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新疆形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在进行或明或暗的角力。1928年7月杨增新被刺身亡后,新疆便成为金树仁的天下。金树仁和斯大林是同龄人,他出生于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州),早年入疆,后成为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为了巩固势力,金树仁重用河州人,以至于当时新疆流传着“早晨学会河州话,晚上便把洋刀挎”的民谣。但新疆的人才实在匮乏,金树仁不得不打破地域观念,于1929年派人前往南京、上海等地招揽人才,其中就有34岁的盛世才。
盛世才1895年出生在辽宁开原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曾在日本陆军大学学习。接到金树仁的“求贤令”时,他正在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第一厅任科长。对于权力欲望极强的盛世才来说,一个小小的科长满足不了他的野心。权衡利弊后,他选择到新疆去,并对朋友说,这次进疆是破釜沉舟,有进无退,将来或者做一个东亚红军的总司令,不然就找一个“老朽长官”对其假意殷勤,待其死后继承权位。再不然就深入该地蒙古部落,伪装成蒙古血统,求拜蒙古王纳为义子,待蒙古王死后再以义子地位统其部众。
尽管计划周密,盛世才入疆之初还是大失所望。既没有“老朽长官”提携他,也没有蒙古王收他为义子,甚至连金树仁也不信任他,只是给他一些闲差事。
1931年,盛世才的机会来了。甘肃军阀马仲英出兵新疆,金树仁派兵抵抗却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只好起用盛世才,任命他为参谋长。盛世才不负重托,协助击退了马仲英,崭露头角。1932年,马仲英再次入疆,盛世才被委以军事大权,屡战屡胜,被称为“常胜将军”。第二年4月,历史又给了盛世才一次机遇。新疆省政府的一些官员发动军事政变,金树仁被迫携家眷逃出新疆,但发动政变者很快感到无力维持新疆的局面,只好请手握军权的盛世才主持大局。
此时,盛世才的“老东家”——南京国民政府认为统治新疆的机会来了,就派人入疆,摆出一副要接收新疆的架势。盛世才知道,此时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南京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就必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他曾留学日本,本想向日本示好,但害怕会招致手下主力部队中3000多名东北军的强烈反对,甚至倒戈。因此,盛世才把目光投向了苏联。
这与斯大林的目光撞到了一起。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对苏联在远东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由此新疆的稳定对苏联显得格外重要。斯大林非常希望新疆能有一个稳定而亲苏的地方政权,以使中苏两国在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相安无事。而新疆其他势力已成为苏联的“后顾之忧”:和盛世才争夺北疆的马仲英,正与日本勾勾搭搭;南疆的“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背后有英国人的影子。斯大林只能选择盛世才。
1933年5月,盛世才对苏联驻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总领事孜拉肯表示,愿意进一步增进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并在宴会上表白自己信仰马列主义。饭后,他与孜拉肯在书房谈话,让孜拉肯看他珍藏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问题》等书籍。告别时,盛世才又送给孜拉肯等人每人一份贵重的礼物。于是,孜拉肯在给莫斯科的电报中称盛世才为马列主义信徒。
自此,苏联对盛世才进行了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援助。军事上,苏联直接派红军入疆,帮助盛世才击败了马仲英和张培元等军阀,助其控制了新疆全境。经济上,苏联不但向盛世才提供贷款,还派专家、顾问到新疆,帮助建立炼油厂、医院等。盛世才也投桃报李,提出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其中“亲苏”是核心。
盛世才一度还通过王明、康生等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向苏联表示忠心。但考虑到新疆和盛世才在当时国内外事务中的微妙地位,中共以“必须请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为由,拒绝了盛世才的请求。于是,1938年,盛世才干脆秘密访苏,受到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领导人的欢迎。斯大林三次接见他,不但满足了他的全部援助要求,还批准他成为苏共党员,组织关系隶属莫斯科政治局,党员证号码为185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