿子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看,我则在一旁提醒他说:“认真看,我等会要问你问题呢!”
儿子有点惊讶:“什么问题啊?”
我一边观看节目一边说:“当然是有关牙齿的问题。”
这样,儿子就很认真地看了。而且,看了一两期后,儿子开始对《牙齿的一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看得比我还认真呢!
除了“惩罚”,爸爸妈妈还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法。比如站在熊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告诉熊孩子:“我知道你不喜欢刷牙……我知道刷牙比较麻烦……我知道你想做其他比刷牙更有趣的事情……”总之,爸爸妈妈可以站在熊孩子的角度去说刷牙这件事情,让熊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理解他、关心他的,这样也更会听从爸爸妈妈的话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有一些熊孩子独立性较差,什么事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帮助,刷牙也是如此。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要学会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
在叫熊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给他一定的奖励,比如熊孩子独立刷牙后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纸,只要攒到几张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礼物等。这样也能够激发熊孩子独立刷牙的积极性,让熊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刷牙的好习惯。
如果熊孩子觉得刷牙太过无聊了,所以不喜欢刷牙,爸爸妈妈可以考虑增加刷牙的趣味性,比如和孩子一起刷牙比谁刷得更干净等。
千万不要这么做
有的爸爸妈妈自己把刷牙看得特别重要,也表现得过于紧张,只要熊孩子一出现问题,不管是刷牙时间不对,还是刷牙的方式不对,都会大动肝火,这样反而会让熊孩子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与其这样,还不如让熊孩子明白,刷牙洗脸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自然,所以必须养成按时刷牙的好习惯。
8 我的身体,不想洗就不洗——你希望每天都是欢乐的泼水节吗?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小区里有一个熊孩子叫南南,长得挺可爱的,就是不太爱干净。南南和我儿子是好朋友,两个小家伙上同一所小学,周末还经常一起做作业。
每次南南从学校回来,都把自己弄得像个小泥猴似的,手上、身上沾满脏东西。熊孩子喜欢打闹,总是弄脏自己并不稀奇,我儿子也是这样。可是南南还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不爱洗澡。晚上一到洗澡时间,他总是会寻找各种理由逃避洗澡,一会儿说自己累了,一会儿说自己想马上睡觉,一会儿又假装咳嗽说自己根本不能洗澡。面对这样一个熊孩子,南南的妈妈可头疼了,可是又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
有一次,妈妈叫南南马上洗澡,南南却像捉迷藏一样躲进了自己的房间里,还把房门反锁上。妈妈只能气急败坏地冲南南大吼,最后把他强行拖进了浴室里。南南受到惊吓,一边哭闹,一边挣扎,一点也不配合。
那天,南南在浴室里大声哭闹,妈妈也大声吼叫。儿子还以为他们家出了什么大事,一个劲儿地问我:“南南怎么了?为什么哭得那么惨?”
我说:“没事没事,南南在和妈妈玩‘洗澡大战’的游戏!”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一般情况下,熊孩子不喜欢洗澡都有一些特别的原因,比如,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熊孩子曾经呛过水,以及洗浴用品过于刺激等。
还有一些熊孩子害怕洗发水或沐浴露渗进眼睛里,也会比较讨厌洗澡。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可能是熊孩子总是被爸爸妈妈催促,而自己正在看电视或玩游戏,感觉自己的时间被洗澡“占用”了,也会对洗澡产生抗拒。
如果是两三岁的熊孩子,由于他们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既定的秩序感,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否则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候如果给熊孩子洗澡的人换了,熊孩子也会表现得比较抗拒。
爱的惩罚最好用
我本身就有一点点洁癖,所以根本无法容忍孩子不洗澡,身上臭烘烘的。
在洗澡方面,我给两个孩子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如果在应该洗澡的时候迟到,或者不愿意洗澡,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夜宵没得吃、不能上床睡觉等。
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更多洗澡的乐趣,我会尽量让孩子的每次洗澡都像过“泼水节”一样,总是和孩子一边嬉戏一边洗澡,而且会引导孩子自己去调节水温,让孩子自己去抹沐浴露等。这样也让两个孩子爱上了洗澡。我们也不难想象,如果把孩子当成脏东西一样给孩子洗澡,他们自然会表现得很反抗了。
在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带动气氛,千万不要营造一个默不作声的压抑的环境。爸爸妈妈也可以让熊孩子唱歌、嬉戏,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轻松愉快。对于年轻稍大一点的熊孩子,爸爸妈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最好爸爸负责帮男孩洗,妈妈负责帮女孩洗,单身父母可以让熊孩子穿着内衣内裤洗。最好能够让熊孩子学会独立洗澡。
那么孩子什么时候才可以独立洗澡呢?其实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年龄界限,一般都取决于熊孩子坐着的水平、身体是否协调以及是否拥有细心等。当熊孩子学会自己洗澡以后,爸爸妈妈就会省去很多烦恼,甚至可以“发号施令”了。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当熊孩子能够自己独立洗澡时,他们可以在不情愿的时候,被爸爸妈妈强制性叫去洗澡。这时候熊孩子肯定会动作麻利,很敷衍地洗几下,甚至只是把头发沾湿。这时候父母就需要认真对熊孩子做一次检查。如果发现熊孩子敷衍了事,爸爸妈妈就要给予他小小的处罚,比如让他重洗。如果发现他洗得很干净,就可以给他一定的奖励了。这样做可以监督并激励熊孩子养成认真洗澡的好习惯。
千万不要这么做
爸爸妈妈不能对熊孩子实施暴力的“惩罚”,哪怕每天爸爸妈妈只能硬拖着小家伙进浴室,也注意不要对熊孩子使用暴力。那样只会让熊孩子产生怨恨心理,更不愿意主动洗澡。
爸爸妈妈也不能一味地催促孩子去洗澡,如果孩子每次去洗澡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进行的,那么哪天爸爸妈妈不催促了,熊孩子便不会自觉去洗澡。因为已经形成依赖心理。
9 我的衣服,再脏也不想换——继续视而不见就带你去“游街”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我想,爸爸妈妈们只要一想到熊孩子的衣服,就要皱起眉头了。因为他们的衣服通常都是脏兮兮的,上面全是汗渍、油渍和泥渍……如果爸爸妈妈不催促熊孩子换衣服,他们肯定会一直穿下去。爸爸妈妈可以想象那脏兮兮、臭烘烘的衣服吗?
5岁的小冬是我们小区里出了名的“小脏熊”,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出国工作了,家里就一个爷爷照顾他生活。小冬的爷爷又比较邋遢,很少主动叫小冬换衣服。所以,小冬一件衣服通常要穿很久,直到自己全身都不舒服了,才想起来换掉。
很多时候,我接两个孩子放学回家,都可以看到小冬和一群熊孩子在玩耍,要么直接在地上翻筋斗,要么在地上打滚,浑身都是脏兮兮的,还流了好多汗。小冬却完全不在意,即使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第二天照样穿出门,反正就是死活不换。
有好几次,我们和小冬擦身而过,都可以闻到一股恶臭味。我想,这孩子必须要换衣服洗澡了,就建议他爷爷注意小冬的卫生问题。没想到他爷爷说:“小孩子衣服容易脏,我一个老人家也不方便洗衣服,就让他多穿几天吧!”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清洁、讲卫生,能够保持光鲜体面的形象。可熊孩子偏偏要让爸爸妈妈的希望落空,他们的衣服总是穿得那么脏,而且只要爸爸妈妈不催促,他们会把脏衣服一直穿下去,根本没有要换洗的想法。
熊孩子为什么会如此邋遢呢?我想这和爸爸妈妈平时的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对熊孩子不换衣服的行为并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熊孩子也会渐渐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不爱干净,总是穿着脏衣服四处乱走的人,熊孩子也这样就不足为奇了。比如我们小区里的熊孩子小冬,他穿脏衣服的行为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既然都如此放任孩子自由成长了,就不要再埋怨他们成长的方向不对。
当然,熊孩子穿脏衣服也是一种缺乏自我清洁意识的表现。熊孩子从小没有建立爱清洁、讲卫生的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衣服穿得脏兮兮的,也不知道换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这时候总是需要爸爸妈妈的提醒。
爱的惩罚最好用
我听过这样一句十分有哲理的话:“如果一个孩子时刻保持衣服的整洁,那么他就已经失去了童心。”虽然这句话显得十分片面,可是当孩子毫无顾忌地弄脏衣服时,说明他正处于放松状态,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正发掘周围的小新奇,而没有被生活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没有被世界的规则所限制。
可是,孩子就应该把自己的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吗?当然不是了。无论从外表的体面,还是身体的健康来说,孩子总是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就算是外表看起来挺干净的衣服,只要被熊孩子穿了一天,都会残留许多细菌。而且这些细菌还有可能引发各种儿童病症的发生。一份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部分孩子的衣物甚至比马桶圈更脏,这可让那些有洁癖的处女座父母受不了了。
有一次我儿子也把衣服穿得很脏,我故意不提醒他,也不叫他换洗,看他自己会不会自觉地想要换一件干净的衣服。没想到,我的故意忽略在儿子那里变成了“无所谓”。我不叫他换衣服,他就当没这么回事一样。我也搞不懂,脏衣服穿在身上会舒服吗?还懒得换。
我决定要“惩罚”一下儿子,让他长长记性,于是那几天我都没有提醒他需要换衣服了。直到他的衣服脏到了极限,甚至还有臭味飘出来,我才故意提醒儿子说:“你的衣服有好几天没换了吧?都已经臭掉了。不过现在没时间换了,我要去商场买点东西,你陪我一起去吧!”
儿子这才意识到什么,抬手闻了闻自己的袖口,然后做出一个“作呕”的表情。
我把儿子带到商场,在电梯上、柜台旁,总会有人投来嫌弃的目光。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和儿子“保持距离”,这次我反而很开心地和他站在一起,故意要让别人知道,我家有一只邋遢的“小脏熊”。儿子本身不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不过在我的多次“提醒”下,他也感觉自己的邋遢了,不停地催促我:“妈妈,我们别逛了,赶紧回家换衣服吧!”
我却不着急,一边逛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急什么急,我的衣服又不脏,再逛会儿……”
儿子自从那次被我拉出去“游街”之后,便很少出现衣服穿脏不换洗的现象。其实儿子平时也挺爱干净的,只是有时候忘记了衣服需要换一下,而我正好没有提醒他。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当熊孩子的衣服被弄脏以后,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都会直接对熊孩子产生影响,甚至能够改变熊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总是在爸爸妈妈那里得到正面回应的熊孩子,与那些总是在爸爸妈妈那里得到负面回应的熊孩子,其生活、性格及命运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当熊孩子穿着脏衣服时,爸爸妈妈可以从正面而不是负面去回应他,比如告诉他“你的衣服应该换洗了,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或者告诉他“勤换衣服才更健康,全身香喷喷的孩子会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这样的正面回应可以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更加懂得自尊、自爱。
千万不要这么做
如果爸爸妈妈没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开展,没有对熊孩子采取相应的管理及监督措施,熊孩子就会在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里养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衣服穿得再脏也不换,可能就是爸爸妈妈的监管出了问题。
10 我的稀泥,想和就和——同你去寻一片成长的“净”土
从前,有一个熊孩子
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欢和稀泥,也不管那些泥巴有多脏,总是弄得满身都是,就像小泥熊一样。有一位妈妈给我讲述了她家熊孩子的情况,她说:“我女儿今年6岁了,去年暑假带她去老家玩了几天,没想到在老家居然喜欢上了和稀泥。那段时间正好是梅雨季节,老家的泥路上全是稀泥,女儿就和几个熊孩子一起去和稀泥玩,弄得身上、头发上全是臭烘烘的稀泥,回家后我花了好大工夫才帮她洗干净,真是气死我了。”
我安慰这位妈妈说:“不是每个女儿都是白雪公主,可能你家宝贝是女汉子呢!虽然小女生一直被大人教育要听话、要文静、要做乖乖女,不过她们也有孩子贪玩的天性。她喜欢玩泥巴,那就让她去玩,给她尝试的机会,之后再告诉她,这样弄脏自己是不好的。”
这位妈妈点了点头,又说:“女儿玩稀泥只是开始,从老家回来以后,她又喜欢上了捏泥人,总是把捏好的泥人带回家,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每次被我发现后,我都会气愤地把那些泥人扔进垃圾桶里,而女儿总会为此生气,又哭又闹,还赌气不吃饭……”
我微笑着说:“换一种角度来看,你的女儿勇敢聪明,还具有创造力,不是吗?”
会读心,会测谎,你想什么,我都知道
我一直觉得熊孩子捏泥人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童年的乐趣。相比之下,玩稀泥得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多。
而且,中国传统工艺中就有“捏泥人”,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是不是熊孩子发扬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呢?喜欢捏泥人的熊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想尝试一下。所以他们的动脑及动手能力都比一般的孩子要强。
所以,爸爸妈妈有时候也应该顺应熊孩子的天性去发展。熊孩子玩稀泥弄脏了,洗一洗就可以弄干净。如果熊孩子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失去了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空间,就可能会影响到熊孩子的一生了。
爱的惩罚最好用
熊孩子玩稀泥爸爸妈妈不应该反对,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毫无规矩。那样的话,熊孩子只会把自己、把家里弄得更脏。我给爸爸妈妈的建议是,让熊孩子知道稀泥为什么是脏的,为什么不能把稀泥带回家。当然,也要让他们知道稀泥落在桌子或沙发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需要爸爸妈妈花费多大的工夫才能清除干净等。
如果熊孩子非要玩泥巴,爸爸妈妈也可以考虑给熊孩子腾出一个专门玩泥巴的场所,并且在那里铺上一层塑料布,告诉熊孩子:“你只能在这个区域里玩,不能把泥巴弄到其他地方。”如果爸爸妈妈觉得泥巴太脏了,也可以给孩子寻找代替品,比如橡皮泥。
对于那些天生爱玩泥巴的熊孩子,爸爸妈妈至少要让他们懂得三件事情:第一,什么地方的泥巴可以挖,什么地方的不可以,避免熊孩子破坏公共环境;第二,下雨天的时候不能外出玩泥巴,因为那样会淋雨生病;第三,捏好的泥人应该放在阳台晒干,经过包装后才可以放在家里。当熊孩子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才能够将玩泥巴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当然,熊孩子如果太过调皮,总是把泥巴弄得到处都是,爸爸妈妈就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了,比如让熊孩子打扫房间,或者没收他的一样玩具。
举一反三:治你,我有的是招数,哈哈
喜欢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不过现在城市里的熊孩子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泥巴。就算在农村,熊孩子们也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远离了泥土。这样,孩子的童年乐趣少了,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也少了。
其实,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城市里的陶艺培训班,而且爸爸妈妈可以陪熊孩子一起参加,与熊孩子好好享受一起玩泥巴、一起制作陶品的有趣过程。这样既培养了熊孩子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亲子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千万不要这么做
爸爸妈妈不能打击熊孩子的创造热情,虽然熊孩子捏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像小白兔或者小松鼠,但是爸爸妈妈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不像,难看死了”。这样会严重打击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创造力产生怀疑。
爸爸妈妈也不要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负面的评价,比如说他是“野孩子”“脏孩子”“小讨厌”等。如果熊孩子对这些评价理解不到位,就会以为自己在爸爸妈妈眼中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