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多雨,有“天无三日晴”的称道,可这并不能让我亲近它,至于有些凄厌。尤在它的征兆,即是乌云,十分不惹人喜,所以人常拿其作坏喻,由不顺带来的糟心,就叫他头上顶着一朵乌云。
予心理上的压抑是一层,实际上它也带来诸多不便,譬如室外运动饱受其害,有的场地还要待积水干透方能使用;下得久且大,便易生发涝灾;对交通大有影响......综此来看它不是个好东西,只可怪的,它却又有罗曼蒂克的一面。
诗人们的作品多半要提及它,如听烂耳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与悲婉之情联系得紧,恋人们能借它忆昔相思,内心酝酿莫名的愁悒;游子可籍它来缅乡思亲;仁人志士则从中遥想国家的风雨兴衰等等,它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不竭的源泉,正如我现在写的。
我之所以要写它,只因此刻窗外蒙蒙阴阴的,天气预报说要下雨,看来确乎是然,可有的时候,天气预报却不尽准。这里指的是手机天气预报,前一会儿说下雨,结果晴空朗日,再去检看时,讶的已改作了晴天,好一个“天气报告”呵。
由于我眼下处在北方,所以原本的“天无三日晴”变作了“天无三日阴”,仿佛太阳定居在北方,只偶尔去南方旅行一趟。近月来,这为头一场雨,虽然还未得落下,想来是快了,兴许我一写完,它即应笔而落。趁这档子,我有意比对了比对南北雨前的差异。
我的家乡要落雨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阵仗,一坨坨黑絮布在天上,和着下面的风尘,催着人回家收衣服去。春季还要带上打雷扯闪,倒比北方宏亮些;北方的云沉得不够怕,像班主任似怒未怒的表情,这时候大家只要乖乖安静下来,班主任许就转晴放面;但北方的雾大,雨前的窗外灰扑扑的,我现已看不太清远山了,倘在南方,则只觉老天爷来把灯关,占一个“暗”字,却不像年轻人戴老花镜一样模糊;北方的风也恁大,大到“卷我屋上三重茅”,我曾有次雨天打伞,俄顷,呼哗一阵贼风,便将我的伞刮断了去,我直欲破口大骂,奈何顾及公德,不好脱口,那可是把首用的新伞呀!自此,我再没买过伞,而今下雨都伙人同行。
差异虽不少,同处尚有一端——味儿。下雨前总能闻见一股似泥土混杂着青草汁儿的味,这点不分南北共通。我是文科生,理科从未学好过,断难一下说出其味的源头并成分,只能上网查找,出乎意料的,此味儿实对人体有害。这可好,一个不慎便将我要说的话堵了回去,我本要带绉点“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一类,眼下却不能乱说话了,以免诸位特意去尝嗅一试,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可就成我的罪过了。
写到这里,窗外仍未落雨,天空一样苦闷,但无关痛痒,我该干嘛还得干嘛,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希冀于文末,我能回避些不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