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3700000246

第246章 京师乱战(上)

“许千户劳苦功高,白莲教名声尽毁,翻不起什么浪了,本小姐已备好书信于干爹为许千户请功,文书已经在路上了,不出意外,许千户回京后北镇抚司便会有调令的。”

许显纯大喜,这次跟着领导出差立下如此功劳,奖赏必然是有的,但从领导口中得知又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自己已经是领导的心腹了,和那些上头没有人罩着的普通打工仔地位是不一样的,是具备为领导提鞋领包的初阶狗腿子了。

作为刚刚升华的狗腿子,许显纯表现的还是十分的谦虚的,至少在领导面前是如此,懂得将功劳归领导的马屁哲学……

“大小姐过奖了,属下哪里敢居功,许某一介武夫,只是出些力气,白莲反贼狡猾无比,能清剿如此彻底全凭大小姐布置妥当!许某与弟兄们能立功这是沾了大小姐的光啊……”

“能为大小姐出力,为厂公效命,那是许某和弟兄们的福分……”

马屁这种东西,不仅听得人上瘾,拍的也人上瘾,尤其是像许显纯这类刚刚窥得门径的马屁精。

拍了几句马屁的许显纯显得有些得心应手,大有将拍马屁进行到底的阵势。

白露赶紧阻止,摆了摆手说道:“许千户,而今正是用人之际,干爹身边就缺像许千户这样忠心的人才,你就切莫推辞了,眼下正有一件要紧之事,为防消息走漏,许千户还是亲自回趟京师,将此信面呈干爹。”

许显纯是参与过审讯白莲教工作的,自然晓得是何事,若是能将北直隶的白莲教也一网打尽,那就是给魏公公脸上长光,还能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出出风头,立下些功绩就足够在阉党中威风个把年月了。

这可是好差事,只有缺心眼的人才会往外推,许显纯虽然明显缺少道德情操,却并不缺心眼,许显纯赶忙应承了下来。

“是!属下这就出发。”许显纯接过信件行了个礼,急匆匆的奔驿站去了。

看着飞奔赶去立功的许显纯,白露有些疲惫地叹了口气。

回京的官道已经布置多道关卡,许显纯回京的马又是驿站专门用来送加急情报的快马,只要逃出去的那伙白莲教不长翅膀,想要回京报信那就得翻山坡。

山路不比官道,道路不平崎岖难行,翻山越野,趟河过江,那都是常有的事,一些没路的地方遇到个瀑布还得拿根绳子准备飞越瀑布,要是运气不好没准就交代在深山老林里了。

许显纯有驿站快马换乘,在消息散漏之前赶回京师,将此事交于魏公公,北直隶的白莲总坛也就掀不起浪来了。

虽说魏公公品德败坏,思想觉悟也不够高,但魏公公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邀功请赏,在这方面,魏公公那是数一数二的行家,在朝廷里几乎快形成了垄断产业。

而为了能完成这一光荣行业的垄断经营,魏公公与阉党的同胞们,不遗余力的投其所好,积极开发新业务。

介于天启皇帝及其热衷于木匠事业,为了支持手艺人,魏公公经常主动替皇帝大人揽下宫中的大小工程项目,小到桌椅板凳梳妆柜,大到修补房屋漏水,只要是个工程魏公公就接,接下来就交给朱木匠,可谓是无孔不入。

魏公公如此卖力的给朱木匠揽活,除了想投其所好之外,也更是因为其中的油水太多。

自古以来,包工头那就是个肥差,像魏公公这类的包工头,吃个工程款那是很正常的,更何况是皇宫里的工程,选料取材那都是最好的,小工程往往也能干出大气魄。

可工程的主要材料那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皇宫里是不产木材的,木料用完了就得工部去办理,像这类事一般户部也都是直接拨出专款。

然而,这次工部的申请文书交上去后就没了声音,魏公公是左等右等,几天过去了工程款是一文钱都没见到。

魏公公很愤怒,愤怒之下,便叫来了工部尚书姚思仁,这位姚尚书与顾秉谦大人一样,都是人老心不老的职业战斗机,虽然头发已经一片花白,但要抡起捞钱手段,魏公公还得称姚尚书一声前辈。

“姚尚书,修缮宫殿的事情办的如何了,咱家为了把你扶上这个位置,在陛下跟前替你说了不少好话,你可得上点心,这么点事都办不好,岂不是打咱家的脸吗。”

姚思仁见魏公公发怒了,诚惶诚恐地说道:“禀厂公,这事下官已经拟好文书呈至户部了,只是……只是户部又将此事转至内阁了,现下内阁怕是已经将下官的文书留中了。”

“留中了?这等小事户部为何要将此事呈交内阁?”

姚思仁抬眼小心的看了一眼魏公公,露出一副受了气的小媳妇模样,支支吾吾地:“这……下官不敢说,”

“说!咱家让你说!”

“是!下官此前曾去户部理论过,下官还说了这是宫里的事,是厂公您交代下来的,让他们通融通融,谁知道户部那帮家伙油盐不进,还数落下官,说下官一个工部尚书既然为了这点小事就跑来户部闹有失体统,他们数落下官不要紧,可他们说厂公的事是小事,厂公您是为陛下办事的,这是不把厂公您,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户部那班人着实可恶,尤其是那刚继任的户部尚书汪应蛟,不给厂公您面子也就算了,汪应蛟还说厂公您的不是……当着下官的面就把下官的文书送至内阁了,内阁那班人,那都是跟厂公您对着干的,汪应蛟这么做就是存心跟厂公您作对!”

魏忠贤听完后,脑中仿佛回荡起什么不愉快的往事,气得魏公公跺脚大骂道:“好,好个汪应蛟,你们姓汪的都跟咱家过不去不是。”

姚尚书还没见过魏公公发过这么大的火,不过是一笔工程款罢了,魏公公就是手头再紧也不至于这么等钱用啊,想来魏公公最近吃了不少上火的补品,火气很是旺盛。

魏公公虽然不差钱,可他很贪婪,也许是早年赌博输的倾家荡产的经历让他缺乏安全感,如今已经家财万贯的魏公公总是感觉自己还是个穷光蛋。

因此他不愿意错过每一个捞钱的机会,不管大钱小钱,是能捞就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白,给予他安全感。

………………

次日,天子坐奉天殿,魏忠贤在旁伺候,百官礼毕,殿前一名宦官扯着尖细的嗓子喝到:“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只见左边的朝班中闪出一员大臣,当阶俯伏,正是工部尚书姚思仁。

“陛下!臣有本要奏,数日前,宫中着工部采办木料修缮宫殿,老臣丝毫不敢怠慢,只是这修缮宫殿采卖用料所需的花费,到现在老臣也是没见着,几次去户部都没答复,趁着今日早朝,老臣想向汪尚书求个答复。”

姚思仁一说完,魏忠贤便俯下身来低声说道:“陛下!这事老奴已经嘱咐姚尚书好些日子了,户部一直拖着不予办理,修缮宫殿的银子户部一直压着不拨,也不知道户部到底是什么意思,宫殿威仪关乎皇家颜面,老奴听说,户部的两位侍郎都还刚刚搬了新宅,怎么到陛下这,修个宫殿户部还不给拨银子的。”

魏公公说的煞有其事,朱木匠听得聚精会神,至于户部的两位侍郎到底买没买新宅院,搬没搬新家这都不打紧,皇帝大人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管臣子们的乔迁之喜。

只要魏公公把意思传达到了就是,一件因为户部财政困难的小事,就在魏公公的有意扭曲下,就变成了只许大臣搬家不许皇帝装修的故事。

天启皇帝听了这个故事当然很生气,于是便督促户部拨款处理,事情到这里,皇帝想修缮一下宫殿,户部拨款也就结了。

按理说,户部可以拨款,可户部实在没钱,东边和西边都在打战,筹集军饷就已经令户部上下忙的不可开交,国库哪里有余钱给皇帝大人修房子啊。

皇帝的旨意下达后,户部尚书汪应蛟就站了出来,汪应蛟虽说是刚刚接过前任的班子不久,可国库是什么情况他心里那是有数的。

“陛下,臣子本应照办拨款于工部,可如今后金贼子正虎视眈眈,辽东经略熊廷弼曾多次上奏请求拨饷用于边关布防,需花费军饷百万两,西南一带也不平静,已连日催促微臣拨饷支应,户部钱粮吃紧,微臣能力浅薄,再也调不出多余的银子拨给工部,修缮宫殿所需钱款恕臣不能办,臣劝谏陛下三思而后行,修缮宫殿不急于这一时,若陛下不肯收回成命,臣还请陛下动用内库,由内库拨银修缮宫殿。”

汪应蛟的话刚说完,东林党三大元老之一的邹元标也站了出来力挺户部尚书汪应蛟。

“陛下!臣附议汪尚书,西南土司动乱未定,百姓不安定,修缮宫殿所需木料又得从云南、贵州、四川布政司采办,百姓刚刚经历动乱,四川、贵州两地土司叛乱尚未平定,应该休养生息才是,不可再劳民伤财。”

邹元标一站出来附议,东林党的大臣们也都纷纷站了出来,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修缮宫殿,却是凶险万分。

修缮皇宫那不是随便什么木料都能用的,金銮殿金銮殿,讲究的就算一个金璧辉煌,因此皇家用料都得用上好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主要产区又在云贵川一代,那边正在搞叛乱,百姓已经很艰苦了,而根据大明的官员必贪定律,即使修缮所需的工程款拨了下去,各路官员层层分下去,到了地方上采办木料的老百姓就都成了义务劳动了。

本就因为土司叛乱群众经济受到了严重损失,下半年的秋风还不知道找谁打,要是再来这么一出,大伙还得去山里挖木料,完事了又没有工钱,百姓们吃啥喝啥,一家老小怎么办。

到时候百姓们吃不起饭,只能是加入叛军跟朝廷对着干,因此,如今是不能修缮宫殿的,至少现在绝不适合修缮宫殿,最多也就是给皇帝采办点木料做些座椅板凳之类的小玩意。

东林党附议汪应蛟的奏疏,阉党的诸位同仁们自然是要对着干的。

作为阉党开党功臣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姚宗文那是工部尚书姚思仁的本家,都是本家,大家都是为魏公公办事,自然是要抢先出来反对东林党一番。

“汪尚书,你说熊廷弼催要百万两军饷,那你可以问清楚了这百万两军饷要用在何处,若是说不清楚,分明是户部有意拿辽东军饷说事,是想着推脱不办,西南动乱历朝皆有,不过是一帮刁民聚众闹事,一帮乌合之众能成什么气候,工部为陛下采办些木料罢了,能花多少银子,你为何不批?”

汪应蛟冷冷的看了姚宗文一眼:“姚御史,汪某是户部尚书,国库里如今还有多少银子难道你比汪某还要清楚吗?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户部如今还有多少钱粮可调动汪某很清楚,去年两京一十三省所费开支已超出户部预算,如今国库哪还有余银为陛下修缮宫殿。”

“江南漕运、山东等地盐政不是就要往京师运银子了,户部为何还哭穷。”

姚宗文显然是有备而来,事先做过调查,清楚主管漕运与主管盐政的官员正要入京到户部对账。

漕运与盐政是朝廷两大肥差,此次回京回报工作与户部对账,对完账后国库不日便有钱粮入库。

汪应蛟这次不再理会胡搅蛮缠的姚宗文,而是直接对皇帝说道:“陛下!您明鉴,微臣并非推脱不办,财尽民穷,变乱必然发生,臣身为户部尚书怎能不预先为此作好打算,国库的每笔开支臣都是记在心里,这是臣近日收到的数封奏疏,有辽东经略熊廷弼的数封奏疏,还有四川、贵州、云南三地布政司请求运粮的奏疏,敬呈御览。”

殿前两边的引奏官接过了汪应蛟的奏章,递上御前拆封。

皇帝大人打开奏章一看,显得有些尴尬,因为木匠朱由校是不大识字的,认字不多,奏章上的字显然已经超出的他的识别范围,奏章认识皇帝,皇帝可不认识奏章,于是他就扯了扯魏公公,示意让魏公公帮他读一读,顺便给他拿个主意。

魏公公也是相当无语,他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魏公公也不识字。

也就是年轻时看过一些春宫读物,还是带插画的那种,这种写的密密麻麻的奏疏他看了就犯困,只不过,魏公公自然不会和皇帝大人说实话,他装模做样的接过奏章开始仔细在那端详着。

然后站在那里开动脑筋,想着怎么忽悠皇帝早点退朝,因为他得把这份奏章拿回去跟他的狗头军师们开个会研究研究,他可不能也学朱木匠找个人代读,万一这里面夹杂着什么骂他的私货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看今日的架势,硬上是没胜算的。

皇帝大人不乐意了,朱木匠见魏公公端详了奏章半天也没给自己读,就开始催促魏公公。

“魏卿家,怎么回事,奏章上都说了些什么,快读给朕听听。”

魏忠贤回过神来,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这奏章老奴都看了,老奴觉得熊廷弼所求军饷过于繁多,姚御史说的在理,其中有多处边关布防花费有待商榷,西南平叛军求饷这事更不必担心,西南那帮土司皆是有勇无谋之辈,老奴的干闺女前些日子来信告诉老奴,叛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军粮充足已经筹集完备,要不了多久西南的叛乱便会平定下来,不过,未免草率,陛下不如暂且退朝,搁置在议,待老奴回去和内阁通个信,同内阁中的几位大臣商议一下在拿个章程出来……”

魏公公深知朱木匠的秉性,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把朱木匠绕晕,朱木匠也没让魏公公失望,魏公公刚说完朱木匠已经有点不耐烦,便随即摆了摆手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依你,有了章程再来同朕说。”

有了朱木匠这句话,魏公公当即传令命诸臣退班。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3

    一寸河山一寸血3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3册,主要讲述了1937年到1938年,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历史。
  • 明朝当官那些年

    明朝当官那些年

    嘉靖三十年,陈惇的一个小目标:来点钱,来点地。终军弱冠,宗悫长风。隆庆六年,陈惇的一个小目标:清田亩,一条鞭。千秋功业,万丈红尘。故事就这样快活地开始了。
  • 乱世珏公子

    乱世珏公子

    一纸荒唐,一笑轻狂,一身戎装,一杯酒凉。岁月匆忙,如梦一场。在这场注定不平凡的大梦,功名与富贵总在欲望中摇摆。楚家:天下是强者的战利品,道义是平庸之辈的牢笼。江大虎:我不做你故事中的宋江,我是万寨之王。突厥:待我百万铁骑踏入天朝,定让尔等灰飞烟灭。吐蕃:一个自相残杀的国度,别跟我谈情操,可笑。皇帝:保住山河,朕封你做王。儿子:今晚我要睡你女人,你可以出去了。(……)历史的轨迹已经扭曲,危机四伏,战火纷飞的国度,一刻静赏闲云的安宁也是奢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姿势且听风吟吧。
  • 三国之出将入相

    三国之出将入相

    大汉丞相钟飞一生的传奇经历。群号:214528040
  • 行走在民国(壹)

    行走在民国(壹)

    历史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宛若一副展开的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本书充分展现出了小人物的生活与生存,带着我们深入到民国,去体会历史人物的一笑一颦、一饮一啄。历史每一次转折总会对生活造成冲击,即便是小小酒桌上,都能折射时代变迁。社会名流优雅闲适的同时,草根底层怎样在苦苦挣扎,百乐门一掷千金如何摆谱,黄包车夫为了抢生意彼此打架,帮会收取保护费有哪些潜规则……还原最真实的民国社会风貌。
热门推荐
  • 后鉴录

    后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北名门

    道北名门

    由张之沪编著的长篇小说《道北名门》以西安城市平民阶层生活为背景,叙述“十三孩金家”从饥饿年代到改革开放的命运浮沉和坎坷经历。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娓娓道出了生于穷乡僻壤,经历了社会大动荡的道北人的俗人俗事,平凡人平凡事,于诙谐处见侠骨豪情,于调侃中现世间苍凉。情节曲折,行文率直,语言幽默,历史涵盖面大,故事鲜活生动。
  • 我和镜酱的那些事儿

    我和镜酱的那些事儿

    某镜框:“勇敢的骚年哦!快去收集镜子的碎片吧!”陆晓晨:“愚蠢的镜框哦!你掉的是这堆玻璃渣,还是这些水珠子,或者是这双明亮的眼睛呢?”【一句话简介:小骗子镜框与半中二少年互怼互爱的故事(←_←大雾)】
  • 龙出沁源

    龙出沁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中国远古文明中的“四灵”之一,即“龙凤虎龟”;在汉代五行之宇宙体系中,象征天地四方的就是四灵:“西青龙、东白虎、南朱雀(即凤凰)北玄武(即神龟)”。龙自古是力的象征,而凤是美的体现;龙被比喻为雷电风雨之神,它能呼风唤雨,泽被万民;凤被喻为太阳之神,它能光照大地,带来祥瑞。学者闻一多说:“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
  • 寻花觅

    寻花觅

    走马坪生死剑搏,绝世神功再现江湖,蛮荆魔教寻得灭世术法,还尘宫以生死济苍生。少年又柔柔弱弱,怎留得住她的芳华?真正至高的玄道真谛,谁可纳取?行走江湖又一朝,何为真谛?
  •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等我。”只为她一句话,他甘愿被她锁住万年,忍受血鸦啄食肉身之苦。“你是谁?”三万年后,她再度出现,却已然忘记所有。他是魔尊,暗夜之王,魔界霸主。她是神王,七界之主,女娲后代。万年纠葛,两世情缘,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艰难?“柒儿可信我?”那日,他眼中的深情,让她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信。”待他再度归来时,却对她刀剑相向。“女人,把你的血肉给我,我保你来世荣华富贵。”“呵,是嘛。”她逃出生天。“凤珏,你我从此恩断义绝!”
  •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 傲雪倾天下

    傲雪倾天下

    她是21世纪仅剩的魔法师。爱人的背叛,她以一人之力毁灭一座城。因此重生到异时空。天恒大陆,以武为尊的世界,召唤师,药师,战士。她是全能女王。魔兽,灵兽,神兽,统统征服。她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要狂,你能耐我何?
  • 极致网游:搞定腹黑校草

    极致网游:搞定腹黑校草

    游戏里‘赌气’结婚,无奈却钻进了一个设计好的圈套。前男友的不辞而别却意外进入同一所大学,结局会如何?腹黑前男友,游戏里的天下无双,究竟是不是一个人?PS:本人简介无力,内容更精彩,附小八卦一个:世界消息明教教主:今天又冲了两千块,不够花啊(流泪的表情)。Sweet月:(可爱的表情)唔,教主哥哥充钱做什么呀?买装备?明教教主:嗯嗯。Sweet月:(两个手指对戳装萌的表情)唔,穷人啊,我连70套都没有弄全。风吹屁屁凉:小月月,你让教主哥哥送你一套呗
  • Prime Ministers Who Never Were

    Prime Ministers Who Never Were

    Each of these chapters in this book of political counterfactuals describes a premiership that never happened, but might easily have done had the chips fallen slightly differently. The contributors, each of them experts in political history, have asked themselves questions like: what shape would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 cold war have taken if the Prime Minister had been Herbert Morrison instead of Clement Attlee? What would have been consequences for Northern Ireland had Norman Tebbit succeeded Margaret Thatcher? How would our present life be different without New Labour - a name we would never have heard if either Kinnock or Smith had become Prime Minister and not Tony Blair? Each of the chapters in this book describes events that really might have happened. And almost d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