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6400000003

第3章 这世界,他来过

我的大舅姥爷,我妈妈的大舅,不久前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他的一生,就像一个标本,每一小节,都密密麻麻地烙着时代的印记。

他去世的前几天我去看他,他刚结束了半个月的昏迷,可以喂下点流质的食物,但双眼紧闭,面如枯槁——这两个字造得好,都是木字旁,从被子里露出的那张脸,确实有一种枯木的质地和色泽,纵横的纹理,仿佛是木雕大师的别具匠心。只是在我们告辞时,他眼角滚出的一滴泪,证明他还活着。

人活到最后,只剩下活着,但有人是将富贵贫贱幸福磨难都经过,我的大舅姥爷呢,他这一生,幸福占比太小,他受的磨难,似乎比他这一生都长。

大舅姥爷年轻时有个外号叫“细腰”,一个男人叫这么个外号挺奇怪,村里人就叫我看:“你看你舅姥爷腰多细。”我坐得远远的,透亮看正挑着水桶走过来的舅姥爷,他肩膀宽宽,线条凌厉地直下,正是如今所言的“倒三角”,农村人不谈审美,只说他一看就是个庄稼把式。他干起农活的确又灵巧又舍得出力,还会得一手好厨艺,谁家办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做饭。这么个人,却打了一辈子光棍,在当时倒也不稀奇,一个破落地主出身,能抵消掉他全部的好处。

他祖上有些田地,到他父亲手上,据说还有几十亩,但都是些薄田,好点的都被他父亲赌博输光了。他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总是在年前把那点地租输掉,年后青黄不接时候,就带着两个儿子去逃荒要饭。

小舅姥爷说他那时只有五六岁,最怕他父亲让他坐到筐里去,另一只筐里已经装了锅碗和棉被,扁担一挑,就可以上路。他总哭着不肯上去,但最后,还是坐在筐里,跟着父亲和哥哥,一路要饭,来到六安一个叫徐集的村镇,驻扎在那里,到割麦时节才离开。

十多岁时他们变成地主羔子,田地被没收,唯一的一张太师椅,也被工作队扛走,但比起邻村被处决的那对“恶霸地主”,已经应该念佛。大舅姥爷说他小时候去亲戚家喝喜酒,曾见那对父子,都戴着金丝眼镜,是人人见了都要屏息禁言的体面人,说枪毙也就枪毙了。

两个舅姥爷的婚事因此被耽误下,媒婆见了他们家人都躲着走,据说也曾有一家人,只有个独生女儿,那年修房子,大舅姥爷去帮他们打土坯,他们看中他的好人才,希望他能入赘,跟前跟后地跟他商量,大舅姥爷不说话,干完活就走了,失去这辈子唯一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可能。

大舅姥爷一辈子就吃亏在心高气傲,他的出身让他不得不低头,他要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不管他怎么勤扒苦做,家境也很难改变,不请自来的,是无数中国人谈之色变的1960年。

最先饿死的,是舅姥爷他奶奶,也是我姥姥的奶奶,我妈喊她太奶奶。这个太奶奶,是我妈荒芜的童年记忆里的一抹暖色。家里有点啥好吃的,太奶奶都会给我妈留着,还时不时叫大舅姥爷跑上几十里地,送去从附近沟渠里挖的藕,钓的鱼虾,捞出来的鸡头米,加上树上结的枣子等等,满满一筐好吃的。

饥荒年月一开始,太奶奶就不肯吃饭了,从公社食堂里打回来的那点稀汤端到面前,她掉过脸去,硬饿。两个舅姥爷求她吃,她说:“傻孩子,我吃了,你们吃啥?我是死得着的人了,你们年轻轻的,还没活成个人呢。”大舅姥爷说,直到最后,她牙关都咬得铁紧。

隔了那么多年,大舅姥爷的口气很平静,我听了却有些异样的感觉,看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我想,他原来也是被人全力爱过的啊,他的奶奶,知道这个大孙子后来再没被人那样爱过吗?

大舅姥爷的父亲紧随其后,先是浮肿,然后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舒服,跑到县城去看病,还去了他女儿也就是我姥姥家。我姥姥不大待见他,要他回去,他回去不久就死了。我妈说,哪是什么病啊,就是饿的。

我觉得我姥姥未免凉薄,我妈说,也是怪他一辈子不正混。再说,那时候,给他吃了,我们就得饿死。你不知道那大饥荒啊,经常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去。树上的叶子全部被捋光,冒个芽就被摘掉,榆树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地上长的剔剔牙又苦又涩还有刺,也被人薅回去煮汤。就那样后来还照旧能长出来,那是老天养人。种子要在粪便里泡过才能种下去,不然人家就扒出来吃掉,就这么着,点下的花生,照样有人扒出来,回家使劲烀了再吃。有一次,我眼尖在地上看见一粒绿豆,捡起来嚼了,比现在吃开心果什么的都香。

偷窃成为必需的生存技能,即便大队派了专人看管,仍然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着土地上那些不允许收割的粮食,就像白蛇准备偷盗救命的仙草。

饥饿中,一向疼爱我妈的舅姥爷们也变了,我妈原本是在他们肩膀上长大的,现在,再回去,他们都是严阵以待的一脸寒霜。许多年后我妈说起这些,并没有怪责之意,饥饿让细枝末节都变成生死取舍,他们担心我妈吃他们那点口粮,也是人之常情。

那是最为可怕的三年,之后也没好到哪里去,能吃顿饱饭还是在1978年之后,舅姥爷的地主帽子也被摘掉。他感谢政府,有天,有人要饭到他门口,舅姥爷进锅屋舀了一勺稀饭,随口问,现在年景这么好,你咋还出来要饭呢?要饭的顺嘴叹道,这不都怪现在的政策不好?舅姥爷“咣当”把勺子掷回锅里,骂道:“你这个懒汉,你还怪上别个了!”要饭的无趣地走了。

年景好了,地不够种了,大舅姥爷踅摸着还能干点啥,他当年逃荒要饭一度还给人扛过长工,去过些地方,知道货郎挑子很受欢迎,他眼皮子活络脑子够使,这活儿,他干得了。

他托我爸买了辆凤凰自行车,在城里批发了些针头线脑布匹糖果,又弄了个拨浪鼓,走乡串户地吆喝上了。生意挺好,他不断骑行数十里进城,在我家歇脚,有空时帮着我妈搭把手带下我弟弟,我爸现在还记得,他用个脏得看不出本色的扎腰带系在我弟弟身上,我弟弟像个小狗似的,朝前挣着爬楼梯,对于我和弟弟,大舅姥爷都是最为亲近的长辈。

靠着这小买卖,大舅姥爷成了村里的冒尖户,走起路来腰杆直直的,眼睛看到天上,我小时候去他家,就听隔壁女邻居捂嘴窃笑:“你看你大舅姥爷傲的,果真钱是人的胆。”也有人来给他说亲了,那时他也不过四十多岁,村里跟他情况差不多的,都想方设法找了女人,有外村的寡妇,还有人从贵州或是四川“带”回来的女人,大舅姥爷一概拒绝。我姥姥最了解这个兄弟,说,他是怕人家来家吃他的。你大舅姥爷啊,最“尖”了。

吾乡,这个“尖”,指的是吝啬。大舅姥爷的“尖”也是出了名的,都说他“手头票子不少”,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村里人都住上瓦房了,他还是那几间茅草房,快塌了,才勉为其难地盖了两间小房,人和牲畜一个屋,晚上,人们听着广播拉着呱,总能听见那头大黄牛不甘寂寞地哗啦啦尿起来。

大舅姥爷最大的爱好是数钱,闲来没事儿,他就坐那儿数钱,或是朝床上一歪,或是往树下一靠,掏出口袋里那叠钞票数啊数的,每一次点数,似乎都有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喜悦。

正是这个爱好,断送了他的货郎营生。那回,他一大早出门进货,午饭时候也没回,下午,他脸色灰灰地回来了。我妈问他咋了,他拿出一个酒瓶底大的茶色玻璃,朝桌上一放,不说话,问之再三,才知道,他这大半天,都在等那个把这块茶色玻璃“抵押”在他这里的人。

是那种老骗局,一个人卖所谓祖传宝贝,另一个人想买,没带钱,转脸看见大舅姥爷,求他把钱先垫付一下,以这宝贝再加一块手表做抵押,自己回去取钱去,马上就回来,还有重谢。

大舅姥爷垫付了三百块,然后等啊等,等到旁边开小店的人都不忍落了,提醒他说,这人是个骗子。大舅姥爷方才明白上当,失魂落魄地转回家来。

我妈很无语,问他怎么就能信了,他说,那人将头发绕在玻璃上烧,烧不着,要么你再试试?我妈啪嗒就把那块玻璃打在地上,碎成两半,旁观了整个过程的我倒好一阵担心,万一那真是个宝贝怎么办?万一人家找上门来要怎么办?这当然是多余的,此事的唯一后果是,我大舅姥爷再也不愿意进城进货了。

他沉默地结束了货郎生涯,又去想别的致富门道。村里修水渠时,他在村口卖过“胡辣汤”,我还去喝过几大碗,至今仍记得那种彩旗飞扬锣鼓喧天的欢实劲儿。施工队撤了之后,他试着种西瓜香瓜等经济作物,还养过一种安哥拉长毛兔,卖兔毛,等到这个营生也逐渐衰落,他去帮村里的窑厂看砖窑,这个活最后被窑主亲戚顶掉了,他就到城里来找我爸,让我爸给他找点事干。

我爸当过多年记者,这点人脉是有的,就把他安排到附近的一个单位看大门。这个工作对于大舅姥爷,真是得其所哉,他上了年纪,睡眠少,帮上下夜班的人一再开关门也毫无怨言,他话少,生得威严,那个单位,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对他很有些尊重,过年的福利也分给他一份。闲暇时候,他学会了修鞋的手艺,经常帮员工们义务修个鞋什么的,只收个成本费,很受欢迎。

大舅姥爷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好几年,七十三岁那年回到家乡,他迷信“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再则,他的身体的确也大不如前了,他希望能死在自己亲手盖的那两间小砖房里。

这一愿望没能实现。他回去不久,原先住的圩子,被开发商看上了,找了村里的干部,动员村民拆迁。大舅姥爷不答应,村里停了他的水,他就去井里打水,停了他的电,他本来就不怎么用电,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那两盏五瓦的灯泡,这下,他干脆睡到门口屋檐下,还可以防止拆迁队偷摸着拆了把他活埋里面了。

我仔细了解过开发商给出的价码,一平方米赔偿四百块,加上宅基地的补偿款也不过五六万,而开发商新建的房屋一平方米为两千元,也就是说,赔偿的那点钱,只够买个二三十平方米。我也觉得义愤,赞成大舅姥爷对抗到底,不过此时已是深秋,似乎不必睡在屋檐下。我跟大舅姥爷说,有什么事儿,给我打电话,需要的话,我可以立即赶回来。

过了好一阵子,大舅姥爷那边没有动静,我打电话问我妈,我妈说,他已经答应人家了。我惊道,这怎么行?我妈说,别人都搬走了,就他老哥俩待在那里,好像他们多难缠似的,村里人也老说他们,他们就搬了。

唉,其实我也懂,大舅姥爷爱他那房子,但更爱面子,生平最怕给人添麻烦,更受不了人指指戳戳,尽管,明摆着他是受害方。

接下那笔拆迁款之后,他和小舅姥爷一道,依傍小舅姥爷的养女生活。养女已经出嫁,和丈夫住在附近的集市上,有个上下一共两间的小楼,两个舅姥爷,就在楼下搭了两张床。那五六万补偿款,加上以前的积蓄一共十二万,他们一把交给了养女。

白天,养女夫妇出去打工,两个舅姥爷就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赶上逢集,大舅姥爷到门口支起补鞋摊子,小舅姥爷帮村委会扫垃圾,如果都健健康康的,日子倒也过得。

但大舅姥爷开始生起病来,不是什么大病,他这一生,用这身体太狠,养护得又不够,像是一辆年老失修的破车,三天两头地要进修理厂,大舅姥爷每次进医院,都会被医院下住院通知单。

大舅姥爷是五保户,按政策医药费全报,但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医院的电脑里,硬是找不到他的名字。养女去找镇政府管这事儿的,管事的叫她去找村委会,村委会则赌咒发誓说报上去了,还叫她去镇上。

再去镇上,管事的那人正在跟几个人打牌呢,眼睛盯着牌说,等我把这回打完。好容易等他打完了,那人站起来,从包里抽出个塑料袋,上集买菜去了。等他买菜回来,得到的答复还是,找你们村委会去。

不得已,我找了跑新闻的同事,同事辗转找到该镇一个分管文化卫生的女副镇长。女副镇长答应得很好,就是不解决,其间周折我也忘了,一筹莫展之际,我发了条微博,说了这件事并爱特了当地县委公号。这条微博被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朋友转发,很快,舅姥爷的养女打电话来说,镇里派人来看他们了,答应马上帮他解决,同时也抱怨他们不该捅到网上,委屈地说:“我们不就打个小牌吗?”倒说得大舅姥爷很不好意思,转脸就骂那养女不该到处讲。

大舅姥爷从此可以顺顺当当去住院了,住了几回之后,他不肯再去。说他看了那住院单子,每次都要花一两万,虽然不要他掏钱,那也是国家的,他这把年纪,不能这样糟蹋国家的钱。

舅姥爷就那样在家里躺着,以微弱的生命力,与命运硬抗。在那个春天末尾,大舅姥爷终于将生命清零,他没有留下子女,也未曾听说有什么感情瓜葛,他这一生,活得像一块石头,唯一的意义,似乎只是在石头上留下风雨的痕迹。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是带着我的孩子去的。死讯到达时,我对儿子说,你还记得前几天我们看望的那个太姥爷吗?八岁的孩子眼皮都不抬地说,他死了是吗?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当时看到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我说,你有没有觉得他很可怜?儿子说,我们将来不都得这样吗?

是的,我们将来都得这样,这也许是生命唯一的公平之处。

同类推荐
  • 不是生存,是生活

    不是生存,是生活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山窗小品

    张恨水散文集,分为六十二篇,文言写就。写于其流寓重庆乡间时期,笔下描绘的都是乡间寻常风物、人家。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同志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总编辑,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姜椿芳文集》共约480万字。汇辑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书是《姜椿芳文集(第1卷)》,内收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翻译的诗歌和歌词75篇。《姜椿芳文集(第1卷)》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 天涯一别,勿忘心安

    天涯一别,勿忘心安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她们是有才情的民国奇女子,在这复杂且美好的世间,她们谋爱亦谋生。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热门推荐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作家,又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作家。正如世界有多复杂,人有多复杂,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有多复杂一样。现在,俄罗斯和全世界已悄然兴起一门新的学问——陀思妥耶夫斯基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个谜,他的作品也是个谜。破译这个谜,是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学家研究的基本课题。专家们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西伯利亚之前和西伯利亚之后。本书《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一八六一)则处于这两个时期之间,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既保留了四十年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又承上启下,开创了作家后期以探索社会秘密、人心秘密为主的社会-心理-哲理小说的先河。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宗直指

    禅宗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打开。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重生之猛虎娇妻

    重生之猛虎娇妻

    顾秋岚重生,宁静的生活是她的理想,突然蹦出一个未婚夫,理想夭折了,新生活开始,朋友来好酒好肉好招待,仇人来,打你个万朵桃花开。新书《槿秀》火热连载中!!!!!
  • 九月火车

    九月火车

    多年之后,周剑鸣依然无法忘却那个黄昏在鲁南小城临沂看到的那片云朵,它像一副少年的肋骨,枯瘦如柴,和翅膀有关,和飞行有关,冥冥中带着某种启示和指引。时至今日,他仍然惊讶于它的不可名状以及它背后那片天空的深不可测。天空和云朵之间仿佛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充满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指引他再次回到那个记忆中无法安放的师大。新生入学,胖三被分在梅园416寝室靠窗的上铺。因为来得晚,其他两个上铺已经分别被两个东北男生抢了先。胖三正打算上去铺床,剑鸣走了进来,拽住了胖三的腿说:“能换吗?下铺我住不惯。”语调平淡,穿透力十足。
  • 嗨,我的胆小鬼

    嗨,我的胆小鬼

    许悠悠:他们都说青青和子衿是一对儿!顾子衿:哦。许悠悠气顾子衿:可是悠悠才是在我心里的人!
  • 娶一送一:BOSS扑上瘾

    娶一送一:BOSS扑上瘾

    如果知道这人是终极大BOSS,绑架他拍果照威胁这种事,打死她也不敢干。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然而她始终忘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尼玛跑到泰国他也能找到。“你自己没节操就算了,还拉家带口的来当人——妖!”可恶的是,这人妖里头还有他的儿子!“大哥,像您日理万机的人肯定不会跟我这样的小角色计较,你就把我当个屁放了吧!”男人冷笑:“放屁可以,放了你——不——可——能!”某女顿时万念俱灰,难道是天要亡我?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