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93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11期

栏目:特别推荐

中国人知道尼采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个月前,我向太太调查。对曰:晓得。大喜,追问:晓得啥子?对曰:他不是说,带上你的鞭子,去找你心爱的人!

我当时很不谨慎地放声大笑,几至缺氧。

该回答起码代表99.9999%的中国人民。

我的笑其实有点道理。因为,尼采的原话是:

“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虽然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哲学就不大喜欢女人(哲学家喜欢女人的当然不乏其人),但这句话仍然当选哲学史恶毒污蔑女性口号的世界冠军。尼采由此遗臭万年。

全中国知道尼采的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只知道这句话。

天大的冤案。比窦娥还冤。

1869年,25岁的尼采被瑞士巴塞尔大学破格聘为古典语文学副教授,那时他不仅没有教授任职资格,连博士也没到手。一年后,他升为正教授,母校莱比锡大学不得不赶紧补授他博士学位。此事虽有德国第一位语文学大师李佛威力荐,但尼采的专业显然出类拔萃。三年后,尼采拒绝跳槽到其他大学,巴塞尔于是将工资从三千瑞士法郎涨到四千,以奖励他的忠诚。

那时的尼采,手拿把攥是欧洲古典语文学的明日之星。

1879年,《悲剧的诞生》再版,尼采全盘否定基督教的铁血之旅踏出第一步。这部世界哲学史名著因断然否定苏格拉底传统和激烈批判文艺复兴而广遭同事的质疑和否定,连恩师李佛威也不以为然。尼采因此书被愤怒的古典语文学家们逐出专业圈子,学术生命就此完结。一个圈儿外的导师什么都不能给学生,因此尼采的课马上只剩下两个学生选修,加上健康状况恶化,年仅35岁的尼采不得不黯然辞职。这时的尼采曾叹息说,但丁35岁已写出《神曲》,而他却“已被死神包围”。

此后他一直在南德、瑞士、意大利和法国的小城和乡间漂泊。史书上文过饰非,说他在寻找能够安放书桌的净土。其实,他是在寻找可以勉强寄宿安身的地方。巴塞尔一年恩赐他的四千瑞士法郎退休金,只够他住在最偏远的农村。

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青灯相伴,租住最简陋的农舍,用酒精灯胡乱煮点儿食物充饥,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交谈的朋友。这个“把欧洲人面临的价值真空指给全体欧洲人看”的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几乎窒息于孤独。他在纸上绝望地呐喊:“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已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

这些呐喊,消失在纸上。甚至没有回音。

尼采不知道,在这样的凄清孤寂中,一位惊世美女正沿着命运指定的轨道在冥冥中不动声色地向他靠近。

这美女本身也不知道。

这位后来名垂欧洲文化史的美女就是莎乐美(Lou von Salomé)。

当时,歌德的情人裴笛纳去世,欧洲杰男(杰出男人)顿失蓝天。莎乐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他们涂抹出引项相望的蓝色更深处。

事情发生在1882年。

其实有许多贵妇青睐尼采,如瓦格纳太太瓦歌麻、包茉丽、区露瑟等,其中与歌德沾点儿亲,长尼采28岁,与瓦格纳和罗曼·罗兰交情匪浅的梅森葆(Malwida von Meysenburg)对尼采尤为关切。尼采曾称她为“我所知的最优秀的妈妈”,并希望她收自己为子。那时欧洲流行宫廷贵妇与艺术家之间的这种暧昧关系。歌德、席勒都干过这事儿。

鉴于尼采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梅妈妈决定为尼采找个女朋友。

尼采铁哥们儿、德国哲学家雷波(Paul Reé)热烈同意。他们把尼采的作品送给刚从俄罗斯来到意大利的莎乐美。

其后,雷波写信告诉尼采,莎乐美非常喜欢他的书。1882年3月21日,尼采回信答应试试:“考虑到我今后十年的计划,我需要她。结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顶多只能承受两年的婚姻,这也是着眼于今后十年我的计划。”没见过莎乐美的尼采,满脑子只有他的写作计划。后来,梅森葆也写信向尼采保证莎乐美是个“特立独行的姑娘”和“罕见尤物”。

一周后尼采启程。去迈锡纳!迈锡纳气候炎热,对尼采身体非常不利。其实他是想“碰巧”见到当时正在帕勒莫修改歌剧《巴尔其伐尔》的瓦格纳。可惜,此时瓦格纳已不愿再见这个曾经的头号朋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尼采的迈锡纳之行没有打动瓦格纳,却意外地打动了莎乐美。

美女总是格外关注自己的美丽打不倒的男人。4月20日,雷波给身在迈锡纳的尼采写信,说莎乐美很受伤:“她如此渴望见到您,与您交谈,甚至想在返程途中特意路过热那亚。您如此自得其乐,让她备感愤怒。她是一个充满活力、聪慧过人、浑身都是女人味儿的率真姑娘……罗马的气候对您很不宜。不过这个俄罗斯姑娘倒颇值得一见。”

雷波的哲学不能称之为“学”。但他对女人的鉴赏力,却近乎“学”。

同类推荐
  • 时间的女儿

    时间的女儿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篡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上的两个小王子。 “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或看来的那样!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大结局)

    本书详细记录了BOSS唐从1998年身无分文的惨状,到2003年身价数百万的历程。在BOSS唐的发财道路上,他几乎遇到了所有小本生意人都会遇到的难题与麻烦,书中,这些难题和麻烦被“义乌发财哥”逐个击破,逐一解决。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选取1992年优秀的短篇小说近20余篇,包铁凝、莫言、余华、迟子建、苏童、陈忠实、王蒙刘震云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
  •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医院诊断结果:瘦肉精重度中毒,莱克多巴胺在脏腑积存并造成了严重伤害,已无法救治。小帅妈疯了般撕抓着小帅爹,“你个挨千刀的啊,偷着卖瘦肉精。卖给惠家的猪吃也就罢了,你怎么让自己儿子吃了啊,你个没天良的啊……”小帅爹蹲在地上不说话也不挡躲,只低号着一下又一下捶自己的脑袋。姜老师说,你们别吵了,小帅醒过来了。又对小帅说,有关部门初步认定,是惠双禄非礼于芳菲,发生打斗导致的意外,惠双禄已经被拘留了。
  • 长命约

    长命约

    案发时我给李浩打电话,他正在排队买果汁,说是买一箱果汁送个U盘。他在那边很不开心:“肖桐,你也只有办案时才会主动打电话约会我。”半个小时后他还是出现了,上下抛着一个买果汁送的白色闪存盘,翻我的案件记录:“盗墓?哟,今天有古尸解剖?刮目相看了嘛!” 就算有古尸,也轮不到李浩来动刀,因为他不是专家,是法医——青冈市警察局有且仅有一位法医,一个人撑起一个科。作为新人的打杂小警察,论资历我得叫李浩一声前辈,只是因为一起勾肩搭背喝酒喝得多了,关系才没那么拘谨。这次案子的确和盗墓有关,不过没有尸体。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他画风不对

    快穿之宿主他画风不对

    意外打破死对头的宝贝,岑沐得去把碎片找回来。#“我一个好好的汉子怎么就要女装?”
  • 盗墓修仙:道友走开,我要盗墓!

    盗墓修仙:道友走开,我要盗墓!

    二十一世纪盗墓世家楼家最有天赋,也是楼家最后一个盗墓人,楼家家主楼满风穿越了。楼满风:穿越就穿越吧,免费给我做个变性手术又是怎么回事?!摸摸喉结,看看自己的八块腹肌楼满风认命了。但是看着眼前的一众女修,楼满风只想抱着自己的洛阳铲去盗墓!嘤嘤嘤,女人太可怕,还是粽子更可爱QAQ。“道友走开,我要盗墓!”楼满风咆哮!
  • The Boy Captives

    The Boy Captiv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侯称霸记

    武侯称霸记

    诸葛武侯苦修奇门神功,正当关键时刻,却被司马懿破坏,虽未被打下地狱,却荒唐转世成黑老大!令他更惊讶的是好多历史上的高手都还活于世上……美女随行,豪杰尽归,武侯逍遥至极,经过一番苦修和恶战,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 宇宙真相新探索

    宇宙真相新探索

    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伴随着无数个问号,并沿着这些问号被解答的路而向前延伸的。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上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
  • 五君咏五首

    五君咏五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痞子传说

    痞子传说

    以香烟和小铃子二人之间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入边缘少年这个群体。
  • 医妃驾到:王爷莫嚣张

    医妃驾到:王爷莫嚣张

    她,王月桐,现代军医界的医仙,一朝穿越为相府嫡女,爹不亲继母不爱。便宜爹,坑你没商量;狠毒继母,赐你万劫不复;白莲花妹妹,踹你嫁给匈奴王。他,夜青冥,当今皇上的弟弟,一代战神,腹黑王爷,玩心机,玩冷血,令世人闻风丧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