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3300000001

第1章 技惊特使

来源:《中华传奇》2010年第05期

栏目:拍案惊奇

季节已是深秋,湛蓝的天上挂着几片白云,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几声有气无力的蝉鸣,放眼望去,苍茫的大地上看不到一丝丰收景象。奉天通往沧州的官道上,三匹大马疾驰而过,腾起阵阵灰尘,留下一路急促的蹄音。

夕阳西下,人困马疲,三匹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马背上的三个壮汉解开了胸扣,一阵凉风吹过,顿觉全身舒爽。边上的一位窄脸汉子一边抹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向中间那个圆脸汉子发着牢骚:“马特使,这个黄士海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让袁大人这样折服,让我们不远千里前来相请?我看练兵处大人府里的几个日本和德国的洋武士就很了得,难道他比这几个洋人还厉害吗?”

被称作马特使的圆脸汉子回头看了他一眼:“你懂个屁!几个东洋兵狗仗人势,趁着甲午战争赢了中国,混进军队充当教官,到处耀武扬威,就是袁大人也跟着受罪呢。这个黄士海嘛,乃是以大枪驰名遐迩、名标方志的武林精英,曾以卓越武功受六品顶戴。洋拳虽厉,怎能相比?尔等未见其勇,不可胡言,见到黄老先生要毕恭毕敬,以礼相待,完成袁大人交给我等的使命。”

俩人一听,吓了一跳,连忙低头打拱:“谨听尊命。”

三人正在闲谈,忽听路边地里传来说话声:“李师傅,快来帮我一把,我可扛不起一麻袋玉米,怎么也有一二百斤呢!”

三人不由得转过头去,只见地里站着一个粗大壮汉,身边放着一袋装满了玉米棒子的麻袋,用劲往上一提,只提起离地一尺有余,便憋得脸上青筋突起,试了几次,都未能将之扛起来,累得直喘粗气。瘦小个子笑了一声:“这点小事也做不了,怎么能成得了大事?”

三个人一下来了兴趣:长得壮的向长得瘦的求救,而这个瘦小个子竟然口出狂言,真是有了意思。三人不约而同地欣赏起这出好戏来。

只见那瘦小个子手中握一根木杆,往麻袋下面一搅,那麻袋就像一张纸似地贴在杆头,被轻轻地挑起来,放到了壮汉肩上,说了声:“走吧,傻小子。”

三人惊得张大嘴巴,马特使脱口而赞道:“好功夫!”

瘦小个子看了这三个陌生人一眼,正要离去,马特使在马上两手一抱:“烦问壮士,罗幢村还有多远?”

瘦小个子回抱答道:“不远,就在前面,你们随我来吧。”随即上了路。

瘦小个子在前面步行,马特使三人骑马在后,可是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个瘦小个子身如疾风,远远拉下他们一段距离,任凭三人如何催马,距离总是那么远,就是追不上。马特使不由得赞叹道:“好厉害的神行功,我等不及。似这等无名百姓武功尚且如此了得,那个声名远扬的黄士海师傅又该如何?沧州之地,藏龙卧虎,名不虚传啊!”

说话之间,已进了村,前面一家正在修盖新房,几个人正在忙着上檩条,看到瘦小个子过来,就在架子上大声招呼道:“李师傅,过来帮下忙,把这十几根檩条给弄上来,让下面的乡亲们歇口气。”

被称作李师傅的瘦小个子答应一声,随手掂起地上的一根小椽,在那碗口粗细的檩条下轻轻一挑,就见那檩条如一双无影手托着似的,稳稳飞上了房山。房山上的两个人接住还没有放稳,第二根就已经飞到了身边。房山上一排站着六个人,檩条前后左右飞着,竟然累得前气接不住后气;而在地上站着的李师傅面不改色心不跳,如耍杂技一般舞动着手中的小椽,把一根根檩条送到了他们手中。

周围一片喝彩声,马特使三个人也看呆了。

正在这时,上面一个人手忙脚乱没接住,一根檩条落下来,直向马特使的马头飞来。众人吃了一惊,齐声惊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瘦小个子一个“饿鹰扑食”,腾空而起,脚尖伸处接住了那根粗大檩条,一个回身,那根檩条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乖乖地又回到了房山上……

众人这才嘘了一口气,但马特使那匹枣红马却受了惊,后腿一弓,前蹄腾空,一声长啸,落荒而去。正在欣赏技艺没有一丝防备的马特使一下摔下马来。两个随从正要发怒,瘦小个子微微一笑:“多有得罪,稍等片刻。”就飞身向前。

躺在地上的马特使顾不上屁股疼痛,急忙喊道:“别动,我那马性子烈,会咬生人的。”

被称作李师傅的瘦小个子顾不上回话,飞身已至马前。枣红马伸头来咬,只见他一提膝,膝盖撞上了马的下巴。枣红马疼痛难忍,扬鬃抬头,瘦小个子趁势抓住马鬃,飞身上马。枣红马发疯似地前抑后蹶,企图摔下身上这个胆大包天而又陌生的家伙。瘦小个子两腿稍一用劲,枣红马突然劈趴于地。他一缓劲,马又站起来;他又一煞劲,马又趴于地上。连续三次,枣红马已是大汗淋漓。

看出门道的马特使又急又心疼,挥舞着双手高声叫着:“壮士快请下马,我知道你用的是千斤坠功夫,再来两下,我的马就要死在你手里了。”

瘦小个子两腿轻轻一夹,刚才还是耀武扬威的烈马温顺地摇了摇头,踏着碎步,驮着他慢慢地跑回来了。

瘦小个子把马缰交到马特使手中,关切地问:“让您受惊了,您没事吧?”

马特使点点头,正要说什么,瘦小个子向他挥挥手:“没事就好,您赶快办您的事吧,我还有事,就不相扰了。”

说完,向众人抱了一拳,返身离去。

马特使这才想起自己身负之重任,向众人问道:“请问黄士海老师傅家在何处?”

一个老头把长烟管在地上一磕,站起身来应道:“小人带你们去吧。”

几个人来至村东的一座院子,老远就听见里面刀枪相击的声音,近前一看,约八九个光着上身的壮汉正在院子里面练习武艺,一招一式,很是认真。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者不时细心地指指点点。

老头一指院子说:“这就是黄师傅家,你们自个儿进去吧。”

马特使把缰绳交给瘦子,径直进去向老者抱拳打拱:“小人见过黄老师傅。”

老者一抚白须:“贵客是……”

“我等是袁大人从奉天派来的使者,专请黄老师傅出山相助练兵。”

老者一听,面带笑容,作了一个请的姿势:“既然是袁大人的专使,快请厅堂入座。”

几个人坐定,马特使向黄士海献上袁世凯的亲笔信,小心翼翼地说:“黄老师傅,袁大人受皇上重托,志在兴军,特派遣我们三人前来相请黄老先生,万望老师傅不负大人一片诚心。”

黄士海看过信,手抚银须,默不作声。

去年(1894年),甲午战争清军海陆皆败,一纸《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朝廷认为日本之所以能打败中国军队,就在于他们有新式军队,船坚炮利,遂决定改革旧的军事制度,建立新式陆军;于是,派长芦盐运使胡炳棻到奉天小站练兵,取名“定武军”,聘请德国教官汉纳根主持训练。不久,胡炳棻调任芦汉铁路督办,大学士李鸿章便力荐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在朝鲜战场上,与日军多有交涉,有“知兵”之名。袁世凯一上任,便利用各种手段和关系笼络武艺高强之士,并重金聘用日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来训练他的精锐部队,意欲东山再起,这个他已有所耳闻。然而今天派遣特使专门来请他出山,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在京城多年,早把一切看淡,特别是在这乱世,“老佛爷”主政,皇帝无能,国事衰退,百姓遭殃,更让他心灰意冷,所以早早告老还乡,开馆设场,教徒习武,将所学传之后世,以慰平生。但在此国家危难之际,怎可推脱?

想到这里,黄士海左右为难:“习武报国,本不应推辞,怎奈老朽年事已高,几近七旬,纵有此心,力不相随,如何是好?”

见此情景,马特使上前说道:“袁大人也是一片报国之心,所以着我等千里迢迢来请师傅,虽有洋教练在军,仍难与我中华之术相比。黄老师傅如要推辞,上有负朝廷,中对不起大人,下则让我等回去也难以交差啊……”

黄师傅点头起身,手抚银须,踱着碎步,思虑良久,缓缓开口道:“马特使,不是老夫推托,实在是身体欠佳。这样吧,老夫推荐一年少武强之徒随军听用,一则遂报国之心,二则传平生之愿,三则也好让尔等回去复命,特使意下如何?”

闻听此言,马特使心头乌云吹散,笑逐颜开,起身抱拳谢道:“如此最好,正合我心。”

黄师傅随即吩咐:“快传同臣前来见我。”

不一会,一个身材瘦小、年约三旬的汉子如疾风般从门外而入,看见马特使等三人,微微一怔;马特使等心中也有点惊愕:“莫非——”

小个子顾不上其他,上前一步双膝跪地:“徒儿李书文见过师傅。”

黄士海哈哈一笑:“同臣,快起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袁大人的特使马大人,这是我的得意徒儿李书文,字同臣。同臣啊,马特使奉大帅之命前来请我出山,意欲教练精锐,为国效力,怎奈师傅我年事已高,不能称职,今特举荐你代为师出山,前到军中代劳,你意下如何?”

听说是这么回事,李书文谦虚回道:“师命安敢不从!只是怕徒儿功夫不够,有损师傅一世声名。”

未等黄士海开口,马特使上前一步说道:“这就是您老的高徒啊?佩服!佩服!”

黄士海一脸惊诧:“怎么?你们认识?”

马特使就把刚才在路上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黄士海一听,哈哈大笑:“原来如此,不过马特使所见只是同臣的雕虫小技而已,同臣武功深厚,尤其善用大枪,可以说已经是出神入化、神鬼皆惊,这且不说,你等以后自然会见识。且说一件事,你等既然在京城多年,可曾听说过当年天桥枪挑‘沙回子’之事?”

马特使有点疑惑:“这是自然,枪挑‘沙回子’之事,京城哪个不知,哪个不晓?不过那个好汉枪挑‘回沙子’之后就没了音信,难道正是高徒?”

黄士海微微颌首。

马特使一脸惊喜:“哎呀,我等也算三生有幸,遇见这位大英雄了。”

听师傅和马特使这样一说,李书文有点不好意思:“师傅和黄大人过奖了。”

黄士海和马特使所说的枪挑“沙回子”之事,曾经震动京城。

那是10年前,也就是1886年的秋月,当时才20出头的李书文到京城投奔师兄王中泉,王中泉为验证其功夫,二人来到京郊的一片枣林比试。一番打斗,王中泉始终未能赢得了这位貌不惊人、身材不高的师弟,两人便罢手歇息。正在兴头上的李书文纵身飞上一棵大枣树,笑着说:“师兄,多亏了你的提携,让小弟好好犒劳一下你吧!”

王中泉没好气地说:“你初到北京,身无分文,拿什么犒劳我呢?别拿我开心了。”

李收文哈哈一笑:“大丈夫纵横天下,靠的是技艺,钱财又何足挂齿?今天我就拿这甜枣先谢过师兄,接着!”

话没落地,手中大枪一摆,一颗硕大的红枣随枪飞来。王中泉吃了一惊,连忙张口接住。李书文稳站树上,单手举枪,见枣就刺,一刺一摔,那枣儿如矢飞射,如蝗扑身,只见枣飞,不见树动。起初王中泉双手相接不在话下,后来首尾不能相顾,处处挨打,不得不大声叫道:“师弟停下,师兄我服了,不说别的,光你这刺枣功,就没人能赢得了你。”

归来途中,二人说说笑笑,行至天桥,只见前面围着一大圈子人,有的鼓掌,有的叫好。李书文来了兴趣:“走,进去瞧瞧。”

王中泉说:“有什么可瞧的,一个卖艺的罢了。”

李书文说:“卖艺的也有高人啊!”一拉他,俩人就挤进去了。

果然是一铁塔般的汉子在设场献艺,一条大枪使得呼呼生风,令人生畏。见围观者越来越多,汉子越发得意,把大枪往地上一插,抱拳环场一周,高声叫道:“在下人送外号‘沙回子’,意思就是大枪挑沙可回子打人,特到京城献艺。可惜偌大的一个京城,竟无一人应战,看来我‘沙回子’应该是天下无敌了,哈哈哈……”

李书文心中好奇,悄悄问及一个围观老者:“老伯,此人真这么厉害吗?”

老者叹了口气说:“这个‘沙回子’不知何方人士,你也看见了,一条枪使的了得,在此设场已经十天半月,打败无数挑战者,一时名声大噪。这北京天桥是什么地方?可以说是天下最乱的地方,什么人没有?但居然没人能打败他。唉,悲哀啊!”老人叹着气,连连摇头。

李书文一听此话,就往前窜,王中泉一把没有拉住,李书文已到了场地中间,双手一抱拳,说:“在下想和勇士一试。”

正在得意洋洋叫场的“沙回子”回头一看,不禁笑了:“哪里蹦出一个毛猴子,竟然也想吃蟠桃?我劝你还是早些回家吧,别让你娘一会哭哭啼啼来给你收尸。”

旁边的许多人也在喊着:“这个小个子,你不是他的对手,快下来吧,这可不是弄着玩的。”

李书文冷笑一声:“别费话了,来吧!”把大枪一摆,拉开了架势。“沙回子”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来者不凡,连忙举枪相迎。只见李书文一招“乌龙弄海”,用枪一搅,“沙回子”就乱了阵势,他紧接着来了个“大雁冲天”,大枪往上一挑,大喝一声:“去!”不到一个回合,就把“沙回子”挑出围观人群的几丈以外,像一条癞皮狗似的重重地摔在地上,呲牙咧嘴,呻吟不断。

刹时间,掌声雷动,众人齐声叫好。“沙回子”想起身再斗,手一托地,又大叫一声,直直地躺在地上,原来他的右手腕已经折了。

王中泉不想惹事,当下拉了李书文就走。所以,谁都不知枪挑“沙回子”那个高人是谁。

当下,李书文同意了师傅的安排,马特使也是满心欢喜,黄士海于是设宴为他送行。临上路时,黄士海把李书文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此次出山,正是你大显身手、大展鸿图之际,但你切记,强中自有强中手,万不可粗心大意,有辱师门。特别是奉天军中的东洋武士,历来不服中华武术,须要小心对待。”

李书文点点头:“师傅放心,徒弟会为您争光的!”

同类推荐
  • 伊犁马

    伊犁马

    该书收有作者的《白房子》《马镫革》《诱惑》《伊犁马》和《大顺店》等短篇小说。除《大顺店》写一名惨遭过日军蹂躏的“慰安妇”茴香扭曲畸形的人生经历外,作品大多写一名边防战士复员前后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情感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考。这本书收录的,是作者的一些重要的中篇小说。例如《白房子》,例如《雕像》,例如《大顺店》,它们在发表时都产生过大的影响,现在在网络上依然有着很高的点击率。评论家朋友们认为,这几个中篇都是代表中国转型时期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
  • 可爱的你

    可爱的你

    它静静卧于一大片繁茂却寂静的蒲草中。烈日跟它无关,只在快傍晚时会从它清蓝边缘那角经过,撒下柔和金色光圈。头顶,被高速公路横切的大桥在车辆与虫鸣的聒噪中,更加缄默。正是蒙城这年最喧嚣的八月。稚嫩的声音由远及近。“志雨哥哥,它真在这里吗?”雪儿噘着嘴,拉住了面前正专注拨弄蒲草的男孩。这是高速公路下的秘密,早年废弃的水田如今成为块状分布的沼泽地,前不久蒙城接连暴雨,被滋润得叶面肥大的蒲草们正懒洋洋地晒太阳,鲜少有人能找到这里。
  • 山围故国

    山围故国

    十月革命后,白俄军及难民大股向中国境内溃逃,狼山烽火由此燃起,各种势力纷纷登台,明暗较量,一触即发。小说以宏大的叙事笔法,尽展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着力塑造各色人物,情节迭宕起伏,形象饱满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艺术穿透力,为作者新近贡献于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
  • 永远不说再见

    永远不说再见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芬的最新作品选集,包括《永远不说再见》《伞》《逃离》等作品。刘芬的作品语言清晰、故事叙事饱含对人世、情感的思考,既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心理描写,亦有对现代都市中众生相的深刻洞察。每一篇都是近年来女性作家中难得的优秀作品。
  • 故人故事

    故人故事

    记得是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吧,上面提倡跟苏联小朋友交朋友,其实就是给苏联小朋友写信,信中还可附上照片呀,邮票呀,自己画的画、做的书签、绣的手帕呀什么的,通过我国的“中苏友好协会”,邮给苏联的“苏中友好协会”,再转给某个苏联小朋友。对方回信也是由两国的友好协会代转。这样就建立起了跨国互相通信的“国际朋友”关系了。这其中邮信的过程,那是许多年后才知道的。那时候尊苏联为“老大哥”,口口声声讲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口口声声讲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热门推荐
  •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好妈妈必知的50个教育误区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可是,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法是否存在错误呢?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 重生之都市修真生活

    重生之都市修真生活

    一场车祸导致重生,重生之后又是一个飞来的横祸使凌风再次重生,回到了18岁时的他,这次他要逆天改命,由自己掌握命运
  • 氰化钾

    氰化钾

    一对异国男女的情感——那种在离乱人生表象之下的、微不足道的,却又深入骨髓的男女情愫。等到所有的人都知趣地离开,唐雅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瓶美国的伏特加,还有产自涪陵的米酒,调酒器、子弹杯,一样一样摆开在墓碑前,开始调制那款叫氰化钾的鸡尾酒。她席地而坐,一边摇酒,一边惊喜地说,我又见到那个调酒师了,原来他没有回国,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自己的酒吧……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再也品不出那种火辣的味道……原来,我在这里面一直少放了一味盐。唐雅又见到了那个在人群中转身向她回望的男子。
  •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守墓人

    守墓人

    每个守墓人背后,都有不能说的秘密!每个墓园的夜晚,都有离奇事件发生!我是一个报社记者,28岁,未婚。这天,我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离城一百多公里的西土墓园。
  •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她是魔教教主的女儿,走投无路之下,他对她说:以后跟我可好?那人在群雄手下,力保她:“这丫头,以后就是我徒弟。”朝夕相处,她对他日渐生情。一夜过后,她再也无法掩饰:“师傅,我喜欢你!”他无情的把她赶走,再也不闻不问。她终究继承父业,称霸魔教。当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却说:“裳儿,你是时候回到为师身边了!”她却道:“晚了。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她死在他的怀里,却那么安然。轮回于世,他终究还是找到了:“丫头!一切咱们从新开始可好?”
  • 天下第一宠:帝尊,饶了我

    天下第一宠:帝尊,饶了我

    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莫如水,样样能玩,只是这个一直缠着她的家伙是谁?“你可以滚吗?我只喜欢和尸体打交道。”莫如水皱起眉头,摆摆手,颇为不耐。“本王就是啊。不信,你摸摸本王的身体......当然,最好给本王来个全身检查。”某女开始在某男身上一阵摸索......“你骗我!”莫如水愤怒了......“不,是本王不能再骗自己。没有你,本王就是一具尸体......”
  • 海运说

    海运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 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平凡的员工安于现状,却因为放弃努力,不得不过平凡的生活。而卓越的员工不安于现状,他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卓越的员工。超越平凡,选择卓越。这是一句值得每一个企业员工一生追求的格言。郑一群编著的《卓越员工素质修炼》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着重从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员工;行动是通往成功的桥梁;懂得感恩,营造和谐环境;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勤奋让你从平凡走向卓越;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等九个方面详尽展开。通过《卓越员工素质修炼》,你将发现,只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你也可以从平凡的员工步入到卓越员工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