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2300000040

第40章 辍学

时间到了九月,学校开学了。

刘金荣和哥哥的新学校在张家堡的后山半山上。

从南沟家里沿着小河边上的土路走过来,从一人多高的高粱和苞米地中间穿过,趟过近十米宽的河水,绕过那棵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两个成年人才能抱过来的老柳树,从小队羊圈边上踩着土坡上来,总共一里多地,就到了学校。

学校是红砖瓦房,只有一间半,一间是教室,半间是老师办公室。

整个这块儿是人工在山坡上挖开平整出来的,没有操场,只有教室前两米宽的一条土坝子。没有课外活动,更没有任何附科。

南沟这边都是外来户,一起上学的有六个孩子,钟家哥仨,刘照丰兄妹,还有一个姓杨的小子。钟家是哥四个,老大已经去公社念五年级了。

‘a\o\e,y\u\ü,b\p\m\f\,d\t\n\l,g\k\h……’

‘大小多少,山石土田,人口手……’

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在小山村的半山坡上响起。

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同时教三个年级的数学语文。

上课的时候,三个年级坐在一间教室里分成三排,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另两个年级就在一边复习。

一个年级讲一点儿,然后自己练习,老师给下一个年级讲。

没有书,没有本子,没有笔。

每个学生有一块石板,就用粉笔在石板上学习。

老师就是本堡人,也姓张,二十岁了,初中毕业生,是张家堡这会儿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建学的时候自然就成了教师。拿工资吃皇粮。

堡里姓张的人家很多,基本上都是亲戚。

张老太爷祖上是山东人,闯关东过来,一家人熬到这边只剩了兄弟两个,在这片山洼洼里扎了根,慢慢置下了家业娶妻生子。

老太爷自己有四个儿子两个闺女,闹匪死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外嫁。两个儿子生了七个儿女。

然后就解放了,土地归了国有,家族也就散了,各家过各家自己的日子。

58年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堡里从周边迁来了不少外姓人,成了大村子,建了生产队。

张老师是张家第四代长房四支的老大,他这一辈的兄弟姐妹有二十多口。

和刘金荣兄妹俩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有一半都是张老师的本家弟妹。这所三年制小学一共也只有二十几个学生。

……

“妈,我不想上学了。”

刘照丰站在正熬猪食的张景义身边低着头说。

张景义愣了一下,直起腰扭头看向十三岁,已经比自己高了的儿子:“不想上学了?”

刘照丰点了点头:“上学也没有用,我想上工,我大了,能挣钱了。”

张景义想了想说:“家里,家里能养得起你们。你爸说,孩子还是要读书的,读了书才能出息。”

刘照丰低着头说:“妈,我爸都死了几年了。咱们现在在这大山里,读了书有什么用?种地又不用认字儿,我想去挣工分,不想将来让人说是叫人养大的,我能养自己,也能养你们。”

张景义问:“你,听谁说什么了?”

刘照丰摇了摇头:“没,我自己想的。妈,我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

张景义问:“你,你想好干什么了?”

刘照丰点点头,说:“我上学的时候去堡里的砖窑问了,他那要人,按出坯算工分。我想去。”

张景义想了想说:“妈,也不懂这些,你想好,想好了,想去就去吧,你也大了。”

刘照丰说:“我想好了,我去砖窑上工。”

张景义说:“要不,还是等你爸和你大爷回来商量商量吧,好不?他们懂的比咱们多。”

刘照丰皱了一下眉头,闷了一会儿说:“妈,我爸死了,死了三年了。”

张景义眼圈刷的一下就红了,眼泪漫出来,抬手抹了下眼睛,吸了一下鼻子,说:“妈没能耐,带着你们俩也没落个稳,让你们遭罪了。妈也是没办法,总不能看着你们挨饿。”

刘照丰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都明白。我就是觉着自己已经大了,不用谁养,我能挣工分养自己了。我就想出去干干。”

张景义把眼泪擦干,说:“你要是想好了就去吧,妈也不懂,你自己掂对着办,你也大了。”

刘照丰点点头:“我想好了,妈,那我学就不上了,下午我去找队上报名。”

张景义弄了弄灶下的火,把猪食搅了搅,问:“那金宝儿上学怎么弄?一个人去?”

刘照丰说:“有同学呢,完了我早上和她一起走,把她送到学校再去上工,不耽误。”

张景义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那,行吧。你自己也小心点,别硬撑。”

刘照丰说:“我早晨送小妹去学校再去上工,中午我带一口,晚上我接了小妹再回来。”

张景义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在儿子脸上:“带饭?要带什么?”

刘照丰一副很轻松的样子说:“你不用管,我自己琢磨吧,我明天去看看别人都带的什么,回来再说。”

张景义说:“带饭,还是饽饽要方便点。家里没有饭盒也带不了菜,原来去食堂打饭的那个小桶可以不?桶还在,行的话,就用那个带点菜。饽饽。明天妈去找人学着蒸。”

刘照丰撇了撇嘴:“你学,还没有我自己学着快呢。”

张景义抬手在儿子脑门上拍了一巴掌,自己先笑起来:“妈有点儿笨,从小什么也不会。”

刘照丰说:“不是笨,你才不笨呢,就是从来没干过。”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上学的时候,刘照丰空着手从家里出来,刘金荣绕着哥哥转了一圈儿问:“哥你书包呢?”

刘照丰拍了拍身上说:“我不用了,这么走多轻快。再说我都不用上学了,我今天就去上工了,以后哥挣钱给你买糖块。”

刘金荣眨了几下眼睛:“小孩子,不都要上学吗?”

刘照丰回头看了一眼院门说:“哥长大了,不是孩子了。”

同类推荐
  • 泛泛之爱

    泛泛之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前提是这两个人得念念不忘,一厢情愿是最苦的单相思。这个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遗憾,它似乎成为了人生的常态,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没有人为你的人生安排完美的结局。有时候人不是放不下,而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让回忆蔓延,让思绪沉淀,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在原本安逸的生活里让自己痛到窒息,可生活依然继续,无论今天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个赌徒,赌自己的人生,赌自己的未来,赌自己喜欢的人会不会离开,哪怕遍体鳞伤,血本无归……
  • 风把悲伤扬起在灰色的秋天

    风把悲伤扬起在灰色的秋天

    一次意外,她含冤入狱,五年青春就此浪费重新归来,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她,犹如一粒尘埃,随风而去。但她从不曾忘了,她叫叶明明,明天的明。不轻言放弃,含泪奔跑,誓要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笔色彩。向往的无比神圣的舞台蒙上了灰,前所未有的迷茫袭卷而来,她叶明明,在现实的漩涡中挣扎。“你相信这个世界很美好吗?”“我信,我无一刻停息的相信着!”………………后来,明天的明,变成了没有明天的明。
  • 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

    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

    坐着一块钱的公交,肩负着数十亿的销售任务;吃着七八块钱的面条,谈着一笔几百万的生意;睡着百十来块的旅馆,指点着N多亿的市场......这就是卖煤的。卖煤的风光过,任性过,同时也煎熬过,惆怅过。煤老板~煤贩子的称号不绝于耳,可谁知多少人一夜之间暴富如山,多少人旦夕之间一贫如洗......本书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煤炭的黄金十年和渣土时代......县域经济空心化的根结到底在哪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到底有多么困难?企业改制带来的鲜明对比又在哪里?本书也许会慢慢寻找答案......
  • 新哥感悟

    新哥感悟

    本书是本人日常的所思所悟,有感而发。有时间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岁月会见证的。时光流逝得真快,我们都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利用自己业余闲暇的时光,记录岁月的符号。
  • 流年未亡香樟依旧

    流年未亡香樟依旧

    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它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着作,而我们却读的太匆忙。于不经意间,青春的书籍悄然合上,以至于我们要重新研读它时,却发现青春的字迹早已落满尘埃,模糊不清。
热门推荐
  • 修罗斩神

    修罗斩神

    烽火战国,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杀戮不休。他说:神要亡我,我就斩了这个神!他是谁?他是修罗神亲自选定的王神接班人,奇遇不断。以累累尸骨成就不朽功勋,建国治国,夺上古十大神兵,诛神灭魔,无所不能!
  • 上一次温暖入睡的时候

    上一次温暖入睡的时候

    如今他已经入睡了,安静地睡着了,在凌晨十二点零五分的时刻永远地睡着了,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惨叫的一声依稀回荡在我的耳边,这是最坏的结果。也不知道,上一次打鼾响彻房间,那是上一次温暖入睡的时候。父亲的这一生是操劳到死的,死之前都没得及享受生活,在痛苦中苦苦挣扎。他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有担当,有思想,作为父亲最为信任的散养儿子,我将继续他的生活,接过他的接力棒,坚持奋斗下去。他这一辈子做的都是平凡的梦,而我这一辈子却不甘平凡。讲述两代人的故事。
  • 我们学校那点破事儿

    我们学校那点破事儿

    一切都那么平凡,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平凡的感动!啼笑皆非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令人捧腹的对话,这里没有大侠,没有仙神,没有传说!破事儿,重在一个“破”字,且看“他”的大学生活有着怎样的一堆“破事儿”!搞笑中有感动,幽默中见真情!每个人都纯真过,不是吗?那些“破事儿”你是不是曾经经历过,或者是正在经历着?不要告诉我你没有,看过之后才知道有木有!或许你就是“他”或者“她”!平凡的感动才是最真实的感动,不是吗?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
  • 谜梦追凶

    谜梦追凶

    都市人,都市病,现如今哪个人心里还没点心理疾病!当一个有着被害妄想症的懵懂少年,他的妄想变成一桩桩正在发生的残忍杀虐!是巧合还是人为?究竟是人性的冷漠还是道德的丧失……是视若无睹,还是一查究竟?而他,该怎么办?已完结,可以放心食用。书友交流群:129214849
  • 封灵师传奇:校园怪谈之惊魂考场

    封灵师传奇:校园怪谈之惊魂考场

    寒风阵阵,吹得虚掩的窗户啪啪直响。窗外树影森森,阴暗的房间内只有闪烁的电视荧光,显得更加晦暗。屋内的男子静静凝视着屏幕,透出缕缕寒意。风声混合着电视里传出的声音,在空气中显得愈发诡异,有声,却更似无声。抛开这些,这里仿佛什么都没有,连呼吸都悄然止住,不似一栋屋子,更不似一个人住的地方。一个活人,住的地方。
  • √2整容术

    √2整容术

    火焰首先是从一个窗口喷吐出来的,随着一夜未停息的山风顺势腾跃而起。没多一会儿,其他窗口也冒出了火舌,瞬时连成一片,顷刻吞没了整个建筑。“着火了,着火了……”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叫喊声,惊醒了天刚蒙蒙亮的山村。当人们从睡梦中跑出来时,“冰雪之家”旅店已在一片火海之中。“赶快……救火,救火……”村主任朝跑来的人们声嘶力竭拼命地呼喊道,“快,操家伙……端水,扬雪……”所有人在慌乱中就近找来工具,有的去接水,有的铲起地上的积雪撒向火中。“赶紧给县消防队和镇里打电话,叫他们快来救火!”村主任一边交代,一边奋力扑火。
  •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真不少,但翻览过后,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还是不多。而可操作性,又是与细节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基本掌握了,才会具备可操作性。做父母的,在“应该帮助孩子”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并无异议,更为关注的是“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哪怕是吃什么、喝什么这样的小事,只要是人家做了,且收到效果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向人家学习。或许,正是这么一件很小、很具体的细节,你做了而别人没做,从而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本书精选了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
  •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该书以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为统领,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以期引起国人对当下国家安全的全面关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
  •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复活的狼鱼

    复活的狼鱼

    当年福城的王府街有三个收藏大家,他们的藏品不是大家能理解的奇物,他们也不是普通的藏家。朱秀元藏镜子,最远的为宋代的铜镜子,最近的也是宣统元年的宫中藏品,朱秀元被誉为天下第一镜子。何百堂藏灯,约有几千盏灯,最远的是金代帝王完颜阿骨达的朝拜灯,何百堂也被誉为天下灯王。郝庆章藏的是化石,他的藏品并不多,但都是天下罕见的东西。他有远古的樟木化石、兽骨化石、三羽鸟化石,还有鱼化石。郝庆章的收藏当初不被福城人看好,认为他的收藏只是一个玩家的好奇,所藏的物件应不算作是藏品的范畴。藏者,藏先人之器物,藏先人之工艺,藏先人之言物者;何为藏,阅先人之技艺奇妙,传承不解之谜也……郝庆章收藏的化石为远古遗者残骸,无工艺可言,且又沾满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