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河面上,突然间腾起一团烟云,雾气缭绕中,捕鱼的小木船水蛇般蜿蜒,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踪影,一座有着雕廊画檐的风雨桥跃入村人的眼帘。
河宽八百余米,如此宽阔的河面上,一座独拱大桥,显得尤为壮观,拱顶直刺云霄,大拱上有一月牙形小拱,其他大小不等小拱从中间向两边依次排开。两边各四个,对称分布在桥身上,加上中间的大拱,总共九个桥眼。拱桥正中有一风雨亭,好似皇宫阁楼,亭子东西两侧的长廊连到岸上。亭子呈八角形,红柱青瓦,彩旗飘飘。厅里一绝色女子俯首弹琴,琴声激荡时,九眼桥下涌出九支摇旗呐喊的船队,前面的队伍身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吉祥七色,后面两队着黑白两色服装,等黑白两色队伍赶上七色队伍,桥头的风雨亭缓缓在烟云中升起。烟云散去,雄伟壮观的风雨桥不见了,搭在河面上的竹木桥头上站着位白发老人,桥下还是捕鱼的小木船。
村民被这眼前的神奇景象惊得瞪圆眼睛。村里的长老赶快找来半只破铁锅叮叮当当敲打起来,集合起同姓五六十名壮丁之后,长老跟大伙一起包围住站在桥头的白发老人。
长老问白发老人:“桥上看到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柱,而烟雾散去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听老人说秦始皇曾坐船到东海边寻找神仙,那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位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莫不是秦始皇找错了地方,神仙就居住在这河边。”
白发老人手中翻着一本羊皮书,掐着指头找方位,对长老的话没有搭理,似乎一句也没有听见一般。
“北边有山,东边、西边、南边三面环水,这地方藏龙引凤,是个建国立都的好地方。南越国如能迁都至此,必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长老听到白发老人言辞凿凿,再问一句:“我南越国,国富民强,都成番禺城居于商船往来的咽喉要道,且封住五岭从北到南的主要运输通道,是建国的好地方,你一个耄耋老人为何口出狂言,枉议朝廷大事,小心杀头。”
白发老人放下手头的羊皮书,才发觉周围站满了人,而且大家正在等他说话呢。他笑着说:“我到南越国已经隐居几十年了,来这里也是为南越国的江山社稷而来的。上次大汉天子想派兵征讨南越国,就是我私下给大王飞鸽传书,报来信息,大王召集群臣商议后才想出应对之策的。要不是我暗中辅佐南越国,南越国早都被大汉消灭了。”
长老一听白发老者不是一般村夫,赶快作揖说:“请问老神仙大名,如此说来您真乃我南越国的大贵人呀,我叫吕寿,您如此高贵之人,一定认识吕嘉了。”
白发老人说:“我无姓,但有名,只因喜欢顺手拿着本书,且乐于帮助村人,大家叫我一客道长。我不但认识吕嘉,而且还非常熟悉呢。他常陪大王来太庙烧香,每次都是我接待的。”
吕寿一听一客道长是儿子吕嘉的朋友,立即邀请一客到家中小酌。一客也不推辞,径直跟着吕寿向村子里走去。说也奇怪,平常热热闹闹的村子,突然间家家关紧大门,整个村子跟提前进入夜晚一样,一点响动都没有。
吕寿对身边的一位年轻人说:“喜,你去看看,为何大家要把门关上。莫不是今天在河边看到仙境后,村里人以为神仙下凡,都吓得躲了起来。”
看着年轻人走去,吕寿对一客说:“这是我的二儿子,名叫吕喜。”
一客道:“你这二儿子身体强壮,有武将的相貌。”
吕寿说:“谢老神仙吉言。”
一客说:“刚才大家还站在河边看稀奇,现在突然关门,莫不是不欢迎我。”
吕喜打听完情况后,说:“村里发现有只白毛老虎出没,大家吓得关起了门。”
吕寿说:“刚才看到河里的仙境,现在又有白毛老虎出没,莫不是一种上天给出的预兆。”
说着话,突然北边传来一阵大风,只吹得碗口般粗的水杉树拦腰折断。一客说:“难道这里有老虎出现。”
正说着话,一只白毛老虎追着一只野猪从村边的树林里咆哮而出。野猪被老虎吓破了胆,径直朝人群冲来。一客两只胳膊左右一震,身边的吕喜等人感到一阵巨浪般的俯冲力朝自己袭来,劲道之大,让差点让他们瞬间窒息。
一客震开身边的村人后,野猪的头已经冲到他的小腿前来。一客把手中的羊皮书一摊一抖,把撞上羊皮书的野猪翻了个方向,头恰好对着白虎冲来的方向。这个时候的野猪已经无路可逃,它露出长长的獠牙,直接朝白虎扑去,倒是这只白虎受到惊吓,转身朝树林跑去,野猪一看白虎跑走,追得更加厉害,一前一后逃进树林。
吕喜等人翻起身后,跪在地上磕头作揖,直呼神仙。
一客扶起众人说:“今晚我们有野猪肉吃了,大家跟我去森林抬野猪回来。”
吕喜和几个壮汉面有惧色。一客说:“有我在,就是同时出现九只老虎也不会伤害到你们,等晚上吃野猪肉,喝米酒的时候,我详细告诉你们,我一人独斗九只老虎的往事。”
一听一客先生一人能斗九只老虎,刚才又亲眼看到他赶走白毛老虎的厉害,大伙答应一起去树林里找野猪。
走进树林不到两百米,就看到被白虎杀死的野猪躺在一条小河边。
吕喜问道:“为何白虎咬死野猪后,不吃而逃走呢。”
一客解释说:“我当年去过鬼谷,那里狼虫虎豹随时出没。我总结出了经验,老虎白天一般很少出来觅食,大多是在夜间出没。白天出来的老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为幼虎找食物,二是受到侵扰。俗话说老虎不下山,虎落平川受犬欺。冲出树林的老虎,一般会很快返回,防止受害。老虎这动物很有灵性,它严格遵守边界法则,不会轻易让别的动物侵袭它的地盘,但也不会轻易出现在村庄里。这种白虎是老虎中最具灵性的百兽之王,它在森林边咬死追它的野猪后,不会为吃一只野猪,而引起村民的猎杀,它会快速逃到森林深处去,保护自己比吃一餐美食更加重要。”
吕寿说:“一客先生对动物习性了解得如此详细周到,对人的研究就更加深入了。”
一客说:“人比动物感情丰富,也更难扑捉到具体的想法了。不过大的方向可以判断,尤其是做帝王将相的人,就和这只白老虎一样,更容易把握,倒是这只野猪,你看它多么糊涂,赶走老虎后转个方向逃命多好,偏偏老虎跑了,它硬要追赶,等老虎转过神来,它倒送了性命。”
吕寿说:“这就是帝王将相和我们平民百姓的区别了,老百姓多时把侥幸当荣幸。”
几个壮汉抬着野猪回到村里,这回家家户户的大门打开了,看来村里人虽然关着门,也时刻注意着屋子外边的情况。
走到吕寿家门口,一客发现这个院子非常宽大考究,看来吕家是当地最富有的人家。院墙分两层,最外层用篱笆做围栏,里层的院墙全闪着奇异的光彩,走到跟前才看清,这些在阳光下闪烁的东西原来是蚝壳,墙体加上蚝壳筑成,冬暖夏凉,蚝壳漏在墙外面的部分跟刀刃一样锋利,防止贼寇越墙翻入,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吕寿说:“南越国的都城,许多布在河边的暗墙也是用蚝壳筑成的,这种集观赏、防御及住宿于一体的建筑,是南越人聪慧的象征。我常做些卖鱼的生意,还乘大船出远海做过珠宝生意,家里有点小钱,就建了这个大院子。”
晚宴中,吕寿让家人端来酿制的米酒,跟一客先生对饮言谈。
家人先端上来用柏子树烧烤的野猪,宾客相互礼让后,正吃得起劲,家人又端上来一盘上面扣着大木碗的菜肴来。吕喜说:“这是三叽菜,是我们南越人招待客人的最名贵菜肴,比山珍海味都出名。说着话,吕喜揭开菜盘,一客看到的是一盘刚刚出生,没有长出毛的鲜活鼠崽。”
一客往后移了移身子,比刚才看到白毛老虎都要紧张。他来这么长时间,一直居住在山顶的庙宇里,就算偶尔下山,在路边饭店吃饭,也是吃一些简单的素食,第一次遇到活吃老鼠幼仔的待客之理。
吕寿说:“三叽菜就是山上的挖来的山鼠幼崽,刚出生的幼崽,营养非常好,是最好的补品。”
一客觉得自己刚吃下去的野猪肉,马上有翻肠倒肚泛上来的感觉。修道的人大多是吃素的,作为练武之人,不吃肉食,体能就会跟不上来,所以练武的道士,也并不排斥肉食,但这活吃的方式,一客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的。他往开移了移身子说:“我学道的时候,师父说过,子鼠虽小,位列生肖之首,故修道之人不宜吃。我知道你是用最尊贵的礼节和美食招待我,但师父有言在先,不敢违抗,请包涵。”
吕寿用手抓起一只山鼠幼崽,那幼崽叽叽叫了一声,再往盐水里一浸又叽叽一声,等第三声叫出后,早被吕喜嚼在嘴中。
一客这才明白,这顿山鼠幼崽菜肴为何叫三叽菜的缘由了,是在吃之前,根据幼崽的叫声命名的。南越人命名菜肴的方式非常简单、直观,和中原人明显不同。
吕喜说:“先生跟大王一样是从中原来的贵族,我们的礼制和中原人没有太多区别,或许区别就在吃喝上。不过按照我们族人的习惯,用最尊贵的宴请方式招待客人,客人不得拒绝,如果拒绝了,就必须满足主人一种要求来平衡,否则大家就不能成为朋友了。你能满足我一个要求吗。”
一客一看吕喜给自己留了条退路,马上说:“只要不是谋反叛乱的事,我都可答应。”
吕寿让吕喜退后,笑着说:“我来问个问题,也算是我儿说的一个要求吧,我就想知道你这头发是什么时候变白的,感觉很奇特,脸上看起来如同少年一般,但头发又全白了。”
一客说:“我年少就生白发,听村里人说,有仙缘,我便到鬼谷去寻鬼谷子,求修仙养道之术。走到鬼谷洞,我用了三年时间。从鬼谷洞下来,又用了六年时间。说也奇怪,我在进到鬼谷洞的时候,发现洞里无人也无神仙,只有大小不同的石坎,每个石坎里放着一本书,石坎下面写的不是书名,而是人名,我从上往下看到第七层,有我的名字,便在石坎里取了书下来。在退出洞口之前,我仔细看了洞里的石坎布局。石坎按北斗七星方向排列,一坎三洞。从上到下,二十八个小洞穴,我想这是一个阵法。听我爷爷说鬼谷子五百弟子,这鬼谷洞里变化神奇,据说许多人都是借着鬼谷子的名义混饭吃的,不过我从上往下阅读人名的时候,倒记下不少姓名来。比方说第一坎‘天长地久’,第二坎‘上善若水’,由于石坎太高,洞顶烟雾缭绕,以我的武功,无法攀登,也看不清上面所刻人名;第三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就有孙膑、庞涓、魏僚;第四坎‘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有李斯等人之名;第五坎‘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有苏秦、张仪之名;第六坎‘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有商鞅的名字;第七坎‘知足之足,常足矣’写着范蠡等人名号。”
吕喜说:“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这些都是《道德经》里的语句呀。”
一客说:“是呀,鬼谷子是老子的学生,所以洞里石坎的命名都选一句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足见后人对道教祖师老子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