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7100000063

第63章 三日谈(中)

“嗯,嗯,民为国本,本固邦宁,此言极有道理。”小白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对于来自后世的小白来说,管仲所说的话并不难理解。老百姓只要吃饱了肚子,兜里有钱,一般是不会去干铤而走险这种事的。而一个国家的衰弱,也往往因为国家对基层控制力下降,收税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财政崩溃。这些都是被后世历史证明过的,是历史上有数的用王朝的兴盛衰亡来验证的。

到现代社会,政府也知道老百姓有钱有奔头才会社会安定。在这时的统治者都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只不过有没有能力去实行,就要看国家执政者的水平了。

管仲见小白认同,于是便继续说道:“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家就会灭亡。”

小白顺着管仲的话问道:

“如何让国人们能够做到守礼,有义,尚廉,知耻呢?”

管仲道:

“欲使人民做到这些,可以用道德来教化百姓,也可用严法来威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去干不对的事。但法律教化只是手段,想要真正减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还是要消除贫困,使人民富裕起来。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识礼仪。”

后世的儒家一昧推崇德治,认为可以用教化来感化百姓;而法家推崇严刑酷法,认为用严酷的法律就可吓唬住人们,使人们不敢犯罪。管仲不但指出了德治和法律的作用是二者缺一不可的,还指出应消除犯罪的基础,贫困。这让小白对他的想法十分赞叹。后世两千年里,儒皮法骨被用在国家治理了,但依然没能挽救一个个王朝。主政的儒家子弟惯会涂脂抹粉,却唯独没有人去做到富民这个基础。基础都坏了,再好的方法也是枉然。

管仲又道:

“国库空虚,就意味着国家衰弱,君主的权威降低,贵族们就会离心离德。要想保证君主的权威,就必须有钱,也就意味着必须想办法开源、节流。”

小白心说:节流,现在还真没地方节约;开源不就等着你来帮着收税做买卖吗?小白点点头,说道:

“开源,节流,这是正确的。但齐国现在的税已经很重了,农夫们缴纳十分之一的田赋和兵役劳役,已经困苦不堪。可就算这样,国库还是没钱,都已经打算征收起小孩的算赋了。我还想免掉一部分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不知应该怎么做?”

管仲听说小白明明没钱还要免税,也是心头一震,继而忍不住对小白脱口而出,说道:

“唯官山海可尔!君上要人民不加赋税,还想在短时间内增加税源,那就只好在渠展的盐税和邹山的金(铜)矿里想办法了。”

没错,就是官山海。小白不是不明白财政没钱对国家和君主的害处。他也很想把食盐收归国家专营,将矿山收归国有。

但问题是,刚刚即位的他不好自己下场去抢夺这两笔财富。由于齐国内乱,君主权威降低,大夫们趁机加强了对国有资源的侵占。小白上位后发现丧失对铜山和盐业的控制,全由大夫们掌控住了。

小白现在有了威望,要想从他们手里收回来倒也不难。因为盐业作为齐国的最大财富来源,历来是由齐国的君主和公室所把持着的,铜矿山更是专属于国君的。

但若是小白直接从这帮人口中夺食,却容易引得这帮人怨恨。毕竟盐业从来都是暴利,只要在手里,没人愿意轻易放手。所以明明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些人眼中仿佛是小白抢了他们的东西一样。

后世儒家嘴里动不动就冒出一个“国家不与民争利”,那个民是谁?是那些小民吗?肯定不是。不过现在小白在国内初步建立了威望,他的对手只是些贵族,还不是后世的官商利益集团,如果是后者,那才叫难对付呢。

之所以小白希望通过管仲来收回贵族们所把持的属于国君的权利,是希望让管仲在自己与那些人之间形成个缓冲。万一有脑子坏了的贵族硬是不交权,不至于引发国君和贵族正面较量。

否则,“官山海”什么的办法小白又不是不知道,还用专等着管仲来干?这也是后世那些皇帝喜欢让自己手下干事而非自己下场的原因。事成了功劳归我,事败则你来背锅,恩出于上,过诿于下嘛!

所以小白马上赞同了,说:

“官山海?好办法,征税于民不如寓税于价啊!夷吾你真可谓是上天赐予寡人治理齐国的人才!”

虽然小白表现出一幅我被你说服了的表情,但管仲心中总感到怪怪的,似乎小白早有豫料的样子。就比如那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后世人眼里没什么,这是政治正确。但在现在这春秋时代,估计有一大半国君不会认同。在他们眼中身为国君的自己才是国家安定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这话听在有贵族的耳朵中,可就更不是那么回事了,明明贵族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嘛。国君也不过是贵族阶层里的地位最高的一个成员。

至于庶民,分封制下的贵族和庶民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阶级,一个是永远是统治者,一个永远被统治着。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庶民向上的途径被永远断绝,绝无一条通道在这两个阶层之间。

由于这种做法时间久了,贵族们早把祖先过去的勇武仁慈丢到身后,他们只关注于如何更好地压榨手下的农奴。

百姓富足只说明压榨的本事不够,一个合格的庶民就应该身无余财,只能保证饿不死就行了。

在高一级人士的眼中,底层的人比牲口强不到哪儿去,甚至还不如牲口呢!毕竟牲口只需喂草料,你见过哪个畜牲干活要钱吗?

这种制度明显不合理,但他偏偏存在着,因为在这个年代里生产力太弱后,庶民的见识太少。由于私学不兴,官学荒废,知识垄断在贵族手里,这时的底层人民说好听的叫憨厚朴实,说不好听点就叫愚昧。不单单平民如此,有点见识的士人的认知水平也比这好不了多少。

史记的刺客列传里记载了不少义士,都是上位者用一点恩惠就能让人效死卖命。其实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命似乎真是不值钱。这年代即便是收买有才能的人,也不用付出多少成本。对于庶农来讲,只要有一点点好处就能安抚人们心中的不满。

但是这一点点好处到底要不要施予,可就只有看贵族的脸色了。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自己领民逃亡,就知道贵族们的下限是有多么的低。

农夫辛苦耕耘一年,从田地里得到的东西仅供家人饿不死。除了缴纳军赋田赋,还要去服徭役,这样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要知道即便是在桓公称霸的齐国,也是有人大规模逃避劳役的。

同类推荐
  • 再世为民

    再世为民

    为现实所不满,为理想而奋斗!在一个奇葩的年代,做一些奇葩的事情!树立一个目标,坚守自己的信仰,你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战国第一纨绔

    战国第一纨绔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代,大争之世。这一年,一个满心壮志的年轻人孙膑刚刚告辞了师傅下山,准备去魏国安邑投奔自己的师兄庞涓。这一年,庞涓还是魏国的大将军,位高权重。霸主魏国威震天下的时代已经持续了六十二年,看起来还将持续下去。这一年,秦孝公刚刚颁布了招贤令,商鞅尚未入秦,还是魏国相邦公叔痤的家臣。这一年,田因齐尚未继位成为那位青史留名的齐威王,还在魏国之中苦逼充当一名质子。也是在这一年,吴杰穿越到了一个魏国纨绔子弟的身上。“我本来只想好好的当一个纨绔,但时代要我成为一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精英,我也不想的啊。”——《华夏史·吴杰世家》QQ交流群:672482759
  • 变化中的中国人

    变化中的中国人

    记叙并分析了中国社会当时的状态,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民族性格、生存现状、工业发展、禁烟运动、女性地位、宗教信仰、教育方式等。眼光敏锐、老辣,能发现国人习焉不察之细节。本书是辛亥革命前西方观察中国的代表作。
热门推荐
  • 官箴集要

    官箴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妇科秘书

    妇科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厂公没毛病

    这个厂公没毛病

    沈毕之觉得,作为西厂厂公也是应该有自我修养的。首先,你就不能做个忠臣,皇上既然希望你将朝野搅乱,你就得越奸臣越好,什么贪污受贿啊,什么争权夺利啊,什么陷害忠良啊,都得来一遍。其次,你得有个妻子,强抢来的最好,就是那种枕边人都恨不得杀了你的感觉才叫成功。最后,你得扶持一个人上位吧,只有立起来一个皇帝才叫大奸臣吧。这是一个西厂厂公为了保守秘密,女扮太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故事……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超级装逼小神农

    超级装逼小神农

    获得神农葫芦,做超级农民林飞凭借神奇的种植空间以及神奇种子,纵横逆袭想变强,我一颗灵果下肚,灵气炼体,分分钟修成筑基兵王想刚我?杀手想杀我,谢谢,我一根手指头教他们做人富二代想搞我?大老板想阴我?钱多就牛逼?待我仙果仙草一出口,十亿百亿砸死你。
  • 狼犬大人,别过来

    狼犬大人,别过来

    苏亦眠梦到自己被一堆零食活埋了...不是撑死,也不是噎死,居然是被活活憋死!估计她是世间第一人...忽天降下一狼犬,那厮以救她为诱饵,骗她签订契约,美其名曰能相互感应(灵犀)...戴上指环之后,苏亦眠:尼玛我怎么感觉像签了一份卖身契??!
  • 嫡女惊华之倾世小魔妃

    嫡女惊华之倾世小魔妃

    相府有女,惊世绝华,得此女者,得天下!一朝穿越,成为相府嫡长女,却是个痴傻受气包,姨娘庶妹当道,受尽欺压!惨遭退婚,抢婚者正是庶妹?拿去,她不屑要。异能在手,她乐得逍遥,装傻充愣的外表下藏着聪慧狡黠之心;什么?送异能,附赠光荣使命一项,她正是那预言中的唯一女主?只是,谁能告诉她,周遭的美男,你是要她?还是要天下?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首席女法医

    首席女法医

    【本文悬疑案件+浪漫言情,爱看侦探类、破案类的亲赶紧跳坑吧!】他曾是A大医学院的天子骄子,却突然人间蒸发。她曾是A大人人唾弃的医学废材,却突然小宇宙爆发,四年后,成了法医病理学家。一场离奇的大火,掀开案件的序幕…他与她再相见,女未嫁,男已婚。凭着死者眼中的一个小小的出血点,她笃定:“这个老人死于他杀。”乡间垃圾场麻袋里的女尸、楼道中的杀手、少女之死、鸡蛋上的血迹、烟杂店的老人、被割掉的鼻子、提线木偶、一根红发…他与她忙碌在各个案件现场,抬头不见低头见。当人人都称赞他们的合作完美无瑕,他却高调的与妻子出现在各大媒体。行动中,他破门而入,正好撞上浴室里的她,她一个耳刮子赏过去,惊叫一声,“流氓!”
  • 男生女生靓丽手册

    男生女生靓丽手册

    本书里丰富多彩的经典美文,都是奏响少男少女成长的华彩乐章,都是时代的最强音,必将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谱写浓墨重彩的人生!其内容包括了温柔是什么;女孩温柔的魅力;男孩温柔的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