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8000000001

第1章 “蛟龙”科考开门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2016年第03期

栏目:时代广场

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航行,“向九”船乘风破浪向前进发,7月15日凌晨到达预定海域:北纬15度32.627`N,东经155度18.852`E,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附近。现场指挥部之前召开例会,听取了气象预报员向勇的天气、海况和各部门准备情况汇报,综合分析,决定16日早7点各就各位,实施“蛟龙”号本航次的首次下潜,也就是从走出水池试验之后,历年来的总第75潜次。

现场总指挥刘峰说:“成绩已经过去,一切从零开始。这是‘蛟龙’号今年第一潜,一定要发扬严谨求实的载人深潜精神,力争首战必胜。”

精心筹备了大半年,又在海上漂泊了20多天,终于可以下潜了,全体科考队员十分兴奋,绷紧了战斗的弦。全天各部门都在抓紧时间检查、备料,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特别是负责潜器本体的工作人员安装压载铁,是一场精细严谨的工作。“蛟龙”号设计为无动力下潜上浮。为了适应不同深度不同海域,将根据潜航员体重和潜器自重,精确计算安装压载体的配重。

晚饭后,我来到后甲板上,看到灯火通明,许多身穿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配重。只见他们将“蛟龙”号沿轨道车后移,来到装载的位置,用专用铲车把一块块紫红色的铸铁块推过来,按照指挥者的要求,一点一点地升高,推进,慢慢地把压载铁装进“蛟龙”号的下腹两侧。

首次任务是工程下潜,即检验、试验潜器性能、状况等等。这是通常做法――每年的首次下潜,都是以检验熟悉性能为主,而后才是科学下潜,即海洋科考工作。此次下潜人员由叶聪、傅文韬、何震组成。小傅为主驾驶,叶聪总负责,何震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负责试验新近研制的一台小型ROV,也就是无人潜水器,取名“龙珠”,搭载“蛟龙”号坐底后施放出去,探测狭窄空间,也可对“蛟龙”号拍照,等于延长的机械手。这还是为日后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的深海装备。

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16日早晨7点钟,总指挥一声令下:准备下潜的人员各就各位。我也连忙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拿着相机来到后甲板上。按照布放程序和指挥部简洁而清晰的命令:各部门工作人员正在“蛟龙”号身旁忙碌着。

傅文韬、叶聪、何震沿着扶梯走到舱口旁,笑着向大家挥挥手,依次走下小梯子,进入“蛟龙”号舱内。两名助手赶紧撤通风管、撤小梯,盖好舱口盖。同时,另有人按动控制器开关,“蛟龙”号从轨道车上缓缓向后移去,在高大门状的橘黄色A形架下停住,挂主吊缆,四个类似吸盘样的止荡器紧紧扣住。而后,一阵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响起,A型架向船艉外面摆去。整个场面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与此同时,左舷一侧的“蛙人”小分队整装待发。其实他们是帮助科考实验的水手,因需下水工作,俗称“蛙人”,与某国用于水下作战的蛙人部队是两回事。他们早早穿好橘黄色的救生衣——这种颜色在蓝海上十分显眼,便于发现,放下一只同样颜色的橡皮摩托艇,四个人沿着晃晃悠悠的软梯下到小艇上,发动了机器,轰一声,摩托艇箭一样驶离母船,绕了一个圈子,在船艉数十米远处停下待命。今天海上浪高近两米,约是四级海况,属于“蛟龙”号布放下水的上限了。小艇在波浪中忽上忽下,像一片树叶随波逐流。

随着A形架摆动到位,约有45度角的样子,“蛟龙”号上的止荡器脱离,只留一根吊在腰部的主缆,绞车开动,慢慢地将其布放入海。这时,等候一旁的“蛙人”小艇立即靠了上去,一人操作机器稳住小艇,两人伸手抓住“蛟龙”号上方的把手,另一人巧妙地利用涌浪一跃,爬到蛟龙身上,敏捷地摘去主吊缆和前面两根龙头缆(即拖曳缆),迅速回到艇上,远远驰去。此时母船与“蛟龙”号完全脱离了,在船长指挥下迅速移开,避免碰撞。我们无关人员一般不允许到现场去,站在二层甲板上观看整个下潜过程。

此时,只见一片碧蓝碧蓝的海面上,上红下白两色的“蛟龙”号在沉沉浮浮,风浪打来,溅起一团团白色的浪花,如同鲸鱼下水时不断喷出的水柱。在水面上对它做最后的检查,建立水声通讯。“蛙人”小艇不远不近地跟随着,按规定必须等待蛟龙顺利下潜后才回归母船。终于,一切就绪:“蛟龙”号2014—2015年航次的首次下潜开始了。它最后“喷吐”出一丝白浪,隐隐约约,转眼不见了,蓝色海水又覆盖了一切……

这个潜次从布放到回收十个小时,指挥部里大屏幕在随时监控着。“蛟龙”号在水下的状态——包括下潜速度、深度、方位以及母船围绕着“蛟龙”号行进的航迹、速度、航向等信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一切来自后甲板上的工作室,里边安装着两台柜式计算机,担任着收集和发送信息的任务,大家习惯地称其为“炮楼”。我觉得十分形象:整个海试和科考不就是如同打仗一样嘛!这里就是前沿指挥所,而指挥部会议室则是大本营司令部。

整整一天,我一会儿待在指挥部里观看,一会儿跑去“炮楼”里感受,就如同自己下到深海一样,祈祷着“蛟龙”号好好表现,可别出一丁点儿问题。刘峰总指挥看出我想了解又不愿打扰大家的心态,便主动邀我来到“蛟龙”号水面显控系统大屏幕前,指点着不断变化着的种种数据和图表,向我细致而全面地介绍“蛟龙”号下潜情况。总之一句话,目前一切正常,“蛟龙”号按计划潜到了2500多米的海底在工作,而后沿着“采薇”海山斜坡向上升。搭载的小型ROV也进行了三次试验,放出去又平安收回了,还拍了视频。

这样我心里才稍稍平静了一些。

“蛟龙”号按部就班地在水下作业……

下午两点来钟,我又来到“炮楼”里与值班的技术人员攀谈。沈自所的副研究员、项目组长祝普强是个热情聪慧的年轻人,也是跟随着“蛟龙”号成长起来的科技人员,受到过国家的表彰。这套“蛟龙号水面显控系统”就是以他为主研发成功的,给指挥部和各个研发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了许多有关“蛟龙”号的知识,使我如获至宝。

蓦然,我注意到隔一会儿就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像是机器里的噪音,可值班员似乎习以为常,都不去管它,便诧异地问:“这是什么声音?不要紧吧?”

小祝笑了:“没事,许老师,要是不响,我们可就顾不上说话了。”

原来,这是水声通讯机传来的数据声,大屏幕上显示的高度、深度和舱内氧气、温度等等信息都是在“嗡嗡”声中传来的。每隔64秒钟响一次,说明潜器正常工作。“这么说,它是幸福的噪音了。”

“呵呵,差不离吧。我们听到它就感到幸福、踏实。”

时间刚过了三点钟,分管潜航联络的唐嘉陵用对讲机与水下通话:“‘蛟龙蛟龙’,我是‘向九’,请注意时间,按时抛载上浮。”对了,按计划,“蛟龙”号要在三点四十五分结束工作,返回海面。

不一会儿,传来了海水下叶聪的声音:“蛟龙收到,蛟龙收到。”我看看表,说马上到甲板去迎接蛟龙回家。

一位值班员说:“来得及,现在开始抛载,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上浮到海面。”是啊,我这才沉下心来,继续观察“蛟龙”号在海里的动静。

五点半左右,在海底奋战一天的“蛟龙”号首潜成功,安全上浮了!如同早晨出征时的回放一样——海面上露出它那红色的头背部,早已等候的“蛙人”小艇驶过去,力压涌浪,依次挂上龙头缆、主吊缆,由A形架平安地回收到甲板上,安放轨道车移动就位。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先用淡水冲洗一下潜器,再细心地帮助打开舱盖,放下小梯子。外边,等候欢迎的人们和随船记者摆开了“长枪短炮”般的照相机、摄像机,对准了凯旋的潜航员们。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摆出了四大桶海水——按照国际深潜界的传统,第一次从海底回来的人要接受泼海水的迎接。此次的叶聪、傅文韬都是获得深潜英雄称号的老“深潜”了,也早就品尝过海水的滋味,唯一的目标就是初次下海的何震。

哈!或许是为了让他享受这样的待遇,他俩特意让何震第一个出舱。当他笑着挥手面向大家,兴奋地走下扶梯时,迎面而来的是一桶桶欢笑的海水。刹那间,小何的全身都湿透了,只得不停地抹着满脸水珠儿,企图抽身而逃。年轻的同事们不依不饶地追着他浇,如同过了一个快乐的泼水节。

时间已是晚上六点多了,指挥部成员都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召开潜次汇报总结会。各部门依次汇报,尤其是听取三位下潜人员在水下的情况。我与几位记者也列席了会议。总体上看,总指挥刘峰、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和几位副总指挥们对首潜是满意的,“蛟龙”号经过一年的休整,稳定可靠,首战必胜的目标达到了,打了一个开门红!尤其对小ROV的表现,大家给予了鼓励和期待。虽说它初次深潜有些不足,但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与“蛟龙”号相辅相成,征战深海。就像大导演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一样,载人潜器到达不了的地方,可以施放无人潜水器进去完成。

很快,中国大洋协会和国家深海基地相继发来贺电:欣闻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圆满成功,特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在航次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的精心组织下,你们克服恶劣天气海况等不利条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达到了首战必胜的既定目标,为第一航段和全航次奠定了坚实基础。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再接再厉,确保安全,不断取得佳绩。

刘峰总指挥在会议室宣读完贺电,一片欢呼。虽说“蛟龙”号已经多次成功下潜了,但每年的第一次还是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如今我是作为一名科考队员亲临现场的,感受与过去看电视新闻和听事迹介绍大不一样。“蛟龙”号在海底的一举一动、一声一响,都令我几乎屏住了呼吸。看到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和工作人员们坦然自若、沉着镇定的面容,才会长长地舒一口气。

我知道:正是他们付出无数辛勤的心血和汗水,从海试50米起步,直至今天,为“蛟龙”号的茁壮成长、走向成功铺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同类推荐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傻子与死神

    傻子与死神

    《傻子与死神》是霍夫曼斯塔尔早期重要的诗体短剧。在这出以死亡和生活为主题的剧本中,19岁的霍夫曼斯塔尔展示了精湛的语言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剧作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对立,艺术家与人的冲突。剧作散发着唯美主义格调,尤其带有维也纳末世气息。
热门推荐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妖心泪

    妖心泪

    两个主角,两个世界,两个不同生活,两个不同的经历,能否在一起!记忆初世者——忆忆花,没有他的改变,异缘石的牵连,而答案就在眼前!
  • 鬼谷四友志

    鬼谷四友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会武功的圣骑士

    会武功的圣骑士

    推荐好友的书《江湖第一高手》书号42417红袖添香,一笑倾城,温柔一击,展尽红颜绝代风华!《时空神话》书号67587文笔很不错的架空历史小说。《重生在未来》书号70545构思很新奇的奇幻科幻小说。《血海飘灵》书号72088现在很少有的非常正宗的西文奇幻小说,有点wkkk.netre的西方奇幻名篇《黑暗精灵三部曲》的味道,有喜欢这方面小说可以去看看
  • 韩娱重生之月光

    韩娱重生之月光

    前世的白粉在重生后走向狂饭,亲妈饭的不归路。金泰妍:我们认识快10年了,要不要见一面啊!说不定有惊喜啊!男主:不要,网恋就是见光死!允儿:亲故啊!回国也不说下,晚上去你家喝一杯,我爱吃的你知道啊多做点,嘿嘿!男主:别来我气还没消,不就说要做你姐夫嘛,就在少时内传我是基佬,现在还是头条呢!怼作者群:455972097
  • 润州二首

    润州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天系统之斗罗大陆

    七天系统之斗罗大陆

    斗罗大陆(第一本书,有什么错误请见谅。)
  • 在火影世界写小说

    在火影世界写小说

    本书重修中……书群qq群聊号码:713249227
  • 诸天之位面系统

    诸天之位面系统

    新书《诸天最强抢夺系统》已发布!一个看盗版小说的少年,无意中穿越到了神雕侠侣的世界,抢机缘,让主角怀疑人生。但这只是仅仅的开端,穿梭诸天,横扫万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死他丫的!无数的世界:小说世界,电影世界,电视剧世界,动漫世界,谋取机缘,铸成不朽……PS:①群:583-654-156PS:②群:636-444-789
  •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