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群文天地》2014年第01期
栏目:东方文化
盛夏的清晨,我们一行三人,骑马行走在布青山的一道深窄的峡谷中,突然发现右前方一座峭壁的顶部,静静地站立着一只大头弯羊。它在昂首远眺,大角如轮,背部棕黄,腹白如雪,迷人的体态,清晰地映在碧蓝的天幕中。朝霞为它披上了一层黄金般的光晕,是那样的安详、雄健、庄严、孤独,恰如一尊横空出世的神圣雕像。这道奇特的风景线,虽然只存在了几秒钟的时间,但它永久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此后,当我对这种美丽而神奇的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对它又多了一份敬畏之情。
大头弯羊学名盘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野生羊系列中体形最大。它们终年生息在雪线一带开阔的山峦缓坡地区。无论雌雄都有一对形制奇特而又巨大的羊角,雌羊的角略小于公羊,因此就有了大头弯羊或大头羊的别名。羊角根部粗壮,直径20厘米,布满了神秘的环棱,巨角向上又向后,再向下又向上弯曲,形成了两条盘旋优美的曲线。凡是有幸在野外见过大头弯羊的人,无不感叹造化的神妙!这两支巨角是大头弯羊防御和进攻的锐器,有了这两支大角,大头弯羊才能生生不息,千万年来从历史的长河中艰难跋涉,延续至今。
狼、金雕、大头弯羊的生存谋略
我的藏族朋友塔日雄是日安部落中小有名气的猎人,见多识广,他给我讲了一件有关大头弯羊的故事。他说,大头弯羊因为有着大角、亮眼和快腿,所以在它们的地盘上生活得悠闲自在。天敌只有狼和金雕,在狼的眼中,每只大头弯羊都是一座流动着的鲜美无比的肉山。但单独觅食的狼,常常只是远远地跟随在大头弯羊群的后面,耐心地等待着有老弱病残掉了队,才加以捕食。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所以狼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向大头弯羊群发动进攻。那一年的冬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岭,有五只狼紧紧地追赶着一群大头弯羊。
雪积得很厚,大头弯羊奔跑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狼群终于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而这时的大头弯羊也聚拢为一个圆的阵形。大羊的巨角一致向外,组成了一个坚强的“防御工事”,而小羊羔们在“工事”内悠闲地啃雪吃草。狼群围着大头弯羊群绕圈子,一圈又一圈就是无处下爪。当一只个头最大的狼终于下了决心,纵身扑向大头弯羊群时,迎面站立的几只大羊突然把头抵近地皮,然后猛地跳起,有一双大角正好把落地的大狼托起,紧接着一蹦一甩,一声长嗥,那狼就被摔在了一马缰绳之外。塔日雄说这景象比演电影还快,那老狼在地上滚爬了几下就不动弹了。其他四只狼不顾那只大狼一起逃跑了。大头羊群又排成一纵队,边吃着草,边向远处走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塔日雄连忙策马赶到那只卧地不起的大狼前,发现狼已死了。狼的胃被挑了出来,只有拳头那么大,胃内没有任何东西,看来这只狼是饿坏了,才铤而走险,谁知竟栽在了大头弯羊的角上。塔日雄把狼皮剥下,交给了生产队。那时候由于狼害严重,县上定了一条“土政策”,打一只狼,奖一只羊。生产队长见了那张狼皮后,十分惊奇,说这是一只头狼,打死一只头狼能顶两三只普通的狼。话虽这样说了,羊只奖了一只。塔日雄把部落内的老人、生产队的干部请到自家的帐房,用这只羊做了招待。他这样做,是遵循“转山打围,见者有份”的古老习俗。为此,老人们都夸他是个念旧又不忘老规程的好小伙子。
大头弯羊的另一个天敌是金雕。这种猛禽是空中霸王,它们都有一双十分锐利凶狠的亮眼,据牧人们说能看见千里路上的血点。它们在蓝天白云间长时间翱翔,一刻也不停地观察着地面,一旦发现中意猎物,就敛翅、伸爪、滑翔,从高空俯冲而下,疾如闪电,顷刻间就能使猎物毙命在铁钩一样的利爪下。这种猛禽凌空一击的功夫,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大头弯羊的羊羔是它们最喜爱的大餐,但却很难得手。在高山牧场的牧人们,大都见过那金雕在高空盘旋,寻找战机。此时如果下面是一群藏羚或黄羊,就会没命地逃跑,常常就有一只倒霉蛋在鹰爪中悲凉地鸣叫。如果下面是一群大头弯羊,它们就会很快聚成一团,所有的大羊都把头高高举起,小羊羔们则跪在大羊的肚子下,鹰俯冲而下,伸出利爪时,碰到的则是坚实如铁的巨角。一次攻击失败,这些空中至尊们顿觉没有了脸面,便不再纠缠,立即远走高飞,没入天际。
大自然在造物时,给每一个物种都赋予了它生存的理由和本领。大头弯羊是靠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挫败强敌,取得了生的权利。
领头羊是尽职尽责的掌门人
大头弯羊的种群较小,一般是十多只为一群。也有二十多只一群的,这样的大家族中,公羊有4-5只,其中角最大的就是领头羊。羊头儿心胸宽阔,能容得下其他公羊的存在。至于它们是如何分配偶的,牧人们都说没见过,笔者也就不好妄加猜测,但它们之间和睦相处,共同承担护卫家族的责任,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领头羊有很大的权威,群内的成员都听它指挥。大头弯羊群都是天刚亮就由领头羊带队觅食、饮水。这个时段大头弯羊最易受到天敌的攻击,此时领头羊会选一个最佳位置,瞭望四方。只有在它认为平安无事时,自个儿才匆匆吃上几口草,饮上几口水。一旦发现危险来临,领头羊会发出一声低沉短促的呼叫声,并带头奔跑,羊群就会以纵队行列,跟着领头羊飞奔,母羊和小羊居中,其他公羊殿后,姿态优美,如一条棕色的绸练,起伏闪动,一瞬间就隐埋在苍茫的荒原之中。到太阳升起时,领头羊就会找一块十分隐蔽之地,并由几只公羊用蹄刨松草皮,供母羊们卧地休息,羊羔们尽情玩耍。
这时几只公羊都要朝着不同方向守望,并不时用鼻子嗅着空气,以便及时辨出来自四方的危险。这种动物行为是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他的专著《荒野的召唤》中写到的。据他在昆仑山狩猎的经验看,近距离靠近大头弯羊群是不可能的,因为忠于职守的领头羊在几里之外就能嗅到人和马的气味。
在最危险的时刻,领头羊显出了掌门人的非凡本色。1966年,我和几位公社干事去踏勘草场。在与果洛州交界的黑山地区,进入了一道海拔4500米左右的陡峭河谷。几天来阴雨连绵,那日却蓝天如洗,大家神清气爽,精神如虎。谁知好景不长,在远处的山脚下,有浓密的黑云从山下向上涌来,那气势真像大海中的波涛滚动,云中传来轰轰的雷声。当云浪碰到山崖时,也像退潮一样,翻腾而去。黑云很快把我们吞没了。云中冒出一道道蓝色闪电,像千百条怪蛇狂舞,暴雨如注,雷声惊天动地。突然一道闪电从我的马头前射入地中,地上冒出了一缕紫红色的烟雾。顿时,我的马被惊吓得乱蹦起来,我的伙伴们一起策马向我靠过来,以防我的马撒腿狂奔。就在这时,突闻山沟脑里轰轰隆隆,如万炮齐鸣,又如怪兽吼叫。紧接着铺天盖地从上方沟口喷涌而出,汹汹而下,好像是天河倒了坝,原来是由泥裹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如河而流,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泥石流瀑布,上面漂着奇形怪状的大小不一的岩石碎块,最大的竟有半间房子大。漂流的岩石碰撞着河床的石壁,闪着耀眼的火花,发出阴森恐怖的声响。左前方的峭壁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在它即将被泥石流淹没时,一群大头弯羊顺着小道狂奔而来,但在前面的路被我们的人马堵死了。大头弯羊共21只,其中6只是出生不久的小羊羔。5只小羊紧傍着羊妈妈,有1只小羊羔孤零零地跑着,看来是只“孤儿”。带头逃奔的领头羊在我们马前面20多米处突然站定,在一秒钟的时间内就做出了抉择。它纵身跳入泥石流中,像武术家踩梅花桩一样,踏着翻滚的石块,轻灵地踩着合适的石块,简直如履平地。其后它站在一块漂流的巨石之上,回头呼喊着它的家族成员,镇定、从容,如一位临阵的将军指挥着大军冲锋陷阵。大头弯羊一个个踏着翻滚的泥石流逃到了对岸。唯有那只“孤儿”刚踏上一块石头,就被倾翻在泥石流中,羔羊挣扎着又逃回到了岸上。悲怆地叫个不停,全身颤抖着,那神态和人们呼喊“救救我!”时一模一样。此时除领头羊还站在漂动的巨石上,其余的大头弯羊都在对面的岸上排成一列,回头望着那只小羊。只见,那领头羊又从巨石上纵身跳到岸上,发出一声声威严的吼声,并用角轻轻地撞了撞小羊。那羊羔好像得到了神助,跟着领头羊,勇敢地跳入泥石流,紧靠着领头羊的肩部,奋力跳跃着,一老一少终于到达了生的彼岸。这惊心动魄的场景,把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门上,到此时大家才都松了一口气。同伴尼玛说:“嘿!这大头弯羊和人一个样,为儿女连命都愿豁上!”
大头弯羊辉煌的前世
大头弯羊有过十分荣耀的过去。这还需要从我们的老祖先之一羌族说起。羌族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主体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过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相传,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炎帝都出于羌族。任乃强先生认为是羌族最早将大头弯羊驯化成了今日的绵羊,这羌字就是头顶着羊角的人。于省吾教授指出:“追溯到羌字构形由来,因为羌族有戴羊角的习惯,造字者遂取以为象。”笔者认为羌人驯服了大头弯羊对人类是一项了不起的重大贡献,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远古时代,野羊有多种,何以说羌人头上戴的就一定是大头弯羊角呢?依据有四:其一,是羌人首先驯化了大头弯羊,羌人就十分自豪地将大头弯羊作为了图腾和祖徽,以示羌人非凡的功业和荣耀。其二,在所有的野生羊中,大头弯羊最为雄健,其角造型复杂优美,盘转如花,纹路奇特,这在古人的眼中极具神秘感。其三,属于甘青辛店文化的临夏彩陶上,出现了大量的大头弯羊的纹饰和陶文。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铜杖首为一完整的大头弯羊造型,此杖首属卡约文化,这是羌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四,王大有先生所绘的《中华文化基因图》中的姜姓图腾为一蛇身人面的巫觋,头顶羊字,这个羊字实为大头弯羊的形态浓缩和凝炼,这个羊字也出现在商周的青铜器上。王大有先生指出:“图腾徽铭文化具有人类文化的全部基因。蕴含了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至消亡的全部历史。”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深层基础文化,由此可见大头弯羊在古羌人社会中的地位是何等显赫!
羌人崇敬大头弯羊的习俗被吐蕃人所继承。《唐书》载:吐蕃“重鬼右巫,事羱羝为大神。”《西藏民族政教史》记:“从祀羱羝为神,信巫觋而视之,似为拜物教之一。”说明吐蕃把羱羝视为神灵。这羱羝就是大头弯羊的公羊。是顾颉刚先生最早提出这个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这种“事羱羝”的宗教礼仪,又被藏族和蒙古族继承并延续到现代,并嬗变为放“神羊”的民俗活动,在西藏和青海的玉树、果洛等地区还有保留。“神羊”由长相雄健的大角的公绵羊充任。羊头上饰以祈愿的经幡、吉祥的彩带,有时还挂上铜铃、小镜子等物,然后放归大山,任其逍遥游,直至老死。这期间,不会被人捕捉宰杀,也不会被狼吃掉,能活很长岁数,不少牧民们认为是神羊有神保佑之故。我在山中亲见过“神羊”的丰采,得出的看法是“神羊”都是绵羊群中的尖子,回归大自然后,野性大发,很快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那身多彩多姿的披挂,使生性多疑的狼望而生畏,不敢靠近。有此两点,“神羊”自然是神气十足,多福多寿了。在湟源县光华村的社火中,有一位独特的“神祗”,翻穿羊皮袄,头顶羊角,名曰羊大神。这也是羌人崇敬大头弯羊的遗风。湟源为古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著名的卡约文化大华中庄型就在湟源的日月山下。
对大头弯羊未来期待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创造者,大头弯羊是大自然的完美杰作,是恩赐于人类的福祉之一。人类与大头弯羊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缘分”源远流长,绵绵无尽。所以,我们对大头弯羊的未来,应该有新的期待。
先说说大头弯羊的人文价值。如果羊家族也能举行健美大赛,则藏羚羊和大头弯羊并驾齐驱,各有所长,难分伯仲。大头弯羊体长1援7米左右,肩高1援1米左右,这一比例暗合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所推崇的“黄金分割”法,所以大头弯羊的体形显得完美、优雅而和谐,充满着梦幻般的魅力,是十分珍贵的观赏动物;大头弯羊又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蕴含,青海又是大头弯羊的故乡,所以我们应该把大头弯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为建设和谐青海服务。简而言之,大头弯羊可入诗、入画、入雕刻、入镜头和故事。在城市、道路、广场上应该有大头弯羊健美的艺术造型。在设计生产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时,也希望给大头弯羊留一席之地。
有关野生动物内容的专题片、记录片风靡世界,方兴未艾,拥有最多最稳定的观众群。如中央台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专栏,把人与野生动物做朋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永恒的主题演释得尽善尽美。我们期待着有一天青海的大头弯羊专题能够在电视节目中闪亮登场,使这个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走向世界。
最后再说说大头弯羊的科研价值,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看,大头弯羊是一个极为珍贵,有高度开发价值的生物遗传资源,千万年来,大头弯羊生活在高海拔的草甸草场上,练就了一副健强的体魄。我和很多牧人猎人交谈过,他们都说在牲畜大面积发生口蹄疫、寄生虫等疫病时,大头弯羊从不感染。大头弯羊的寿命比绵羊长,食粗劣牧草,但个头大,成年羊重可达60公斤,是绵羊的一倍多,精肉多味鲜美而脂肪少,说明大头弯羊有着很高的抗病抗逆的基因,是一个改良和培育绵羊新品种的最好亲本。
上世纪60年代初,我省的畜牧工作者就大头弯羊与绵羊的杂交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只不过那时的手段有些原始,设定的目标档次也十分有限。他们请了一位猎人,随机猎取了一只大头公羊,当场割取了睾丸,快马加鞭送到山下配种点,提取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第一代杂交羊羔体重、抗逆、肉质等生物指标都大大优于绵羊。但毛少、毛粗是一缺点。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项试验并没有继续下去。但这毕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攻关项目。如今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社会已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手段,生物科学已成为最重要最热门的基础科学之一。各个领域都在探索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如果重新启动40年前开了头的绵羊新品种培育工程,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社会对大头弯羊的新期待,也可能是大头弯羊再度辉煌的起点。